石漠化地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

合集下载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普定县石漠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普定县石漠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普定县石漠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作者:郑爽,陈笑媛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5期郑爽a,陈笑媛b(贵州大学,a.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b.经济学院,贵阳550025)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取相关数据,摒弃了以往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中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的传统模式,采用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将贵州省普定县石漠化区域分为水母河小流域、野鹿冲小流域、磨香河小流域、鹰子河小流域、天生桥小流域、石旧河小流域、南安庄小流域7个单位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普定县石漠化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

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区域;小流域;生态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法;普定县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736-04收稿日期:2012-09-29基金项目: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贵大(2011)bcht0329]作者简介:郑爽(1988-),女,贵州普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电话)15985145606(电子信箱)zsjunezs@sina.com;通讯作者,陈笑媛,教授,硕士生导师。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1]。

石漠化极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由于地表土壤覆盖少,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遇大雨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地区的生态状况极为脆弱。

因此,分析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脆弱性现状,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石漠化区域的生态平衡和防止石漠化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调查地贵州省普定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属安顺市辖区,东邻西秀区,南接镇宁县,西毗六枝特区,北靠织金县,年均气温15.1℃、无霜期289d、日照时数1202h、降水量1396.9mm。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岩溶石漠化治理的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按照行政区划单元进行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监测与评价,其他区划单元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84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2191 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2323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LY/T1757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GB/T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GB/T20465 水土保持术语SL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59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GB/T 16453.1-16453.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57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3 监测指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为对象,按照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9个类别进行监测,包括43个监测指标,详见表1。

表1 石漠化治理监测指标4 监测形式采用定点跟踪监测和不定期专题调查等形式。

4.1 定点跟踪监测以省(直辖市)、市、县、乡(镇)、村各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对石漠化治理工程进展、政策执行及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定点跟踪监测,每年进行一次。

4.2 专题调查主要针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专题调查,不定期进行,参照GB/T23233。

5 监测方法5.1 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5.1.1 工程进展通过对治理工程实施县进行定点监测及调查,核实(1)计划石漠化治理面积和(2)实际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

在监测范围内,根据不同石漠化程度,分别设置固定监测样地,执行LY/T2191。

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沾益县官

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沾益县官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h o w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 o ns e r v a t i o n me a s ur e me n t s a f f e c t i n g r o c k y d e s e r —
中图分 类号 : S 1 5 7 文献标识 号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7 ) 0 8 — 0 0 8 9 — 0 5
As s e s s me n t o n Ec o l o g i c a l S e r v i c e Fu n c t i o n o f Di fe r e n t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t i o n Me a s u r e me n t s f r o m Ro c k y De s e r t i ic f a t i o n Ar e a Ta k i n g Gu a n ma i d i S ma l l Wa t e r s h e d i n Zh a n y i Co u n t y a s a Ca s e
t i i f c a t i o n a r e a ,e x p l o r e a n d i mp r o v e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K a r s t a r e a ,t h e r o c k y d e — s e r t i i f e a t i o n i n Z h a n y i C o u n t y o f Y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h a d b e e n s e l e c t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r v i c e f u n c t i o n o f w a t e r c o n s e va r t i o n a n d s o i l i mp r o v e me n t a f t e r t a k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me a s u r e s i n 5 r u n o f p l o t s o f s o i l a n d wa t e r

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小流域划分——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

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小流域划分——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

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小流域划分——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陈智虎;杨广斌;杨春艳;赵连友【摘要】我国水土保持和石漠化防治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来开展工作的,而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小流域划分的研究还比较少.以1∶5万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数字化采集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生成贵州省金沙县DEM数据,并以GIS的水文分析模块为基础,经过自动提取微流域,微流域归并,流域边界验证等过程,最终提取金沙县小流域338个.从提取的结果来看,小流域的面积集中分布在3~10 km2范围内,占小流域总数的79.29%;在完整型、区间型和坡面型三种小流域类型中,研究区小流域类型以完整型小流域为主;绝大部分流域的分界线能够达到要求,在峰林、峰丛、洼地分布的地方会出现分界线偏离山顶点或者鞍部,这些地方水系网络复杂,自动提取的小流域与实际不相符合,需要进行手动修改.【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7页(P262-268)【关键词】喀斯特;小流域;盲谷;峰林;峰丛洼地【作者】陈智虎;杨广斌;杨春艳;赵连友【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5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矛盾以及严峻的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石漠化治理已经变成西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有研究表明:在石漠化地区开展小流域生态系统退耕还林还草及石漠化治理,使许多地方的石漠化程度有所缓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1-2]。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敏感性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敏感性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敏感性分析杨扬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应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恢复植被和涵养水源等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全面评估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当前,全面评估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有利于全面掌握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态条件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是保障国家生态工程科学实施和有序管理的必要前提。

我国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之一是水土保持措施,在1979年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时,已经开始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功能,这些生态修复工程能够有效减轻风沙灾害,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提高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效应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控制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资源贡献的统称,一般包括改善土壤环境、改善大气环境、恢复植被和涵养水源4种类型。

随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建成,重点防控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目前还没有关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准确概念,但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多次出现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等名称。

生态效应按照性质分类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是指人类活动所引发的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响应。

2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进展2.1全国尺度目前,全国尺度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与研究还未进行系统性开展。

随着我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以及我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发展、健全,全国尺度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将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热点及重点。

2.2区域尺度由于区域尺度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评价方法比较复杂,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研究过程中对区域尺度的研究较少,区域尺度采用的评价方法与坡面尺度和小流域尺度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的难度。

2.3小流域尺度小流域尺度水土保持主要的研究手段是设置流域控制卡口,分析、研究小流域的产流、产沙规律。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指标体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指标体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编制说明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课题组2017年3月31日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编制《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标准的任务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起草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项目下达后,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岩溶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等相关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国情和站情进行分析,构建编制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总体框架,并进行任务分工,签订相关执行协议,明确起草工作组成员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时间。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初稿完成后,按照标准制定的要求,向我国长期从事石漠化治理的地方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的专家以及从事标准研制的专家发放了征求意见稿。

针对专家意见,起草工作组一一进行认真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送审稿。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周金星:项目总负责人。

起草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总体框架,修改完善《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崔明、刘玉国:起草和修改编制说明及具体标准条款,编写气象、水文、土壤和生物等4部分观测指标,征求专家意见,并进行项目组织协调,准备相关报批材料,修改完善《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郭红艳、秦伟、单志杰、殷哲、李柏:协助编写和修改完善具体标准条款。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及其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

1、标准的编制原则(1)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指标选定时,应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各个指标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全面考虑,构成完整综合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包括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

(2)针对性:监测与评价指标要能确实反映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特征,可以对所监测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社会经济进行定点定位长期追踪监测。

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官麦地小流域为例

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官麦地小流域为例

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官麦地小流域为例杨婷婷;王静;杨智成;王正选;行仙峰;王建文;张寿鹏;李靖【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7【摘要】为科学评估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例,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在连续开展3年水土保持监测评估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3方面,进一步优化遴选1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体系准确可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重分别为0.571 4、0.285 7和0.142 9;生态效益指标中贡献率较大的是植被覆盖率(0.236 7)和土壤肥力(0.137 7),经济效益指标贡献率较突出的是农业总产值(0.137 0);社会效益指标中土地利用率(0.076 5)的贡献率最大.【总页数】5页(P82-85,90)【作者】杨婷婷;王静;杨智成;王正选;行仙峰;王建文;张寿鹏;李靖【作者单位】云南省高校城乡水安全与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昆明65020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合肥230036;云南省高校城乡水安全与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高校城乡水安全与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云南昆明650021;云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云南昆明650021;云南省高校城乡水安全与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8【相关文献】1.对石漠化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沾益县官麦地小流域为例 [J], 柏勇;杜静;杨婷婷;王正选;邱金亮;李靖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机理研究——以贵州普定县陈旗小流域为例[J], 唐益群;张晓晖;周洁;佘恬钰;杨坪;王建秀3.官麦地小流域径流场产流产沙特征 [J], 冯莹;孟广涛;俞亭如;储娅4.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系统的研建与应用——以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例[J], 朱春竹;赵天忠;孙若修;于占成;张建军5.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灰色预测分析──以鹿马岔实验区为例 [J], 邸利;赵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小流域是自然地理单元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质量对环境和水资源的维护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地保护和管理小流域生态环境的依据,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在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遥感和GIS技术已经成为关键的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综合评价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小流域的相关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地形数据、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

2.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提取和处理等。

3.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分类,提取出研究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

4. 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小流域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计算景观指数,得到小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

5.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6.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

四、预期成果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流程和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和总结。

2. 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和等级划分。

3. 建议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小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和问题,并且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 万 丽 ,戴 全 厚 ,邓 伊 晗 ,董 亚 辉
( 卅 大 学 林 学 院 ,5 05, 阳 ) 贵 I 50 2 贵
摘 要 以石 漠 化 地 区 竹 林 河 小 流域 为 例 , 资 源环 境 、 会 经 济 人 文 和 生 态 综 合 功 能 3方 面 , 择 1 从 社 选 5个 因 素 作 为 评 价 指 标 因 子 , 立 该 流 域 的 生 态 系 统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以精 度 较 高 的 标 准 差 系数 法 确 定 指 标 权 重 , 用 灰 色 关 联 建 运
度 分 析 方 法 建 立 流 域 生 态 系 统 综 合 评 价 模 型 , 其 生 态 系 统 健 康 状 况 进 行 定 量 评 价 。 结 果 表 明 , 环 境 系 统 健 康 对 该
状 况 相 对 稳 定 , 康 指 数 呈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2 0 健 由 00年 的 03 1 . 4 5增 大 到 2 0 0 8年 最 优 状 态 , 果 达 到 了 1 结 。 关键词 生 态 系 统 健 康 ; 量 评 价 ; 漠 化地 区 ; 流 域 定 石 小
Absr c A a e su y we e c nd c e n Z ln e s alwae s e n r c y de e t c to r a Toa ta t c s t d r o u td i hu i h m l t rh d i o k s ri ai n ae . i f tl 1 a tr r ee td a v l a in i ie r m h e s c s r s u c —nvr n n ,s ca — c n my 5 f c o swe e s lce s e au to nd c s fo t r e a pe t : e o r e e io me t o ile o o
2 1年 8月 01
9( 4): l 1 1一 5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ce c fS i nd W ae ns r a in in e o ola t rCo e v t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o . NO. 19 4 Aug 2 . 011 1 1
石 漠 化 地 区小 流 域 生态 系统健 康 定 量 评 价
Xa gW al, a Q a h u egYh n D n a u in ni D i u n o ,D n ia , o gY h i
( oet o e eo uz o nv r t, 5 0 5, uy n , hn ) F rs y C l g f i u U ies y 5 0 2 G i g C ia r l G h i a
sa e. a e o c m p e e sv f n to tt nd c . o r h n ie u c in. Ev l ai n n e s se a u to i d x y t m f r m al o s l wa es d c s se t rhe e o y t m wa s e t b ihe o g v e lh a s s me t T eh d o ih pr cso fsa d r e i t n c e c e twa sa ls d t ie h at se s n . he m t o fh g e iin o t n a d d va i o f in s o i u e o c lu ae t e we g t n ry r lto a n l ss meho s ito uc d t ui o r h n ie s d t a c l t h ih ,a d g e e ai n la ay i t d wa n r d e o b l c mp e e sv d e auain v l to mo e fr d l o wae s d c s se . Ec s se t rhe e o y tm o y tm h at st a in e lh iu t wa e au td o s v l a e qu n iai ey a tttv l . Re u h we h tt e wa e s e c s se wa e ai ey sa l n he h at n e a n ic e sn s hs s o d t a h tr h d e o y tm s r ltv l t b e a d t e lh i d x h s a n r a i g te d fo 0. 415 i 0 0 t n 2 8. r n r n 3 n 2 0 o 1 i 00
Qu n i t ee au t n o c s se h at n s l a t a i v lai n e o y tm e l i mal t v o h
wa e s e n r c y de e tfc to r a trh d i o k sri ain a e i
K e o d e o y t m e lh;q n iai e e a u to yw r s c s se h at ua tttv v l ai n;r c y d s ri c to o k e etf ain; s alwae s d i m l trhe
贵州 省处 于世 界 上成 因最 复杂 、 型最 齐全 、 类 分 布面 积最 大 的东 亚 喀斯特 中心 。贵州 省喀 斯特 面积 达 1 3万 k 占土地 总面积 的 7 . % 以上 。特定 m , 38 的生 态地 质环 境 背景 决定 了喀斯特 生 态环境 的脆弱 性 , 而脆 弱 生 态 系 统 又 是 石 漠 化 形 成 的 本 质 原 因 。石漠 化 已成 为 贵 州 乃 至 整 个 西 南 喀 斯 特 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