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振动和波动 光及光的本性 课件(79张)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振动和波动 光及光的本性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振动和波动 光及光的本性课件

二、光及光的本性
1.折射率公式
sinθ1
(1)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n=__s_in_θ_2___.
(2)决定式:n=___c_/v____.
2.全反射 (1) 条 件 : ① 光 从 __光__密____ 介 质 进 入 __光__疏____ 介 质 . ② 入 射 角 __大__于____或__等__于____临界角. (2)临界角:sinC=___1_____.
A.h=1.7 m 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 0.8 s C.0.6 s 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 0.2 m D.t=0.4 s 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t=0.6 s 时,物块的位移为 y=0.1sin(2.5π×0.6)m=-0.1 m; 则对小球 h+|y|=12gt2,解得 h=1.7 m ,选项 A 正确;简谐运动的周 期是 T=2ωπ=22.5ππ s=0.8 s,选项 B 正确;0.6 s 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 3 A=0.3 m,选项 C 错误;t=0.4 s=T2,此时物块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则此时物块与小球运振片后成为_偏__振__光___,两偏振片平行时透过的光 __最__强____,垂直时光__最__弱____.
1.2015·山东理综(多选)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 块, 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
动的表达式为 y=0.1sin(2.5πt)m.t=0 时刻,一小球从距离物块 h 高处 自由落下;t=0.6 s 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 g=10 m/s2.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答案:AB
2.2015·北京理综周期为 2.0 s 的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该波在某 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 P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

光的本性复习PPT教学课件

光的本性复习PPT教学课件
③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由于 光波波长极短,因此薄膜极薄.增透膜的厚度应是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光的衍射: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①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也可 以成是,与光的波长可以相比.
②双缝干涉图样与单缝衍射图样的区别:干涉条纹是等间距排列的条纹, 衍射图样是不等间距、中间亮纹最亮,而两边条纹逐渐变窄变暗的不均匀条 纹.
3.不同电磁波的特性不同:无线电波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红外线有显著的 热效应;可见光引起视觉反应;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效应和荧光屏效应;X 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大;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说明】光子能量和光强是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光子能量是指一个 光子具有的能量,在数值上光子的能量E=hν光强是指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 上,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所有光子能量的总和,它应当是由单位时 间内的光子数与光子能量共同决定.光子能量大并不意味着光强大,同样光 强大也不等于每个光子的能量大.
二、双缝干涉及衍射
1.光的干涉:两列相干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某些区域 的光被减弱,且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①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之一是两列光必须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源.
②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亦称光程差)为波 长的整数倍时,该处出现亮纹;光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出 现暗纹,且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则条纹间距越大.所 以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 远的是紫光 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 远的是红光 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光的透 射程度 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 面反射光干涉 的结果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振动与波动光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振动与波动光

XX
PART 05
实验:观察和研究振动和 波动现象
REPORTING
实验器材准备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振动源
选择合适的振动源,如音叉、 振动片等,确保其能产生稳定
的振动。
波动介质
选择适当的介质,如绳子、水 面等,用于观察和记录波动现
象。
测量工具
准备测量振幅、频率和波速的 工具,如尺子、秒表等。
选择、计算过程等。
举一反三
02
通过改变题目条件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类似问题的解决
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结归纳
03
对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
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XX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
习课件专题七振动与
波动光
汇报人:XX
20XX-01-14
REPORTING
• 振动基本概念与规律 • 波动基本概念与规律 • 光学基础知识回顾 • 振动与波动在光学中应用 • 实验:观察和研究振动和波动现象 • 解题技巧与案例分析
目录
XX
PART 01
振动基本概念与规律
REPORTING
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的知识点,避免因为理解错 误而失分。
排除法
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结合知识点和 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提高答题准确率。
注意陷阱
有些选择题会设置陷阱,如单位换算、近似计算等,需要特别注意 。
计算题解题思路梳理
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
在阅读题目时,要明确已知量和未知 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1-6-15 振动和波动、光学

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1-6-15 振动和波动、光学

加速度 a 与位移 x 的 方向 相反,而 v 与 x 的方向可能 相同 ,也可能 相反 。振动质点来回通过相
同的两点间的时间 相等 ,即 tBC=tCB。振动质点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等长的两线段的时间 相等 ,
即 tBC=tB′C′。如图所示。
2.简谐运动的周期性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都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它们
大二轮
第一编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选修3-3、3-4、3-5
第15讲 振动和波动、光学
网络构建
高考概况
考什么
1.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3.图象法和临界思想。
怎么考
1.以图象为主,考查简谐运动的特点和波传播的空间关系,题型仍为选择题; 2.以几何光学中的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为重点进行考查。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以常规模型为背景,如平行玻璃板、三棱镜、玻璃砖等;一种是以实际生活材料为背景,考 查折射率、全反射等基本规律的应用,题型为选择题或计算题; 3.电磁波和相对论部分内容是近几年课标卷的冷考点,今后也应该重视。
(3)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 光密 介质射向 光疏 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6.光的干涉和衍射 (1)光的 干涉 现象和 衍射 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为 横波 。相邻两明条
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即 Δx=dl λ,利用双缝干涉实验可测量光的 波长 。 (2)干涉和衍射的产生条件 ①双缝干涉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 整数 倍时,该点干涉加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展提升 光的干涉和衍射应注意的几点
(1)光的干涉和衍射 ①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是叠加的结果,只是干涉条纹是有限的几束光的叠加,而衍射条纹是极多且 复杂的相干光的叠加。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在通过其中的三个狭缝时,都发生了衍射而形成三个线光源。 所以,一般干涉现象中既有干涉又有衍射。 ②单缝衍射时,照射光的波长越长,中央亮纹越宽,所以衍射和干涉都能使白光发生色散现象,且中 央白光的边缘均呈红色。 ③干涉和衍射的图样有相似之处,都是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干涉条纹中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基本相 同,衍射条纹中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均不等,中央亮纹最宽最亮。

2018届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第2讲 振动和波动 光

2018届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第2讲 振动和波动 光

浮萍的面积 S=πR2=9π m2.
(2)作出光路图乙所示
sin i=
d-R = 2 d-R2+h21 2
因为
n=ssiinn
i r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答案
考向二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答案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所以 sin r=sinn i=12,r=30° 渔民能看到浮萍正下方的深度 H=tanR30°=3 3 m>h=3 m,所以渔民看 不到这条鱼.
考向二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答案
[典例剖析]
[典例 2] 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块圆形的浮萍,在
浮萍中心正下方 h=3 m处有一条可视为质点的鱼静止不动,
人由岸边贴着水面观察恰好看不到这条鱼.
(1)浮萍的面积是多少?
(2)渔民驾竹筏悄悄靠近,当身高为 h1=2 m 的渔民(渔民眼睛高度近似为 2 m 且渔民保持直立站在竹筏上)到达距离浮萍中心 d=5 m 处时能否看到这条
震中的简谐横波在地球中匀速传播的速度大小为 4 km/s,已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某时刻刚好传到 N 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E )
考向三
A.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经过 3.75 s B.从波传到 N 处开始计时,经过 t=0.03 s 位于 x=240 m 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小 C.波的周期为 0.015 s D.波动图象上 M 点此时速度方向沿 y 轴负方向,经过一段极短的时间后动能减小 E.从波传到 N 处开始,经过 0.012 5 s,M 点的波动状态传播到 N 点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PPT课件_振动和波动光与电磁波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PPT课件_振动和波动光与电磁波

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2.(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2019·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
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振动和波 动光与 电磁波 (最新 版本) 推荐
【解析】选B、D。两列波叠加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故B正确;任何质点都在按照相同的频率在振动,不同区域的质点振幅和相位不 一定相同,故A、C错误;各质点振动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波源振动频率又 与振动片的振动频率相同,故D正确。

2018届二轮复习 振动和波动 光学 课件(41张)(全国通用)

2018届二轮复习   振动和波动  光学   课件(41张)(全国通用)

课堂· 攻克薄弱点
课后· 强化热考点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 结

二、必须弄明的三个问题 1.波的传播问题 (1)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 方向一致。 (2)介质中各质点随波振动,但并不随波迁移。如诊断 卷第1题E选项。
课前· 盘查考查点
课堂· 攻克薄弱点
课后· 强化热考点
第二讲
课前· 盘查考查点 课堂· 攻克薄弱点 课后· 强化热考点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 结

3.如图甲为一从波源发出的连续简谐横波t=0时刻在x轴上的 波形图像,图乙为横波中某一质点P的振动图像,若波源 在t=7 s时刻将波的频率变为原来的4倍,振幅不变,求:
(1)质点P的平衡位置; (2)在0~14 s时间内,质点P的振动路程。
课前· 盘查考查点 课堂· 攻克薄弱点 课后· 强化热考点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 结

2.波的叠加问题 (1)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形成的波,在空间某点振 λ 动加强的条件为Δx=nλ,振动减弱的条件为Δx=nλ+ 。 2 两个振动情况相反的波源形成的波,在空间某点振动加强 λ 的条件为Δx=nλ+ ,振动减弱的条件为Δx=nλ。 2 (2)振动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而改变,振幅最大。 3.波的多解问题 由于波的周期性、波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波的传播问 题易出现多解现象。
课前· 盘查考查点 课堂· 攻克薄弱点 课后· 强化热考点
)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 结

解析:两个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图中 A、D 到两个波源路程 差为零,是振动加强点,而 B、C 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 减弱点,故 A 错误;图示时刻,质点 A 的位移为 3 cm+2 cm =5 cm,质点 D 的位移为-3 cm+(-2 cm)=-5 cm,故质 点 A、D 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 10 cm,故 B 正确;振动的干涉 图像是稳定的,A、D 一直是振动加强点,而 B、C 一直是振 动减弱点,故 C 错误;质点 C 是振动减弱点,振幅为 3 cm- 2 cm=1 cm,故 D 正确;质点 C 是振动减弱点,此刻在上 方最大位移处,故质点 C 此刻以后将向下运动,故 E 正确。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4 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本性课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4 振动和波动、光及光的本性课件
考波动 光及光的本性
考 点 二
体系重组
核心检索
1.振动和波. (1)振动的周期性、对称性:x= Asinωt .
λ (2)波的产生和传播:v= T .
2.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折射定律: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ssiinn ri=n. (2)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C,sin

x2=50+k2λ2,k2=0,±1,±2,…

由①②③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 16 cm 的所有质点的 x 坐标为
x=(50+300n)cm n=0,±1,±2,…

(2)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16 cm.t=0 时,两列波波谷间的 x 坐标之差为
Δx′=50+(2m2+1)λ22-50+(2m1+1)λ21
【关键信息】 1.图(a)显示 λ=8 m,振幅 A=10 cm. 2.图(b)显示 T=0.2 s,0.1 s 时刻质点 Q 通过平衡位置向 y 负向运动.
【解析】 由 y-t 图象可知,t=0.10 s 时质点 Q 沿 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 A 错误;由 y-t 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 T=0.2 s,由 y-x 图象可知 λ=8 m,故波 速 v=Tλ=40 m/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 0.10 s 到 0.25 s 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6 m,选项 C 正确;t=0.25 s 时的波形图如图 所示,此时质点 P 的位移沿 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选项 B 正确;Δt=0.15 s=34T,质点 P 在其中的12T 内路程为 20 cm,在剩下的14

式中,m1 和 m2 均为整数将①式代入⑤式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
s(n =
0.5 2 0,1,2,3…),又 T>0.5 s,解之得 T= 3,当 n=0 时,T=3 s,符合题意; n+4 2 λ 当 n=1 时,T=7 s<0.5 s,不符合题意,则波速 v=T=6 m/s,B 正确;频 1 率 f=T=1.5 Hz,C 正确;t=0 时 x=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因 t=1 s 时 n
ACD
l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亮条纹的间距 Δx=dλ,因此要增大干涉图样
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增大屏幕与双缝的距离,换用 波长更长或频率更小的光做光源.故选 A、C、D.]
2.(2017· Ⅲ卷 T34(1))如图 161 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实线为 t=0 时的波形图,虚线为 t=0.5 s 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 的周期大于 0.5 s.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 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 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 传输 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 消失
AB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选项 A
t 1 =T=2=1.5,则此时 x=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谷,D 错误;t=0 时 x=2 m 处 3 t 2 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因 t=2 s 时 n=T=2=3,则此时 x=2 m 处 3 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E 正确.]
3.(2016· Ⅰ卷 T34(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2n+1 (4)对称性特征:相隔 2 T(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位置关于平衡位 置对称,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 (5)能量特征: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 恒. 2.受迫振动与共振 (1)振动特点:受迫振动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 (2)共振: 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周期或频率, 系统的振幅最大.
3.波的形成与传播 (1)波速、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 λ v=T=λf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①“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速度的正方向看, “上坡”的点向下振动, “下 坡”的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②同侧法:在波的图象上的某一点,沿纵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 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 x 轴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 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
专题十六
振动和波动
光及光的本性
栏目 导航
选择题型专攻 计算题型专攻
专题限时集训
■储知识· 核心归纳…………………………………………………………………. 1.简谐运动的五个特征 (1)动力学特征:F=-kx. (2)运动学特征:简谐运动为变加速运动,远离平衡位置时, x、F、a、Ep 均 增大,v、Ek 均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则相反. (3)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 T 或 nT(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处于同一位 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6.电磁波的特点 (1)横波 (2)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具有波的共性
(4)真空中的速度 c=3×108 m/s
■品真题· 感悟高考……………………………………………………………· 1.(2017· Ⅱ卷 T34(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 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 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A.改用红色激光 B.改用蓝色激光 C.减小双缝间距 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
A.波长为 2 m B.波速为 6 m/s C.频率为 1.5 Hz D.t=1 s 时,x=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E.t=2 s 时,x=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图 161
BCE
[由简谐波的波动图象可知,波长为 4 m,A 错误.t=0.5 s 时波向 x 轴
3 x = n+4 λ(n = 0,1,2,3…) ,即 3 t = n+4 T = 0.5
正确;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选项 B 正确; 电磁波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选项 C 正确;电磁波可以 通过光缆传输,选项 D 错误;电磁波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波源不再产生新 的电磁波,但空间中已产生的电磁波仍可继续传播,选项 E 错误.]
4.(2016· Ⅲ卷 T34(1))由波源 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 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 20 Hz,波速为 16 m/s.已知介质中 P、Q 两 质点位于波源 S 的两侧,且 P、Q 和 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 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5.8 m、14.6 m.P、Q 开始振 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5.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1)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干涉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 向相同;明显衍射条件:d≤λ. (2)明条纹(振动加强区):Δr=kλ;
1 暗条纹(振动减弱区):Δr=k+2λ.
l (3)光的干涉条纹特点:明暗相间,条纹间距 Δx=dλ.
(4)各种色光特征比较 项目 频率 波长 折射率 介质中传播速度 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 红→紫 越来越大 越来越短 越来越大 越来越小 越来越小
(3)波动问题出现多解的主要原因 ①波传播的周期性,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相同, 因此质点的位移、加速度、振动方向和波的形状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 ②波传播具有双向性,当波沿 x 轴方向传播时,波既可以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也可以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导致多解.
4.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折射率的两个公式 sin θ1 ①n=sin θ (θ1、θ2 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c ②n=v(c 为真空中的光速,v 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2)全反射的条件及临界角公式 ①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1 ②临界角公式:sin 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