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合集下载

民间俗语歇后语大全

民间俗语歇后语大全

民间俗语歇后语大全一、气候谚语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头。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炮台云,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煞人。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息,涨大水。

东南风,燥松松。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日出红云照,一时三天到。

二、节气谚语二十七雪上堤(ba),清明后觉寒(ika)。

雨打清明后,春夏大不同。

清明麻子密,谷雨麻子撤。

立夏栽稻子,小满栽秧子。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清明忙打墓(pu),谷雨好动针(ddi)。

芒种忙芒种,夏至营芽子(pu)。

立夏热一半(rva),处暑汗堵甩(tri)。

六月立秋(te),百草晒(tua)。

小暑凉棺材(kav),大暑火烧山(bav)。

立秋忙打墓(pu),处暑动刀快(ddo)。

白露身不露(lu),寒露脚不露(lo)。

秋分谷子黄(u),霜降变了色(le)。

立冬交十月(lil),小雪地封严(piu),大雪河叉上(bar),冬至不行船(gvan)。

小寒大寒流不手(llu),冻死河边狗(gui)。

大寒到顶点(tri),日后天渐暖(gu)。

春东秋西谚语:春东秋西,阳沟里北风多雨泥(mi)。

春东秋西谚语:春东秋西,阳沟里北风多雨水泥泥(mi)。

春东秋西谚语:春东秋西,阳沟里北风多雨泥稀稀(mi)。

春东秋西谚语:春东秋西阳沟里北风多雨水稀稀泥粘粘带沙泥。

春东秋西阳沟里北风多雨水稀稀泥粘粘带沙泥顺风簸箕簸出去逆风扫帚扫进来往里簸撒手没。

春东秋西阳沟里北风多雨水稀稀泥粘粘带沙泥顺风簸箕簸出去逆风扫帚扫进来往里簸连毛带爪拿不甩着拉倒一摆布朗尽抓光棍着拍大腿懊悔一辈子起死回生已经迟了天年已经碰着么该来的总归会来躲不过的灾祸也不会没有也许这刻厄运即将到来莫要想逃躲休想躲过灾难逃避困难不如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无可奈何接受现实听天由命自认倒霉自认活该自认倒霉活该倒霉自认活该活该倒霉自认倒灶自认倒运自认倒彩自认倒霉运倒尽自认倒灶鬼找着自认倒运运倒起自认倒彩晦气死了自怨自艾自己作孽自己倒霉自己活该自己倒灶自己倒运自己晦气自己死鬼找着晦气星找着霉星照命自认活该倒霉死了活该晦气死了死鬼找着倒灶死鬼找着倒运死鬼找着晦气死鬼找着晦星照命死鬼找着死星照命死活该倒霉死活该晦气死活该倒灶死活该倒运死活该晦气尽死生有命八字注定早死早超生碰着么该来的总归会来躲不过的灾祸也不会没有也许这刻厄运即将到来莫要想逃躲休想躲过灾难逃避困难不如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无可奈何接受现实听天由命自认倒霉自认活该自认倒霉活该倒霉自认活该活该倒霉自认倒.。

民间俗语歇后语210句

民间俗语歇后语210句

民间俗语歇后语210句1、苍蝇采蜜——装疯(蜂)。

2、茶壶里的水——滚开。

3、大火烧竹林——一片王老五骗子。

4、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5、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6、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7、裁缝不带尺——居心不量(良)。

8、“百家姓”往掉赵——启齿就是钱。

9、鼻孔喝水——够呛。

10、车祸——乘人之危。

11、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12、擦粉进棺材——逝世要面子。

13、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14、恶浊他娘哭邋遢——龌龊逝世了。

15、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16、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17、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8、五百块分两下——二百五。

19、牛屎虫搬家——滚蛋。

20、石头放在鸡窝里——忘八。

21、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22、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23、没牙的动物——无耻(齿);24、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25、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26、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逝世)。

27、狗咬叫花子——畜牲也欺人。

28、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29、骆驼生驴子——怪种。

30、种地不出苗——坏种。

31、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32、铁匠展的料——挨打的货。

33、强盗画影像——就你那副贼形。

34、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35、瞎子拉琴——瞎扯。

36、上打口红——装纯(唇)。

37、春哥敲门——蠢(春)到家了38、三角坟地——缺德。

39、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

40、狗咬乞丐——畜牲也欺人。

41、菩萨的胸怀——没有心肝。

42、孔夫子搬家——尽是输43、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44、麻布上绣花——底子太差4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46、蝌蚪撵鸭子——找死;47、抬棺材上阵——拼命48、剃头的刀布——脏透了49、大海放鱼——各散四方50、怀胎妇女——肚里有货51、猴儿下竹竿——溜到底52、看戏挑媳妇——头满意53、逼上梁山——横竖一拼54、大船离港——外行(航)55、大麦芽做饴糖——好料子56、米筛子挡太阳——难遮盖57、节日里鸣锣——鼓舞人心58、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59、拆东墙补西墙——凑合着过60、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61、两个人报数——不数一就数二62、阎王爷不戴帽子——鬼头鬼脑63、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一分。

民间的谚语谜语歇后语和顺口溜

民间的谚语谜语歇后语和顺口溜

❖ 7.酒友话:大家好,大家好,见面喝酒少不 了,你不喝,我不喝,国家造酒往哪搁,你 不醉,我不醉,国家马路谁来睡。
❖ 8.七等男人: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 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急了乱抓,四等 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下班回家,她 不在家,六等男人,下班回家,她有了他, 七等男人,下班回家,她在他家。
❖ 3.五等美女:一等美女漂洋过海,二等美女 深圳珠海,三等美女留在上海,四等美女乡 下等待,五等美女下放劳改。
❖ 4.我院女生一回头,书记院长跳了楼,我院 女生一回头,长江之水要倒流,我院女生一 回头,收复台海不用愁。
❖ 5.大学历程:大一娇,大二俏,大三拉警报, 大四没人要。
❖ 6.恋爱一生:单身是领悟,恋爱是失误,分 手是觉悟,结婚是失误,离婚是醒悟,再婚 是执迷不悟,没有情人是废物,情人多了是 动物。
(2)社会斗争谚语:反映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的谚 语,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反映人民对党的忠诚。如千条万 条,党的领导第一条;三人行,必有我师;富人镜子挂墙 边,穷人镜子在碗间。 (3)科学谚语:又叫劳动谚语,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总结经 验的谚语,包括家、林、地理、风尚、医药。天上鱼鳞般, 晒谷不用翻,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清明前后,种花 点豆。
二、歇后语
❖ 1.含义:又叫俏皮话、解后语,引注语。是 表达某种深刻涵义的语言形式,是劳动人民 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 惯用的。它集中用比喻、双关、谐音等修辞 手段,表达抽象的思想内容。
如河南的大象,山东的老虎——互不相识;先鞋子, 后穿补袜子——乱套;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拉着胡须过河——谦虚(牵须)过度;马蜂窝—— 捅不得;马后炮——弄迟了;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顶一个,没有空位。
❖ 3.种类 谚语可以分为“生产谚语和社会谚语”。从内

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大全

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大全

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大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至几千年传统文化,下至民间俗语歇后语。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大全【一】1. 秃子打雨伞------无(发)法无天。

2. 老虎拉车------谁(赶)敢啊。

3.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4. 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啊。

5. 庙里放屁------(惊)精神。

6. 裤裆里放屁------两叉了。

7. 被窝里放屁------玩毒滴。

8. 瘸子屁股------邪门。

9. 捧着屁股亲嘴------不知道哪头香臭。

10. 老太太吃麻花------(咬)要的就是这个劲。

11. 老太太咬牙------好狠啊。

12. 酱杆打过梁------小打粗。

13. 裤门没关------怎么露出个你。

14. 半夜进茄子地------老嫩一起掐。

15. 窗户外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16.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17.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8.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19.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20.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21.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2.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23.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24.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25.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大全【二】1. 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2.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3.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4.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5.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6. 不见兔子不撒鹰。

7. 地瓜摔墙上------软硬那也是个(橛)角。

8. 尿盆里生豆芽------都吱开了嘴。

9. 屁股底下坐耗子-----(吱吱)积极。

10. 放屁敲糖锣-----赶上点了。

11. 凌霄殿里放屁------那叫惊天动(帝)地。

12. 西瓜皮开屁股------没完没了。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说明:局部资料参考是参考其他版本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复习整理笔记第一章结论〔〕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第三章神话〔〕第四章民间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第六章史诗〔〕第七章民间长诗〔〕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十二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第十三章民间文学的语境〔〕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第十五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第十六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第十七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阔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阔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局部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开展 (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开展变化)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开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如此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中国民间熟语概述:俗语、谚语、歇后语

中国民间熟语概述:俗语、谚语、歇后语

中国民间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摘要]:中国民间熟语包括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它出自于民族生活的土壤,它的用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它大多数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中国民间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熟语”是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的一个借词,原指语言中所有固定词组的总和。

后来,随着学者对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中国民间熟语”的定义,最终达成一致的共识,即认为“中国民间熟语”当指“汉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

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有时甚至还可广而言之,泛指“常用的话语○1。

”因此,虽然中国民间熟语在形式上像短语或句子,但又与一般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短语或句子不同,它的结构基本定型,人们一般不能够随意改动它的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民众中普遍流传的日常生活习用语,它的作用体现在发人深省、启发思维、警示世人、激发斗志和激发潜能等。

所以,中国民间熟语是中国民间语言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常用的语言。

俗语是源起最早的中国民间熟语之一。

在历史上,“俗语”常取广义,别称甚多,诸如俗话、俗言、鄙语、野语等。

它没有严格的概念限定,范围广泛,包容了各种民间通俗语汇:谚语、歇后语、口头性成语、惯用语、方言词等。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俗语,指民间口头上常用的短小定型的形容词性短语,如“半斤八两”、“打光棍”、“二百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名不正言不顺”等。

这个概念,不包括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不同特点的谚语和歇后语,也不包括非短语形式的方言词。

宏观地说,俗语的特点,在内容上,没有完整的意思,只能在表达上起形容作用,不像谚语、歇后语那样能够传达出某种独立完整的意思;在结构上,它是不成句的定型短语,它是词的固定组合,在使用上常做句子的某一部分,一般不独立构成句子,而谚语、歇后语是完备的句子形式。

这一点也将俗语和方言词区别开来,因为方言词是单词形态,不是短语;在风格上,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它来自群众口语,像“断篇残简”、“浮生若梦”等这样来自书面语系统的成语,是不会出现在群众口头的;在表现手法上,它常会用到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如“穷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本体和喻体间用“是”连接起来,比喻黄土能变成金子,人能由穷变富,又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用中国古代美女“西施”代指美女,则是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在意义上,俗语的“俗”,体现“习俗”的内涵,有的涉及民俗心理,如“打肿脸充胖子”、“面不改色心不跳”,有的涉及民俗惯制,如“换汤不换药”、“功夫不负有心人”,俗语的“俗”字当头,还含有“通俗”之意,它直接或间接反映着民俗,它的数量浩如烟海,渗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_谚语大全

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_谚语大全

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民间常见的俗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欢迎阅读。

第一节谚语农事活动类若要富,多栽树。

家有千株柳,富贵不断头。

植树造林,防沙防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喂猪养羊,本短利长。

牛是庄户宝,常吃露水草。

马不吃夜草不胖。

糜黄谷黄,绣女下床。

八九月龙口夺食。

伏里耕地一碗油,秋里耕地一碗水,开年耕地胡日鬼。

刮风扬场,下雨叠墙。

头遍锄浅二遍深,三遍把土壅到根。

锄糜糜,溜皮皮。

糜锄双耳谷锄针,庄稼长得黑洞洞。

锄头自带三分水,锄过三遍顶场雨。

锄地不锄畔,三墒种成两墒半。

干种糜子湿种豆。

豌豆种在九里头,收不收也打几斗。

小满前后,栽瓜种豆。

头伏荞麦二伏芥,三伏种得好白菜。

种地不上粪,不如不下种。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节令不饶人,种地赶时分。

荞麦开花怕南风。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秋分糜子寒露谷,霜降黑豆守住哭。

处暑不出头,砍了喂老牛。

饥牛年,饿牛年,羊牛年,广种田。

气象、节令类东虹轰隆雷,西虹当日雨,南虹发大水,北虹卖儿女。

早烧不出门,晚烧晒死人。

乌云结掌,半夜雷响。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黄云雨多,黑云怕死老婆。

星宿稠,晒死牛。

清明一点雨,黄风四十五(天)。

日耳单(日晕)不出三;日耳双,滚沙梁。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八月的雷,不空回。

秋雨如刀刮,瘦牛不瘦马。

雾在山上戴个帽,水在地下冲个窖。

八月十五下一阵(雨),旱到来年五月尽。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重阳有雨看十三,十三有雨冻冰山。

雨打白地天年收。

伏里有雨,锅里有米。

蚂蚁搬家蛇过道,旱哈蟆叫唤比神仙妙(非下雨不可)。

云走东,一场空;云走西,淋死鸡;云走南,推倒山;云走北,沤不烂瓦碴沤烂铁。

春雨贵如油,下得多了连籽丢。

九九有雪,伏伏有雨。

大寒小寒,冻死老汉。

过一冬,长一针;过一腊八,长一镢把。

头九二九,哈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烂石头;五九六九,水在浮头;七九八九,开门大走;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民间谚语与谜语

民间谚语与谜语
杜文澜编的《古谣谚》引《说文长笺》 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 故从彦言。……观谚言而知寓教于文 矣”。“寓教于文”,它是谚语区别 于一般俗语、歇后语以及成语的显著 标志(有的谚语与成语相近,相互转 化者例外)。
民间谚语与谜语
如汉族流传极广的谚语:“三个臭皮 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是圣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扳不 弯”;同样乌孜别克族谚语中也有 “人多智慧多”,“合群的羊,狼也 害怕”,“众人的唾液汇成河,众人 的呼气变成风”;凉山彝族谚语中有 “树多不怕风,人多力量大”,“一 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独指拣不起豆,单脚走不了路”等 等。
民间谚语与谜语
a.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约定俗成 的范围更大,一般不容许随便换字 或颠倒顺序;谚语有一定地方性、 民族性,各地方,各民族可以根据 自己的的特点加以改变,只在小范 围有通行就可以了。
民间谚语与谜语
例如“众志成城”这一句表现 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成语, 不能随意改为“成城众志”或 “志众成城”之类,(当然, 并列关系的成语有时可以颠倒, 如“天翻地覆”变为“地覆天 翻”也可以,
民间谚语与谜语
如“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棚 花”,“霜降不刨葱,越长心 越空” (北京),南方有“寒露 早,立冬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霜降种麦正当 时”,“头伏萝卜二伏蒜,三 伏里头种荞麦”,“棉花锄七 遍,疙瘩长成串”。
民间谚语与谜语
把上面三点归纳起来,所谓谚语, 是长期以来人民总结社会生活、生 产斗争,道德伦理等经验的定型化 韵语。它具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 践性,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谚语具 有阶级性,是俗语中精炼而含意深 刻、有训诫意义的实用性语种。
民间谚语与谜语
在谚语中,尤其是天气谚语、 时令谚语、生产谚语,它的实 践性(实用性)更强,简直就是劳 动人民的科技课本。如“日没 胭脂红,无雨也有风”,“燕 子钻天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 帽”等,是靠土法来预测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按字义作的谜,如“这个字真希奇,池 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一边大, 一边小,一边跑,一边跳,一边路旁吃 青草,一边偷偷把人咬”;“去头是字, 去尾是字,无头无尾,还是个字”; “牛过独木桥”。会意:“重逢”; “水落石出”;“多出一半”“八九不 离十”。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谜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植根于人民 生活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 都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 的,不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 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 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人 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不 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 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之中。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 理,不重抒情;重讽诫,不重生活描绘; 重传言,不重歌咏;重概括,不重铺陈 叙述。 • 谚语的作用在于向劳动人民传授生产 知识和生活经验。它在指导人们分清善 恶是非、鼓舞斗争意志、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等方面,都发挥了而且将继续发 挥着主要的作用。
第七章 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 • • 第一节 民间谚语 一、民间谚语的含义、范围及其作用。 民间谚语是人民口头创作中一种很有 特点的体裁。它形式短小,形象生动,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不少包 含着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有的 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训的意味。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 我国先秦的《易经》、《诗经》、诸子 著作以及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中,都保 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人民的谚语。后魏 的《齐民要术》、宋代的《农书》、元 代的《农政全书》和《田家五行志》、 明代的《古今谚》、清代的《古谣谚》 等书中,不同数量地收录了我国古代谚 语。每一时代都有谚语产生。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谜语是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对事物的 特征进行概括、描写,让人猜测的艺术 作品,是人民智慧的产物,也是用来测 验和培养智慧的艺术工具。民歌里的盘 歌、猜歌、问歌的部分,往往也是有某 些谜语的特点,因它主要用于吟唱,可 以叫做谜歌。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二、民间谜语的种类和内容。 • 谜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自然界和社 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或现象,在谜语中, 几乎都有相应的反映。根据谜底反映事 物的性质,可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三 类。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的精练是由它的概括生活和提练经 验的特点决定的。谚语是记载、保存、 传授各种经验的工具,是过去的不识字 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只有形式短 小,记得住,讲得出,用得上,才便于 创作便于接受的和使用。
第一节 民间谚语

谚语和歌谣对生活的概括各有不同。 如《不平歌》“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 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 米糠,磨面的吃瓜秧,炒菜的光闻香, 编凉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而 谚语在说明这种情况时,一般只选择一 两件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手法加以概括, 如“木匠家里无凳坐,卖油娘子水梳”;
• 谜语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谜底与谜面的巧 妙结合。谜语是让人猜的,首先需要用 谜面,曲折隐喻地把谜底隐藏起来,表 面上绕开谜底,远离谜底。一般往往把 无生物写成生物,生物写成无生物,把 人写成物,物写成人;把此类写成彼类, 彼类写成此类,造成一种谜惑人的假象, 使人不能轻易猜出。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这就是《文心雕龙 · 谐隐》中所说 的“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但最终目的 是让人经过思索揭出谜底,所以又要在 隐喻的同时贴近谜底,通过一些“蛛丝 马迹”,把底面之间相同、相似或有关 之处显露出来,给猜者提供线索和根据, 诱导猜者通过联想、分析、判断,揭出 谜底。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 • 谚语反映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谚语反映了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谚语还介绍了劳动人民的斗争经验。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总结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的谚语 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 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总离不开互相帮 助,共同协作,这就产生了集体观念和 互助精神。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更多的谜语是借助比喻、夸张,尤 其是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本体,形 象更为生动有趣。如“青石板,板石青, 青石板上钉银钉”;“千条线,万条线, 落在河里看不见”。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描写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连缀体。 它由排比的句式,把几个事物(一般是 同类的事物)联合在一起,通过一个谜 面表现出来。这类谜语四个事物相连的 最多。因本体之间联系密切,在形式上 多用兄弟姐妹排列。如“大姐用针不用 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做活, 四姐做活不点灯”;“孔明借东风,周 瑜用火攻,鲁肃哈哈笑,曹操怒气冲。”
第三节 歇后语
• 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说话时 后一部分由前一部分在语气和意思上自 然引出。歇后语有两种,一种是喻意的, 另一种是谐音的。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诡词法,是用费解的反常的矛盾的现象 表现谜底。不对谜底作隐喻的描写,而 是更加纤巧的意思,抓住谜底事物的一 个特征加以夸张、突出的描述,故意造 成一种怪异的现象,给人一种荒唐、谬 误、不可理解的感觉,更加使人迷惑。 如“为我打他,为他打我,打破他的肚 皮,流出我的鲜血”;“一物生得奇, 越洗越有泥。不洗还能吃,一洗吃不 的”.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 一、民间谜语的含义、源流及其作用。 谜语是民间文学中一种特殊的韵文形 式作品,它是表现人民智慧、培养和测 验人民智慧的民间语言艺术。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谜,“从言,迷“(《说文解字》) 它是一种有迷惑作用的语言艺术。主要 特征是:对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 隐喻的暗示去表现,让人根据暗示提供 的根据、线索,通过思考猜出这个事物。 因此,它在结构上具有和其它民间文学、 形式不同的特点。它是由谜面、谜底组 成。谜底又叫本体,是谜语的题旨,问 题的答案。底面之间由事物的共同点相 联系的。
•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 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 咱家好比一枝花,荣华富贵不爱他。 称心如意人儿来,咱家立即许给他。 • 黑船装白米,送进衙门来。衙门八字 开,空船转回来。 • 上山悉悉索索,下山搅乱江河。文武 百官捉我不到,皇帝老子无奈我何。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三、民间谜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最真挚、淳朴的, 他们主张对人要真诚相待:“有酒大家 喝才香,有话当面说才亲”;“浇树浇 根,交人交心”;“宁交双脚跳,不交 咪咪笑”。 • 谚语总结了许多学习和为人处世的好 经验,成为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 “要得惊人艺,须下死工夫”;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 三、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 广泛、形体很简短的民间文学样式。这 种作品,大都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句 式整齐,音韵和谐,通俗易懂,耐人寻 味。 • 精练是谚语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谜语的表现手法,即谜面表现谜底的手 法:对事物形状、性质、功能、声色等 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即古人所说的 “图象物品”。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 方法。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描写方法很多,有的用白描,有的 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红梗子,绿叶子, 开白花,结黑子”。不假修饰,简洁地 从梗、叶、花、子四个部分勾靳出植物 的外形,使本体显露出来,成为一幅平 易质朴,然而色彩鲜明的写生画。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形象性是谚语的又一特点。谚语是哲理 的小诗,科学的小诗,又是充满形象的 警句诗。它的形象性是十分突出的。例 如:“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刻画 了两个活生生的形象。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 手法的运用来表现的,其中用得最多的 是比喻和对比。“贼来如梳,兵来如篦, 官来如剃。”用排比的句式,层层递进, 通过比喻把封建官僚对人民残酷的搜括 揭露得淋漓尽致。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 二、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 (1)认识自然和总体生产经验的谚 语。 • 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具有 宝贵的科学价值。农谚是其中的主要部 分。农谚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 家禽饲养等各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语 (2)反映社会斗争情况和经验的谚

谚语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多方面的 社会生活,形象地概括了阶级斗争的经 验教训。 • 谚语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及其政府 的丑恶本质。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什么叫谚语,古人作过各种解释: “谚,俗语也”(《礼记》);“谚, 传言也”(《说文解字》);“谚,俗 所传言也”(汉书· 五行志)“谚,俗之 善谣也”(《国语》)“谚,直语也” (《文心雕龙》)。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 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各种社会生 活经验的语言艺术。它是一种有教育意 义、有认识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 • 关于谚语的概念和范围,一些研究 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解释,狭义 指上面所说的那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言; 广义既包括“俚谚”也包括“俗语”, 即所有流传在民间的脍炙人口的传言都 在谚语的范围之中。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大多为双句与其特殊作用有关。 一般说,一句话不易概括复杂的内容, 多句式又易于拖沓冗长。唯有双句式整 齐和谐,又易构成对偶、对照、回环往 复,排比、复沓等句式以加强表现力。 如“人薄土,土薄人”,再如“富人四 季穿衣,穷人衣裳穿四季”。
第一节 民间谚语
• 谚语大都押韵,“不怕不识货,就 怕货比货”是相同字尾押韵;“鸟美在 羽毛,人美在勤劳”是不同字尾押韵。 这是最常见的两种押韵方式。另外还有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相同字头 押韵,“今天来客,往日有意;今天打 架,往日有气”押头尾韵,“浇树浇根, 交人交心”,头、腰、尾都押韵。
第二节 民间谜语
• 事谜,以人们的行为动作或某些自然 现象作谜底。其中有关于社会生活、家 庭生活、劳动过程的,有关于自然现象 的。 • 四四方方一戏台,生旦净丑走出来。 会演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上台。 • 人行千里脚不移,吃鱼吃肉肚中饥。 银钱到手仍无有,下雨下雪不湿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