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不带模型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_刘琳琳

第32卷 第1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32 No.1 2014年2月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Feb.2014文章编号:1004-115X(2014)01-0082-04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刘琳琳(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关键。
从“创新”及“创新人才”的内涵出发,研究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创新型人才的作用,通过分析创新型人才影响因素,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道路轨迹,同时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并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The law and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LIU Lin-lin(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 110001,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but also the driving force for a country's prosperity.Promoting the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oriented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trong innovation talent teamis the key.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innovation”and“innovation”connotation,research in China during the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to upgrad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of innovative talents,through analysis of the factorsaffecting the growth of creative talents,and trajectory,and research training mode and path of innovative talents,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summary. Key words:innovative talents;growth law;training path1 引言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条件和培养途径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条件和培养途径(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摘要: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出发,总结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并从个人、教育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进而阐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成长条件;培养途径Discussion on the Growth Conditions and Cultivating Way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1)Abstract: As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training high level of our coun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From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onnot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analysed three respects——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society,which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eff ect innovative talent’s growth, and then elaborated the basic way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 characteristics; growth condition; cultivating ways加快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对于提升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路径。
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入手。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性教育的引导下进行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创新类教育课程的设置,例如《创意思维》、《创新实践》、《创业管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创新及其实践,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另外,创业指导课、学生社团、实习实践都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机会,例如科技创新、文学创作、社会服务等。
而实习实践则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并将其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搭建行业导向的平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与行业的需求相结合,搭建行业导向的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具有行业导向特色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全面的知识技能,以及同时了解当今行业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提高与行业的深入合作,可以促进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了解学习所需的具体技能以及相关的工作计划。
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让学生进入大公司参观和实习,深入研究学习领域的具体方向和新技术的开发。
三、建构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培养平台如今,全球化是各国不可忽视的趋势。
如何让学生培养全球化视野,了解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是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
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国际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了解全球经济与创新趋势,进而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计划。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

二、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策 略
针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提出以下培养策略:
1、创新培养模式: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元化、灵活的人才 培养模式,如导师制、科研助理制等,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案例 分析
以某高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小王为例,他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实 践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 多项发明专利。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担任过学生会干 部和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加强实践训练: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 际问题解决能力。
实施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定位和学科 特色,制定具体措施。例如,设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专门的培养计划, 提供个性化的导师指导,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等。
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王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 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得益于他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是他的实践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得益于他积极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经历;最后是他的 家庭教育和他人的指导,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必要的支持。
四、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策略的探讨,认为高校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通过创新培养模式、 优化培养方案和加强实践训练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质。高校应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个性化的导师指导和社会资源支持,激发学生的 创新潜力和实践热情。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不带模型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不带模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本文从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出发,阐述创新型人才对我国的重要性,研究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道路轨迹,并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给出一定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型。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1、引言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其他的种类,如动物,就不具有这种能力。
创新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知识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能力。
创新的主体,肯定是人类,只有人类才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其次是创新的新,不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与过去的东西相比,要有改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叫做创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性行为,也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改造行为,这个世界充满着矛盾,人类就需要来改造这些矛盾,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处在发展中时期,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为国家提供不竭的动力[1]。
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想要走在世界的前端,就不可能缺得了创新,而且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创新。
我们国家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作是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人才是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首先得是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从事相关专业性劳动,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价值和财富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才[3]。
2、研究综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其中,国外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先于我国,并取得领先成果。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提出了十个特征;美国学者格林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十个重要要素;吉尔福特对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特点进行了总结,最终得出八个方面的结论;斯坦、林启曼等人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特质,并总结出描述创新型人才心理特质的一些单词和句子;在20世纪初,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提出大学应当培养社会的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还具有探索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培养学生成为实用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培养规律”关系比较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与“培养规律”关系比较作者:徐美玲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6期摘要:为了更加良好的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当注重培养规律的有效应用,引导学生具有判断能力和自主思维的能力。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的将创新性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相结合,从而促使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稳步的、快速的提升,在国际舞台的竞争中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应当做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
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高校在培育人才时应将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培养规律”的理论基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培养规律”的开发和运用应当充分的参照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开展[1]。
只有能够充分的明确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才能够使“培养规律”得以更加完善的运用。
因此可以说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的理论知识,而“培养规律”是对于“成长规律”的开发、思考和应用。
以下是运用“培养规律”的理论基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的具体思路:(一)新型人才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之一便是创新人才具有自身独特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每一个事物的特点合规律,并且时时刻刻思考着如何运用规律完善甚至改变自身的思维。
因此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主要行为习惯之一。
创新型人才通过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多方面的思考和发掘事物,从而做到了在原理思考和技术开发方面都“不走寻常路”。
(二)创新人才具有知识掌握的多元化性具有知识的多元化性,是指人才不仅仅对于课本所描述的内容有着良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应当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于相关的知识都涉猎。
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路径

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路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在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为打造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是打造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育者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实验室、科技社团等,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倡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竞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推行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实际问题,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教师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注重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等,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担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六、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推动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路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人才则成为推动创新的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培育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的科技不断发展,创新性人才也逐渐呈现出学科交叉的趋势。
因此,培养学科交叉型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例如,机器学习和生物医学成为交叉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培育机器学习专业与生物医学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学习,并建立科技研究团队,推动跨学科创新的发展。
二、倡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倡导创新思维培养也成为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学校和企业应重视学生或员工的创新思维培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1. 培养主动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或员工积极思考,培养主动的思考方式,并注重数学、物理、逻辑等基础能力的训练。
这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骨架。
2. 鼓励尝试在学校和企业中,鼓励学生或员工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难题。
这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创新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3. 提供创新思维的实践机会学生或员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创新思维,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创造实践机会。
比如,提供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组织探讨、座谈和交流活动等。
三、多渠道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除了学校和企业内部自行培养创新人才外,还应打破孤岛式的人才发掘机制,多渠道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1. 通过竞赛获得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竞赛,能够让更多的机构和企业看到学生或员工的创新才能。
比如,创新科技展览,发明比赛等。
2. 通过实习获取经验学校和企业应该注意与各行各业合作,鼓励学生或员工到企业实习。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或员工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同时也能够发现和培养潜在的创新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本文从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出发,阐述创新型人才对我国的重要性,研究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道路轨迹,并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给出一定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型。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1、引言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其他的种类,如动物,就不具有这种能力。
创新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知识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能力。
创新的主体,肯定是人类,只有人类才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其次是创新的新,不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与过去的东西相比,要有改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叫做创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性行为,也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改造行为,这个世界充满着矛盾,人类就需要来改造这些矛盾,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处在发展中时期,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为国家提供不竭的动力[1]。
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想要走在世界的前端,就不可能缺得了创新,而且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创新。
我们国家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作是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人才是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首先得是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从事相关专业性劳动,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价值和财富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才[3]。
2、研究综述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其中,国外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先于我国,并取得领先成果。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提出了十个特征;美国学者格林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十个重要要素;吉尔福特对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特点进行了总结,最终得出八个方面的结论;斯坦、林启曼等人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特质,并总结出描述创新型人才心理特质的一些单词和句子;在20世纪初,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提出大学应当培养社会的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还具有探索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培养学生成为实用的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并强调了创新型人才的要素,专业性知识、探索精神和适应能力。
国内对创新型人才的研究起步较晚。
国内对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学者将创新型人才的要素分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这三个要素对创新型人才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则是从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专业性知识和思维意识这几个方面研究创新型人才。
其中,陈泽龙、周祖成等学者就是从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这个角度对创新型人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相应成果。
他们认为创新意识指强烈的兴趣和执着的探索精神;而创新思维指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等思维;创新能力指判断能力、想想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从个性特质方面对创新型人才进行研究的主要有朱清时、郝克明等学者。
在创新型人才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都是集中在对创新型人才的剖析上,把创新型人才的要素分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是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模式的建立研究较少,本文以创新型人才的要素和特质研究为基础,重点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并积极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3.1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是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之路各不相同。
本文参考了许多资料和文献,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探索,得出了以下一些创新型人才共有的特征[4]:(1)具有创新的思维和精神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具有创新的思维,还有创新的精神。
当然这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共通之处。
创新的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但是创新的精神并不是靠外界来培养的,这要靠创新型人才自身来培养。
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有了精神,再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这件事情,这样最后才有可能达到创新的壮举。
(2)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探索精神专业的知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这在上文中已经讨论过。
创新型人才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探索精神。
只有具有执着的探索精神,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完成创新的行为。
创新之所以难,就难在一个新字上,要推翻已经存在的,改变过去的,不是一时两刻就能做到的。
所以专业的知识是基础,执着的探索精神是关键。
这也是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特征。
(3)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术交流创新型人才一般都有良好的文化环境。
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创新的思维和精神[5]。
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术交流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
创新型人才不会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会与外界多交流,获得先进的思想和知识。
与外界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互相交流启发,才可以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
(4)具有健康的身心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
创新型人才还有健康的身心。
具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保持创新的动力。
创新型人才明白身体的重要性,更了解健康的身心是他们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6]。
创新的道路必定充满艰辛和曲折,充满失败和挫折,创新型人才只有保持乐观的态度,健康的身心,才能坚持走在创新的道路上,并取得创新成果。
3.2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归纳根据对创新型人才的多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他们的特征和特质的考察,总结了以下一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7]。
(1)靠经验累积从前辈累积的经验中学习,这是很多人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到了知识、技术等之后,再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断地积累,相当于变成自己的经验了。
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累经验,来使得自己成长,这是很多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之路。
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成才方法。
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是在不断发展的,但这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而是靠每一代人的努力才做到的。
前一代传承给后一代经验和教训,新一代人踩在前一代人的脚印上,接着往前前进,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也是如此。
(2)靠外界历练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都经历了很多历练。
外界的历练对他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外界的历练也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件大事。
可以是对身体的历练,也可能是对心理的历练。
外界是多姿多彩的,不仅仅是学术界。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都是在这个大染缸之中,只有经过这些历练,并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进行创新,对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不管是什么人,生长在这个社会,就要不断地接受这个社会的磨练,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创新型人才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
(3)靠模仿学习模仿和学习已经成才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很多创新型人才在没有成才之前,做过的事情。
也可以算是他们的成长规律之一。
已经成才的创新型人才,他们的学习方法,实践经验对还未成才的创新型人才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毕竟,成才之路很漫长,会有很多障碍和困难,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这里就要学会选择性的吸收前辈成功者的经验,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这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
可以把这些精力和时间花费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走的这条道路,他们对前辈充满敬意。
(4)靠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同样必不可少的是正规的教育和培养。
而且通过教育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方式。
针对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特征的分析,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和理论,并进行实践性的活动或课程。
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避免学生走很多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
当今的中国,在教育培养这种方式上,需要走的路还很远,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5)靠自身修炼除了外界的磨练,创新型人才自身的修炼也很重要,而且也很关键。
如果自己不努力,那么给你再好的环境和机会,都没有用[8]。
所以说,自身修炼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道路上不可少的。
对照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努力地去修炼自己,主动地去找出差距在哪里,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这样才能够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创新型人才不一定就是具有高学历的,很多人都是靠自己后天的学习,靠自己后天的苦干,才被称为创新型人才的。
自身的修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每天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炼自己,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进行创新。
4、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分析模型部分已由别人添加5、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5.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创新型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知识和一定素养,并具有创新型思维和能力的人。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重视专业性知识和工程技能;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学习面,学习相关专业的交叉学科[9];最后开拓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意识,进行创新。
经过对创新型人才的分析,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路具体阐述如下:(1)专业性知识是基础专业性知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知识是创新型人才力量的汲取源泉,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进行创新行为。
同时,专业性知识的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交叉学科的知识。
(2)拓宽学习面专业性知识是基础。
在掌握专业性知识后,还应拓宽学习范围,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里的学习范围不限于专业性知识,甚至可以包括心理学范畴。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
丰富的知识面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历,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丰富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融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不能被称为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灵魂。
创新思维和意识不一定是天生的,更需要后天的培养。
对待任何事情和问题,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深入事物的本质,而不说停留在事物表面。
充分融合创新意识和思维,利用专业性知识和专业培训,进行创新行为。
5.2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汇总创新型人才是优秀的人才,也是我国急需的人才。
笔者根据多方面研究,在这里提供一些可行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1)提供稳定成长环境上文研究了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健康的身心、稳定的生活、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学术环境也较为浮躁,都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
优化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谋求国家和政府支持,给学生创造稳定的生活和环境,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