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课后知能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四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五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四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五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12/10/2021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如图甲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 膜,环上系三根松弛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 针刺破 B 面皂膜,则 A 和 C 部分皂膜形状变为 图乙中的( )
12/10/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 当用热针刺破 B 面皂膜时,A、C 区域的皂膜失去 B 皂膜的表面张力,而 A、C 的皂膜表面张力使皂膜收缩,因 各点受力特点相同,则皂膜形状应为 D 图,D 正确. [答案] D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呈液晶态 B.利用液晶在温度变化时由透明变浑浊可制作电子手表、 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 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 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 D.利用液晶可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思路点拨] 了解有关液晶的应用及相应原理.
12/10/2021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二、液体的微观结构 1.液体分子的排列 (1)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也是密集在 一起的,因而液体有一_定__(y_īd_ìn_g)_的__体_积___,且不__易__(_bù_y_ì)压__缩____. (2)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液体分子约在___10_-__9 _ m 小区域 内短暂保持规则性排列,但这个小区域的边界和大小,随时 都在改变,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使液体在宏观上呈 各向现同性出(ɡ_è_xi_àn_ɡ_tó_n_ɡ x_ìn_ɡ_) _.
12/10/2021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 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 具有液晶态,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呈液晶态,故 A 错. [答案] BCD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总结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_32018031233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总结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_32018031233

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章末总结1一、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的判断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但单晶体和多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例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能不同,则该球体一定是单晶体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则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体答案 C解析根据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只能确定是否为单晶体,无法用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选项A 错误;薄片在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也无法确定薄片是多晶体还是非晶体,选项B错误;固体球在导电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则一定是单晶体,选项C正确;某一晶体的物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该晶体一定是多晶体,对于单晶体并非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D错误.二、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1.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可看成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T恒定、V恒定、p恒定时的特例.2.正确确定状态参量是运用气体实验定律的关键.求解压强的方法:(1)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列方程求气体压强.(2)也可以把封闭气体的物体(如液柱、活塞、气缸等)作为力学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研究对象所处的不同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3.注意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适用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对打气、抽气、灌气、漏气等变质量问题,巧妙地选取对象,使变质量的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例2如图1所示,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p0 V0 压强分别为p0和;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现使气3 4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2图1(1)恒温热源的温度T;(2)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7 1答案(1) T0(2) V05 2解析(1)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7 5V0 V04 4 7由盖·吕萨克定律得:=,解得:T=T0.T T0 5(2)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的质量比右活塞的质量大.打开K后,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左活塞上方气体最终压强为p,由玻意耳p0 V0 定律得:pV x=·,3 47(p+p0)(2V0-V x)=p0·V0,4联立上述二式得:6V2x-V0V x-V20=0,1 1其解为:V x=V0;另一解V x=-V0,不合题意,舍去.2 3例3如图2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放在体积为V0的容器中,室温为T0=300 K,有一光滑导热活塞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A、B两室,B室的体积是A室的两倍,A室容器上连接有一U 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76 cm,右室容器中连接有一阀门K ,可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 76 cmHg).求:图 2(1)将阀门 K 打开后,A 室的体积变成多少?(2)打开阀门 K 后将容器内的气体从 300 K 分别加热到 400 K 和 540 K 时,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 的高度差各为多少?2答案 (1) V 0 (2)0 15.2 cm 3V0 解析 (1)初始时,p A 0=p 0+ρgh =2 atm ,V A 0= 3 打开阀门 K 后,A 室气体等温变化,p A =1 atm ,体积为 V A ,由玻意耳定律得p A 0 V A 0=p A V Ap A 0V A 0 2 V A = = V 0 p A 3(2)假设打开阀门 K 后,气体从 T 0=300K 升高到 T 时,活塞 C 恰好到达容器最右端,即气体体 积变为 V 0,压强仍为 p 0,即等压过程.V 1 V 2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 得 T 1 T 2V 0 T = T 0=450 K V A因为 T 1=400 K<450 K ,所以 p A 1=p 0,水银柱的高度差为零.p 0 p A 2从 T =450 K 升高到 T 2=540 K 为等容过程,根据查理定律 = ,得 p A 2=1.2 atm. T T 2 T 2=540 K 时,p 0+ρgh ′=1.2 atm ,故水银高度差 h ′=15.2 cm.三、理想气体的图象问题名称 图象 特点 其他图象pV =CT (C 为常量),即 pVp -V 之积越大的等温线对应的 等温度越高,离原点越远 温1 线 p - V CT p = ,斜率 k =CT ,即斜 V率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C Cp=T,斜率k=,即斜V V等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容p-T线C CV=T,斜率k=,即斜p p等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压V-T线例4(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p-V 图象如图3所示,其中A是初状态,B、C是中间状态,A→B是等温变化,如将上述变化过程改用p-T图象和V-T图象表示,则下列各图象中正确的是()图3答案BD解析在p-V图象中,由A→B,气体经历的是等温变化过程,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p B p C由B→C,气体经历的是等容变化过程,根据查理定律=,p C>p B,则T C>T B,气体的压强增T B T CV C V A 大,温度升高;由C→A,气体经历的是等压变化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 C>V A,T C T A5则T C>T A,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A项中,B→C连线不过原点,不是等容变化过程,A 错误;C项中,B→C体积减小,C错误;B、D两项符合全过程.综上所述,正确答案选B、D.1.(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切成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就是晶体B.石墨晶体打碎后变成了非晶体C.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是非晶体D.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答案 D解析晶体具有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故A错;石墨晶体打碎后还是晶体,故B错;金属是多晶体,故C错;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D对.故正确选项为D.2.(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如图4所示,气缸放置在水平台上,活塞质量为5 kg,面积为25cm2,厚度不计,气缸全长25 c m,大气压强为1×105 Pa,当温度为27℃时,活塞封闭的气柱长10 cm,若保持气体温度不变,将气缸缓慢竖起倒置.g取10 m/s2.图4(1)求气缸倒置后气柱长度;(2)气缸倒置后,温度升至多高时,活塞刚好接触平台(活塞摩擦不计)?答案(1)15 cm(2)227 ℃解析(1)将气缸倒置,由于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故气体做等温变化:mgp1=p0+=1.2×105 PaSmgp2=p0-=0.8×105 PaS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S=p2L2S,解得L2=15 cm(2)气体做等压变化:T2=T1=(273+27) K=300 K,L2=15 cm,L3=25 cmV2 V3 V3 L3=,T3=T2=T2≈500K=227 ℃.T2 T3 V2 L23.(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容积为1L的烧瓶,在压强为1.0×105 Pa时,用塞子塞住,此时温6度为27℃;当把它加热到127℃时,塞子被打开了,稍过一会儿,重新把塞子塞好(塞子塞好时瓶内气体温度仍为127 ℃,压强为1.0×105 Pa),把-273 ℃视作0 K.求:(1)塞子打开前,烧瓶内的最大压强;(2)最终瓶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3答案(1)1.33×105 Pa(2)4解析(1)塞子打开前:选瓶中气体为研究对象初态有p1=1.0×105 Pa,T1=300 K末态气体压强设为p2,T2=400 KT2 由查理定律可得p2=p1≈1.33×105 Pa.T1(2)设瓶内原有气体体积为V,打开塞子后温度为400 K、压强为1.0×105 Pa时气体的气体为V′由玻意耳定律有p2V=p1V′4可得V′=V33故瓶内所剩气体的质量与原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为.44.(理想气体的图象问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膨胀过程,此过程可以用图5中的直线ABC来表示,在A、B、C三个状态上,气体的温度T A、T B、T C相比较,大小关系为()图5A.T B=T A=T CB.T A>T B>T CC.T B>T A=T CD.T B<T A=T C答案 CpV 解析由题图中各状态的压强和体积的值得:p A V A=p C V C<p B V B,因为=C,可知T A=T C<T B.T7。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四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五节液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四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五节液

第四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五节液体的表面张力[目标定位] 1.知道液体的性质.2.了解液晶的特点及其应用.3.知道液体的表面张力,并能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一、液体的性质[导学探究] 液体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而又像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液体的这些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液体的微观结构.[知识梳理]1.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是密集排列在一起的,因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2.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的分布,使液体在宏观上呈现出各向同性.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与固体类似,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但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一小段时间以后,又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这就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4.由于分子在液体内部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二、液晶[导学探究] 液晶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最初的电子手表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可视电话、……,液晶一步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什么是液晶呢?它是液体吗?答案在力学性质上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连续性,而其光学性质、电学性质与晶体的某些性质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液晶不是液体.[知识梳理]1.液晶在力学性质上与液体相同,即具有流动性、连续性.2.液晶在光学、电学性质方面与晶体相同,即具有各向异性.3.液晶的用途:液晶显示、液晶测温.三、液体的表面张力[导学探究] (1)把一根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不要让棉线过紧,要使它处于略为松驰的状态.然后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再拿出来时环上就留下了一层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驰的(如图1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某一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发生的变化.甲乙丙图1(2)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仍是松驰的(如图2甲所示).图2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薄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发生的变化.以上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液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知识梳理]1.表面层的特点(1)表面层的厚度是分子力的有效作用距离,数量级为10-9 m.(2)表面层内的分子受到其他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垂直液面指向液内.(3)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具有的势能大.2.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液体表面增大时,表面层的势能就要增大,反之则要减少.因为势能总是有减少的倾向,因此液体表面就有收缩的趋势,好像张紧的弹性薄膜一样.一、液体的性质例1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答案 A解析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分子间那样强,所以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固体容易,所以其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C、D都是正确的.二、液晶例2(多选)关于液晶分子的排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整齐B.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C.液晶分子的排列整齐且稳定D.液晶的物理性质稳定答案AB解析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上排列比较整齐,故选项A正确;液晶分子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液晶的物理性质不稳定,例如:有一种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去掉电压,又恢复透明状态,故选项D错误.三、液体的表面张力例3(多选)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势能C.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会使表面收缩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答案BC解析在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基本等于斥力,即r=r0,分子势能最小,在表面层r>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其方向沿液面的切线方向与分界线垂直,且分子势能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势能大,故选项B 、C 正确,选项A 、D 错误. 例4 如图3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铁丝环在肥皂液里浸一下,使铁丝环上布满肥皂液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圆形,主要原因是()图3A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斥力作用B .液体表面受重力作用C .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D .棉线圈的张力作用答案 C解析 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比较大,液体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故松弛的棉线圈变为圆形,C 正确.液体⎩⎪⎨⎪⎧ 性质液晶⎩⎪⎨⎪⎧特性用途表面张力⎩⎪⎨⎪⎧ 现象表面层的特点微观解释1.(液体的性质)(多选)以下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晶体的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成是黏性极大的液体B .液体的物理性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C .液体的密度总是小于固体的密度D .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答案 AB解析 由液体的微观结构知选项A 、B 正确;有些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例如汞的密度就大于铁、铜等固体的密度,故选项C错误;金属汞在常温下就是液体,故选项D错误.2.(液晶)(多选)关于液晶的特点及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固态向液态转化时,中间态液体称为液晶B.利用液晶在温度变化时由透明变浑浊的特性可制作电子表、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D.液晶的物理性质稳定答案BC3.(液体的表面张力)(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答案AB解析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的表面层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表面形成了弹性膜,使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表面层有收缩到表面积最小的趋势,因此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A、B均正确.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和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均说明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与表面张力无关,所以C、D均错误.4.(液体的表面张力)(多选)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 )A.液体可以流动B.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势能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势能C.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势能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势能D.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势能有减小的趋势答案CD题组一液体的性质1.(多选)关于液体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液体分子都没有固定的位置,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时刻变动B.液体蒸发,是因为某些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的作用力的缘故C.液体变成固体(凝固)时体积一定减小D.液体跟其他固体一样,也是热胀冷缩的答案AB解析液体易流动,是因为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蒸发,是由于那些动能较大的分子挣脱其他分子的作用力而成为自由分子,故A、B正确;以水为反例可以说明C、D不正确.2.关于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较长时间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较长时间平衡位置的迁移B.较长时间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短时间平衡位置的迁移C.短时间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较长时间平衡位置的迁移D.像布朗颗粒一样,运动无规则,但永不停息答案 B解析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是较长时间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但其平衡位置短时间内会移动到另一位置.题组二液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的结构与晶体的结构相同B.液晶的结构与液体的结构相同C.液晶的结构与非晶体的结构相同D.液晶在某些性质上与晶体相同,在某些性质上又与液体相同答案 D解析液晶的结构既不同于晶体的结构,也不同于液体的结构和非晶体的结构,故A、B、C 错误.液晶在力学性质上与液体相同,具有流动性、连续性,可以形成液滴.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因而又具有晶体的某些性质,所以D正确.4.(多选)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液晶是一种晶体B.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C.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D解析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虽然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但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5.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C.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答案 B解析液晶是某些特殊的有机化学物,在某些方向上分子排列规则,某些方向上分子排列杂乱.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所以选项A、C、D错,选项B正确.题组三液体的表面张力6.处在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与液体内部的分子相比有( )A.较小的势能B.较大的势能C.相同的势能D.较大的动能答案 B7.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是( )A.船浮于水面上B.硬币或钢针浮于水面上C.绸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D.锋利的玻璃片,用酒精灯烧一定时间后变钝了答案 A解析A项中船浮于水面上是浮力造成的,故选A.8.如图1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液体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液体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图1答案 D解析肥皂膜被刺破时,作用在棉线两侧的表面张力互相平衡,棉线可以有任意形状,当把a部分液膜刺破后,在b部分液膜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棉线将被绷紧.因液体表面有收缩到面积最小的趋势,而在同周长的几何图形中,圆面积最小,所以棉线被拉成凹的圆弧形状,正确选项为D.题组四综合应用9.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2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图2A.天平仍然平衡B.由于铁丝离开液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被破坏,左端下降C.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间生成一层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 C解析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间形成一层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铁丝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所以天平左端下降.10.在培养皿内注入清水,让两根细木杆相互平行地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在细木杆之间轻轻地滴几滴酒精,细木杆会“自动”散开.请你解释这一现象.答案漂浮在水面上的细木杆,原来两边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表面张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滴入酒精后,细木杆之间液体的表面张力减小,使得内侧的表面张力比外侧的表面张力小,细木杆就被“拉”开了.11.如图3所示,把橄榄油滴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里,当混合液的密度与橄榄油的密度相同时,滴入的橄榄油呈球状悬浮在混合液中,为什么?图3答案滴入混合液中的橄榄油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橄榄油的密度与混合液的密度相同,使得油滴处于平衡状态.油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有使液滴表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因为在同体积的几何体中,球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油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球状悬浮在混合液中.。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一、液体的微观结构1.特点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联想: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流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应用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解释的现象(1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液体由大量暂时形成的杂乱无章地分布着的小区域构成,所以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密集在一起,相互作用力大,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3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4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要快:流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二、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缝衣针硬币浮在水面上,用热针刺破铁环上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收缩将棉线拉成弧形.联想:液体表面就像张紧的橡皮膜.2.表面层(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在表面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联想:在液体内部,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3.表面张力(1含义: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2产生原因: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表面层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力和斥力都有所减少,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所以在表面层上划一条分界线MN时(图1,两侧的分子在分界线上相互吸引的力将大于相互排斥的力.宏观上表现为分界线两侧的表面层相互拉引,即产生了表面张力.图1(3作用效果: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草叶上的露球、小水银滴要收缩成球形.深化: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体积最小.三、浸润和不浸润1.定义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2.决定液体浸润的因素液体能否浸润固体,取决于两者的性质,而不单纯由液体或固体单方面性质决定,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误区: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3.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1附着层: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其特点是:附着层中的分子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2解释:当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受玻璃分子的吸引比内部水银分子弱,结果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硫,这时在附着层中就出现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使跟玻璃接触的水银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因而形成不浸润现象.相反,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对较强,附着层里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更密,在附着层里就出现液体分子互相排斥的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表面有扩展的趋势,从而形成浸润现象.总之,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深化:浸润不浸润取决于固体分子对附着层分子的力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关系.4.弯月面液体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有沿器壁延展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凹形面.液体不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引力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凸形面.如图2所示.图2深化:“浸润凹,不浸凸”.四、毛细现象1.含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2.特点(1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后,形成凹月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后形成凸月面.(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误区:在这里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浸润液体才会发生浸润现象.3.毛细现象的解释当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附着层里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沿管壁上升,这部分液体上升引起液面弯曲,呈凹形弯月面使液体表面变大,与此同时由于表面层的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管内液体也随之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伸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体的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联想:利用类似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的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五、液晶1.定义有些化合物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液晶.深化: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2.液晶的特点(1分子排列:液晶分子的位置无序使它像液体,排列有序使它像晶体.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的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是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辨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有序排列,构成空间点阵,所以表现为各向异性;液体却表现为分子排列无序性和流动性;液晶呢?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性,保持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因此也保持了流动性.(2液晶物质都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通常是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平板状分子.3.液晶的物理性质(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光学性质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敏捷.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和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容器表面的差异等,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如计算器的显示屏,外加电压使液晶由透明状态变为浑浊状态.4.液晶的用途液晶可以用作显示元件,液晶在生物医学、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中都有重要应用.联想:液晶可用显示元件:有一种液晶,受外加电压的影响,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而不再透明,去掉电压,又恢复透明,当输入电信号,加上适当电压,透明的液晶变得浑浊,从而显示出设定的文字或数码.。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2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2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2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1.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别接近于( )A.气体、固体B.固体、固体C.固体、气体D.气体、气体【解析】液体分子间距较小,与固体接近,不容易压缩.【答案】 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是晶体B.液晶是液体C.液晶是固体D.液晶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解析】液晶既不是晶体,也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答案】 D3.(双选)下列关于液体的微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B.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气体C.液体表现出各向异性D.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解析】液体分子排列接近于固体,但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答案】A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的结构与晶体结构相同B.液晶的结构与液体的结构相同C.液晶的结构与非晶体结构相同D.液晶在某些性质上与晶体相同,在某些性质上又与液体相同【解析】液晶的结构既不同于晶体结构,也不同于液体结构和非晶体的结构,故A、B、C错.液晶在力学性质上与液体相同,具有流动性、连续性,可以形成液滴,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因而又具有晶体的某些性质,所以D正确.【答案】 D5.(双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个液体分子都没有固定的位置,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时刻变动B.液体蒸发,是因为某些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了其他分子的作用力的缘故C.液体变成固体(凝结)时体积一定减小D.液体跟其他固体一样,也会热胀冷缩【解析】液体易流动,是因为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故A正确;液体的蒸发,是由于那些动能较大的分子挣脱其他分子的作用力而成为自由分子,故B正确;以水为反例可以说明C、D不正确.【答案】AB6.(双选)下列有关液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具有流动性B.液晶具有各向异性C.液晶具有稳定的空间排列规律D.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解析】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分子排列整齐、各向异性的状态;但其空间排列规律不稳定.【答案】AB7.(双选)关于液晶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态只是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具有的状态B.因为液晶在一定条件下发光,所以可以用来做显示屏C.人体的某些组织中存在液晶结构D.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是因为在液晶中掺入了少量多色性染料,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所以显示出各种颜色【解析】液晶态可在一定温度范围或某一浓度范围内存在,它对离子的渗透作用同人体的某些组织,在外加电压下,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答案】CD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呈液晶态B.利用液晶在电压变化时由透明变浑浊可制作电子手表和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D.利用液晶可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解析】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呈液晶态,所以A错误,B、C、D正确.【答案】 A9.液晶在目前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是在________方面的应用.这方面的应用是利用了液晶的多种________效应.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也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液晶中掺入少量多色性染料,染料分子会与液晶分子结合而________,从而表现出光学________.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________液晶,而这正是________的主要构成部分.液晶已经成为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结合点.【答案】显示器光学定向排列各向异性薄片状生物薄膜10.根据液晶的什么性质可以探测温度,又可以检查肿瘤?【解析】有一种液晶,温度改变时会改变颜色,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液晶的颜色就发生改变,温度降低,又按相反顺序改变颜色.液晶的这种性质,可以用来探测温度,在医学上用来检查肿瘤,在皮肤表面涂上一层液晶,由于肿瘤部分的温度与周围组织的温度不一样,液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答案】见解析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2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5节液体的表面张力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1.下列现象中哪个不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A.使用钢笔难以在油纸上写出字B.布伞有孔,但不漏水C.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D.玻璃细杆顶端被烧熔后变成半球形【答案】 A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表面张力是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B.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中任一分界线两侧大量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C.表面层里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表现为引力【解析】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答案】 D3.如图2­5­5所示,布满了肥皂膜的金属框架上的AB,是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段棉线,若将金属框架下半部分的肥皂膜刺破,则AB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图2­5­5【解析】下半部分肥皂膜被刺破后,上半部分的液面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具有收缩的趋势.故D对.【答案】 D4.关于树叶上的露珠呈球形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珠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呈球形B.露珠的重力和表面张力平衡,靠水分子的引力呈球形C.露珠的重力比表面张力小得多,可忽略,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球形D.露珠只在重力作用下呈球形【解析】露珠的质量较小,重力影响与表面张力影响相比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露珠的形成是靠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缩小到最小即球形.【答案】 C5.用一段金属丝做成环状,把棉线的两端松弛的系在环上的两点上,然后浸入肥皂水中,再拿出来使环上形成肥皂膜,如果用针刺穿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则如图2­5­6所示a、b、c 三个图中,可能的是图( )图2­5­6A.a、b、c B.a、bC.b、c D.a、c【解析】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像张紧的橡皮膜.一侧的肥皂膜被刺破后,另一侧的液面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具有收缩的趋势,故B对.【答案】 B6.我们在河边会发现有些小昆虫能静止于水面上,这是因为( )图2­5­7A.小昆虫的重力可忽略B.小昆虫的重力与浮力平衡C.小昆虫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D.表面张力使水面收缩成“弹性薄膜”,对小昆虫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小昆虫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解析】小昆虫静止在水面上是因为小昆虫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表面张力不是作用于小昆虫上的力,而是产生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力.【答案】 D7.液体表面层有收缩的趋势是因为( )A.空气分子对表面层分子有斥力作用B.液体放在真空中表面层就没有收缩的趋势C.在表面层里,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D.气体也有表面层,在气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解析】在表面薄层里,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答案】 C8.如图2­5­8所示,若玻璃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1,排开的水重G2,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图2­5­8A.等于G1B.等于G2C.等于(G1-G2)D.大于(G1-G2)【解析】由于存在表面张力,玻璃会受到水面的向下的作用力,故D项正确.【答案】 D9.用纸折一只小船,船尾粘一小块肥皂,轻轻放在清水盆中,纸船会自动前进一小段距离,为什么?【解析】船尾溶有肥皂,每单位长度的表面张力减少,船四周水面收缩的表面张力的合力向前,使船自动前进.【答案】见解析10.水的密度比沙的密度小,为什么沙漠中的风能刮起大量沙子,而海洋上的风却只带有少量的水沫?【解析】由于海水水面有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着,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只带着少量的水沫;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一样,沙粒之间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所以风很容易刮起大量沙子.【答案】见解析11.如图2­5­9所示把橄榄油滴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里,当混合液的密度与橄榄油密度相同时,滴入的橄榄油呈球状悬浮在液体中,为什么?图2­5­9【解析】根据油滴的受力情况和表面层的特点即可解释.滴入混合液中的油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油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使得油滴好像处于失重状态.油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液面有使液面尽量减小的趋势.因为在同体积的几何体中,球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油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球状悬浮在混合液内.【答案】见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总结(2)

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总结(2)

一、选择题1.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C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用来表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内能D .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kg/m 3),摩尔质量为M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则该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3AM N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其P -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的过程,气体的内能减小B .A →B 的过程,气体的体积减小C .B →C 的过程,气体的体积不变D .B →C 的过程,气体的内能不变3.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B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D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4.温度为27℃的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压强不变,把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时,其温度变为( )A .127KB .150KC .13.5℃D .23.5℃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晶就是一种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B .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大多数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C .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得越高D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相同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6.下列反映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理规律的是( )A.图(a)反映了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B.图(b)反映了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C.图(c)反映了气体的等压变化规律D.图(d)反映了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7.如图所示,一导热良好的汽缸内用活塞封住一定量的气体(不计活塞厚度及与缸壁之间的摩擦),用一弹簧连接活塞,将整个汽缸悬挂在天花板上。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热学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201709202166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热学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201709202166

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点一晶体、非晶体、晶体的微观结构1.晶体(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微观结构(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有规律地、地在空间排列. (2)用晶体的微观结构解释晶体的特点知识点二液体与液晶1.液体的表面张力(1)定义:使液体表面具有的力.(2)产生原因:由于液面分子分布较内部稀疏,分子间距r >r 0,分子力表现为 ,宏观上表现为使液面收缩,使液面像一张绷紧的弹性薄膜.2.液晶(1)液晶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而显示各向 ,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保持了液体的 .(2)液晶分子的位置无序使它像 ,排列有序使它像 .(3)液晶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看比较整齐,而从另外一个方向看则是 的. (4)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 .答案:1.(1)收缩趋势 (2)引力 2.(1)异性 流动性 (2)液体 晶体 (3)杂乱无章 (4)发生变化知识点三 气体的状态参量及气体定律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分子很小,间距 ,除碰撞外不受力. (2)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 .(3)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大量分子的速率按 的规律分布.(4)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 的,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 ,速率大的分子数 ,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2.气体的压强(1)产生原因:由于气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大量的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持续而稳定的 .(2)大小: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气体作用在 的压力.公式:p = . (3)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 ,符号Pa,1 Pa =1 N/m 2. ②常用单位: (atm);厘米汞柱(cmHg). ③换算关系:1 atm = cmHg. 3.气体实验定律(1)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 . ②公式:p 1V 1=p 2V 2或pV =C (常量). (2)等容变化——查理定律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 . ②公式:p 1p 2= 或p T=C (常量).(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①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 .②公式:V 1V 2=T 1T 2或V T=C (常量).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 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V 1T 1= 或pVT=C . 答案:1.(1)很大 (2)相等 (3)“中间多,两头少” (4)确定 减少 增多 2.(1)压力 (2)单位面积上 FS(3)①帕斯卡 ②标准大气压 ③76 3.(1)①温度 反比 (2)①体积 正比 ②T 1T 2 (3)①压强 正比 4.(1)压强 (2)p 2V 2T 2知识点四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空气的湿度 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 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 状态的蒸汽. 2.饱和汽压(1)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2)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 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 无关.3.湿度(1)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 (2)描述温度的物理量①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 .②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 之比. 答案:1.(1)动态平衡 (2)饱和 2.(2)温度 体积 3.(2)压强 饱和汽压(1)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2)单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 (3)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4)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5)船浮于水面上不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 )(6)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变化时,其体积与摄氏温度成正比.( ) 答案:(1) (2) (3)√ (4) (5)√ (6)√ (7)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的推导在标准状态下,1 mol 的理想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分别为p 0=1 atm =1.013×105Pa ,V 0=22.4 L/mol =22.4×10-3m 3/mol ,T 0=273 K.因此,对于1 mol 的理想气体,pV T =p 0V 0T 0=C ,C =8.31 J·mol -1·K -1.用R 代替C ,R 是一个适用于1 mol 的任何理想气体的常量,叫摩尔气体常量,即R =p 0V 0T 0=8.31 J·mol -1·K -1.对于n mol 状态是(p 0,nV 0,T 0)的理想气体,因压强、温度相同,所以p 0·nV 0T 0=nR =pVT即:pV =nRT ,其中,n =MM mol,是物质的量.考点一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1.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方法(1)只要是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反之,必是非晶体. (2)只要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且是单晶体.(3)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2.液体表面张力(1)形成原因: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弹性薄膜,分子势能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势能.(3)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4)表面张力的效果: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5)表面张力的大小:跟边界线的长度、液体的种类、温度都有关系.考向1 晶体、非晶体的特性[典例1]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解析] 晶体被敲碎后,其空间点阵结构未变,仍是晶体,A错误;单晶体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B正确;同种元素由于空间的排列结构而形成不同物质的晶体,C正确;如果外界条件改变了分子或原子的空间排列结构,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正确;在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会发生改变,内能也会改变,E错误.[答案] BCD考向2 液体的特性[典例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上,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B.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是因为液体内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C.将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D.漂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液体呈各向同性的缘故E.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解析] 水的表面张力托起针,A正确;B、D两项也是表面张力的原因,故B、D均错误,C项正确;在垂直于玻璃板方向很难将夹有水膜的玻璃板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E错误.[答案] AC考点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2.决定因素(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3)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考向1 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典例3] (2017·河北唐山模拟)(多选)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一定变大B.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C.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D.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可能不变E.若气体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的撞击次增多,平均撞击力增大,因此压强增大[解析] 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两个因素有关.若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决定压强的两个因素中一个不变,一个增大,故气体的压强一定变大,A对,B错;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一定增加,C对,D错;由气体压强产生原因知,E对.[答案] ACE考向2 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典例4] 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0,在图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液体密度均为ρ,求被封闭气体的压强.甲乙丙丁戊[解析] 在图甲中,以高为h的液柱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知p甲S=-ρghS+p0S所以p甲=p0-ρgh;在图乙中,以B 液面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方程F 上=F 下有:p A S +ρghS =p 0S p 乙=p A =p 0-ρgh ;在图丙中,仍以B 液面为研究对象,有p A +ρgh sin 60°=p B =p 0所以p 丙=p A =p 0-32ρgh ; 在图丁中,以液面A 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得p 丁S =(p 0+ρgh 1)S所以p 丁=p 0+ρgh 1;在图戊中,从开口端开始计算:右端为大气压p 0,同种液体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相同,所以b 气柱的压强为p b =p 0+ρg (h 2-h 1),而a 气柱的压强为p a =p b -ρgh 3=p 0+ρg (h 2-h 1-h 3).[答案] 甲:p 0-ρgh 乙:p 0-ρgh 丙:p 0-32ρgh 丁:p 0+ρgh 1 戊:p a =p 0+ρg (h 2-h 1-h 3) p b =p 0+ρg (h 2-h 1)考向3 固体(活塞或汽缸)封闭的气体压强[典例5] 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 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块A 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块的质量为M ,不计圆块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 0,则被圆块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p 为( )A.p 0+Mg cos θSB.p 0cos θ+MgS cos θC.p 0+Mg cos 2 θSD.p 0+Mg S[解析] 对圆块进行受力分析:重力Mg ,大气压的作用力p 0S ,封闭气体对它的作用力pScos θ,容器侧壁的作用力F 1和F 2,如图所示.由于不需要求出侧壁的作用力,所以只考虑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就可以求被封闭的气体压强.圆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故p 0S +Mg =⎝ ⎛⎭⎪⎫pS cos θcos θ,即p =p 0+Mg S ,D 正确.[答案] D封闭气体压强的求解方法封闭气体的压强,不仅与气体的状态变化有关,还与相关的水银柱、活塞、汽缸等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有关.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再根据运动情况,列研究对象的力学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求得封闭气体的压强.考点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考向1 对p­V图象的考查[典例6] 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压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A、T B、T C,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T A <T B ,T B <T CB.T A >T B ,T B =T CC.T A >T B ,T B <T CD.T A =T B ,T B >T C[解析] A →B 过程:由pT =C 可知T A >T B ;B →C 过程:由V T=C 可知T B <T C .故选C. [答案] C考向2 对p ­T 图象的考查[典例7] (多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 、bc 、cd 、da 四个过程,其中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 垂直于ab 且与水平轴平行,da 与bc 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A.ab 过程中不断增加B.bc 过程中保持不变C.cd 过程中不断增加D.da 过程中保持不变[解析]因为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 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 过程中保持不变,B 正确;ab 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A 正确;cd 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C 错误;连接aO 交cd 于e 点,如图所示,则ae 是等容线,即V a =V e ,因为V d <V e ,所以V d <V a ,所以da 过程中体积不是保持不变,D 错误.[答案] AB考向3 对V ­T 图象的考查[典例8] (2017·山东潍坊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示A 状态开始,经历了B 、C ,最后到D 状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 →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B →C 体积不变,压强变大C.B →C 体积不变,压强不变D.C →D 体积变小,压强变大[解析] 由图象可知,在A →B 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且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由pV T=C ,气体压强不变,故A 正确;由图象可知,在B →C 的过程中,体积不变而热力学温度降低,由pV T=C 可知,压强p 减小,故B 、C 错误;由图象可知,在C →D 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由pV T=C 可知,压强p 增大,故D 正确.[答案]AD气体图象问题的分析技巧(1)图象上的一个点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状态参量;图象上的某一条直线或曲线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2)在V ­T 或p ­T 图象中,比较两个状态的压强或体积大小,可以用这两个状态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大小来判断.斜率越大,压强或体积越小;斜率越小,压强或体积越大.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联系p 1V 1T 1=p 2V 2T 2⎩⎪⎨⎪⎧温度不变:p 1V 1=p 2V 2(玻意耳定律)体积不变:p 1T 1=p2T 2(查理定律)压强不变:V 1T 1=V2T2(盖—吕萨克定律)2.几个重要的推论(1)查理定律的推论:Δp =p 1T 1ΔT . (2)盖—吕萨克定律的推论:ΔV =V 1T 1ΔT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论:p 0V 0T 0=p 1V 1T 1+p 2V 2T 2+….考向1 玻璃管水银柱问题[典例9] 在室温条件下研究等容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于不慎使水银压强计左管水银面下h =10 cm 处有长为l =4 cm 的空气柱.开始时压强计的两侧水银柱最高端均在同一水平面,温度计读数为7 ℃,后来对水加热,使水温上升到77 ℃,并通过调节压强计的右管,使左管水银面仍在原来的位置.若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求:(1)加热后左管空气柱的长度l ′;(2)加热后压强计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Δh .[问题探究] (1)A 、B 两部分气体压强有何关系?(2)升温后,气体A 做什么变化,气体B 做什么变化?(3)升温后,压强计哪根管液面高?[提示] (1)p A +p h =p B ,即B 气体压强比A 气体压强大10 cmHg.(2)气体A 做等容变化,气体B 做等温变化.(3)升温后,右管液面高.[解析] 研究的对象为两部分气体,一部分为球形容器中的气体A ,这部分气体做的是等容变化.另一部分气体B ,即为压强计左管中封入的气体,这部分气体做的是等温变化.(1)根据题意p B =p 0+(h +l )=(76+10+4) cmHg =90 cmHg而p A =p B -h =80 cmHgA 部分气体在做等容变化时,根据查理定律,有p A T 1=p A ′T 2解得p A ′=T 2T 1p A =273+77273+7×80 cmHg=100 cmHg B 部分气体的压强p B ′=p A ′+10 cmHg =110 cmHg根据玻意耳定律p B V B =p B ′V B ′解得l ′=p B l p B ′=90×4110cm =3.27 cm. (2)压强计左、右两管水银面之差为Δh有Δh +10 cm +3.27 cm +76 cm =110 cm解得Δh =(110-10-3.27-76) cm =20.73 cm.[答案] (1)3.27 cm (2)20.73 cm考向2 汽缸、活塞问题[典例10] 底面积S =40 cm 2、高l 0=15 cm 的圆柱形汽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处两侧有挡板,如图所示.缸内有一可自由移动的质量为2 kg 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在活塞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提着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 .开始时,气体温度t 1=7 ℃,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 1=10 cm ,物体A 的底部离地h 1=4 cm ,对汽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p 0=1.0×105Pa ,试求:(1)物体A 刚触地时,气体的温度;(2)活塞恰好到达汽缸顶部时,气体的温度.[解题指导] 随着温度升高,活塞上升,气体做等压变化;A 落地后,绳拉力消失,气体压强变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求活塞刚到达汽缸顶部时气体的温度.[解析] (1)初始活塞受力平衡:p 0S +mg =p 1S +T ,T =m A g ,被封闭气体压强p 1=p 0+(m -m A )g S=0.8×105 Pa , 初状态,V 1=l 1S ,T 1=(273+7) K =280 K ,A 触地时,p 1=p 2,V 2=(l 1+h 1)S ,气体做等压变化,l 1S T 1=(l 1+h 1)S T 2, 代入数据,得T 2=392 K ,即t 2=119 ℃.(2)活塞恰好到汽缸顶部时,p 3=p 0+mg S =1.05×105 Pa ,V 3=l 0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1l 1S T 1=p 3l 0S T 3, 代入数据得T 3=551.25 K ,即t 3=278.25 ℃.[答案] (1)119 ℃ (2)278.25 ℃利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晶体、非晶体](多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答案:BC 解析:金刚石、水晶和食盐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A错误;晶体的分子排列规则,且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的分子排列不规则,且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C正确;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故D错误.2.[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多选)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C.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答案:BC 解析:由于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温越高时饱和蒸汽压越大,人的感觉越是干燥,即人的感觉取决于相对湿度而非绝对湿度,A错误,B正确.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空气的绝对湿度的定义就是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湿度的方法,故C正确,D错误.3.[p­V图象]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着直线AB变化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D 解析:对于图象问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由题图可知,A、B 两点的pV乘积相同,因此A、B两点的温度也相同,在AB直线上的中点C(题图中未标出),其pV乘积比A、B两点要大,所以C点温度比A、B两点高,即T A=T B<T C,又因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故应选D.4.[液体的性质](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B.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而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却不能,这是因为油脂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的缘故C.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答案:ACD 解析: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这是不浸润的结果,而干净的玻璃板上不能形成水珠,这是浸润的结果,B 错误.5.[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如图所示,在长为L =57 cm 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内,用4 cm 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1 cm 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 ℃.现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面与管口相平,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为多少?接着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升温至多少时,管中刚好只剩4 cm 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p 0=76 cmHg)答案:85 cmHg 318 K 解析: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 ,初态时,管内气体温度T 1=273 K +33 K =306 K体积V 1=51S cm 3压强p 1=p 0+p h =80 cmHg当水银柱与管口相平时,水银柱高为H则V 2=(57-H )S cm 3压强p 2=p 0+p H =(76+H ) cmHg由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代入数据得H 2+19H -252=0解得:H =9 cm故p 2=p 0+p H =85 cmHg设温度升至T 时,管中水银柱高为4 cm气体体积为V 3=53S cm 3气体压强为p 3=p 0+p h =80 cmHg由盖—吕萨克定律V 1T 1=V 3T代入数据得T=318 K.。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4_5固体液体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4_5固体液体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固体液体时:40分钟根底达标.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面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那么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那么该球体一定是单晶体.一块晶体,假设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那么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体.(多项选择)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一个透明的水蓝色的“冰块〞.这种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叫作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材料.这种膜材料属于非晶体,那么它具有的特性是().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多项选择)关于液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液晶是一种液态的晶体.利用液晶可以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液晶的光学性质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多项选择)以下关于浸润和不浸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取决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附着层中的分子一定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局部子的作用力.浸润时,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可能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时,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相互吸引.(多项选择)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他们通过透明胶带对石墨进行反复地粘贴与撕开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减小,最终寻找到了厚度只有0.34 nm的石墨烯,是碳的二维结构.如下图为石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根据以上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石墨是晶体,石墨烯是非晶体.石墨是单质,石墨烯是化合物.石墨、石墨烯都是晶体.他们是通过物理变化的方法获得石墨烯的能力提升.(多项选择)玻璃的出现和使用在人类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非晶体.以下关于玻璃的说法正确的有().没有固定的熔点.天然具有规那么的几何形状.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分子在空间上周期性排列.(多项选择)如下图,ACB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微粒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90°后电流表读数发生了变化(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关于圆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圆板的导电性能具有各向异性.圆板是非晶体.圆板是多晶体.圆板是单晶体.如下图是对某种合金连续不断地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答复:1)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是不是晶体?2)这种合金的熔点是多少?3)熔化过程用了多少时间?4)图中BC段表示这种合金处于什么状态?课时作业(七) 固体、液体.解析:根据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只能确定是否为单晶体,无法用来鉴别多晶体和非晶体,选项A错误.薄片在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无法确定薄片是多晶体还是非晶体,选项B 错误.固体球在导电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那么一定是单晶体,选项C正确.某一晶体的物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该物质一定是多晶体,因为单晶体并非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D错误.案:C.答案:AD.解析: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故A错;利用液晶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的性质来探测温度、检查肿瘤和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等,故B对;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故C对、D错.案:BC.解析: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液体和固体的性质都有关系,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是不能浸润石蜡,故A正确;附着层中的分子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局部子的作用力,故B正确;浸润时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密集,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有扩展趋势,故C错误;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例如水银不浸润玻璃,当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受到的玻璃分子的吸引力比受到内部水银分子的吸引力弱,那么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水银内部的分子稀疏,这时附着层中的分子之间相互吸引,使跟玻璃接触的水银外表有缩小的趋势,因而形成不浸润现象,故D正确.案:ABD.解析:晶体分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规那么性,故石墨、石墨烯都是晶体,也都是单质,故C 项正确,A、B项错误;获取石墨烯的方法为物理方法,故D项正确.案:CD.解析:根据非晶体的特点可知非晶体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那么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那么的外形,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选项A、C正确.案:AC.解析:电流表读数发生变化,说明圆板沿AB和CD两个方向的导电性能不同,即各向异性,所以圆板是单晶体,A、D正确.案:AD.解析:(1)图中BC段表示该合金的熔化过程,说明有一确定的熔点,所以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是晶体.2)熔点为210 ℃.3)熔化过程用了Δt=(14-6) min=8 min.4)BC段为固液共存状态.案:(1)是(2)210 ℃(3)8 min(4)固液共存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
1.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别接近于( )
A.气体、固体B.固体、固体
C.固体、气体D.气体、气体
【解析】液体分子间距较小,与固体接近,不容易压缩.
【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是晶体
B.液晶是液体
C.液晶是固体
D.液晶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
【解析】液晶既不是晶体,也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
【答案】 D
3.(双选)下列关于液体的微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
B.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气体
C.液体表现出各向异性
D.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
【解析】液体分子排列接近于固体,但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
【答案】A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的结构与晶体结构相同
B.液晶的结构与液体的结构相同
C.液晶的结构与非晶体结构相同
D.液晶在某些性质上与晶体相同,在某些性质上又与液体相同
【解析】液晶的结构既不同于晶体结构,也不同于液体结构和非晶体的结构,故A、B、C错.液晶在力学性质上与液体相同,具有流动性、连续性,可以形成液滴,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因而又具有晶体的某些性质,所以D正确.【答案】 D
5.(双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液体分子都没有固定的位置,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时刻变动
B.液体蒸发,是因为某些动能较大的分子克服了其他分子的作用力的缘故
C.液体变成固体(凝结)时体积一定减小
D.液体跟其他固体一样,也会热胀冷缩
【解析】液体易流动,是因为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故A正确;液体的蒸发,是由于那些动能较大的分子挣脱其他分子的作用力而成为自由分子,故B正确;以水为反例可以说明C、D不正确.
【答案】AB
6.(双选)下列有关液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具有流动性
B.液晶具有各向异性
C.液晶具有稳定的空间排列规律
D.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
【解析】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分子排列整齐、各向异性的状态;但其空间排列规律不稳定.
【答案】AB
7.(双选)关于液晶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态只是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具有的状态
B.因为液晶在一定条件下发光,所以可以用来做显示屏
C.人体的某些组织中存在液晶结构
D.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是因为在液晶中掺入了少量多色性染料,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所以显示出各种颜色
【解析】液晶态可在一定温度范围或某一浓度范围内存在,它对离子的渗透作用同人体的某些组织,在外加电压下,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
【答案】CD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呈液晶态
B.利用液晶在电压变化时由透明变浑浊可制作电子手表和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
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
D.利用液晶可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解析】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呈液晶态,所以A错误,B、C、D正确.【答案】 A
9.液晶在目前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是在________方面的应用.这方面的应用是利用了液晶的多种________效应.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也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液晶中掺入少量
多色性染料,染料分子会与液晶分子结合而________,从而表现出光学________.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________液晶,而这正是________的主要构成部分.液晶已经成为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答案】显示器光学定向排列各向异性薄片状
生物薄膜
10.根据液晶的什么性质可以探测温度,又可以检查肿瘤?
【解析】有一种液晶,温度改变时会改变颜色,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液晶的颜色就发生改变,温度降低,又按相反顺序改变颜色.液晶的这种性质,可以用来探测温度,在医学上用来检查肿瘤,在皮肤表面涂上一层液晶,由于肿瘤部分的温度与周围组织的温度不一样,液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