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画龙点睛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xx编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播放龙的动画片,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4板书——画龙。
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听读识字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1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
2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
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3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
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7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9汇报合作学习结果:a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
b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c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10填一填——————————,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语文园地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园地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阅读时从所读内容想开去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还要能从课文内容想到更多。
排比句:1.童年是一首歌,让人过耳难忘;童年是一幅画,让人过目难忘;童年是一本书,让人记忆犹新。
2.爱心是一盏明灯,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爱心是一片阳光,给冬日里的人们带来温暖;爱心是一首歌谣,给孤独的心灵带来安慰。
3.没有暴雨就没有美丽的彩虹,没有努力就没有真正的成功,没有汗水就没有丰硕的果实。
4.我是天空的泪水,我是田野的微笑,我是大海的叹息。
5.我是无名的小花,点缀广阔的大地;我是美丽的蝴蝶,舞动芳香的秘密;我是自由的鸟儿,歌唱大自然的神奇。
6.我们的校园真宽敞啊,宽敞得让人一眼望不到头;我们的校园真整洁啊,整洁得看不到一片树叶或纸片;我们的校园真漂亮啊,漂亮得连小鸟、蝴蝶都不愿意离开。
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1.地名拼写全部使用大写字母并且不标声调;遇到“县、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名称,需要跟前面的专属名字隔一格。
举例:浦滨路(PUBIN LU)穆家湖(MUJIA HU)2.特指某一地方的,要作为词语连写。
举例:顾榭(GUXIE)北凫(BEIFU)姓名的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
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名字,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
举例:徐若晗(Xu Ruohan)司马倩(Sima Qian)第二单元点面结合反复1.大海是如此连阔,是如此深远,它让我想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蕴含的胸怀和境界。
2.红军战士的信念是那么坚定,穿过茫茫草原;红军战士的信念是那么坚定,跨国皑皑雪山。
3.考场上很安静,只听见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只听见风扇的转动声。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1.“这道题的答案就是A,不信,你可以去问老师。
”小红不服气地争论着。
2.“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妈妈一句话叫住了正想出去玩的小明。
小学语文课画龙点睛教案

小学语文课“画龙点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含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例句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画龙点睛”的含义和用法;(2)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含义和用法。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画龙点睛”的成语含义、来源和用法;2. 例句演示法:通过例句展示“画龙点睛”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 游戏法: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成语解释、例句、游戏等内容的课件;2. 成语卡片:准备含有“画龙点睛”等相关成语的卡片;3. 课堂记录表:准备用于学生记录成语接龙结果的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成语“画龙点睛”的由来和含义;(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讲解与示范:(1)通过PPT展示成语“画龙点睛”的详细解释;(2)给出例句,让学生了解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3)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画龙点睛”进行语言表达;(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4. 成语接龙游戏:(1)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规定游戏规则;(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记录每组的成绩;(3)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奖励。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画龙点睛”的用法;(2)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拓展相关成语学习,增加学生的成语储备。
六年级语文画龙点睛

六年级语文画龙点睛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听的人不相,偏要让他画上。
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
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
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屠龙之技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
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
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
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
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
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
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
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
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
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小学语文画龙点睛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2.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会读会认本课生字、生词。
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腾空而去”等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个成语故事,情节较简单。
但故事中有一些成语,学生需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另外,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故事中虚构的情节有疑问,混淆真实和虚构的成分。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收集、制作。
2.学生成语故事的收集。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出示“无眼睛的龙”的图画)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哪位小朋友能给它加上眼睛?(生画)加了眼睛的龙给你什么感觉?(生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板书课题:画龙点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师: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意思,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学一学呢?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或采用问与猜等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②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正音。
③请五个小朋友分自然段进行朗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读通顺了?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④评价后再请五个小朋友读文。
⑤全班齐读全文。
⑥师:通过读文,哪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三)巩固识字,交流方法师:刚才,大家读课文读得很好。
现在,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朋友”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识不? ①采用游戏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②交流识记方法师:小朋友们读得很正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音的? 提示方法一(或叫减法):笼― =龙(读音不变); 方法二(或叫组词法):“庙”寺庙的“庙”; 方法三(或叫认半边法):“啦”字读半边。
(四)齐读全文,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师: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生:我知道有位画家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六年级上册数学评价画龙点睛

六年级上册数学评价画龙点睛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他们学习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等不同数形式的相互转化,学习了各类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周长、面积等几何问题。
同时,学生们还学习了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方法,初步接触了代数的基本思想。
评价画龙点睛的几个方面如下:
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他们对基本运算的熟练程度、对数形式的转化是否准确、对图形和几何问题的理解等。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 计算能力: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他们的心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学生能否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包括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是否超越了基础知识的应用。
学生能否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和观点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
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和日积月累

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和日积月累一、古诗词部分-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解析:诗人乘坐着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时候呀,天已经傍晚了。
在外面漂泊的游子,本来就有点忧愁,这傍晚的景色呢,让他的忧愁又添了几分。
你看那原野空旷得很,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还低呢,江水清澈得很,月亮倒映在水里,感觉离人特别近。
就好像这个孤独的诗人啊,只有天上的月亮能陪陪他,这种描写把那种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淡淡的忧愁表现得特别到位。
-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解析:哇,你看这天,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全遮住呢,这雨就噼里啪啦地下起来了。
那雨点啊,就像白色的珠子一样跳进船里,感觉特别有画面感。
可是突然呢,一阵大风刮来,把这些乌云啊、雨啊全吹散了。
再看看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天空一样。
苏轼真是个厉害的诗人,这么短的诗就把西湖的雨景写得这么生动有趣,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雨过天晴的。
-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解析:晚上啊,月亮出来了,明亮的月光让树枝上的喜鹊惊飞了。
清凉的风在半夜里吹着,还有蝉在鸣叫呢。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到处都是青蛙呱呱叫的声音,就像在开一场热闹的丰收大会。
天上呢,只有七八个星星挂在天边,山前也飘来了两三点小雨。
这时候呀,诗人走着走着,突然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看到了以前住过的小茅草店。
辛弃疾把乡村夜晚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的,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就像自己也在那个小路上走着一样。
-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解析:黄河弯弯曲曲的,里面有好多好多泥沙啊。
那浪涛汹涌,就像被大风簸弄着一样,从天边滚滚而来。
诗人可真会想象,他说现在要是沿着黄河一直往上走,就能到达银河,然后和牛郎织女的家在一起了。
小学语文课画龙点睛教案

小学语文课“画龙点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2)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运用成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表达自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准确运用;(2)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情境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和理解成语;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运用成语;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成语故事、图片、例句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卡片等;3. 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2. 新课讲解:介绍“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用法和来源;3. 例句分析:分析一些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4.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成语;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用“画龙点睛”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成语的理解运用情况。
2. 小组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成语接龙游戏等环节的表现,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
3. 作业评价:对课后编写的故事进行评价,主要关注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故事的逻辑性、趣味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画龙点睛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古代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对广袤的大地和宇宙作出种种猜想,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但他没有足够的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说。
麦哲轮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随着各种航天器的发明,如今人们已经能够在太空直接观察地球了。
2、地球的表面
高山平原、海洋湖泊、沙漠草原、峡谷岛屿等地形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无限风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们叹为观止。
通过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实地观察家乡的地形地貌,了解地表各种形态的地貌特点。
在制作地貌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地形地图或卖弄地球仪,绘制平面地图。
3、地球的内部
科学家通过对地球对地球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认识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构成,从而逐步完善对未知世界的认识。
4、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为恐怖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在向人类展示大自然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展示了地球内部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地球内部压力促使熔岩喷出地表,在火山口周围一层一层规程起来,形成火山堆。
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发生皱褶或皱褶突然断裂而产生大地剧烈震动。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使我们直观地认识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5、地表的变迁
大自然的变化中,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地表的的变迁,无论是中国的沈括还是德国的魏格纳,他们研究对于人们认识沧海桑田增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地壳变迁量为神奇的当属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年之前,这里原本是一片海洋,随着亚欧板块的运动,喜马拉雅山脉逐渐隆起,现在竟然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高峰。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多方面,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河流的改造,岩石的风化以及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