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千克豆腐与二尺红头绳

合集下载

第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论断。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课导入:看视频温家宝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演讲:认识一个真实中国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一种社会形态总是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社会存在期间,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根本性质相同的基础上又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同样有一个正确判断本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的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对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判断失当,不论是超越历史,还是落后于现实,都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邓小平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浅析电影《白毛女》中插曲《北风吹》的音乐分析

浅析电影《白毛女》中插曲《北风吹》的音乐分析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电影音乐的定义 (3)二、作品简介 (4)(一)电影《白毛女》的时代背景 (4)(二)剧情及人物刻画 (5)三、歌曲《北风吹》的音乐分析 (6)(一)歌词分析及情感表达 (6)(二)曲式结构 (7)(三)创作手法 (8)四、歌曲《北风吹》对电影的作用 (8)(一)出现的次数与场景 (8)(二)情感表达层次 (8)五、总结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歌曲《北风吹》是电影《白毛女》中的插曲,歌曲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也是最为光彩的一笔。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乐曲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表达:第一方面并列三段式的乐曲结构。

第二方面以D徵清乐调式的调式调性。

第三方面节拍为混合拍子以及优美开心的旋律层层递进到悲哀凄凉的旋律。

这三个部分来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电影插曲《北风吹》,《北风吹》不仅承载着民族民歌的精髓和革命印记本身,也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和赋予它浓郁的新时代元素。

关键词:《北风吹》;曲式结构;情感表达一、电影音乐的定义电影音乐是指为了烘托电影场景或者渲染电影镜头气氛而专为电影创作的音乐。

在电影情节发展过程中,合适的电影音乐可以丰富电影所展现的情感,电影音乐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情感氛围,加强了电影的观赏性。

《北风吹》是电影《白毛女》中的经典插曲。

电影插曲就是指按照剧情发展需要,或为配置在某一场景特别制作的歌曲。

二、作品简介(一)电影《白毛女》的时代背景电影《白毛女》创作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是文艺史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很多人物和故事都讲求有原型和现实蓝本,《白毛女》的创作者们后来也经常说,这个故事取材于华北的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

故事中的主人公饱受地主阶级的迫害,最终头发变白,这就是白毛女的由来。

《白毛女》于1945年4月首演,在各方的推动下,这个弱女子受欺受辱的故事、这个由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大作迅速传开。

在1950年春,王滨、水华、瞿维亲自到河北省平山县调查了解白发少女传说的来龙去脉,他们还了解了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北风吹 扎红头绳》歌词 精选民歌军歌

《北风吹 扎红头绳》歌词 精选民歌军歌

北风吹扎红头绳
北风那个吹
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飘
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帐
整七那个天
三十那个晚上还没回还
大婶给了玉交子面
我盼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Music
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集上我称回来二斤面
怕叫东家看见了
揣在这怀里头四五天
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爹爹称回来二斤面
带回家来包饺子
欢欢喜喜过个年
唉过呀过个年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唉扎起来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
哎扎呀扎起来
门神门神骑红马
贴在了门上守住家
门神门神扛大刀
大鬼小鬼进不来
哎进呀进不来
以上就是关于北风吹扎红头绳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粮种 早稻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早稻
亩产量(斤) 3000
2394 4353 4412 5103 7320 7275
8月1日 湖北孝感
8月13日湖北麻城 9月18日四川郫县 9月18日广西环江
早稻
早稻 早稻 早稻
15000
36900 84525 130434
在这种极度浮夸的气氛下,一些省及国家部门、 媒体也陷入盲目乐观状态。7月23日,农业部 发表夏收粮食公报,宣布夏粮总产量达1010亿 斤,比上年增产413亿斤,增长了69%。同日, 《人民日报》发表为《今年夏季大丰收说明了 什么》的社论,认为“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 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一切以为农 业产量只能按百分之几的速度而不能按百分之 几十的速度增长的所谓悲观论调已经全部破产。 28日,农业部估计,早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 400亿斤,翻一番。8月、9月、10月,安徽、 河南、四川分别宣布为千斤省。
1958年5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 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时,计划指标进 一步大幅度提高,即建设速度不是一般地超 过过去的中国,一般地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建设速度要成倍地、几倍地以至几十倍地超 过过去的中国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 思想基础上,通过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 高一倍,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下面 是1962年计划指标的两本帐。
第一阶段 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阶段 是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 将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
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导 人总是把这个阶段所需要 的时间估计过短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 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 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
邓小平指出: “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 不止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 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 ‘ 左 ’的错 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 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 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课用)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课用)

1952 1956
19.1 32.2
1.5 53.4
0.7 7.3
6.9 0.1
71.8 7.1
资料来源:陈文辉主编:《中国经济结构概论》,山西经济 出版社,1994年版。
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对比
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公私合营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比例 工业 年份
1952 1956
41.5 54.5
60.00% 50.00%
40.53%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中国1987年 中国2003年 现代化标准 17.92%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 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经济市场化? 第四,教育转变的历史阶段 96年文盲半文盲率17.82% ,2003年文盲半文盲率 10.95% 第五,生活水平提高的历史阶段

中国2008人均GDP排名 ——(IMF2009年4月 )


96 Albania 4073 阿尔巴尼亚 97 Ukraine 3920 乌克兰 98 Tunisia 3907 突尼斯 99 Turkmenistan 3862 土库曼斯坦 100 El Salvador 3823 萨尔瓦多 101 Ecuador 3776 厄瓜多尔 102 Maldives 3648 马尔代夫 103 Cape Verde 3421 佛得角 104 Jordan 3421 约旦 105 Armenia 3360 亚美尼亚 106 China 3315 中国(商务部陈德铭公布105位 ) 107 Iraq 2989 伊拉克 108 Republic of the Congo 2951 刚果(布) 109 Georgia 2925 格鲁吉亚 110 Guatemala 2848 危地马拉

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扎红头绳》教案2

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扎红头绳》教案2

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扎红头绳》教案2扎红头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扎红头绳》,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3、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2、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毛女》剧照宣传画,红绳子,旧帽子等道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老师弹奏《扎红头绳》,学生聆听。

老师提出问题:1、弹奏的音乐叫什么名字?选自哪部歌剧?(《扎红头绳》,选自《白毛女》)2、请同学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歌剧《白毛女》的资料。

3、学生展示收集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二)模仿外形、感受形象1、学生利用道具,模仿喜儿和杨白劳的形象。

2、师生共同点评模仿情况,并请学生回答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喜儿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而杨白劳则是一个受尽了剥削、很老实的一个农民。

)3、请学生做出几个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

(三)赏析作品、体验形象1、视频欣赏《扎红头绳》,请学生说说看完视频后的感受。

2、说一说剧中人物的声音特点。

(喜儿:声音清脆、甜美;杨白劳:浑厚、低沉)3、轻声哼唱歌曲并练习。

4、老师播放音乐伴奏,学生演唱。

(四)情景表演1、情景设定:《扎红头绳》。

时间:1935年除夕。

地点:河北某杨格村。

人物:杨白劳、喜儿。

道具:杨家所穿:风雪夜披着盖豆腐的布。

杨女所戴:二尺红头绳。

杨家所用:柴火、散放的盆罐和油灯。

情节:杨白劳躲债回家------系红头绳------贴门神。

2、教师播放音乐伴奏,学生上台跟随音乐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表演。

(五)小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师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从内容、情绪、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看到了大家极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歌剧《白毛女》选段教案木林中学关苗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欣赏并表演《北风吹》、《扎红头绳》教学难点: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红头绳等表演道具、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鉴赏对比《北风吹》《扎红头绳》并回答相关问题{过渡语}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两个著名片段,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要素有哪些?下面由同学们来一起分组讨论:曲目速度力度音色演唱形式表达情绪音乐特点《北风吹》中中弱女高音女声独唱天真、期盼下行休止符运用《扎红头绳》快中女高音对唱欢快、活泼旋律跳进,节奏密集二、情景剧编创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喜儿:声音清脆、甜美杨:浑厚、低沉)2. 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北风吹》:舒缓《扎红头绳》:欢快)3. 模仿二人的声音表演《扎红头绳》。

三、情景表演情景设定:《扎红头绳》。

A清第一场戏线索时间:1935年除夕。

地点:河北某县杨各庄村。

人物:杨白劳、喜儿、道具:杨家所吃:玉米和白面饺子。

杨家所穿:风雪夜披着盖豆腐的布。

18、《白毛女》选场①

18、《白毛女》选场①

18、《白毛女》选场①贺敬之丁毅等训练重点一了解歌剧的特点二欣赏剧本中的精彩片段预习提示《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产生过广泛而强烈的影响。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根据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创作了歌剧《白毛女》。

它通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强烈表现了人民群众报仇雪恨、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和理想。

歌剧成功的塑造了喜儿、杨白劳以及恶霸地主黄世仁、狗腿子穆仁智等艺术形象。

课文是第一幕前两场,一方面是农民的贫困悲苦,一方面是地主阶级的骄奢淫逸,戏剧冲突十分尖锐。

预习时想想,开场为什么渲染杨白劳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为什么透露喜儿和大春的爱情。

读准下边加点字的音。

玉茭子面舀水踉跄赚钱羞涩诓剔漱口泥坯屯门和面第一幕1935年冬。

河北省某县杨格村,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第一场除夕,天降大雪。

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拿玉茭子①面在风雪中上。

喜(唱②)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

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推门进屋)屋中简陋,内有一灶,旁有灶神,柴火及盆罐散放在角落里,锅台上放一油灯。

喜啊,今儿年三十啦,家家都蒸黄米糕,包饺子,烧香,贴门神①……过年啦。

爹出门七八天啦,还没回来,家里过年的东西什么也没有。

(稍停)家里就是我爹跟我两个啦。

三岁上就死了娘,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②,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帐了。

今儿年三十晚上,天这么黑了,爹怎么还不回来?(焦虑地)晤,刚才我到大婶家去,她给了我一些玉英子面,我再接上些豆渣,捏上几个窝窝③,等爹回来好吃。

(舀④水,和面⑤,做窝窝)屋外风把门吹开,喜儿跑去看,无人。

啊,是风把门吹开了。

(唱)风卷雪花在门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我盼爹爹快回家,一脚踏进门里来,一脚踏进门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千克豆腐与二尺红头绳
作者:半夏
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21期
半夏,专栏与书评写作人。

著有《西皮二黄》《虫儿们》《中药铺子》《果子市》《神仙一把抓》《我的花鸟虫鱼》等散文随笔集。

出版物上出现的计量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市制单位并不在法定计量单位范围内,除了涉及土地面积的“亩”,其他都在退出之列。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不过,越是大融合的环境,多样性尤其是富有国族元素的多样性,才越发得以呈现。

计量单位当然不像语言那样具有鲜明的国族区别,但依然是传承性的某种体现,这应该便是有关规定未将古籍和文学书籍归在此列的原因吧。

不过,除了古籍和文学书籍,具有显著传承性的某些市制单位,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并不方便直接换算成公制。

譬如,电视里涉及民生的节目,如果有价格方面的直击镜头,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买家和卖家都更习惯用市制论价,不会有人将半斤说成是0.25千克。

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报刊图书上,鉴于纸质载体的特性,在表述上当然应以书面语言进行技术规避,将市制单位转化为公制,但如果是口语的直白记录,就未必能够消化得妥当。

譬如,一位像赵丽蓉老师那样的老太太,说要去买1.5千克的豆腐,谁都会觉得别扭。

口语的表述形式,也会有难以换算的角落,譬如,三五斤、百八十里地,乃至半斤八两,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并且经常使用的说法,假如一定要用换算的口吻,就不再是纯正的汉语了。

“五四”之后,文化前辈强调“我手写我口”,用口语对抗已经不能反映实际的书面语,如今在充分享受前辈努力得来的成果时,自不应该忘记甚至消解掉它吧。

法定计量单位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记得学生时代听老师讲秦朝统一度量衡,当时年少,并不能真正理解如此制度的用心及其深远影响,这其实是幅员辽阔大一统国家非常重要的社会元素。

采用国际单位作为法定计量单位,自然不同于此,因为前者立足于国家,而后者则放眼于世界,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日渐趋向一体化的当下,这一点更其具有实际意义。

只是,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下,应该留出保持国族元素的足够空间,如此才更其具有张力,尤其是葆有国族传承的张力。

如果不肯承认这种张力,不肯留出足够的空间,就未免太胶柱鼓瑟,缺乏权变了。

其实,所谓国际单位,虽然在国际交流中提供了太多方便,但依然有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保留了非国际单位。

毕竟,在国际交流之外,国家内部的交流反而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内向型的计量单位只要不影响外向型的交流,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

譬如,“斤”“里”“尺”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市制计量单位,由于和法定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十分简便直白,反而不存在影响法定计量单位实行的窒碍,这应该也是其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吧。

有一个不乏意味的现象,尽管早就有语法明晰、表述规范的世界语问世,甚至各国不乏世界语的推广组织,但并没有任何国家愿意采用它,甚至国际的契约文本,也从不肯用它来作为中间语言。

尽管各国语言之间的迻译总会产生无法避免的丢失和歧义,而世界语完全可以规避这些,但各国宁肯选用相对规范的英语,而从未采用过近乎绝对规范的世界语。

究其道理,大约便在于各国语言尽管存在某些不够绝对规范的死角,但它终究是鲜活地存在于本国大众的交际中,是有生命力的存在,而规范的世界语却不具备这些。

诚然,国际单位不同于世界语,它具有鲜活的依托,有着鲜活的来源,但就本土而言,其更适用于国际交流的属性也许并不方便一揽子遮蔽掉适用于国内交流的某些市制单位,允许某些市制单位适当存在,其实不失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弹性补充。

现实的情况也正是如此。

实在说,古籍和文学书籍不在必须遵守法定计量单位之列,就是考虑到了市制单位的传承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旺盛的生命力。

而实际情况是,其生命半径绝对不是古籍和文学书籍能够限定的,譬如,扯上二尺红头绳,难道小说里用得说得,记录口语的报刊图书里却反而不能用得说得?
既然如此,有限度地在法定计量单位之外,包容或善存若干使用频率强大的市制单位,譬如前面提到的“斤”“里”“尺”,让法定计量单位在照应实际、方便实用方面有所兼容,使其更加拥有体现实际的活力,以及活力带动下的弹性和张力。

1.5千克豆腐与二尺红头绳的道理,不是本应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