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分液-Flash动态实验-可播放
《实验三萃取》课件

实验后处理
清理现场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现场,确保整洁。
实验报告撰写
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
数据整理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实验器材归位
将实验器材归位,以便下次使用。
0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数据记录与整理
01
02
03
实验步骤
详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 包括萃取剂的选择、萃取 剂与原溶液的体积比例、 萃取次数等。
萃取过程
将待分离的料液加入到萃取剂 中,经过混合、萃取、分离等
步骤,得到目标物质。
反萃取过程
将萃取剂与目标物质分离,得 到纯度较高的目标物质。
03
实验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确保所需的实验材料齐 全,包括试剂、容器、
搅拌器等。
实验设备
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 工作,如温度计、压力
计等。
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 安全,符合实验要求。
在食品工业中,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
在环境保护领域,萃取技术可用于处 理废水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在医药领域,萃取技术可用于药物生 产和分离纯化。
THANKS
感谢观看
萃取的实际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了解萃取在实 践中的应用,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从植物中提取天的基本概念
萃取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剂中的 溶解度差异,实现物质分离的过
程。
萃取剂
用于萃取的溶剂,应具有对目标物 质良好的溶解能力,与原溶剂不互 溶,以及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学习萃取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好 实验器材和试剂,按照规定的操 作步骤进行实验。
萃取微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萃取和分液 ppt课件

三、萃 取
①萃取的原理: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 液里提取出来。
②主要仪器和装置:
分液漏斗
铁架台(附铁圈) 烧杯
湖
实验: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
实验过程:
1. 检漏: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如何试漏?
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装液 把10毫升碘水和4毫升CCl4加入
(2)如何提取碘水中的碘?
湖
二、分液
1、分离对象——分离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混 合物的方法
2、实验仪器——分液漏斗 3、使用方法:
1.检漏;2.注入液体,盖好塞子,振荡;3.置 于铁圈,静置分层;4.打开玻璃塞(使内外大 气相通);5.打开活塞(分液漏斗下端紧贴烧 杯内壁)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6.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湖
小结:
1、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2、分离对象; 3、仪器和装置; 4、实验步骤: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5、萃取剂的选择; 6、注意事项。
湖
谢谢观看 湖系列微课 祝你学习愉快
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萃取和分液
学习目标 1、萃取与分液的概念和原理 2、萃取的分离对象和条件 3、萃取的装置和注意事项 4、萃取剂的选择
湖
一、想一想
碘: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可溶于水, 易溶于酒精、CCl4等有机溶剂
CCl4: 不溶于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 问题: (1)如何分离水和CCl4?
湖
想一想: 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
的碘萃取出来?为什么?
湖
▲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和分液(微课课件)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 开, 分液漏斗下面活塞拧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 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实验现象
静置后,CCl4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
实验结论
CCl4比水重,不溶于水,碘在CCl4中溶解度比水大
萃取和分液
XXX中学 XXX
实验目的: 从碘水中提取碘
实验原理: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 溶剂里溶解度不同,可以使溶质从溶解度较 ຫໍສະໝຸດ 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的溶剂中。
实验仪器和药品:分液漏斗,烧杯,量 筒,铁架台,饱和碘水,四氯化碳。
实验步骤
1、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 斗, 注入4mL CCl4, 盖好玻璃塞。
液-液萃取操作实验

实验八 液-液萃取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2.熟悉液 液萃取塔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
其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并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原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别,使原溶液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1.液-液传质的特点液-液萃取与吸收、精馏同属于相际传质操作过程,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在液-液萃取系统中,两相的密度差和界面张力均较小,因而会影响传质过程中两相的充分混合。
为了强化两相的传质,在液 液萃取时需借助外力将一相强制分散于另一相中(如利用塔盘旋转的转盘塔、利用外加脉冲的脉冲塔等)。
然而两相一旦充分混合,要使它们充分分离也较为困难,因此,通常在萃取塔的顶部和底部都设有扩大的相分离段。
萃取过程中,两相混合与分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萃取设备的效率。
影响混合和分离的因素有很多,分离效果除了与液体的物性有关外,还与设备结构、外加能量和两相流体的流量等因素有关,以致于很难用数学方程直接求得,所以表示传质好坏的级效率或传质系数的值多用实验直接测定。
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应注意观察操作现象,实验时应注意了解以下几点:(1)液滴的分散与聚结现象。
(2)塔顶、塔底分离段的分离效果。
(3)萃取塔的液泛现象。
(4)外加能量大小(改变振幅、频率)对操作的影响。
2.液-液萃取塔的计算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又称连续相、重相)。
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又称分散相、轻相)。
在轻相入口处,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应保持在0.0015~0.0020(kg 苯甲酸/kg 煤油)之间。
轻相从塔底进入,作为分散相向上流动,经塔顶分离段分离后由塔顶流出;重相由塔顶进入,作为连续相向下流动至塔底经π形管流出。
轻、重两相在塔内呈逆向流动。
在萃取过程中,一部分苯甲酸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分液萃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萃取效果。
二、实验原理分液萃取是一种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溶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中,选取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将待萃取的混合物加入其中,通过振荡、静置分层等步骤,使溶质在两溶剂中分配,然后分离出含有溶质的有机相。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振荡器、量筒、滴定管、滴定瓶、锥形瓶、移液管等。
2. 药品:碘水、苯、四氯化碳、乙醇、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洗净、干燥,检查是否漏水。
2. 配制混合溶液:将一定量的碘水加入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一定量的苯,加入烧杯中,充分振荡混合。
3. 装液:将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确保溶液不超过漏斗容积的2/3。
4. 振荡:用右手握住分液漏斗,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漏斗倒转,使溶液充分振荡混合,重复此步骤3-5次。
5. 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置于铁架台上,静置,待溶液分层。
6. 分液: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缓慢放出下层苯溶液至锥形瓶中,关闭活塞。
7. 再次振荡:将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水相倒入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一定量的四氯化碳,加入烧杯中,充分振荡混合。
8.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四氯化碳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9. 洗涤:将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水相倒入烧杯中,用移液管量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充分振荡混合。
10.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11. 中和:将锥形瓶中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振荡混合,静置分层。
12.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四氯化碳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13. 测定:将锥形瓶中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振荡混合,静置分层。
14. 再次分液:重复步骤6,将下层无水乙醇溶液收集于锥形瓶中。
萃取实验原理和步骤

萃取实验原理和步骤一、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将混合溶液中的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或多种不相溶的溶剂对混合溶液进行提取,使溶质从一个溶剂中转移到另一个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萃取实验的原理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溶剂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有效分离和富集。
二、实验步骤1. 确定目标物质和溶剂的选择:在进行萃取实验前,首先需要确定目标物质和溶剂的选择。
目标物质是指希望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的物质,而溶剂则是用于提取目标物质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来确定。
2. 准备混合溶液:根据实验需要,将含有目标物质的混合溶液制备好,确保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符合实验要求。
3. 萃取操作:将混合溶液加入到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溶剂,轻轻摇晃分液漏斗,使溶液充分混合。
然后,将分液漏斗放置在支架上,等待液相分离。
4. 分离液相:当液相分离后,打开分液漏斗的分液阀,将下层的溶剂滴入收集瓶中。
待分液完成后,关闭分液阀。
5. 重复萃取:如果目标物质在一个萃取过程中不能完全转移到溶剂中,可以进行多次萃取。
将收集的液相再次加入到分液漏斗中,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目标物质的萃取效率满足要求为止。
6. 蒸发浓缩:将收集的萃取液倒入烧杯或烧瓶中,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浓缩目标物质。
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目标物质的损失或分解。
7. 纯化目标物质: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通过晶体生长、过滤、结晶等方法对目标物质进行纯化。
8.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包括溶剂的用量、溶液的浓度、萃取液的体积等。
完成实验后,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目标物质的提取率和纯度。
萃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通过合理选择溶剂和控制操作条件,可以高效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质,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掌握萃取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对于科研工作者和化学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实验技能。
萃取实验原理和步骤

萃取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物质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它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
该方法适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某个特定物质,或从溶液中提取出目标物质。
萃取实验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平衡和分配系数。
平衡是指在两相(一般是液相和固相或液相和液相)接触的情况下,溶质分子在两相之间迅速达到动态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溶质分子的浓度在两相中保持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指溶质在两个不同相中的分布情况,它等于溶质在一个相中的浓度与另一个相中的浓度之比。
分配系数常用于描述液相和固相或液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平衡。
根据分配系数的原理,可以通过调节溶剂的选择以及调整溶剂的性质(如pH值、温度等),来实现目标物质的萃取和分离。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目标物质和所需的溶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2.混合物处理:将混合物加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能够溶解并与溶剂充分接触。
3.萃取过程:搅拌或摇动容器,使溶剂和混合物充分混合,并促使目标物质在两相之间迅速达到平衡。
4.分离两相:将混合物与溶剂分为两相,一般是液相和液相,或液相和固相。
通过重力沉淀、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将两相分离。
5.收集目标物质:将目标物质所在的相收集起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浓缩、干燥等。
6.重复操作:如果需要进一步纯化目标物质,可以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的溶剂或调节条件,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萃取实验时,应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混合物的成分选择适当的溶剂,并进行一定的预实验和优化实验条件,以提高分离效果和纯化程度。
总结:萃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
该方法通过调节溶剂的选择和调整溶剂的性质,利用分配系数的原理,实现目标物质的萃取和分离。
实验步骤包括混合物处理、萃取过程、分离两相和收集目标物质等。
在实验过程中,应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混合物的成分选择适当的溶剂,并进行预实验和优化条件,以提高分离效果和纯化程度。
液-液萃取操作实验

实验八 液-液萃取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2.熟悉液 液萃取塔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
其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并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原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别,使原溶液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1.液-液传质的特点液-液萃取与吸收、精馏同属于相际传质操作过程,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在液-液萃取系统中,两相的密度差和界面张力均较小,因而会影响传质过程中两相的充分混合。
为了强化两相的传质,在液 液萃取时需借助外力将一相强制分散于另一相中(如利用塔盘旋转的转盘塔、利用外加脉冲的脉冲塔等)。
然而两相一旦充分混合,要使它们充分分离也较为困难,因此,通常在萃取塔的顶部和底部都设有扩大的相分离段。
萃取过程中,两相混合与分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萃取设备的效率。
影响混合和分离的因素有很多,分离效果除了与液体的物性有关外,还与设备结构、外加能量和两相流体的流量等因素有关,以致于很难用数学方程直接求得,所以表示传质好坏的级效率或传质系数的值多用实验直接测定。
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应注意观察操作现象,实验时应注意了解以下几点:(1)液滴的分散与聚结现象。
(2)塔顶、塔底分离段的分离效果。
(3)萃取塔的液泛现象。
(4)外加能量大小(改变振幅、频率)对操作的影响。
2.液-液萃取塔的计算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又称连续相、重相)。
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又称分散相、轻相)。
在轻相入口处,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应保持在0.0015~0.0020(kg 苯甲酸/kg 煤油)之间。
轻相从塔底进入,作为分散相向上流动,经塔顶分离段分离后由塔顶流出;重相由塔顶进入,作为连续相向下流动至塔底经π形管流出。
轻、重两相在塔内呈逆向流动。
在萃取过程中,一部分苯甲酸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