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 春

合集下载

立春 的诗歌

立春 的诗歌

立春的诗歌1、《木兰花·立春日作》宋·陆游三年流落巴山道。

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

试戴银_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2、《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3、《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4、《立春偶成》宋·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5、《减字木兰花·立春》宋·苏轼春牛春杖。

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

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

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

卷起杨花似雪花。

6、《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7、《立春后五日》唐·白居易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

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

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

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8、《人日立春》唐·卢仝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9、《题苜蓿峰寄家人》唐·岑参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10、《客中立春》唐·曹松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11、《立春日感怀》明·于谦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躲春可以两个人在一个房间吗

躲春可以两个人在一个房间吗

躲春可以两个人在一个房间吗躲春可以两个人在一个房间吗?不行,即使是夫妻也是不能一起躲春的。

在方法上,有些地区躲春在家中,看不见陌生人。

如果必须与人接触,则必须有礼貌,没有任何短暂的口角,更不用说打打杀杀了。

而且,某些地区的情况更为严峻。

除了在立春那天不见陌生人外,我们还必须避开“三光”,即日光,月光和星光。

从时间的观点来看,在某些地区,据说在立春这一天,在立春的时刻之前或之后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来进行躲春。

但是,有些地方认为,立春那天的工作交接时间都是“岁值太岁”,所以他们不得不躲春躲一天。

特别是从命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今年某个生肖有什么大灾变,那你就必须躲春,避免见陌生人,以免在明年发生大灾变。

这种说法有其真实性,但它并非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某些具有特殊命理特征的人。

如果您觉得去年运气不好,则需要躲春。

躲春有什么禁忌和说法今天是大年初四,阳历2月4日,立春节气到来的日子。

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为建,开始的意思。

因此,立春节气到来,还是有很多习俗以及忌讳的事。

你知道是哪些吗?切记老传统“三做四忌”,一年好运气伴随你。

立春节气在我国有很多的习俗,也有很多禁忌的事情。

立春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对于农业来说一般把立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第1天。

从这一天开始,一年真正的开始了,因为这是春季的第1天。

立春的习俗非常多,也就是立春这一天要做的事情。

由于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所以立春的习俗也不一样。

下面简单地列举几个:1、躲春“躲春”的意思就是在立春的这一段时间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度过。

躲春鱼生消失有关系的,比如说今年是虎年,与虎相克相冲的属相就要躲春,主要包括虎、猴、猪、蛇4类属相生肖的人。

躲春并非是立春,这一天都要躲避,只是立春的那一个时辰躲避一下就可以了。

二零二年立春的时间为凌晨3:50:36秒到凌晨5:50:36秒,共计两个小时,一个时辰之长。

为什么立春会持续两个小时呢?主要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处,所以太阳比较的大,通过315°的位置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立春晴一春晴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春晴一春晴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立春晴一春晴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立春晴一春晴,这个标题所表达的意思是在立春之日,迎接着阳光明媚的春天。

立春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而春晴则代表着晴朗明媚的天气,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本文将会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立春和春晴的意义。

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立春的含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然后,我们将探讨春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所带来的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

立春是农历的开始,标志着万物苏醒和生机勃发的开始。

在古代,人们会在立春这一天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庆祝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立春也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而春晴作为立春当天的天气形状,更加突出了这个节气的特殊意义。

春晴代表着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天气,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在春季,春晴的天气常常使人放松和愉快,让人们愿意外出活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此外,春晴也象征着热情和活力,它给人们带来的阳光和温暖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希望和动力,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立春晴一春晴,是对于立春和春晴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立春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而春晴则是春天的象征和美好天气的表现。

它们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农历的节气和天气现象上,更深层次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绪。

立春晴一春晴,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春天的到来时,焕发出属于自己的活力和热情,迎接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立春和春晴的意义,并分析它们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介绍了立春和春晴的主题,并说明了撰写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2.1 立春的含义"和"2.2 春晴的意义"。

在"2.1 立春的含义"这一小节中,我们将探讨立春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

我们将介绍立春在农历中的位置,以及人们如何通过庆祝立春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生字词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生字词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生字词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生词包括:1. 朗润:明朗润泽。

2. 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

3. 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4. 喉咙:泛指喉腔。

5. 应和:回应、附和。

6. 嘹亮:声音清晰洪亮。

7.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8. 风筝: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9. 抖擞:振作。

10. 健壮:强健。

嗡(wēng)朗(lǎng)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呼(hū)朋(péng)引(yǐn)伴(bàn)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朗润: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味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原意是故意显示或者炫耀。

文中指小鸟炫耀着自己的喉咙,唱着婉转的“歌曲”。

应和:(声音、言语、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声音)清新响亮。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①寂静;没有声音②肃立不作声抖擞:振作。

健壮: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的十分艳丽。

本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春组词造句一年级下册

春组词造句一年级下册

春组词造句一年级下册
春组词:
临春、旁春、卖春、杪春、买春、立春、李春、来春、括春、叫春、惊春、建春、禁春、开春、轻春、莫春、千春、平春、三春、访春、发春、富春、放春、芳春、红春
造句:
1.昆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2.春天到了,漫步在花园里,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春景,让人赏心悦目。

3.位于热带的海南是个四季如春的美丽海岛。

4.大西北早已天寒地冻,我们这里却温暖如春。

5.轻脆的鸟鸣,和煦的风,温柔的雨,人们的欢笑声共同奏出了春的乐章。

6.雨春做作业时显得轻松。

7.春像催醒花草树木的闹钟。

8.春月抬头看看天空,浮想联翩。

立春幼儿语言活动方案

立春幼儿语言活动方案

立春幼儿语言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立春到,春来到——和春天说说话”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立春这一节气的特点和意义,感受春天的气息。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语言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教室或户外草地(如果天气允许)五、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

教师提前了解立春的相关知识,如立春的时间、气候特点、习俗等。

准备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儿歌、故事、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物质准备。

制作一些立春主题的头饰,如小花、小草、小燕子等。

彩色笔、画纸若干。

小奖品,如贴纸、小卡片等。

六、活动过程。

#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戴着一个小燕子头饰,像小燕子一样飞进教室,热情地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呀!我是小燕子,我从南方飞回来啦,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回来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教师揭晓答案:“因为立春啦,春天要来了,天气慢慢变暖和了,我就回来找我的好朋友们啦。

”# (二)立春小知识(10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向幼儿介绍立春的知识。

教师:“小朋友们,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哦。

就像一个小信号,告诉大自然,春天来啦。

立就是开始的意思,春呢,就是春天。

立春之后呀,天气会越来越暖和,白天会越来越长,冰雪也会慢慢融化呢。

”展示一些立春时人们迎春的图片,如贴春字、咬春(吃春饼、萝卜等),简单地向幼儿解释这些习俗的含义。

# (三)春天在哪里(1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春天在哪里。

教师:“小朋友们,春天要来了,那我们来找找春天在哪里吧。

谁能说一说,你觉得春天会在哪里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的幼儿可能会说:“春天在花园里,因为花会开。

”教师可以接着问:“那花园里会有什么颜色的花呢?”引导幼儿描述花朵的颜色和样子。

也有的幼儿可能会说:“春天在树上,树上会长出新叶子。

”教师就问:“那新叶子是什么样的呀?是小小的、嫩嫩的吗?”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编成一首儿歌,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花园的花朵里。

1立春教案

1立春教案

立春教学目标: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 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

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家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 月4 日或5 日太阳到达黄经315 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 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 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 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 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 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 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三、介绍立春的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1《春》课件01-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1《春》课件01-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拓展延伸
写作小贴士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体现出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美文欣赏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 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 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 粒的明珠(比喻),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比喻),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比喻)。
文本研读
绘春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 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 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 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际 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 工夫,有的是希望。
多: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忙:赶趟儿、各做各的事 乐:工夫、希望
文本研读
“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眉目传情的特点; “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星罗棋布的特点,还照应了“遍地”。
文本研读
绘春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 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 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 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 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 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 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 月色》《背影》等。
写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 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 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 春风得意。
课文朗读
朗读要求: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立春(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新春的意味。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

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称为立春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

专家介绍说,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历史悠久,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最初的活动很隆重。

文献中有很明确地记载: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那么为什么要在东郊迎春呢?因为当时祭祀的勾芒是主管农时的,称芒神,传说他居住在东方,所以就将祭祀的活动定在了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当受重视的。

专家表示,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所以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挂风车、鞭打泥制春牛、踏青等。

立春之日民间有“鞭春”“打春”的习俗,就是鞭打春牛,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

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

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

《京都风俗志》一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

”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

”那时,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在卖皇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春牛图,春牛图上前面牵牛的那个男子,画的就是芒神。

一般人家,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

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

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日,通常村里会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为的是求当年能有好收成。

有些地方还会把春牛肚子里塞上五谷,当春牛被打烂时,五谷便流了出来。

拾起谷粒放回自家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立春- 节气由来立春明代王象晋《群芳谱》“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下来。

[2]物候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农事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3]养生1、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2、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3、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节日由来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

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

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节庆活动1、祭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

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2、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

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3、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

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

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

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4、游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是古代春游的主要形式。

饮食春饼咬春:立春时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关于吃萝卜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4] 立春- 气象学立春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在气象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常年来看,2月上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

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

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节气要预防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

[5]立春- 农谚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行下春风望夏雨。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立春- 诗词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1、杨维祯《广群芳谱·天时谱》: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

2、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3、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描写了作者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的活动,一派迎春景象: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4、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诗反映了农村生活: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