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

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优质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

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物及发展成就。

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分析和讨论,提⾼对作品的鉴赏能⼒;充分利⽤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的观察⼒,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民的聪明才智。

这时期⽂学艺术⾼度发展,留给后⼈的不仅是⼀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宋词、元曲。

难点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清明上河图》中的⽡⼦图⽚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新课【导⼊⼀】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年味⼉浓,这⾥成了欢乐的海洋。

热闹⾮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化节,璀璨夺⽬的⼤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宋年⽂化的⽆穷魅⼒,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氛围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主探究:假如你⽣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情和奇闻轶事吧!【导⼊⼆】《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个场景:⼀家馒头店铺门⼝放着⼀只⽊桶,⾥⾯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

—个⼩贩放下担⼦,掏出钱买馒头,店⼩⼆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

如此⽣动的画⾯,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活的⼀个侧⾯。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们的都市⽣活是怎样的吗?●新课讲解⼀、繁华的都市⽣活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化、教育等⽅⾯⼗分发达,⽽且在社会⽣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都市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元大都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科技、艺术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宋元时期与其他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景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历史情境“时空之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导游”||,近距离的感受宋元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设计学生“诗词飞花令”对决和宋词、元曲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宋元都市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导入:1、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2、出示史料:西方学者对宋元都市生活的评价:13世纪(宋元时期)中国在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城里一名马夫||。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文字双重视觉冲击||,让学生在充满期待和带着浓厚的兴趣中来学习宋元都市和文化||。

【预习案】一、都市之旅“游瓦子看杂剧游繁华都市||,划旱船赛龙舟过传统佳节”教师出示三张“时空列车”车票||,学生猜测都市之旅去哪里1、开封站——热闹非凡游瓦子今天我们先去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每月举办5次庙会||,供“百姓交易”||,内外人流如潮||。

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百货||,靠近佛殿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我们在那里不光能买卖到各种纪念品||,还可以观看傀儡戏、舞剑、杂技各种表演||。

如果我们幸运的话||,赶上元宵节||,还可以欣赏到皇家乐队演奏||。

我们在大相国寺游览到中午||,是不是该吃点、喝点了?是不是该亲身体验一下宋朝人的娱乐项目了?我们一起走入瓦子||,去享受宋朝的都市生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 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详细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色。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认识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色、代表人物与作品,研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要点难点】【学习要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宋元都市繁华生活出现的原由。

【导入新课】资料一:北宋期的公民生,占有当世界的 80%, 京、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日夜不。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独一一个工商税超税的朝代。

资料二: 13世 ( 宋元期)的中国⋯⋯在社会生活、、、制度、工技域⋯⋯ 拥有全部原由把世界上的其余地方看作夷狄之邦。

——法国和耐资料三:英国史学家因比曾:“假如我,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自主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期间着名的多数市:_____、_____、_____。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___,专供演出的圈子:___。

3、杂剧形成于___。

宋元期间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4、欢喜的节日:___、___、___、___。

二、宋词(二)宋词和元曲:1、词在___时已经出现,成为___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宋词的代表人物:(1)北宋:______。

(2)两宋之交女词人:______。

(3)南宋:______。

3、元曲包含___、___和___等。

4、最优异的剧作家:元代的______,代表作是______。

5、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

【合作研究】1.宋朝万千气象的社会风采出现的原由(1)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交往亲密,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大大丰富了中原文明。

(2)两宋期间,农业和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市民阶层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4.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学习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清明上河图》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示意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自主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宋元大都市1、大都市:开封、临安、。

(二)繁华的表现(1)庙会: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

(2)市民文化生活:城市繁荣和壮大使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开封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里面有专供演出的,还有许多商业性的摊位。

南宋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动,城内城外有瓦子多处。

(3)杂剧表演:杂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地进行演出。

它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元朝统一后传入南方,遍及城乡各地。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二、宋词与元曲的流行分类代表人物年代代表作风格特点宋词元曲◆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宋代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材料一:宋朝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在钢铁产量上宋朝相当于600年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岁入总额是唐代最高额的3倍,铸币是唐朝最高时期的16倍; 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材料二:宋朝商业区和唐朝商业区相比较,分布有怎样的变化?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李清照: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反映当时的战乱带来的灾难。

(4)辛弃疾:南宋的 _辛弃疾_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_报国_ 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元曲
(1)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_史学家______、政治家。

(2)《资治通鉴》:是一部__编年体_ 的通史巨著。

这部史书 300多万字,记述了以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检测提升巩固新知】
1.宋代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
的,有说书的,有唱曲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 B )
A.瓦子 B.勾栏 C.酒店 D.茶馆
2.宋代民间的传统节日有( A )
①元旦②元宵节③中秋节④端午节⑤劳动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新余月考)小林看到一位人物的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

”文中的“他”是( B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4.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下列哪些人物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C )
①马致远②王实甫③关汉卿④白朴⑤郑光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5.(2019年山西)《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C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6.(2019年山西)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

由此可推断出( D )
A.元杂剧最早起源于山西
B.戏剧成为山西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
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D.大量戏曲文物证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
7.(2019年重庆B)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

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9年江苏连云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D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9.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B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
10.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B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②边喝着茶边“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课后思】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
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