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升华和凝华教学案 2
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教案一: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分离方法。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碳酸氢铵、冰精、玻璃棒、玻璃棉、水浴、蒸馏水等。
2. 实验设备:试管、烧杯、恒温水浴等。
3. 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讲义。
教学过程:1. 导入:- 回顾学生对物质分离方法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是否还存在其他分离方法。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升华和凝华?对此是否有一些了解?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知识讲解:- 分别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阐述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过程。
3. 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升华实验:将碳酸氢铵加热,并使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引导学生进行凝华实验:将冰精溶液放在恒温水浴中冷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归纳:-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 指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分离原理。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范围,如何利用这些分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对升华和凝华在生产和科研领域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6. 练习巩固:-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几个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问题。
-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
7. 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升华和凝华》教案2

3、举例: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就是一种升华现象。
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用“干冰“制冷。
用久了的钨丝会变细。
练习1: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凝华放热。
引入课题
展示课题
提问
板书
纠正
板书
思考
实验
思考
举例
练习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馈练习
3、举例: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图),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需要吸热。
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会放热。
练习2:
阅读:科学世界
1、问问父母,衣柜里的樟脑片能放多长时间?
2、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3、通过书刊等各种资料了解雨、雪、云、雾、露、冰雹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用“干冰“制冷。
用久了的钨丝会变细。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凝华放热。
3、举例: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物理教案
课题名称
§4-4升华和凝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以及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情分析
这部分概念较多,容易混淆,所以应让学生多讨论、多举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教
学
目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2【新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学背景分析: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在自然界,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
人们要认识、解释、改造和利用自然,就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揭示其本质,寻求其规律。
这些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严密语言就是物理概念,让学生必须明白物理概念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物理情景,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其能从身边诸多现象中发现其本质,总结归纳出概念。
“物理难,难过概念关”,这正是人们对物理教学的概括。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
学好物理概念是进入物理殿堂的钥匙,正确地形成物理概念是掌握和应用物理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桥梁。
在新课标理念下物理概念的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贯彻物理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产生条件教学过程:一、趣味实验引入问题教师在白纸板上用淀粉溶液画上一个图案,放在一个玻璃密封罩内(老师在盖上玻璃罩之前要点燃的酒精灯,放好:三脚架、石棉网、固态的碘颗粒),很快看到一张微笑的脸。
问题1:为什么白纸上的笑脸开始看不清,现在却看清楚了呢?学生回答:淀粉遇到气态的碘变成蓝色。
问题2:那固态的碘是怎样变成气态的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四种物态变化,知道固态的物质可以先熔化变成液态,再汽化变成气态。
同学们猜想一下,今天的实验中,固态的碘是不是也是先熔化再汽化变成气态的呢?学生回答:不是,因为没有看到液体,只看到了紫色气体。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8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传统设计只有“碘的升华凝华”一个实验,升华和凝华只能通过现象分析分析、推断概念,缺乏真实的实验体验。
但本教学设计突出优势在于以“干冰”作为整节课的突破点,通过观察“干冰”的升华,借助“干冰”快速实现水蒸气的凝华。
并利用“干冰”模拟出窗花的形成过程,展示用“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
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学现象,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日常,应用相关知识。
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够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干冰”升华,利用“干冰”实验水蒸气快速凝华,加深升华和凝华概念,并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观察模拟窗花的形成过程和利用干冰营造舞台效果,让学生利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紧密相关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以问题→实验→结论→应用为主要学习过程,引导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实验法、观察法。
讨论法,体验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4-4《升华和凝华》教案.doc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虽然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学生仍感觉较抽象,因此设计让学生能亲自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学生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问题没有任何知识基础和直观印象,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并经过合理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猜想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独立实验为主,老师做适当的拓宽讲解。
主体采用“透镜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讨论、总结归纳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发散、聚合交替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力争使结论都在实验中得出,同吋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并体验发现者、成功者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充分体现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释一些现象,如:利用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
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学生独立思维、操作活动为主线,通过自己的设计、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实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探究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猎取者。
教学流程简案教学过程实录老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物态变化,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物质怎样才能由固态变成气态,怎样才能由气态变成固态?学生: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可以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rh气态变成固态可以先由气态变成液态再rti液态变成固态。
老师:同学们堆过雪人吗?在寒冷的冬天,大家在户外堆了一个非常结实的雪人温度始终保持在o°c以下,过几天以后雪人也能变矮变瘦,我们并没有看到雪人化成水,在o°c以下雪也不可能化成水,那么雪到哪里去了呢?学生:不知道。
老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停止讨论,同学们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了吗?请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好吗?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如:学生甲:雪在寒冷的环境下被冻结实了;学生乙:雪先化成水,又立即结冰了;学生丙:雪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己压结实了。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2.讲解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原理,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干冰升华等。
3.讲解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原理,如霜、雪、雾凇等。
4.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窗户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
1.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共计20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其转化条件和伴随的热现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霜的形成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利用实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升华和凝华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碘酒挥发等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2)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通过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3、通过分析固、液、气三者之间的物态变化,写出水的三态联系。
【评价任务】1.分析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说一说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以小组为单位,用物理知识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
3.对同学的演板情况作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器材准备】碘颗粒烧瓶酒精灯火柴【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5、与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二、小组合作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科目:物理 执笔:李志强 课型:新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领会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会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重点: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主预习
一、升华
1、概念: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请写下来:
⑴
⑵
⑶
⑷
3、升华 热
二、凝华
1、概念: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
2⑴ 的凝华
⑵
⑶
⑷
⑸
3、凝华 热
三、物态变化总结图
情趣探究
烧杯里放少量碘,在烧杯上放上装有冷水的烧瓶,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
过一会儿停止加热.(注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固态的碘没有______,而是直接变成态,这种现象叫______.2.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_______,而直接变成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2.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展示)
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兴趣提升
云、雨、雪、露、雾、霜、雹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雨:雪:露:
雾:霜:雹:
2
课堂练习
1.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___ 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
窗户的____表面(选填“内”或“外”).
2.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3.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__________而成的.
4.用久了的白炽灯会变黑,在变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 巩固提高
5.2001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
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6.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
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感悟反思:
3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2.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4.下面所说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干了
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
5.电灯泡使用的时间长了,其中的钨丝会变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升华了
B.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熔化了
C.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了
D.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液化了
6.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
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
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
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4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8.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9.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升华和凝华
B.凝华和液化
C.汽化和熔化
D.液化和升华
反馈巩固
1.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2.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拢的人造“雪景”这是因为__________.
3.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_________升到空中,
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_________成小水滴,变成雨。
4.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因为_________.
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
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