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价值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主要由稀疏、薄壁内膜线
样 的海 绵状血 管窦 组成 ,管壁 厚薄 不一 ,部分 腔 内有新鲜 或 陈 旧出 血 。可发生于人体 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在脊柱 中通常 位于椎体 ;一般 认 为硬膜外海 绵状 血管瘤大多来源于椎 体并延伸到硬 膜外腔 ,单 纯位 于硬膜外腔者 非常 罕见 ,约 占所有硬膜 外肿瘤的4 %【 1 】 ,海绵状血 管瘤 多见3 0  ̄ 6 0 岁 ,男性 略多与女性 ,病变 多位于 中胸 段 ,病 程较长 ,临 床表现 主要 为脊髓受压症状 ,局 部疼痛或根性 疼痛 ,肢体麻木 无力和
2 8 0 ・病例 报告 ・
药师会诊分 析 :①对于 重症感染此抗 菌药物治疗剂量 不足 。②头 孢 哌酮舒 巴坦 的半衰期相对较短 ,应再分次给予 。故 建议将头孢哌 酮 舒 巴坦 的剂量调 成3 g ,静 脉滴注 ,q 8 h 给药 。3 d 后患者 的体温开始 下 降 。继续 用药 一星 期 ,患 者体 温正常 ,手 术切 口敷料 干燥 ,无分 泌 物 ,无 咳嗽、咳痰,停 止了抗菌药的使用。 药学评价 :头孢哌酮舒 巴坦钠为时 间依赖 型抗菌药 ,即抗菌药 的 血 药浓度在体 内消除较快 ,很少有 后遗效应 ,在血药 浓度低于最低抑 菌浓度时 ,细菌可继续繁殖 ,且易产生耐药菌 ,头孢哌酮舒 巴坦一 般 可每 日 2 次给药 ,严重 时 日3 次给药 ,才可控 制住 感染。 小结 :临床药师 通过运用现有 的药学专业知识 ,结合临床实 际情
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本组病例均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与有关文献报道
相符 。
3 . 2 MI u 表 现
a M行MRI 平 扫及 增强扫描 。采用G E1 . 5 磁共振扫描仪 ,体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
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
结果:40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
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
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膜,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
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
结论: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关键词: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在临床中,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偏低[1]。
该血管瘤结合病变纵向位置,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比如,硬脊膜外形、髓内型等。
其中,髓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要高于硬脊膜外型。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结合科学的影像学诊断特征,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依据是尤为必要的。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具有相似性[2]。
此种现象,提高了临床诊断的难度。
为进一步明确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结果,总结该血管瘤影像学特征,展开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将其纳入到试验中作为对象展开探讨。
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低38岁,年龄最高72岁,年龄均值(55.42±3.69)岁。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一、MRI检查的基本原理MRI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对人体进行成像。
通过衡量构成人体的水分子在强磁场下的自旋磁矩与外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再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运算,再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最终显现出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
MRI成像具有无创、高分辨率、多平面可观察等特点。
MRI能够通过多种成像方法获取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构、血供、代谢等信息,从而有助于确定其位置、大小、形态、周围组织受侵等关键信息。
1、T1WI成像T1WI成像是指T1加权成像,主要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松弛时间,对脂肪物质具有强烈的信号。
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上,T1WI成像可以显示出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等特点。
通常在T1WI成像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等信号或相对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差异明显。
3、增强MRI增强MRI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螺旋造影剂,使得血管结构显影,进而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特征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通常在增强MRI中,病变周围的大动脉和静脉非常明显,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和静脉。
4、MRI血管成像技术海绵状血管瘤相对于其他血管瘤具有一定的特征,MRI作为其主要诊断技术,可以通过以下特点进行准确的诊断:1、呈现海绵状结构:MRI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呈现出类似海绵的结构,由多个不同大小的囊样空腔组成。
2、供血动脉及静脉多而粗:MRI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及静脉相对其他血管瘤大而粗。
3、T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MRI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通常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比较难以区分。
5、周边血管畸形:MRI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周围的大动脉和静脉明显变形,表现为神经轮廓不规则或畸形。
总之,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准确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周围组织受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MRI技术的日益完善,相信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介绍: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它是指受累于大脑皮质下部,由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簇集而成的血管瘤。
它的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病例的10%左右。
在颅内脑外血管瘤中,海绵状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此类病变在临床上为脑卒中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的原因。
MRI(磁共振成像)是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它可以提供有关病变形态、组织结构、病变部位特点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MRI诊断方法:MRI技术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确认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分别是传统的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和增强T1加权图像。
三种图像形态均不同,可以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诊断系统。
1.T1加权图像海绵状血管瘤的T1加权图像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信号与周围脑组织相似,瘤体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分界线,这可能是由于海绵状血管瘤丰富的含铁血红蛋白造成的。
此外,在T1加权图像中,海绵状血管瘤常常呈现出局部峰值(swirl sign),其呈现方式如同水流的涡旋,这往往与瘤体强烈的局部血流动力学有关,从而可以对此进行判别。
海绵状血管瘤的T2加权图像通常呈高信号,瘤体周围通常有清晰的分界线。
海绵状血管瘤的T2图像通常是比T1图像更有助于区分瘤体和周围正常组织。
海绵状血管瘤常常存在一个独特的信号表现,被称为“bubbles”表现,该信号由一组细小的高信号区域组成,通常形状为椭圆形或矩形,与瘤体的整体布局密切相关。
增强T1加权图像主要是为了识别非海绵状血管瘤。
增强后的海绵状血管瘤呈现出轻度的强化或无强化,且往往存在周围弥漫的强化区域,与其活动的毛细血管周围反应相关。
海绵状血管瘤与肿瘤的区别在于,肿瘤常常呈现明显或较明显的强化,而增强的海绵状血管瘤往往表现为轻度强化或无强化。
总体来说,MRI影像学诊断系统具有丰富的特点和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上此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50 ) 5 3 0
方 法 搜 集 我 院 行 MR1 查 并 经 手 术 埔 理 证 宴 的 硬 膜 外 检
CA4例 , 分 析 其 M R1表 现 。
结 果 颈 胸段 3例 , 上 胸 段 1例 。 T1 1 信 号 2例 , 高 信 号 2俐 ;T2 1 呈 高 信 号 。 显 著 W 等 W 均
维普资讯
J URNAL o oF RARE AND UNCo M M oN SEAS Vo u . DI ES l me 9 7(0 2 0 —0 80 0 93 5 2 0 ) 40 0 —3
ca r o ngi as ve n usa om .
【 ywo d 】 h ma go ;sia e pams ma ei rs n nei gn Ke r s e n ima pn l o l ; n s n ce g t o a c ma ig
海绵状血 管瘤 ( CA )可 发生 于 任 何 器 官 , 单 独 发生 l椎 管 内硬 膜 外 者非 常 少 见。 我 院经 MR 诊 丁 I 断 4例 , 并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 报 告 如 F。
表 1 4 病 人的 Mil 扫及 增强 表现 例 l 平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 料 男 3例 , 女 1例 。 年龄 分别 为 4 、 . 7 4 、3 6 1和 2 4岁。 自出现 临床 症状 至 MRI 查 ,病 检 史时 间 为 1 0小时 至 1 年。 临床 症状 : 咽部 不适 1 , 例 双 下 肢 麻 木 无 力 2例 , 双 下 肢 软瘫 1例 , 双 手 尺 侧 三 指 麻 、 无 力 , 精 细 动 作 欠 准确 1例 , 急性 发病 2 例, 腹 壁 、提 睾 反 射消 失 2例 , 双 侧 巴彬 斯 基 征 阳 性 2例 , 膝 睫 反 射 亢进 2例 。 感 觉 平 面 最 高 者 为 胸 骨 柄 ,最 低达 脐 下 。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2p t nsO ecs f e n im a rsne t e a n ae t g t el( o hao g h ai t n ae ma g aw s ee tda l r ra d3c ss h ra g w ln e e . oh o p f e t a r "r t i t
作 者 简 介 : 波 (9 6 )男 , 林 17 一 , 本科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X线 诊 断 的研 究 。 主 主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l o 2年 第 1 3卷 第 7期
P a t a Cii l d ie 2 1 , o 3 N rci l l c Me i n ,0 2 V i , o7 c na c 1
LI Bo, ENG h o r n N F S a - e
(
C ne, iy epe s s i lXi u3 8 2 , hn ) e trX n uP o l ’ Hopt , n 3 0 5 C ia a y
AB T AC S R T:Obet e oepoeteMR n ig f pnle iua aen u e n im n jc v T xlr If dn so ia pd r c vro sh mago aa d i h i s l
・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临床医学 2 1 0 2年 第 l 3卷 第 7期
P a t a C i i l d ie 2 1 , o 3 No7 r ci l l c Me i n ,0 2 V l , c n a c 1
椎 管 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的 MR 表现及鉴别诊 断 I
林 波 . 少 仁 冯
go a bo g o a i a - a ld o i n r s i - i e t s a o h e d . u r h we a r ima w s o ln v lw t r t t i rwr i g b u h t l i tb t n s T mo ss o d f i y h e t p k p l h g rsih l i h rsg a n e st n T1 I i a e . n fr h g i n n e st n T W I i i h o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W n 6 c s s u i m ih s a i t n i o 2 n 5 g y y o gl y c s s n n v n y si h l ih r sg a n e st n T W I i a e a e ,a d u e e l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2 n 1 c s .Co c u i n S i a p d r l g y y n l so p n e i u a l c v r o s h ma go sa r r e i n l so t o t h r ce i i ma i sai n . a e u e n ima i a e b n g i n wi u a a t rs c n e h c t n f tt s MRIi h s e e o s t e mo tr - l b e p e p r t e e a n t n t c n q e Ho v r t e f a i g o i fs i a p d r a e o sh — i l r o e a i x mi a i e h i u . we e , h n ld a n ss o p n le i u a c v r u e a v o i l n ma g o t l e d b o i e t l i a n ah l gc l x mi a in . n i ma si e e c mb n d wi c i c la d p t oo i a a n t s ln h n e o KEY W ORDS h ma g o ,a e o s e i u a t mo ; g e i r s n n e ma i g d f r n il ig o i : e n ima c v r u ; p d r lu r ma n t e o a c i gn ; i e e t d a n ss n c f a 收 稿 日期 : 0 2 0 — 9 2 1— 3 2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y ,t f( e rfr o a d g , hn-aa no o i lfJ/ 脯 u e d. *Dp t t foe oy Ci Jp nUi H st /n( or t  ̄ a n p ao / S 曲 i x
A s atObet e o i u ec n a f t eadia n ni sf p a ei rl a ros e ag m . to s bt c: jci T s s t li le u n g dn o i l p ua cw u m ni aMe d r v d c sh ic ar m i f g sn d n h o h ayp vncss fpnlpdr ael s e ag m ee xmndwt MR .ovmlnl n ao n m e— Ⅱ r e ae o i iua c ̄l u m ni aw r ea i i / Cne t a adG dli - o s ae l cx h o o I e l l o ia n
sots tlO 啪 s2 5c adteln et l s 3. m T erlt esia odW[ uh d聃ie I l cs8。h h r tU' r . m,n h o g sol s2 6c h a v phl r , p se e I I ew e i c t S d .ra t I l a e te so  ̄ hw
中, 位于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者 3 位于颈段椎管内硬膜外者 l 位于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者 2 例, 例, 例。发生于脊髓背
侧者 3 其中2 例, 例环绕脊髓生长, u 字形 ; 例位于脊髓左背侧。l 呈“ ” 2 例位于脊髓右背侧 , 3 有 例沿椎间孔向外延
伸。肿瘤最小为 25c , . m 最长 2 . c 。相对应脊髓不 同程度受 压变 细, 36 m 硬脊膜均有受 压征象。肿瘤信号强度在 T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r l( 一 7 , u u a n一 1 ; n h o io r evc t o ai u cin,h rccsg n ,h rc l mb rs g n , ua n ) s b d r l( ) a d te p st n we ec r ioh r ccj n t i o to ai e me t to a ou a e me t
f i e .M e ia m a i g Ce e , a f ng H os t lo ut r e c lU nie st Gua gz ou 51 5, R . e , ta1 dc lI g n nt r N n a pia fSo he n M dia v r iy, n h 051 P. Chi na
34 7
放射学实践 21 0 2年 4月 第 2 7卷第 4期
Rail rci , r 0 2 Vo 7 No 4 do at eAp 1 , l , . P c 2 2
・
中枢 神 经 影 像 学 ・
椎 管 内脊 髓 外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MR 诊 断 I
刘珍 银 ,汪文胜 ,吕晓 飞 ,尹相媛 ,李珊 珊 ,王一 , 士 军 邱
[ sr c1 0betv : t d h RIfau e fe ta d l r a en u n imawi i pn lc n 1M eh d : Ab ta t jcie To su yt eM e tr so x rme ul y cv r o sa go t n s ia a a. t o s a h
【 中图 分 类 号 】R4 5 2 R5 3 【 献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0 — 3 3 2 1 ) 4 0 7 4 4. ; 4 文 文 0 00 1 ( 0 2 0 3 4 0
M RIi hedig sso x r m e ula y c v r u ng o awih n s i lc n LI Zhe yi W AN G e he g, n t a no i fe ta d l r a e no sa i m t i p na a al U w n, W n s n LV a — Xio
【 要 】 目 的 : 讨 椎 管 内脊 髓 外 海 绵 状 血 管瘤 的 MR 表 现 , 高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方 法 : 顾 性 分 析 本 院 经 病 理 证 摘 探 I 提 回 实 的 8 椎 管 内脊 髓 外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MR 资 料 , 与 临 床 及 病 理 学 资料 作 对 照 分 析 。结 果 : 例 I 并 8例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中的 7
例 位 于 硬 膜 外 , 位 于髓 外 硬 膜 下 ; 位 于颈 胸 段 , 例 位 于 胸 段 , 例 位 于胸 腰 段 , 位 于 腰 骶 段 。肿 块 多呈 不 规 则 1例 2例 2 2 2例
形, 2例 包绕 硬 脊 膜 生 长 , 4例 突入 相 邻 的椎 间孔 生 长 , 灶 典 型 的 MR 表 现 为 T wI 等 信 号 、 wl 高信 号 、 I 病 I 呈 Tz 呈 T w 增 强 扫 描 呈 均 匀 强化 。病 理 显 示 肿 块 为异 常薄 壁 血 管 丛 , 呈 圆形 或 不 规 则 形 , 腔 内含 大量 红 细 胞 。 结 论 : 管 内髓 外 海 绵 状 椎 血 管瘤 的 M R 征 象具 有 一 定 特 点 , I I MR 有助 于椎 管 内髓 外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诊 断 与 术前 定位 。 【 键 词 】 海 绵状 血 管 瘤 ;磁 共 振 成 像 ; 断 关 诊
s e tv l n l z d a or ea e t ln c lf a ur s a s o t ol p c i ey a a y e nd c r l t d பைடு நூலகம்ih ci i a e t e nd hit pa h ogy .Reuls: ft a e t lc tons s t O he 8 c s s,he o a i wer pi ee
t n T2 Ian s —nt nst n T1 I e a e a ke l nd ho o ne y o d io i e iy o , nh nc d m r d y a m ge ousy f e o r s d i i ta i W W l a tr c nt a ta m n s r ton.Plnt b— e y ofa nor a h n w al d va c a e s w ih r nd or ir gulr s pe u e ha i g l s o e oo el i i e we e r ve l d m lt i — ie s ulr plxu t ou r e a ha d l m n, v n ot fr d bl d c l nsd r e a e o i t — t l y. n l so Ce t i RI c a a t rsi s ou d be a s s e n x r m e ula y c v r ous ng o a hi n h s o pa hoog Co c u i n: r an M h r c e itc c l s e s d i e t a d l r a e n a i m wi n t s i a a a , hih i e ulf he dag ss a e e a ie l c l a i he t m or p n lc n l w c sus f ort i no i nd pr op r tv o ai ton oft u z .
d r tr( 2 , xe d di t h dae titrv re rl o a n( u amae n一 ) e tn e no tea jcn e—e tb a r me n一 4 . et pcl RIfau e r y e—n e s n f ) Th y ia M e t rswe eh p ritn i
Th RI t ra so a in sh v n a h lg r v n e ta d l r a e n u n ima wi i p n l a a r e r eM ma e il f8 p t t a i g p t o o y p o e x r me u l y c v r o sa g o t n s i a n l e a h c we er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