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天然防腐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天然防腐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天然防腐剂的应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度不断提高,天然防腐剂逐渐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天然防腐剂是指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或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相较于化学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具有更加安全、有效的优点。

本文将就天然防腐剂的重要性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化学防腐剂虽然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但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甚至诱发癌症。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防腐剂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当务之急。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度提高,食品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目前,天然防腐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源和微生物源两个方面。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主要包括香辛料、有机酸、酚类等物质,而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则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中,香辛料是最常用的防腐剂之一,如生姜、大蒜、丁香等。

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有机酸如柠檬酸、醋酸等也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食品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一些酚类物质如茶多酚、蜂胶等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酸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上。

这些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如乳酸链球菌素、溶菌酶等。

这些物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微生物死亡或抑制其生长。

然而,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天然防腐剂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较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应用。

一些天然防腐剂的抗菌谱较窄,仅对某几种微生物有效,对于其他微生物效果不佳。

一些天然防腐剂的稳定性较差,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失去活性。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度不断提高,以及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更多高效、稳定、低成本的天然防腐剂将被开发出来。

对于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研究方向主要是寻找新的抗菌物质和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其抗菌效果和稳定性。

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二、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种类与特点 (4)2.1 食用菌类天然防腐剂 (5)2.1.1 菌种选育与优化 (6)2.1.2 子实体的提取与纯化 (8)2.1.3 生物活性评价与应用 (9)2.2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 (10)2.2.1 中药提取物 (11)2.2.2 植物精油 (13)2.2.3 植物提取物的应用与挑战 (14)2.3 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 (15)三、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抑菌机理研究 (16)3.1 化学成分与抑菌作用 (17)3.2 信号传导与抑菌机制 (18)3.3 机理研究方法与应用 (20)四、天然防腐剂的复配与增效研究 (21)4.1 复配防腐剂的抑菌效果 (22)4.2 复配防腐剂的协同效应 (23)4.3 复配防腐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5)五、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稳定性研究 (26)5.1 温度对天然防腐剂稳定性的影响 (27)5.2 pH值对天然防腐剂稳定性的影响 (28)5.3 光照对天然防腐剂稳定性的影响 (29)六、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30)6.1 急性毒性试验 (31)6.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2)6.3 致癌性评估 (33)6.4 致畸性评估 (35)七、天然防腐剂在实际食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5)八、展望与挑战 (37)8.1 天然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38)8.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0)8.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0)一、内容描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保质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天然防腐剂,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食品中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来源、种类、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然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摘要:食品防腐剂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重点阐述了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食品防腐剂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质监部门在食品添加剂监管方面的职责和作用。

关键词:食品防腐剂;分类;作用机理;发展前景;引言所谓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指以微生物为主的作用导致食品质量下降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食品本身含有的丰富的营养成分最易使微生物滋生且大量繁殖,并最终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因此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去阻止食品腐败,如低温保存、隔绝空气、干燥、高渗、高酸度、使用防腐剂等,其中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法就是添加防腐剂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1食品防腐剂的概念随着食品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担心食品在长时间贮存或长途运输过程中,会发生食物腐烂变质等。

食品防腐剂是一种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贮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不但能保护食品,有时也可以预防食品中毒的发生。

理想的食品防腐剂必须具备较好的抑菌、抗菌、稳定性以及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等性能。

2 食品防腐剂的分类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

具有杀死微生物作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杀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添加剂称为抑菌剂。

但是二者常因浓度高低、作用时间长短和微生物种类等不同而很难区分,所以多数情况下通称防腐剂。

防腐剂按组分和来源主要分为化学类食品防腐剂和天然类食品防腐剂。

2.1 化学类食品防腐剂化学类食品防腐剂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盐防腐剂。

2.1.1 酸性防腐剂酸性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以及它们的盐类。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体系酸性越大,其防腐效果越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效。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其抑菌机理是使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发生障碍,使三羧酸循环中乙酸辅酶 A → 乙酸醋酸及乙酸草酸→ 柠檬酸之间的循环过程难以进行,并阻碍细胞膜的正常生理作用。

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安全并且对食品风味、颜色以 及其它物理性质没有影响的天然产品。传统上,噬菌 体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差的形象。这是因为许多食品
工业依赖微生物的发酵来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比较
长发酵而形成的红色米粒。由于颜色鲜红宛如朱砂,
亦称丹曲。红曲霉能在15—45。C下生长,最适温度为 32-35℃,最适pH值为3.5—5.0,有良好的耐酸和耐 乙醇能力。能利用淀粉、糊精、麦芽糖、蜜二糖、纤 维二糖、葡萄糖、甘油、乙醇、乳酸、苹果酸、柠檬
AbstractThe natural biological food preservative is favored more and more
by people
as
because of its superiority.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several microbial preservatives such £-polylysine,nisin,natamycin,phage,natto and red kojic
为5 g/kg。 £-PL抑菌谱广,对于酵母属的尖锐假丝酵母
无菌罐装,贮藏温度4 oc,鲜奶的保质期最长,而且 感官质量优良。在没有温度调节条件下贮存软形干酪
时,添JJINisin可以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生长,延长产 品的贮存时间。在巴氏灭菌精制乳酪糊状食品时,添 加Nisin可以有效地抑制A、B型肉毒杆菌菌株的生 长及毒素的产生。 目前,Nisin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如肉制品、 海鲜制品、罐头及饮料。研究人员也正在开发其在医 学、造纸及食品活性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并已取得很 大进展。
Shiru,Song
Qingchao,Tan Zhilei)
300457。P.RChina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A8B
等对植物芳香精油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
究,认为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与精油中有效成分 透 过 细胞而进入菌体的能力相关,而抗菌性则基于 抗 菌 剂在菌体细胞膜双磷脂层中的溶解度;精油中 的 类 萜类可降低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干扰了能量 代 谢 (:==6 年) 则报道了毛桃和杏 的酶促反应。L#M&#’* 等 仁核精油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而起作用。 (:==5 年 ) 对 来 源 于 植 物 的 5< 种 芳 香 族 化 合 N*")*+ 物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湿孢子有效 而 干 孢子无效的实验结果, 认为桂醛、 茴香脑等有效芳香 抗菌成分的抗菌性是基于孢子对抗菌剂的吸收 而 起 作用。美国学者用甜味的甲基茉莉酮处理南瓜 甜 椒 和葡萄, 有效地防治了冷害, 从而使其货架寿命提高 茉莉酮是茉莉花属 (!"#$%&’$) 植物香精油的芳 : 倍。 香成分,它的许多生理功能与脱落酸的作用是 类 似 的。大量实验表明, 食用香料植物抑菌防腐的主要活 性物质是精油, 如芥菜籽中的异硫氰酸烯内酯、 丁香 花中的丁香酚、肉桂中的桂醛都是起抑菌作用 的 有 效成分。精油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和花果之中, 例如

香和桂皮等精油以及象小豆蔻、 芜荽、 枯茗、 豆蔻衣、 众香子、甘牛至、百里香等精油都有一定的防 腐 作 以香辛料抽取物为主要成 用。吉野知子等 (:=II 年) 分, 制成水产制品天然防腐保鲜剂, 只要很少的添加 量, 即对水产制品分离菌及腐败原因菌、 枯草菌、 酵 母菌、 霉菌等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 效果优于山梨酸 钾。贾建波、 车芙蓉等利用生姜、 荸荠皮提取物及其 结果发现, 虽然它 混 合 液 进 行 食 品 防 腐 效 果 评 价 A5B, 们的防腐效果稍差于化学防腐剂,但 G? 范围较广, 具有较强的抗热性, 对碱性食品同样适用, 还能赋予 食品清香味和口感, 而且它们无毒、 无副作用。佐藤 、 马慕英 (:==8 年 ) 、 席屿芳等 (:==8 昭子 (:==6 年 ) 年) 研究了大蒜、 洋葱、 生姜汁液抗青、 绿霉菌的量效 关系, 认为其辛辣组分是抗菌有效成分。 J&%, 等报道 白苏、水蓼中的抗菌成分分别是紫苏醛、蓼二醛。

天然防腐剂研究进展

天然防腐剂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食物会在氧气、酶、微生物及金属离子的作用下腐败降解。

世界范围内,有近40%的食物变质来源于微生物污染[1]。

细菌及霉菌是主要的导致腐败的微生物。

微生物污染食物后能够导致食物腐败甚至发生食用中毒。

这个问题为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2]。

1 常见的导致食品腐败的微生物1.1 引起腐败的细菌类沙门菌(Salmonella)含有2 000多种不同的菌株,部分菌株会导致食物腐败引起人类中毒。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位居榜首。

沙门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奶和蛋类食品也可能受其污染[3]。

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对大部分物理或化学处理具有抗性。

单增李斯特氏菌能使人感染李氏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败血症、脑膜炎等。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4 ℃环境中仍可增长繁殖,因此是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3]。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是另一种导致食品腐败的致病菌。

食物中污染的蜡样芽胞杆菌能释放肠毒素,肠毒素具有致病性。

家庭常用的烹调温度不足以杀死蜡样芽胞杆菌的孢子。

因此食用未妥善冷藏保存或未经过充分加热处理的食物可能为健康带来威胁[3]。

1.2 引起腐败的真菌类常见的能引起食品变质的霉菌有灰绿曲霉(Aspergullus glaucus)、匍匐曲霉(Aspergillus repens)、芽枝霉属(Blastocladia pringsheimii)、青霉属(Penicillium)。

霉菌污染食物后,会通过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获取繁殖底物进行大量增殖,产生肉眼可见的菌丝体[4]。

2 化学合成防腐剂及其副作用为有效抑制食品中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防止微生物感染和增殖。

采用添加防腐剂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式。

其中化学防腐剂由于高效、价廉、方便等特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

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防腐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以及动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性、作用机理和研究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字:天然防腐剂作用机理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动物源天然防腐剂种类展望前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在食品加工业中,各类食品的防腐保鲜,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食物因腐败而白白损失。

食品腐败不仅会造成食品营养价值的丧失,甚至还会造成食物中毒。

食品腐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4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们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手段来杀死或者抑制微生物,添加防腐剂是其中最方便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因而被广泛使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中。

这使得食品添加剂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以至于有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是食品添加剂。

为了让大家走出这一误区,我们就从食品防腐剂──这个备受争议,也是最敏感的食品添加剂来说起。

食品防腐剂是指为食品防腐和食品加工、储运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它能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存期。

食品防腐剂的用途,广义地说,就是减少、避免人类的食品中毒。

狭义地说,就是防止微生物作用而阻止食品腐败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食品防腐剂在我国被划定在食品添加剂的有17类28个品种。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2大类。

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

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如乳酸链球菌素等[1]。

尽管化学防腐剂具有比较强的防腐能力,但是由于化学防腐剂具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天然无毒的食品趋势下,从各种动植物中寻找、提取安全无毒的天然防腐剂,就成为了当前食品添加剂研究的热点。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作者:韩金龙董梅王琴赵璐罗叶丽武鑫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近年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负面报道愈来愈多,食品防腐剂首当其冲。

食品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有天然的和化学合两种物质。

由于人们对化学合成防腐剂有误解,所以天然的防腐剂逐渐受到食品企业的青睐。

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的各种新型天然防腐剂,探讨了它们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旨在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一定思路。

一、动物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1.溶菌酶。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乳汁等液体,以及微生物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

根据溶菌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分别是植物溶菌酶、动物溶菌酶、微生物溶菌酶以及蛋清溶菌酶。

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喜氧性孢子形成菌、枯草杆菌、地衣型芽孢杆菌等都有抗菌作用,而对没有细胞壁的人体细胞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适合于各种食品的防腐。

另外,该酶还能杀死肠道腐败球菌,增加肠道抗感染力,同时还能促进婴儿肠道双歧乳酸杆菌增殖,促进乳酪蛋白凝乳利于消化,所以又是婴儿食品、饮料的良好添加剂。

2.壳聚糖。

壳聚糖是一种从甲壳类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中提取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已被用作抗真菌和抗菌剂。

壳寡糖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有抑菌作用。

殼聚糖的抗菌活性主要是基于与细菌细胞膜负电荷组成的离子相互作用,因此食物基质对壳聚糖的抗菌活性具有很强干扰作用。

尽管壳聚糖的抗菌效果有限,但它在特定食品中具有杀菌和抑菌双重作用。

3.抗菌肽。

抗菌肽(AMP)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宿主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级AMP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延长保质期、口感新鲜、加工程度低、不含化学添加剂的食品的需求,在乳制品、肉类、水果和饮料等各种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4.天然脂类。

动物来源的脂类对广泛的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粘膜表面的游离脂肪酸已被证明能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从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概念和分类出发,介绍它的特性和作用机理,从而体现天然食品防腐剂相对于人工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所具备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日益关注,天然食品防腐剂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取代那些具有毒副作用的人工合成的防腐剂。

关键词:概念;分类;特性;作用机理;发展前景
0 引言
食品防腐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食品防腐剂两类。

由于人工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成本低,而天然食品防腐剂成本高。

因此,长期以来在食品工业生产中以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为主要的人工合成食品防腐剂一直占主导地位,而天然食品防腐剂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加上合成食品防腐剂其不可忽略的毒副作用,人们越来越注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1]。

1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概念
天然食品防腐剂一般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具有防腐作用的一类物质。

它以资源丰富、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抗菌谱广等优点在食品工业上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

2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天然食品防腐剂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3种类型:(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指从与动物相关的物质中提取得到的防腐剂,如溶菌酶、昆虫抗菌肽、蜂胶、鱼精蛋白等;(2)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指天然存在于植物体内,通过人工修饰、分解、蒸馏等方法制得的具有防腐作用产品,如果胶分解物、香料提取物、茶多酚、海藻提取物等;(3)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指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抗菌、抑菌物质,是近年来食品防腐剂开发的一个热点,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曲酸等[2]。

天然食品防腐剂主要的抑菌或杀菌机理: (1)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2)破坏或损伤细胞壁,干扰细胞壁合成,致使胞内物质外泄,影响与细胞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3)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4)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统,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3]。

2.1 动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动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抗菌性强、水溶性好、安全无毒、抑菌谱广等优
点,在人体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消化道菌群,不影响药用抗菌素的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4]。

动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同一般食品防腐剂相似。

它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直接迅速地破坏依赖于膜结构完整性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细胞及细胞器,并可导致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诱导微生物自溶;也可以通过作用于遗传物质或使遗传微粒结构改变引起抑菌作用;还有一些是通过作用于酶或功能蛋白,使他们功能发生变化而发挥灭菌防腐作用[4]。

另外,动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也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导致能量物质ATP和还原物质NAD亏缺,合成代谢受阻,活性的动态膜结构不能维持,代谢方向趋于水解,最后产生细胞自溶[4]。

由于动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是生物体提取物,这些物质更容易进入微生物细胞,导致膜通透性增加和能量代谢系统破坏,因而能迅速抑制微生物的活动、生长和繁殖[4]。

2.2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许多植物精油、大蒜、洋葱、生姜汁、绿茶、苹果、腰果、苦瓜、竹叶、林蓠叶、荸荠、芦荟、银杏叶等都存在抗菌成分[5]。

有研究者(Knobloch等人)对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性能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与精油中有效成分透过细胞而进入菌体的能力,具有直接的相关性,而抗菌性则基于抗菌剂在菌体细胞膜双层磷脂中的溶解度;精油中的类萜类降低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干扰了能量代谢的酶促反应。

还有研究者( Gocho) 对二十六种植物性芳香族化合物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比较,实验发现这些芳香化合物仅对湿孢子有抗菌效果而对干孢子却无效,据此认
为桂醛、茴香脑等有效芳香抗菌成分的抗菌性是基于孢子对抗菌剂的吸收而起的作用。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中具有很多种天然抗菌成分,但最有效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风味物质中[5]。

2.3 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微生物源防腐剂又常被称为生物抗菌剂。

现已从微生物中得到的天然防腐剂有细菌素类的乳酸菌素和小菌素、放线菌类的纳他霉素、霉菌类的米曲霉发酵产生的曲酸以及某些酵母菌、真菌、食用菌和聚赖氨酸等[6]。

然而目前对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稀少并且欠深入,譬如乳酸菌素的抑菌机理:乳酸菌素抑菌的精确机制目前虽未完全清楚,但基本可以认为Nisin与敏感细胞细胞膜(靶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是抑菌的关键点,而孔道的形成则是Nisin作用的主要方式。

研究显示,Nisin与膜的相互作用受到膜脂质种类的制约,本质上受控于静电作用。

带大量正电荷的C端是最初与阴性脂相互结合的位点。

Nisin与细菌膜通过结合、插入、孔道等多步过程形成孔道复合物,耗散质子动力势( PMF)成分,终止细胞的一系列能量反应,导致细胞内ATP、氨基酸、离子等小分子溶质迅速渗漏,引起膜内外能差的消失,直接或者通过对其它细胞毒素的敏化作用引起细胞的死亡。

孔道的形成与敏感细胞膜表面的“偶合分子基团”有关,是一个非选择性、短暂的、规格离散的多态孔,有“桶板”( barrel-stave)和“楔入”(wedge)两种模式[7]。

3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进展及展望
天然食品防腐剂目前作为一类新型安全高效的防腐剂,已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酶法转化或者发酵等技术分离或生产的天然抗菌或抑菌物质会越来越多,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3]。

在天然防腐剂中,微生物防腐剂主要以天然农产品为原料,利用发酵等生物技术而制备,具有高效、无毒、适用性广和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食品防腐剂研究、应用和发展的1个重要方面。

理想的微生物防腐剂具有用量少、抗菌能力强等特点。

微生物防腐剂由于可以用微生物发酵法大量生产,同时随着高产菌株的选育,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以及由单一型向复配型防腐剂转变,其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

来源于自然界的天然抗菌物质很多,范围很广,人们从动物、植物(或其分泌物)、微生物及矿物中提取的抗菌物质越来越多。

其中,通过微生物制造天然防腐剂是1个亟待开发的领域。

虽然微生物天然防腐剂由于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完全取代化学防腐剂,但至少可减少化学防腐剂的用量或使食品杀菌条件更趋温和,其未来前景广阔[8]。

天然食品防腐剂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作用机理、抗菌谱研究不够深刻,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天然食品防腐剂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功效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制约和影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利用[3]。

目前天然食品防腐剂还不能完全取代化学防腐剂,但该类防腐剂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热稳定性好和来源广泛等优点将促使其在未来食品工业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

参考文献:
[1] 杜荣茂.天然食品防腐剂[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2):68-74.
[2] 肖素荣,李京东.天然食品防腐剂极其发展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6):29-33.
[3] 冯炜玮,陈志伟.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015-11017.
[4] 田影,金莉莉,王秋雨.动物性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
剂,2009,(5):141-145.
[5] 吴京平.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抑菌性能[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3):61-64.
[6] 吴京平.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抑菌性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25(1):55-58
[7] 缪存影.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D].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9.
[8] 王飞生,叶荣飞,陈则华.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6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