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乌鳢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提高乌鳢苗种成活率应注意的问题

活率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在水霉病 发病相 应注意 的问题 3.控制水霉病。催产工作尽量选一定浮游植物、呈 对低时的晴天进行;孵化用水采用具
一
、
浅绿色的水体,但预先应滤 除剑水 蚤等 敌害。为预 防 计 ,孵化用水使用前2 小时预先用0 1 米。 4 . 克/ 水体左右
度较第一次略低) ,及时清 除未受精卵和死亡胚胎 。
种规格亲龟性成熟较早 ,怀 卵量 大,受精率 、孵化率
高 ,培 台成 幼龟 的 生命 力也 强 。亲鱼 也 不宜 过大 ,一 般
四、分阶段育种 ,提 高苗种成活率
乌鳢苗种培育往往采用两种方法:…是将鱼苗放养 小土池,直至鱼种养成;二是分鱼苗、鱼种两个阶段进 行培育 。两种方法里 ,第一种方法虽然设施 简单,资 金、劳力投入少,但成活率低 ,适于小规模养殖。第二 种方法可根据鱼苗、鱼种发育阶段、食性和对环境要求 不同分别培育 ,成活率高 ,适 于大规模培育鱼种。 五、孵化后的驯养 刚孵 出的仔鱼个体发育 尚不完全 ,即使长至8 毫米 左右开始集群觅食时也比四大家鱼苗幼弱得多,该阶段
维普资讯
l_ 吞匾
兰 塑 旦
保 持 嫩 绿 色 为 好 , 并 及 时 清 除 孵 化 过 程 产 生 的 有 机 污 物 。 止水 式孵 化池 ,每天 换水 13 12 / ~ / ,但应 注意 换水
薅馥 j
矗
最好采瑚边排边进 ,并保持原水位 ,水流速度宜缓,以 防冲击受精卵。值得注意的是 ,当开始孵出阶段/ 宜过 1 多换水,以避免温差大而使鱼苗得病。一般孵出之后的
ll j垦塑 垂 宙茁萤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乌鳢,俗称有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等。
乌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去淤生肌、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被人们视为“鱼中珍品”。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乌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2011年,东昌府区承担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为东昌府区乌鳢养殖高产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项目共推广乌鳢池塘养殖面积5038亩,平均亩产2042.1千克;平均亩效益从7736元增加到8900元,增长15%,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
其主要技术如下:池塘建设及水源条件1.池塘条件:项目区乌鳢养殖主要采用集约化养殖集成模式,池塘多采用土池,池深2米~2.5米,水深1.5米~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
池塘大小一般在1亩~5亩。
2.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的塘埂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
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乌鳢的水源多采用河水、地下井水,地下井水要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
水质要求中性或碱性,pH值为7~8.5。
放养前的准备1.清塘消毒: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
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
放养前前15天~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150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
2.水草种植: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供乌鳢捕食、栖息,还可调节水质。
宽度约在0.8米~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
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并且规格整齐。
放养选用的鱼种是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多数在16厘米~20厘米,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次~2次的分养。
放养一般在1月~3月进行。
一般放16厘米~20厘米的鱼种每亩2000尾~2500尾。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乌鳢属于鲈形目、鳢科,俗称才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
它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是用来做溜鱼片的最佳原料,“生炒鱼片”是闻名江南的名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乌鳢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在东南亚各国,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价格昂贵,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乌鳢属于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价格在鲫鱼,鲢鱼等家鱼之上。
由于乌鳢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的鱼苗就可以养成为商品鱼,所以占用资金少,收益大,因此养殖乌鳢是广大养殖户发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乌鳢的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1.乌鳢的形态特征:成年的乌鳢,体态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在25厘米到40厘米之间,鱼头上披有小细鳞,和蛇头十分类似,乌鳢口大,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它的背鳍、臀鳍都很长,可以长到尾鳍的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
乌鳢全身青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
2.乌鳢的生活习性:乌鳢属于底栖性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尤其偏爱静水环境。
它的生存适温是1℃-36℃,最适合生长温度是25℃-28℃。
当低于7℃或高于33℃时,它们都会藏身于水底的稀泥中,不吃食不游动,进入蛰伏状态。
乌鳢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生存的环境里生活,尤其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无水的潮湿处也能存活较长时间。
3.乌鳢的食性与生长:乌鳢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随着鱼体的长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乌鳢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2/3以下的同群个体。
因此,养殖乌鳢要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尤其是苗种培育阶段,应根据规格大小实行多级分养。
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乌鳢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进入性成熟阶段,鱼体增长速度减慢。
4.乌鳢的繁殖特点:我国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过大,在不同的地方,乌鳢呈现出不同的繁殖特点。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一、筹备工作1.选址:选择水环境优良的池塘或湖泊作为乌鳢人工繁殖的场所。
2.设施建设:根据繁殖数量和所需设备,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的鱼类繁育场。
3.材料准备:准备好乌鳢繁殖所需的评估设备和培育用的饲料。
二、乌鳢选种1.选鱼:选取外形良好、活力强的健康乌鳢作为繁殖种鱼。
2.筛选:通过外观特征、体型大小等,将成熟年龄的种鱼筛选出来。
三、乌鳢繁殖操作1.发情诱导: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如水温、水质等,促使种鱼开始产生发情行为。
2.母鱼产卵:将母鱼放入孵化箱或孵化网中,提供干净的流动水环境,促使母鱼产卵。
3.采集卵子:根据产卵箱或网中的情况,及时采集卵子,并放入孵化箱中。
4.雄鱼配种:用一只或多只雄鱼与采集到的卵子进行配种,提高繁殖效果。
5.孵化鱼腹:将孵化箱放置于水中,保持适宜的温度,等待鱼腹的出现。
四、鱼苗培养1.隔离鱼苗:将鱼苗放入适宜的培养箱中,确保鱼苗的生存和生长。
2.饲料喂养:根据鱼苗的发育阶段,提供合适的饲料,如粉状小颗粒、微粒饲料等。
3.定期观察:定期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饲料和水质的管理。
4.环境调控:根据鱼苗的需求,调控水质、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五、鱼种饲养1.水质管理:保持鱼塘的水质清洁,控制水温、氧气含量等指标。
2.健康管理: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鱼类常见疾病。
3.饲料投喂:按照乌鳢的生长阶段,提供高品质、适量的饲料。
4.配种操作:根据需要,控制鱼的繁殖数量和繁殖质量,进行配种操作。
六、疾病防治1.疫苗接种:定期给乌鳢接种疫苗,增强其抗病能力。
2.疾病监测:定期检查鱼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3.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是乌鳢人工繁殖技术的一般操作规程,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乌鳢的繁殖效果,增加其种群数量,并保护乌鳢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

两种养殖乌鳢技术方法【导读】1、池塘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积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
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
水质要…1、池塘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亩产可达5000公斤。
池塘要求面积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
池深2~2.5米,水深1.5~2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
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
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严密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
池塘四周种植水草,宽度0.8~1米,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25%。
池塘清整放养前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彻底清池消毒,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放养鱼种。
消毒前先用铁齿耙将底泥耙一遍,捕净池塘中原有的乌鳢。
鱼种放养鱼种在10~20厘米之间时进行2~3次分养,保证同批养殖乌鳢规格整齐,每次分养前停喂一天。
鱼种长到20厘米后放入大池养殖成鱼。
当年鱼种6~8月放养,1冬龄鱼种3~4月放养。
水深1.7~1.8米时,每平方米放养鱼种数量:体长6~8厘米,放15尾;体长10~12厘米,放13~14尾;体长14~16厘米,放12尾。
饲料供应不足、水较浅、水质较差、水源供应不方便的池塘,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鱼种放养前用2%~3%的食盐水浸10~15分钟消毒。
饲料投喂饲料可用以野生小杂鱼为主的新鲜动物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坚持“四定”投喂原则。
一般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上午8~9时,第二次在下午4~5时。
小杂鱼、小虾逐步抛投在投饲区内,。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殖生产中,臭氧的投入浓度通常为0.08~0.20毫克/升,治疗浓度为1.0~1.5毫克/升。
注意事项1.日常值班要定时巡池,注意观察养殖个体活动情况,特别要了解它们的摄食情况,确定日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2.及时捞除死亡个体,杂物等,发现有病个体立即检查病因及时治疗,如见异常活动个体查出原因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要注意观测水质情况,可以从养殖池水的变化判断养殖鱼的健康状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做好日常各项记录工作,记录当天水质、气候、投饵、消毒、防病治病用药及其他各项情况。
随着乌鳢养殖模式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展,乌鳢养殖需要大量的野生杂鱼,这给自然水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乌鳢养殖中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已势在必行。
全人工饲料养殖乌鳢,可以避免投喂野杂鱼带来的水质严重污染、池塘养殖环境恶化、乌鳢发病率较高等现象。
同时,乌鳢配合饲料的成功应用,促进了乌鳢的规模化养殖,降低乌鳢的养殖成本34.66%,提高乌鳢的成活率10.59%。
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池塘条件养殖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设防逃网,水源无污染。
池底平坦,底泥10厘米。
养殖面积不宜过大,苗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30平方米左右,水深0.5~1米,成鱼养殖池667~2001平方米,水深1~2米。
苗种培育池要悬吊1个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食台,食台沉于水面下20厘米左右。
成鱼养殖池要架设9平方米左右的正方形饲料框,饲料框用毛竹制成,文/ 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李鲁晶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第3月 上半月刊木桩固定,便于漂浮,具体数量根据池塘大小而定,一般1~2个。
放养密度人工养殖乌鳢具有高度群体摄食性,放养密度不能太小,否则不易驯化。
苗种培育池每667平方米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苗种2万~3万尾。
成鱼养殖池放养规格100~200克的鱼种3000~6000尾。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者的技术水平、生产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驯化时间乌鳢是肉食性鱼类,其食性具有专一性和习惯性,所以使用颗粒饲料驯化投喂乌鳢宜早不宜迟。
乌鳢养殖技术

乌鳢养殖技术乌鳢俗称黑鱼、乌棒、花鱼、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昂贵,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
一、养殖乌鳢优点①乌鳢苗种来源广,早期是从水草丛、河沟中捕捞,目前已发展到工厂化培育等。
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
③当年可以养成商品鱼。
④每667平方米池塘,水深7.5米,可放养鱼种8000~9000尾,年产量可达4~5吨,利润3万~5万元。
⑤疾病少,成活率高,成鱼便于远距离销售。
二、种苗人工繁殖1.选择亲鱼5月中旬,选择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大而粉红色的雌鱼,用控卵器取卵子。
卵粒大小均匀,呈金黄色,光亮饱满。
雄性个体体色紫红色,前脊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透明白色的小圆斑,愈多愈白愈好;腹部稍肥大、松软,生殖孔稍放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
雌雄比例1∶1。
雌雄鱼分别在暂养池静养一天,不投喂饵料,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采取二次注射,第一针采用全剂量的1/3。
隔18~26小时,再将2/3剂量注入雌鱼。
雄鱼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一次性注射,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体腔注射,采用较细的6号针头,与身体成45度角扎针。
进针深度1厘米。
激素的种类和剂量:鲤、鲫脑垂体,每千克雌鱼4~6粒,雄鱼减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千克雌鱼1600~240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
3.产卵可在孵化缸、水泥池、土池中进行。
在水温22~23℃时产卵效应时间为27~35小时,水温24~25℃时产卵效应时间为25~30小时,水温26~28℃时产卵效应时间为18~22小时。
乌鳢产卵需在安静和弱光下进行,不能受到惊吓,否则会中止产卵。
产卵后12~14小时集卵。
4.人工孵化网箱孵化(40目,50厘米×100厘米×50厘米),微流水方式,每箱投入1万粒受精卵;孵化池孵化(3米×4米×0.8米),静水方式,每池投放4万粒受精卵;孵化率的高低取决于鱼卵的受精率和水质的清新。
乌鳢高效养殖技术

养 殖密 度高 、管理 方便 、泥鳅 生长快 ,是
一
种深受 养殖 户欢迎 的好 办法 。据介 绍 ,
泥 鳅饲 养半 年 即可收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 体做 法是 :
1水 箱制作 。水箱 制作规 格 1 Xl . 米 米 X1 米 ,一侧 或两侧设 直径3 厘米 的水 . 5 ~4
孔,
属 网 泥 或 最上 水 深
素2 0~4 0 促 黄 体素 释 放 激 素类 似 物 0 5加
O ~ . ,雄 亲鱼则 减半 。分2 . 0 克 4 9 次注 射 ,
第 1 注射 总剂量 的一半 ,隔 1d' 后注 次 2 时
射另 一半 。水温2 ~3 ℃下经 1 ~ 5 x 3 0 8 2 d 时
3 4 ~ 月放养 。投放 鱼种时 ,同一养 殖池 中
需 专门投饲 ,它可摄 食池 中昆虫幼 虫 、虾
作苗 种 ;二 是于5 6 ~ 月间在池 塘 、湖泊 、
水库 、涧溪 水草繁 茂微流 浅水处采 捕 。要
类 、野杂鱼等。若野生饵料不足,可在池 中放养适量 罗非鱼 进行繁 殖以充 饵料 。经
5~6 月饲 养 , 当年 乌鳢 可长 N o3 ~ 个 .5 05公 斤 ,每 亩产 1 2公 斤 。 . 0 8~ 5 2集约化精 养 。可利用 一般池塘进 行 . 精养 ,池 周要设 1 米高 的防逃设备 ,水面 . 5 的 1 种植 水 浮 莲等 供乌 鳢 避暑 ,水深 以 / 5
8 O 米 ,就 可捕捞 过 筛投 入 成鱼池 饲 ~1 厘 养。
鱼虾 、蚯蚓 、蝌蚪 、蝇蛆 、螺 、蚬 等或收
取动 物 内脏进 行投 喂 ;二是 投喂人 工配合
饵 料 。其 原料 可 采 用野 杂 鱼 肉酱 、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