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最新煤矿地质测量大全
22数字地球(2009)

2006年度国产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 中,共有 年度国产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 68个软件申报,57个软件获得参加测评的资格, 个软件申报, 个软件获得参加测评的资格 个软件获得参加测评的资格, 个软件申报 个软件受到表彰, 个数字矿山软件。 有30个软件受到表彰,包括 个数字矿山软件。 个软件受到表彰 包括3个数字矿山软件
33
巷道断面尺寸图
34
巷道交叉点
35
Thank you.
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CitoDM系统组成框架 系统组成框架
5
Cito DM 软件特点
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易, 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易,较强容错 数据库系统采用C/S 多机运行,数据共享, C/S, 数据库系统采用C/S,多机运行,数据共享, 各专业可方便地交流图形 各个数据库系统与CitoDM绘图系统紧密结合, CitoDM绘图系统紧密结合 各个数据库系统与CitoDM绘图系统紧密结合, 信息分享, 信息分享,完整统一 遵守矿山规程,符合矿山业务实际, 遵守矿山规程,符合矿山业务实际,专业特质 浓厚显明 矿山符号图库丰富, 矿山符号图库丰富,方便矿山绘图 系统功能强大齐全, 系统功能强大齐全,各项功能根据矿山业务流 程量身定制
15
支距法自动成图
在绘图系统中提取测量数据库中的巷 道断面数据,生成巷道, 道断面数据,生成巷道,并可自动标 注导线点名和高程。 注导线点名和高程。 测量放样元素功能可以已测点和设计 点计算方位和转角,方便放样及复核。 点计算方位和转角,方便放样及复核。 经纬仪一井定向功能可以生成草图和 成果表。 成果表。
7
图形与符号绘制
矿山基本符号的绘制 : 主要包括井巷工程 、 边 矿山基本符号的绘制:主要包括井巷工程、 地质勘探、地质构造、 界 、 地质勘探 、 地质构造 、 水文地质等符号的 绘制,符号设计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绘制,符号设计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地面测绘 : 包括地面测量的野外采集系统 、 内 地面测绘:包括地面测量的野外采集系统、 业编辑处理系统、等高线处理系统、 业编辑处理系统、等高线处理系统、国标 1 : 500 -- 1 :1 万五套地形图图式符号库,并提供 万五套地形图图式符号库, 多种编辑工具,有与其他测图软件、 多种编辑工具,有与其他测图软件、 GIS 软件 等进行数据接口的转换功能。 等进行数据接口的转换功能。
矿山测量全套课件

第二章 井下高程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井下水准测量 第三节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第一节 概述
一、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和种类 1、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
在井下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 道、硐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位臵及相互关系,以解决各种采掘工 程在竖直方向上的几何问题。
2、井下高程测量的任务
第三节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
井下经纬仪导线通常使用钢尺丈量边长,随着科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光学机械电子仪器制造水平的 提高,已开始应用电磁波等物理测距方法来测量井 下的导线边长。
一、钢尺量边工具 井下用钢尺量边的工具包括钢尺、拉力计和温度计 1、钢尺
钢尺是最基本的量边工具。在井下,钢尺的长度 通常采用50m和30m。
图1-2 闭合导线
三、特殊形式的井下导线
(1)交叉闭合导线(图 1-3(a))
图1-3(a) 交叉闭合导线
(2)坐标附合导线(图 1-3(b))
图1-3(b)
坐标附和导线
(3)方向附合导线(图1-3(c))
图1-3(c) 方向附和导线
四、按所使用的仪器来划分导线类型
(1)经纬仪——钢尺导线 (2)光电测距导线 (3)全站仪导线 (4)陀螺定向——光电测距导线
ΔLP=L(P- P0)/E*F
煤矿测量规范

煤矿测量规范篇一: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 .. (1)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 (4)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 . (4)第一节基本要求 ................................................... (4)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 .. (6)第三节光电测距 ................................................... (8)第四节钢尺量距 ................................................... . (11)第五节内业计算 ................................................... . (12)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 .. (13)第一节基本要求 ................................................... . (13)第二节水准测量 ................................................... . (1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 .. (15)第三篇矿井测量 ................................................... .. (17)第一章联系测量 ................................................... .. (17)第一节基本要求 ................................................... . (17)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 (18)第三节定向投点 ................................................... . (19)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 . (20)第五节几何定向 ................................................... . (23)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 .. (24)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 . (25)第一节基本要求 ................................................... . (25)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 (26)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 (27)第四节边长测量 ................................................... . (28)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 (30)第六节内业计算 ................................................... . (30)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 . (32)第一节基本要求 ................................................... . (32)第二节水准测量 ................................................... . (32)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 .. (33)第四章采区测量 ................................................... .. (33)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 . (36)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 . (3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 (38)第三节边长测量 ................................................... . (39)第四节内业计算 ................................................... . (39)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 (40)第一节基本要求 ................................................... . (40)第二节水准测量 ................................................... . (40)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 .. (41)第四节内业计算 ................................................... . (42)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 .. (42)第一节基本要求 ................................................... . (42)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2)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 (44)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 . (45)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5)第五篇施工测量 ................................................... .. (46)第一章基本要求 ................................................... .. (46)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6)第一节井口标定 ................................................... . (46)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 . (47)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8)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 .. (48)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 .. (50)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 . (52)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 (55)第四章贯通测量 ................................................... .. (55)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6)第一节铁路测量 ................................................... . (56)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 (57)第六篇测绘资料 ................................................... .. (59)第一章基本要求 ................................................... .. (59)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 (59)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65)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8)第一章基本要求 ................................................... .. (68)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 (69)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 (69)第二节观测工作 ................................................... . (71)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 (73)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 . (75)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 .. (76)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 .. (77)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8)篇二:煤矿测量规范测量技术管理规范总则第一章矿区地面控制测量第二章矿井测量第一节联系测量第二节井下控制测量第三节采区测量第四节井下仪器设备的特别规定第三章施工测量第一节井口标定及井筒十字线测量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第三节井巷施工和提升装备安装测量第三节贯通测量第四章测绘资料第一节煤矿基本矿图第二节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第三节新建矿井测绘资料的移交第五章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第六章征迁及复垦测量工作附则总则一、根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测绘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公司测量工作实际情况,为加强测量工作基础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矿山工程测量》(矿井联系测量)

《矿⼭⼯程测量》(矿井联系测量)第六章矿井联系测量§6-1 矿井联系测量的⽬的与任务将矿区地⾯平⾯坐标系统和⾼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作,称为联系测量。
将地⾯平⾯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作称平⾯联系测量,简称定向。
将地⾯⾼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作称为⾼程联系测量,简称导⼈⾼程。
矿井联系测量的⽬的就是使地⾯和井下测量控制⽹采⽤同⼀坐标系统和同⼀⾼程系统。
其必要性在于:(1)需要确定地⾯建筑物、铁路和河湖等与井下采矿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这种关系⼀般是⽤井上下对照图来反映的。
众所周知,由于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往往波及地⾯⽽使建筑物遭受破坏,甚⾄造成重⼤事故。
如果采矿⼯作是在河湖等⽔体下进⾏,当地⾯出现的裂缝与井下的裂隙相通时,河⽔就有可能经裂缝流⼈井下⽽使整个矿井淹没。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掌握采矿⼯作是在什么地区的下⽅进⾏着,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需要确定相邻矿井的各巷道间及巷道与⽼塘(采空区)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地划定两相邻矿井间的隔离矿柱。
不然,就有可能发⽣⼤量涌⽔及⽡斯涌出,迫使采矿⼯作停顿,甚⾄造成重⼤安全事故。
(3)为解决很多重⼤⼯程问题,例如井筒的贯通或相邻矿井间各种巷道的贯通,以及由地⾯向井下指定的地点开凿⼩井或打钻孔等等都需要井上下采⽤同⼀坐标系统和同⼀⾼程系统。
矿井联系测量的仟务在于:(1)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位⾓; (2)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坐标x 和y ; (3) 确定井下⽔准基点的⾼程H 。
前⾯两项任务是通过矿井定向来完成的;第三个任务是通过导⼊⾼程来完成的。
这样就获得了井下平⾯与⾼程测量的起算数据。
§6-2 矿井定向的种类与要求矿井定向概括说来可分为两⼤类:⼀类是从⼏何原理出发的⼏何定向;另⼀类则是物理特性为基础的物理定向。
1、⼏何定向分为:(1) 通过平硐或斜井的⼏何定向;(2) 通过⼀个⽴井的⼏何定向(⼀井定向) (3) 通过两个⽴井的⼏何定向(两井定向) 2、物理定向可分为:(1) ⽤精密磁性仪器定向; (2)⽤投向仪定向; (3) ⽤陀螺经纬仪定向。
煤矿地质测量

煤矿地质测量1.4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概述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物理方法来解决地质咨询题,即通过瞧瞧与瞧测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分析它们随地质构造或岩性变化的全然规律,从而到达解决地质咨询题的目的。
所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物探〞方法,由于所研究的物理性质不同,物探方法种类多样,要紧的方法包括:(1)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如波的速度、波的衰减和波的外形,以及在界面的反射、折射来研究地层埋深、构造形态和岩性等的一种物探方法。
(2)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以介质的电性差异为根底,通过瞧测和分析天然及人工电磁场的空间和时刻分布传播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寻寻矿床的一种物探方法。
(3)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岩(矿)石间的密度差异为根底,通过瞧测与分析重力场的变化来寻寻和勘探矿床,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4)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根底,通过瞧测和分析地磁场的变化规律,来寻寻和勘探矿床,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5)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是利用钻井内岩石、矿层具有不同物性的特点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及解决其它地质咨询题的多种方法总称,也称为钻井地球物理,或简称测井。
它要紧包括电测井、核测井、声测井等方法。
近几十年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得到飞速开展,方法和技术日臻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解决的咨询题日益增多,已成为煤炭地质勘探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
在煤炭资源勘探工作中,已由钻探为主物探为辅,开展为物探为主,钻探验证为辅。
使得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在精度、效率及经济性等各方面都有特别大提高。
目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煤矿生产时期,在矿井和采区设计优化、综采工作面的合理布置、防止和减少地质风险、优选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落低万吨掘进率、生产平安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要紧地质任务为:查明小断层小褶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查清陷落柱、老窑及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解决煤层分叉与合并、煤层厚度变化、火成岩侵进、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及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地质咨询题。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G11615《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13908《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总则》G13923《GB/T13923-2006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16453《GB/T16453.1~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16792《GB/T16792-1997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G17036《GB/T17036-1997 铀矿地质样品中锗的测定:光度法》G17108《GB17108-1997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17228《GB/T17228-1998 地质矿产勘察测绘术语》G17296《GB/T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17361《GB/T17361-1998 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鉴定方法》G17412.1《GB/T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412.2《GB/T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412.3《GB/T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502《GB17502-1998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17503《GB17503-1998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17504《GB17504-1998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17740〈GB17740-1999 地震震级的规定〉G17741《GB 17741-200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17742《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G17766《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18207.1《GB/T 18207.1-2008 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18207.2《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专业术语》G18208.1《GB/T 18208.1-2006 地震现场工作:基本规定》G18208.3《GB/T 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调查规范》G18208.4《GB/T 18208.4-2011 地震现场工作:+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18340.1《GB/T18340.1-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轻质原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G18340.2《GB/T18340.2-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方法》G18340.3《GB/T18340.3-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重馏分石油饱和烃族分析方法》G18340.4《GB/T18340.4-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重馏分石油芬芳烃族分析方法》G18340.5《GB/T18340.5-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岩石有机物和原油饱和烃分析方法》G18340.6《GB/T18340.6-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汽车族组成分析方法》G18341〈GB/T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规范〉G18507《GB/T 18507-2014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18508《GB/T 18508-2014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18602《GB/T18602-2001 岩石热解分析》G19231《GB/T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19531《GB/T19531.1~4-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21010《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21734《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22205《GB/T 22205-2008 煤矿采区或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类》G22206《GB/T 22206-2008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G24335《GB/T 24335-2009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24336《GB/T 24336-2009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24888《GB/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G24889《GB/T 24889-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G25283《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28405《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G28406《GB/T 28406-2012 农用地估价规程》G5002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50027《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50218《GB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50266《GB/T 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50279《GB/T 50279-2014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50287《GB 50287-2006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50324《GB 50324-201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50537《GB/T 50537-2009 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G50548《GB 50548-2010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50585《GB 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50741《GB 50741-2012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AQ1086《AQ 1086-2011 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AQ2004《AQ 2004-2005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DZ0054《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DZ0153《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0181《DZ/T0181-19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0186《DZ/T0186-1997 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0217《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0218《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0219《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20《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0221《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0222《DZ/T 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0227《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0260《DZ/T 0260-2014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DZ0261《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0262《DZ/T 0262-2014 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DZ0263《DZ/T 0263-2014 地面核磁共振法找水技术规程》DZ0269《DZ/T 0269-2014 地质灾害灾情统计》CE99《CECS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L5034《DL/T 5034-2006 电力工程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程》DL5049《DL/T 5049-2006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076《DL/T5076-1997 220KV架空送电线路水文勘测技术规范》DL5092《DL/T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5093《DL/T5093-199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5096《DL/T5096-1999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5097《DL/T5097-1999 电力工程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规程》DL5104〈DL/T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5158《DL/T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5159《DL/T5159-2002 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DL5170《DL/T5170-2002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194《DL/T5194-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5197《DL/T 5197-2004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DL5334《DL 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5《DL/T 533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5336《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7《DL/T 5337-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8《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88《DL/T538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5414《DL/T 5414-2009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5《DL/T 5415-2009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SL58《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SL188《SL/T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313《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73《SL 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83《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SL384《SL 384-2007 水利观测平台技术标准》SL454《SL 454-2010 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JGJ72《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JGJ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4《JGJ 84-2015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JGJ87《JGJ/T87-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143《JGJ143-2004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CJJ7《CJJ7-200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13《CJJ/T 13-2013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CJJ56《CJJ 56-201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7《CJJ 57-2012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61《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151《CJJ/T 151-2010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157《CJJ/T 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E22《CECS 22:2005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239《CECS 239:2008 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CE240《CECS 240:2008 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241《CECS 241:2008 工程建设水文地质勘察标准》CE369《CECS 369-2014 滑动测微测试规程》JTG C10《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 C10《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T C10《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 C20《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1-01《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查规范》JTG/T C22《JTG/T C2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S133-1《JTS 133-1-2010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3《JTS 133-3-2010 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YB9008《YB9008-1998 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09《YB/T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YB9010-1998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S5202《YS5202-200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TB10012《TB10012-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3《TB 10013-2010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7《TB 10017-1999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8《TB 10018-2003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27《TB 10027-2001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38《TB 10038-201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41《TB 10041-2003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9《TB 10049-2004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77《TB 10077-2001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101《TB 10101-2009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5《TB 10105-2009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403《TB/T 10403-2004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10601《TB 10601-200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H3159《SH/T 3159-200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0051《SY/T0051-2003 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0053《SY/T0053-2004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5171《SY/T5171-2003 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5391《SY/T 5391-2007 石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SY6706《SY/T 6706-2007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质量评定要求》HG20693《HG/T 20693-2006 岩土体现场直剪试验规程设计规定》MT1042《MT/T 1042-2007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1043《MT/T 1043-2007 遥感煤田地质填图技术规程》MT1044《MT/T 1044-2007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NB31007《NB/T 31007-2011 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JJF1313《JJF 1313-2011 手持式测距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4《JJF 1324-2011 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439《JJF 1439-2013 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总则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的通知(87)煤地字第535号为了加强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管理,提高勘探工程测量的质量,经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现予颁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七日1、总则1.0.1本规程适用于:5000、1:10000、1:25000、1:50000比例尺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其成果精度和内容应能满足煤炭资源勘探的需要,并可供矿山设计和生产使用。
1.0.2在满足本规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本规程未列入的其他方法,并应尽量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
1.1一般规定1.1.1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坐标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依据起算。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1:5000、1:10000比例尺按三度分带;1:25000、1:50000比例尺按六度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控制起算依据是国家等级三角点、导线点;高程控制直接起算依据是等级水平准点和连测水准高程的三角点、导线点。
勘探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远景时,也可布设独立控制网,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1.1.2地形分类标准平丘地勘探区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以下,高差在150米以下。
山地勘探区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以上,高差在150米以上。
1.1.3施工前,应全面收集测区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2对测区已有的成果成图资料应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利用。
根据任务需要和测区的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其内容和要求见附录A。
施工中应加强内、外业质量检查,成果成图合格后方可提供使用。
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资料整理并按附录B的要求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1.1.4应加强测量仪器和工具的维护,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各类仪器检验的项目和方法见附录C-F,应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并作为原始资料提交。
(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表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工业部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的通知(80)煤地字第638号为了加强煤田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管理,提高基础工作质量,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重新制订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试行),现正式颁发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部地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一九八零年七月第一章一般要求第1.1条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是了解地表水、地下水在天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动态变化;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为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资料。
第1.2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尽可能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范围内,分别选择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区有代表性的观测点(站)组成观测网。
第1.3条地表水、地下水出水点以及对矿井充水有影响或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均应设站观测其水量、水位、水质及水温等的动态变化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
第1.4条长期观测点(站)一般每5~10天观测一次,雨季与洪峰期应加密观测。
观测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水文年,至少应包括地下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的点(站),在洪泛期应每天观测一次。
第1.5条多观测点(站)的地区,应尽量在同一天内进行观测。
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与矿井充水有密切联系的观测点(站),应尽量同时观测。
第1.6条在进行观测工作的同时应观测和收集有关的气象资料,必要时可建立简易气象站。
第1.7条长期观测点(站)、线要统一编号,测定其坐标及标高,设置固定标高的观测标志,其标高应每半年复测一次。
第1.8条对河流及其它地表水的观测精度:水位读至厘米,水温气温读至0.5℃。
地下水的观测精度可按其观测目的确定,但不应低于地表水的观测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2009最新煤矿地质测量大全》
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矿业出版社出版
开本:16开精装册数:三册
定价:798 元优惠价:36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煤矿测量新技术
第一章现代矿山测量的理论与技术
第二章现代矿山测量的先进仪器设备第三章测量信息系统
第四章矿山理论与关键技术
第五章典型工程示例
第二篇煤矿矿图编制
第一章煤矿主要地质图件
第二章地质说明书
第三章矿图概述
第四章井田区域地形图及工业广场平面图
第五章井底车场平面图
第六章采掘工程图
第七章主要巷道平面图
第八章井上下对照图
第三篇矿山岩层力学
第四篇煤田(矿)的水文地质环境
第五篇煤田矿地质勘探技术
第六篇煤矿钻探工程技术
第七篇煤田(矿)钻探安全技术
第八篇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
类似图书如下:
冶金工业矿山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
冶金矿山概预算定额
黄金工业工程建设预算定额
2008版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预算定额2011年冶金安全生产技术手册
矿山测量技术手册
矿山地质技术手册
2011年最新中国选矿新工艺新技术分析详解露天采矿技术手册
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手册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2011年尾矿手册
矿山地质工程师实用手册
2011年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理论与方法
2011年矿山环境工程应用手册
2011年露天采矿机械手册
最新中国选矿设备手册
矿山选矿十大关键技术
2011年矿山选矿新设备与国外选进经验借鉴实用手册矿山采矿十大关键技术
当代世界采矿工程设计施工创新技术与装备
现代有色冶金分析测试新工艺新技术实用手册
矿山救护队员
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2011年矿山救护手册
2011年最新矿山工程实用图集与施工设计新技术应用手册
选矿厂工艺设备安装与维修
现代铁矿石选矿
选矿工程师手册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考评标准及安全生产管理任用必备手册
矿用药剂
现代选矿技术手册之选矿厂设计
最新选矿技术问答
特殊矿产资源开采方法与技术
最新矿山选矿工程设计与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铁矿石质量检验新技术新工艺及分析测定新标准实用手册
现代矿山设备选型、运行管理操作与维护技术实用手册矿山救护规程实施手册
当代世界的选矿创新技术与装备
矿山深部矿井工程建设与开采新技术及安全控制实用手册
最新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与验收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
新编矿山选矿设计手册
矿山设备修理大全
矿山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及井巷支护技术应用指导手册
最新矿山选矿手册
充填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中国矿业概览
2010版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
煤炭资源并购重组理论与实务操作手册
2011年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册
2011年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
煤炭建设工程定额
2011最新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与现场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手册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煤炭矿井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煤炭矿井制图标准
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证能力(光盘)
2010版煤矿物资手册
中国洁净煤(简装)
中国洁净煤(精装)
矿井反风技术与反风演戏及矿井反风案例分析应用手册
煤矿地质测量新技术与煤矿地质勘探及高校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实用手册
煤矿电工实用手册
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瓦斯利用及瓦斯灾害防治综合治理技术手册
现代煤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标准实用全书
2011年煤矿岩层控制失效案例图集
2011年煤矿一通三防知识1000问(第二版)
煤矿矿井支护新技术与支护设计计算支护产品选型设计维护实用手册
2010版煤矿机电工程师技术手册
2011年采矿CAD技术手册
2011年煤矿机械修理与安装手册
煤矿防治水综合技术手册
最新采矿工程案例
现代采矿工程设计全书
最新选煤工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
煤矿机械检修工艺手册
煤炭企业会计核算应用手册
新编煤矿矿井设计手册
新编煤矿一通三防知识1000问
最新简明建井工程手册
高校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装备技术—煤矿机电领域煤矿采煤工程技术更新读本
煤矿调度工工作应用指南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岩层控制与工艺参数优选
煤矿供电与电气控制应用手册
最新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井工部分2010年修订煤矿矿山综采液压支架设备选型设计工况分析检测及安全运行维护检修实用手册
最新煤矿矿水灾防治工程关键技术指导手册
最新煤矿矿压、顶板防治工程关键技术指导手册
最新煤矿粉尘防治工程关键技术指导手册
最新煤矿瓦斯防治工程关键技术指导手册
最新煤矿火灾防治工程关键技术指导手册
最新煤矿通风防治工程关键技术指导手册
地质工程钻探工艺与技术
2011年地质测量CAD
2011年地质工程监测预警理论与方法技术手册
测量工程师手册
煤炭地质钻探规程
钻井施工手册
最新煤矿地质测量大全
地质找矿创新技术与经济管理研究应用指导手册
地质动力区划应用手册
矿井地质应用技术手册
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
机械设备真懂故障监测与诊断
氧化铝生产创新工艺新技术、设备选型与维修及质量检验标准实用手册
领导国学大典
最新领导公文写作实用大典
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技术应用(第二版)
露天开采技术和设备手册
工程地质测量手册
瓦斯隧道建设地质灾害与预防手册
新农村电工手册
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必备手册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
2011年版煤矿安全管理实务全书
煤矿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标准化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