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Ⅰ》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
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
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
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
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
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
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
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
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
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
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2014-05-14 22:31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媲美/譬喻回溯/塑料花圈/圈养贩卖/皈依B.骨髓/随意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 /恫吓C.纨绔/ 胯下市侩/杂烩强迫/倔强油炸/札记D.痉挛/靓妆噱头/戏谑横财/ 蛮横档案/当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猩红跬步记录簿以点带面B.朱拓桀聱化装品如椽大笔C.缣素摭拾衍生品心心相映D.付梓糟塌卸包袱暗然神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②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③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 ,极其缺乏.A.截然化妆百里挑一B.截然化装凤毛麟角C.迥然化装凤毛麟角D.迥然化妆百里挑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B.美国的“棱镜”计划给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应该对国内厂商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对国外公司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
C.智慧对于人类就像鸟儿对于翅膀一样重要。
只要我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努力工作,我就会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蓝天就会任我飞翔。
D.做任何事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本

江西桑海中学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Ⅰ卷(阅读题)和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
答案不可以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一定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作答,答案一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地点上;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禁止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一定保持答题卡的整齐。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祸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民风候影响,大小灾祸屡次,成为统治者和公众常常性的威迫。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录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观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到的看法,此中之一即天人感觉或天人合一。
时下贱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说为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更多的是反应了时人的梦想,是对传统看法一种踊跃的、但也是适用主义的解说。
只管原始的天人合一看法确实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其实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经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数。
所以君主若有失德,或治理不妥,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然会遇到天象的警示或灾异的处罚。
正因为这样,从、《天最古老的史册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行或缺的记录。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数学理 Word版含答案(新人教A版)

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数学(理科)命题人:罗序锟 审校人:沈文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1|{2R x x y y M ∈-==,}2|{2x y x N -==,则=N M ( )A. ),1[+∞-B. ]2,1[-C. ),2[+∞D. ∅2.设集合S ={x ||x -2|>3},T ={x |a <x <a +8},S ∪T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3<a <-1B .-3≤a ≤-1C .a ≤-3或a ≥-1D .a <-3或a >-13.命题“存在04,2<-+∈a ax x R x 使为假命题”是命题“160a -<<”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给出下列结论:①命题“若p ,则q 或r ”的否命题是“若⌝p ,则⌝q 且⌝r ”; ②命题“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p ,则⌝q ”;③命题“存在n ∈N *,n 2+3n 能被10整除”的否定是“∀n ∈N *,n 2+3n 不能被10整除”; ④命题“任意x ,x 2-2x +3>0”的否定是“∃x ,x 2-2x +3<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5.51()(2)a x x x x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40-B .20-C .20D .406.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1],则函数g (x )=(2)21f x x -的定义域是( )A .[0, 12)∪(12,2]B .[0, 12)C .[0,12]D .(0, 12)7.函数2log (5)()7()(5)2xx f x f x x ⎧≥⎪=⎨+<⎪⎩,则(1)f 的值是( ) A .32 B .2 C .52D .38.若关于x 的不等式2124x x a a +--<-有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3)B .(,1)(3,)-∞+∞UC .(,3)(1,)-∞--+∞UD .(3,1)-- 9.在R 上定义运算:2xx y y⊗⊗=-,若关于x 的不等式(1)0x x a ⊗+->的解集是{|22,}x x x R -≤≤∈的子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2a -≤≤B .12a -≤≤C .31a -≤<-或11a -<≤D .31a -≤≤10.已知函数()y f x =对任意的(,)22x ππ∈-满足'()cos ()sin0f x x f x x +>(其中'()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34f ππ-<- B()()34f ππ< C .(0)2()3f f π> D.(0)()4f π>二。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pǐ) 忤.(wǔ)视沁.(qìn)园春人为刀俎.(zǔ)B.漫溯.(sù)瞋.(chēn)目橘.(jú)子洲载. (zǎi)歌载舞C.箕.(qí)踞寥.(liáo)廓飨.(xiǎng)士卒图穷匕见.(xiàn)D.戮.(lù)力淬.(cuì)火被八创.(chuàng)偏袒扼腕.(w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笙箫家俱竞自由秋毫无犯 B.逶迤惊愕万户候天伦叙乐C.拜谒青苔篱笆墙挥斥方遒 D.沧茫峥嵘撑长蒿头晕目眩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不涉及切身利益时,面纱尚存,一到关键时刻,或是一触及到底线,马上图穷匕见....。
见了之后呢,再也回不到从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汉字蕴含的美学①古老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②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
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
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
”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
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
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
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③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④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
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黄淑兰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ɡé) 悚.然(sǒnɡ)勾.当(ɡòu)逸兴遄.飞(tuān) B.标识.(shí) 裙裾.(jū) 隽.永(juàn) 风靡.一时(mí)C . 蕈菌.(jùn) 诓.骗(kuānɡ款识.(zhì)刀耕火种.(zhòng)D.馄饨.(dùn) 房檩.(lǐn) 睥睨.(nì) 宁.缺毋滥(ní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原生态常年累月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问候照像机额首称庆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金钢钻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他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________。
②“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
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________没有亮起来。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___。
A.融合始终拭目以待B.融合最终刮目相看C.融和始终另眼相看D.融和最终静观其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总耗资达5 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 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戏剧、艺术、音乐表演。
B.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
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C.由于浙江等地近日发生多起因由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卫生部20日发布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
D.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对4 100多名年龄20岁到24岁的瑞典男女研究1年后发现,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压力增大、睡眠紊乱以及沮丧抑郁。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②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③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④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⑤也可能产生新类型⑥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理的十足力量A.③⑥②④①⑤B.③①⑤②④⑥C.③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⑤③⑥6.下列关于名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B.“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妙玉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
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
(《红楼梦》)C.卡西莫多记起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
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
第一次自己阻止过他,第二次给他帮过忙。
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
(《巴黎圣母院》)D. 高老头是个面条商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很想通过女儿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但在他病入膏肓之时,连女儿也抛弃了他。
他几个女儿的婚姻表现出了金钱的“魔力”,也不无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新老贵族之间的矛盾。
(《高老头》)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穿越小说是国内近几年创作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它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它的曲折跌宕的英雄传奇、成长故事、爱情长跑,来源于书中塑造出的一群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来源于体现在其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当下穿越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体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虽然招致众多文评家的非议,但这种个人主义,还远未发展至极端利己主义,而是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之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下杜会人们的道德取向。
无论是在穿越英雄小说还是在穿越言情小说中,每一部书里都至少有一至两位主人公在拥有顽强、自信、热情、不甘落后等进取品质的同时,还善于谋算、精明狠辣,为实现个人的目的利益不择手段。
但是,这个目的一定是合理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以及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的意义。
目的合理,这一类人就成为心机深沉、智慧超绝又不失良善的成功者典范,是正面形象,一定赢在最后。
目的不合理,就成为反面人物,是最后的输家。
也就是说,穿越小说家们实际是赞同个人为上、利益至上的关系处理原则,但前提是所有行动都要出自合理的目的,这已成为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
如何判断穿越人物的行动目的是否合理呢?穿越小说里的人物们遵循的是一套政治民主原则:崇奉个性、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个人对幸福追求的权利。
实际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本就意味着民主、自由和平等最为重要,家族、集体、社会和国家应减少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在穿越小说里,男主人公们穿越到古代后,往往肩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而穿越女主人公们,虽然到古代的目的是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民主、自由和乎等的思想也时时刻刻呈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
与其他类型小说的道德诉求有一个很大不同的是,穿越小说从不耻于谈钱,也从不耻于“好逸恶劳”,很多穿越主人公们的梦想,就是潇洒地在古代走一遭,赚很多很多钱,寻一个风景秀丽处,醉生梦死过“米虫”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穿越男、穿越女们虽然都想做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米虫”,却也勤劳、热情,不甘落后。
这种对金钱的坦然与热爱,其实也是个人主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个人主义主张维护的是财产私有制,自然对私有财产及获取私有财产的行动与方法持着尊重倡扬的态度。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迫使人们在无穷尽的、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中热爱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追逐财富、崇奉金钱的现象很普遍,个人主义的道德诉求早已充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穿越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在于它这种个人主义的内在精神结构和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是关联呼应的。
小说阅读快感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包括差异性相关与相似性相关。
穿越小说与当下社会的精神结构共振是一种相似性相关,而它提供的背景又是异时空的,适度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形成一种差异性相关,所以,它既能够复现读者在生活中所体验过的种种关系和感受引发读者共鸣,又能使读者获得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心理补偿。
但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方式,除了娱乐消遣外,也负有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甚至终极关怀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小说家们还得加强自己的哲学素养。
(有删改)7.下列有关“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就是个人主义的道德模式诉求,它主张个人为上,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们可以不择手段。
B.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与当今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人们追逐财富、崇奉金钱、好逸恶劳的价值追求都是相同的。
C.穿越小说内在精神结构反映了当下社会人们的道德取向,它们之间能产生共振,从而让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获得阅读快感。
D.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具体表现为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经历伟大的爱情,以及追求金钱、享乐这三个方面。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本看,穿越小说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创作量多,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且人物有着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
B.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不仅顽强、自信,富有热情,积极进取,而且都精明能干,智慧超绝,且不失良善。
C.穿越小说人物要么是追求基本需求满足,要么是追求生命的意义,前者目的不合理,其人物是反面角色,后者合理,其人物属正面形象。
D.穿越小说也是文学,作为精神存在的方式,不仅要有娱乐消遣的功能,还应从道德层面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甚至要担负终极关怀的责任。
9.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能联系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来分析穿越小说中人物的个人主义表现,同时揭示了其个人主义的本质,因而文章显得理性、深刻。
B.与许多评论家所持的态度不同,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穿越小说中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是认同的,认为它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恕道德体系之内。
C.穿越小说有着异时空的背景,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小说中能够获得一种在客观生活中很难得到的心理补偿。
D.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然后从人物品性、目的追求等角度对个人主义道德模式作了具体阐释,最后借托尔斯泰的话指出它存在的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木假山记【宋】苏洵(1)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3)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
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③汾(fén):水边。
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夭:死亡、夭折B.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啃、吃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几何:时间短暂D. 岌然决无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若属皆且为所.虏B.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求人可使报秦者.D. 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