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质 的补充 ,减 轻 泥 石 流 对 下游 的危 害 ,这 是泥 石
两岸 的坡 耕 地 和 牧 场 是 发 生 水 土 流 失 的策 原 地 , 在这 些 地 方 营造 的 护 坡 林 , 目的 是 拦 截 、阻 滞 、
分散 和吸 收地 表 径 流 ,减 低 流 速 ,减 少 流 量 ,含
和合 理利 用 。
2 1 工 程措施 .
成 土地 硬 石 化 、沙化 ,影 响农 业 生 产 ,威 胁 城 镇
安全 ,加剧 干 旱 等 自然灾 害 的发 生 、发 展 ,导 致 群众生 活 贫 困 、生 产 条件 恶 化 ,阻 碍 经济 、社 会
坡 面整治 :根 据 不 同坡 度 和 地 形 条 件 ,在 坡
危害。
13 加剧 沟壑 发展 .
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土流失不利 的自然条件主要
是 :地 面坡 度 陡峭 ,土 体 的性 质 松 软易 蚀 ,高 强
度暴雨 ,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 的开 采 自然 资 源 :林 草 具有 调 节 径 流 、涵 养水 源
和净 化水 质 的功 能 ,具 有改 良土 壤 、控 制 土 壤侵 蚀 的功能 。近 年来 林 业 过 度 开采 以及乱 砍 盗 伐等 现 象 的存 在 ,林 木 涵 养 水分 的能 力 急剧 下 降 ,导 致气 候干 旱 影 响农 作 物 的收成 ,陡坡 开 荒 ,草原 上过 度放 牧 ,开 矿 、修 路 等生 产 建 设破 坏 地 表植 被后 不及 时恢 复 ,随 意倾 倒 废 土 弃石 等 ,生 态体 统 的破坏 造成 水 土 流 失 严重 和 气 候 的变 化 。随着
[ 摘 要 】作者通过 年观察和 近几 探索总 结了面 球性的 临全 水土流失危害的 主要问 提出 水土 题, 了 保持治理 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为 国家 I 级, 播种 量为 8 g / m 。
4 . 3 耕作措施
从灌 区的水土流失人 为因素来看 , 不合
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 因。 目前根据旱 坡地坡度大小 , 提 出一套适合于坡度大小 的耕作制度 , 即 大于3 0 。 坡地实行草灌问作 , 2 5 。 ~3 0 。 坡地 ( 下转 1 4 8 页)
治, 主要采用 7 4 k W 推 土机 推运 表 层 土 , 人 工施 工 为 辅 。
主要有 : 不合理的耕作方法 ; 林木覆盖率低 ; 毁林造田; 破 土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新 的水土流失。
2 . 2 危 害 ( 1 ) 水 土 流失直 接危 害农 业生 产 的基础 , 使 土
撒播草籽前要进行场地清理 , 耕翻土层 , 清除土层 中的碎 石等杂物 , 以得到一个质地疏松 、 透气 、 平整 、 排水 良好 、
1 灌 区水土保 持 现状及 存在 问题
多年来 ,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 , 本灌区大力开 展水 土保持工作 , 有力 的促进 了灌 区风沙区的治理 , 截至 2 0 1 4 年底 ,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 5 5 . 6 3 h m , 治理率达 4 8 . 4 4 %, 各项建设成果在风沙片经济建设中发挥 了显著
1 3 4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 . S e i . B u l 1 . 2 0 1 5 , 2 1 ( 0 6 )
水 土流失成 因、 危 害及治理措施
崔 璇
( 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 , 山东滨州 2 5 1 7 0 0 )

要: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土保持现状的初步分析 , 认识到灌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危 害和成 因, 以及 实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众多的地区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作为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一个大的种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性破坏,防止我国的各地区的水土流失,本文在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探索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对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以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标签:水土流失;危害;治理措施引言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自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明确将生态文明列入了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建设中,党中央各级领导人都对环境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在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水土流失在治理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误导,以至于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微小。

为了有效推进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因此,强化对水土流失的原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首先,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危害是影响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肥力。

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土地表层的肥沃土壤会跟随水流走。

在水土流失之后,原本地域位置的肥沃土壤不再,仅留下砂石等不宜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质量低下的土壤。

其次,水土流失会增加水流沿线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淤泥,发生水土流失之后,水流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在经过地势低缓、水流速度平缓的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地带时,水流中的大量泥沙就会沉淀下来,从而增加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淤泥,抬高河床,并在某些地方形成悬河即地上河,带来一些其他的安全隐患。

再次,水土流失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重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极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处于高山峡谷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矿产基础设施等带来破坏,增添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

最后,水土流失会给生态带来一定的恶化,这种恶化仅凭自然环境的修复能力难以达到自愈的目的,这在无形之中增添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阻碍了社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工程和技术措施。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 土壤侵蚀严重我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但土壤侵蚀问题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起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沙化和植被退化。

2. 水资源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农业生产中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3. 生态系统恶化水土保持工作的不力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恶化,许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分析1. 加强水土保持政策的执行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加强水土保持的政策执行力度,落实各项法规和标准,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确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2. 推动土地整治加大对土地的整治力度,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裸露地和裸土地,通过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方式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状况。

3.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壤、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

4.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科研力量,从技术上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比如草业种植技术、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技术等。

5.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唤起大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提高土地的保育和利用效率。

三、结语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只要加强政策的执行、推动土地整治、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为水流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刷、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河水被土壤冲刷到陆地、水库等地形地貌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对于农田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一、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土地的有机保持者和固土措施的核心。

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

在农田中,可以采取分层栽植、间作和轮作等方法,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在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造林和退耕还林,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保持土壤的能力。

二、防治土地和河道侵蚀土地和河道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土地和河道的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和土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河道和土地侵蚀抑制物种,例如草本和灌木类植物。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护岸、挖掘水沟和修建水库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护坡、挖掘沟渠、建设沟槽等。

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农田管理规范、推广农业生态技术等。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

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土壤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田渠系是农田水利系统的核心,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可以采取灌溉技术和排水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减少因灌溉和排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土壤保育和改良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探讨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

探讨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

探讨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其中针对我国各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中,以此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

本文就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

关键词:水土流失;危害;措施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一)水土流失的成因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土地,使得地面开垦率高,植被覆盖较小,增强了地面的易侵蚀性。

同时,在坡地利用空间分布上也不恰当,多为连片坡耕地,林地屏障、草地屏障缺失,大大降低了地表粗糙度,无法有效阻挡降水,进而导致地面侵蚀程度越来越严重。

另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道路交通等生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对水土保持的正确认识,也使得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地形与植被。

其中,气候因素主要为降雨,降雨的频次、降雨量大小及强度均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我国的地理条件较为特殊,主要以山地、丘陵和高原为主,山高坡陡的地貌给水土流失提供了能量基础,同时在降雨、大风等外力作用下,就非常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地形因素主要体现在地面坡度与坡长,地面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且坡长越长,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1.危害土地资源水土流失还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厚度和肥力。

土地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若土壤厚度与肥力降低,就会对土壤的生产力产生影响,进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以某县为例,该县处于黄河流域范围内,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但由于存在较突出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2.危害水资源水土流失问题,会对水资源造成危害。

具体来讲,若发生水土流失问题,会大大降低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在遇到强降雨的情况下,不能够有效阻挡,会加大地表流经和加快地表水的流失,且大部分雨水会变成山洪流入到河流中,会大大减少土壤中的水分,由此引发土地荒漠化问题,同时也不能够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作者:李莉莉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3期
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我国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由于我省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生态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水,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根据目前现状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是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完成水土保持生态。

一、水土流失的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5万km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25%,水土流失危害极大。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2)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

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3)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

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

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二)人为因素
一是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

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泥,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地块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石化,基岩裸露,荒山秃岭无法耕作。

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土壤理化性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增加了干旱的发生率,使农业总产量低而不稳。

7.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少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8.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搞好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对植被较少或植被破坏严重的地方进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水库安全。

9.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10.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且逐渐形成了“越恳越穷,越穷越恳”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因地制宜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

2、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挖鱼鳞坑;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3、农业生产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陡坡开荒;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4、采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妥善处理废渣弃土,避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质源;
5、进行小流域治理,逐渐到大面积治理。

水土流失,顾名思义,就是土地会被水流冲掉,造成土地资源流失。

种植树木,绿化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总之,长期以来人们只顾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掠夺索取资源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逐步退化。

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防治水土流失,功在当前,利在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