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童年》上课用

合集下载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不同朗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重点: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童年》。

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阿廖沙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作者作品:作者是一位苏联作家,他一生写了无数的作品,为世界文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答:高尔基。

(补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创始人。

列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过渡:《童年》是高尔基以“苦难”为主题的作品,作品以他自己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小说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悲惨黑暗的童年生活中经历苦难和磨练成长起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后名著导读精彩片段,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

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下面我给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深入了解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又心酸的童年生活。

四、精彩片段:(一)“深重的苦难”1.齐读片段一《一起生活了50年后分家》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吝啬自私)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小结:通过以上片段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外祖父,也看到了一件件和他有关的家庭丑事。

过渡:有人说在外祖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许多的弱点和不足。

再看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2.一生朗读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问题:通过语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他是如何对待家人的?并从语段中找出依据。

知道外祖父毒打我的原因吗?(残忍粗暴,不顾亲情,蛮横无理,丧尽天良等)过渡:难道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仅仅只耳闻目睹了这些事情吗?不,不是!请看: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读出阿廖沙那些痛心疾首的伤心经历吧!3..男女生分别朗读片段三《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场景》问题:读了这些不可思议又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场景,以及对外祖父这一家之主所作所为的了解,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能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吗?问题:读着这一桩桩丑事,一幕幕悲剧,让我不由地疑惑重重:为什么都是一家人却将亲人变成仇人,让本应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是一个人如此,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是一个家庭这样,还是每个家庭都这样呢?阿廖沙在自编的儿歌这样唱: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我们将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呢?小结:阿廖沙的悲剧经历不仅仅是来自这个小市民家庭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自利,更是和腐朽衰败的旧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童年》导读课课件

《童年》导读课课件

《童年》导读课课件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吗?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2.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世界,了解他的童年生活,感受他的成长经历。

二、作者介绍1.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2. 关于《童年》的简介《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高尔基乳名)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

与其说那是他一生中黑暗、充满痛苦的七年,不如说这是一段美好的、充满温馨回忆的时光。

外祖父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贪婪;两个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极。

阿廖沙每天都会遭毒打、受辱骂。

然而,他还是坚强地度过了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小说通过阿廖沙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反映了阿廖沙童年时代的苦难,暴露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内容解读1. 简单复述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2. 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童年》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生活状况。

名著导读《童年》教案

名著导读《童年》教案

名著导读《童年》教案在这段时间里,主人公XXX经历了贫困、家庭暴力、失去亲人等种种苦难,但他也在自然、朋友、书籍中找到了乐趣和支持。

整部作品描写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当时俄国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

2、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XXX、他的父母、祖母、朋友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等,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与外界的关系。

同时,也要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如贫困、家庭暴力、人情冷暖等。

3、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XXX的自传体三部曲,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可以阅读其他描写童年成长的经典作品,如XXX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三、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写一篇小作文或绘制一幅画作。

XXX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XXX把他寄养在外祖父XXX,位于XXX。

然而,家业不景气导致外祖父变得专横暴躁。

XXX的舅舅们也为分家和侵吞XXX母亲的嫁妆而不断争吵斗殴。

在这种充满仇恨之雾的家庭里,XXX感到不安和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最终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有乐观、纯朴的XXX和正直的老工人XXX。

每逢节日的晚上,XXX会弹吉他,外祖母会跳着民间舞,这些人给XXX带来欢乐和忧愁。

在这些人中,外祖母的影响最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良总会战胜恶。

相反,外祖父则一个惩罚人的。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并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给XXX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XXX,他的残忍和奴隶气引起了XXX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但她的变化使XXX感到十分沉痛。

《童年》名著导读讲课讲稿

《童年》名著导读讲课讲稿

《童年》名著导读1.作家、作品)2.故事梗概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外祖父:56气。

7.轻松闯关1、作者从高尔基父亲逝世开始,到母亲逝世为止,恰是作者5岁到7岁的童年生活阶段。

书中充满了残酷恐怖的生活故事。

这部作品叫《》,与《》和《》合称“自传体三部曲”。

2、《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热爱生活的____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___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

3、《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因此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也因为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在邪恶中看到,在冷酷无情中看到,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

4、(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童年高尔基完美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高尔基完美版ppt课件

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 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 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会生 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 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 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 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高尔基
“你的爸爸,马克辛·萨瓦杰伊奇就什么都懂,他可是个无价之宝 啊!”“也就是因为这个,你姥爷才不喜欢他的!”听格里高里这样 絮絮叨叨地讲,我心里特别高兴。……
两个舅舅对格里高里的恶作剧几乎每天都要搞一次。有时是用火把 他的剪子烧烫,有时则是在他的椅子上安一个头儿朝上的钉子,或者把 两种颜色不同的布料放在这个几乎成了瞎子的老工匠的手边,等他缝成 了不同颜色的布匹,就会遭到姥爷的痛骂:
有一回,他在厨房的吊床上睡午觉,不知道是哪个坏蛋,在他脸上 涂满了红颜料。 这种颜很难洗下去,好长一段时间,格里高里就有了这 么一张好笑又可怕的脸。
童年(节选)
【苏联】高尔基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
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 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 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 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 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小茨冈无声无息地被埋掉了,渐渐地被人遗忘掉了,没有谁再提起他。
链接:童年
链接:在人间
小茨冈被抬进了厨房……鲜红的血从嘴里流到脸上又滑到脖子上,最 后流向地板,很快他就被血整个浸泡住了。
他的两腿痛苦地弯曲着,血把它们粘到了地板上。雅可夫舅舅低声说: “他摔倒了!给压住了!砸在背上!”“我们一看不行,就赶紧扔掉了十 字架,要不我们也会被砸坏的。”……

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 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 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 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 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 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 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 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 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 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 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 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 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 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 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你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 2.体会人物情感。 3.品味童心童趣。 4.感悟成长内涵。
《童年》
在 苦 难 中 长 大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 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 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 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 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 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 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 和马克思主义着作,直至参加革命活 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 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 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 进步。

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学习资料

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学习资料

逆顺 境境 中中 要要 百善 折于 不利 挠用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 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 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 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 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 它深入俄国社会的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 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 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 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 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 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你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
学习目标
• 1.了解故事情节。 • 2.体会人物情感。 • 3.品味童心童趣。 • 4.感悟成长内涵。
《童年》
在在 苦邪 难恶 中中 长善 大良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作为 瀚如烟海的书籍的统帅和精华--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 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他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 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名著,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 建时代被压迫人们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反 映了人们强烈的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们的亲 情和乡情;冰心的《繁星·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 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社会的黑暗和生活的艰辛;莎 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走进 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人类文化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 想艺术和风采。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2024鲜版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2024鲜版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人文关怀
2024/3/27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4
课件内容概述
01
《童年》的背景介绍
02
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03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04
相关思考与讨论
2024/3/27
5
02
《童年》作品概述
2024/3/27
6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 学者。
2024/3/27
25
07
结语与拓展思考
2024/3/27
26
总结回顾本次导读内容
本次导读介绍了《童年》的背景、 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 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深
层含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 生思考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 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
折。
两个舅舅
他的形象是当时社会黑暗面的缩影,他的自私和贪婪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丑恶。他的存在 加剧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2024/3/27
13
04
《童年》艺术特色赏析
2024/3/27
14
独特叙事风格与视角
01
02
03
第一人称叙事
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视角,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他 的童年经历,增强了故事 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 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引言 • 《童年》作品概述 • 《童年》人物形象分析 • 《童年》艺术特色赏析 • 《童年》社会意义探讨 • 《童年》跨文化对比研究 • 结语与拓展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苦 难 中 长 大
在 邪 恶 中 善 良
逆 境 中 要 百 折 不 挠
顺 境 中 要 善 于 利 用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 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 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 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 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 它深入俄国社会的罪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 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誉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 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 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 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文学艺术特点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其主 要表现手法是革命现实主义。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反 映了俄国当时小市民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了 小市民卑鄙灵魂。同时也让人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旧 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作品以主人公阿廖沙成长过程为主线,以阿廖沙在外 祖父家里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而展开故事。其艺术风格 显示了作者在新时期创作的种种特点。相当出色的景 物描写,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腻的心理剖析和凝 练而质朴的笔法等方面都完全可以同列夫•托尔斯泰 的《童年•少年•青年》及阿克萨夫的《家庭纪事》等 作品相媲美。
•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 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 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 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 人人害怕 。
• 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 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 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 境,下篇是写 “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 境。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 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 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 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 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 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 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 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 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 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 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 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 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 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 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 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 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 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 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 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 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 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 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人物形象
外祖母: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
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 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她 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 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 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 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 了解,最珍贵的人——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 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外祖父:他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 自私。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 失去知觉,结果生了场大病;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 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卡什林是小说中丑恶 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人物形象
阿廖沙(即“我”):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 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 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我” 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 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 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自私残暴。可怜的小茨 冈最后竟死在两个舅舅逼他扛走的十字架下。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 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 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继父打。贫困和疾病,吞 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 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 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 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 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 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 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 生。
• 第三章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 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 题。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 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 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 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 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 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
•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 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 忍、体谅;写她的聪明, 能干,健谈, 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 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 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 爱的朋友。小说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 常精彩。
《童年》各章内容简介(共十三章)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 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 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 “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 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 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形象。
•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 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 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 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 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 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 《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 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 友,一个不知 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 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 的友谊。
•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 “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下篇写 “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 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 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 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 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 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 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 和马克思主义着作,直至参加革命活 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 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 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 进步。
为使你们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 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 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 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 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 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 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 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 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 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 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 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作为 瀚如烟海的书籍的统帅和精华--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 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他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 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名著,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 建时代被压迫人们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反 映了人们强烈的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们的亲 情和乡情;冰心的《繁星·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 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社会的黑暗和生活的艰辛;莎 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走进 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人类文化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 想艺术和风采。
•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 产生的家庭矛盾。
• 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 活,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 “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 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 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 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 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 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
•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 写“我”检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 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 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 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 “人 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 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 在写一个“穷”字。《童年》的悲剧是 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