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童年(高尔基)完美版
名著导读之《童年》

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 开了这个家庭。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 突然回来了。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 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后来母 亲的再婚,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由 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 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 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 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 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 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分家和侵吞阿廖 沙母亲的嫁妆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可怜的 小茨冈最后竟死在两个舅舅逼他扛走的十字架下。在这 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 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1.《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
2、他是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 阶级作家。
4、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 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 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 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著的 “好事情”。
外祖母总是以慈善、宽厚的胸怀,关爱着她身边的每一 个人。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 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对 那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 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善良、乐观、纯朴、富于同 情心的“小茨冈”(伊凡); 忠厚、老实、正直、勤 劳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 情”,以及阿廖沙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 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都给过他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 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使他看 到了光明,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属于光明,并逐 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正是这 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 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
名著导读《童年》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一、看图片,描绘高尔基二、读名言,感受高尔基1、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2、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世界上没有一匹这样的马,它可以驮着你逃开你自己。
5、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6、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从名言中,你感受到高尔基了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读轶事,谈谈高尔基1、因祸得福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
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
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
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
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高尔基因说:“你说话算数?”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是的。
”高尔基因说:“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非常不情愿地答应了。
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2、吼退老板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
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的时间读书。
店老板不允许他读书,所以他千方百计地才能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
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
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
《童年》名著导读

《童年》名著导读【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的、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
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年,发表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童年》写阿辽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描绘它走向社会后受尽压迫的生活,《我的大学》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
三部曲再现了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揭露剥削阶级的残酷,小市民习气的恶劣,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刻画了阿辽沙不屈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的真实形象。
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等问题。
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
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名著导读童年

主题思想
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 苦难历程。 苦难历程。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 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民阶层的风俗人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 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 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 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作者提出了 应该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 义务和权利。 义务和权利。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 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 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 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它 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 的希望。 的希望。
文学艺术特点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自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自 传体小说。其主要表现手法是革命现 传体小说。其主要表现手法是革命现 实主义。作者以高超的技艺, 实主义。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反映了 俄国当时小市民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 鞭挞了小市民卑鄙灵魂 小市民卑鄙灵魂。 征,鞭挞了小市民卑鄙灵魂。同时也 让人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 让人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 破土而出, 破土而出,并且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 命力。 命力。
《童年》练习 童年》
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 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 》。 、《童年》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 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 下的工人。外母 ,
作品以主人公阿廖沙成长过程为主线,以 作品以主人公阿廖沙成长过程为主线, 阿廖沙成长过程为主线 阿廖沙在外祖父家里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而 阿廖沙在外祖父家里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而 展开故事。 展开故事。其艺术风格显示了作者在新时 期创作的种种特点。相当出色的景物描写 出色的景物描写, 期创作的种种特点。相当出色的景物描写, 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 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腻的心理剖析和 凝练而质朴的笔法等方面都完全可以同列 凝练而质朴的笔法等方面都完全可以同列 托尔斯泰的《 少年青年 夫托尔斯泰的《童年 少年 青年》及阿克 托尔斯泰的 童年少年 青年》 萨夫的《家庭纪事》等作品相媲美。 萨夫的《家庭纪事》等作品相媲美。
名著导读:童年

28.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 过童年?
• 阿廖沙三岁时在阿斯特 拉罕患霍乱,他父亲马 克西姆看护他,不幸染 病身亡。所以只好随母 亲回到外祖父家
29.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 父推测是谁放的火?
30、外祖父教了“我”什么?
31、外祖父给“我”讲了什么?
32、祖母给“我”讲了什么?
33、《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 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 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3、这三部曲描写了________(年 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
4.《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 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 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 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著的“好 事情”。
5.《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 活。
四、写作特点
• 自传体
采用第一人称
五、主要人物
• 阿廖沙
小说主人公
• 善良,坚强,勇敢,纯洁, 有理想,对知识充满着渴 望,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 憬。
五、主要人物
• 外祖母 “我”童年的 朋友,“我”最知心的人。
• 慈祥、善良、乐观。
五、主要人物
• 外祖父
• 自私自利,凶狠残暴。
五、主要人物
• 外祖母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 世界,把我的心灵从黑暗带到 了光明的地方,她像朋友一样 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是我最 知心的人
9.《童年》里的外祖父是一个什 么样的形象?
10.《童年》里的外祖母是一个什 么样的形象?
11.高尔基的代表作是?
• 《母亲》、自传体三部曲
12.在童年中,高尔基的乳名是?
《童年》名著导读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犹如与大师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今天,我们一起认真地阅读《童年》原著吧!我们要记住其中的(重要人物)、(人物个性)以及其相关(重要经历)!【内容精要】1、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廖沙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2、《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首页上的一句话是“给我的儿子”。
3、小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着力刻画了阿廖沙、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4、《童年》中所描绘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
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5、作者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
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原著并思考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阅读《童年》原著, 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 物。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 意义,如家庭、友谊、成长等 。
要求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语言和 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讽 刺等,并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 作用。
推荐相关阅读资源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 ,如《在人间》、《我的大学》 等,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思想
它不仅是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自传,也是国际公认的艺术瑰 宝。是作者根据他童年的生活经历,对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 政治生活的动态所作的高度艺术概括,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 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
03
《童年》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介绍
阿廖沙
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敏感而坚 强的孩子,在黑暗污浊的环境 中仍保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作为主人公,他的成长历程贯穿整部作品,通过他的 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光辉。他的坚强
和勇敢激励着读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输入 外标祖题母
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 之一。她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的力量,也给予了读 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阿廖沙
培养孩子的独பைடு நூலகம்性和自主性
小说中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启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说中揭示了家庭暴力、亲人离世等事件对孩子心灵的深刻伤害,提醒我们要关注孩子的 心理健康,增强其心理韧性。
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思考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课件内容概述
童年 名著导读 完善版ppt课件

1、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
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童年》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阿廖沙
3、《童年》主人公是:
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
4、《童年》讲述的是ຫໍສະໝຸດ 的童年生活。5、“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精品课件
《童年》的地位和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 。它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 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 ,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 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 心灵,我们不得不一次次按捺 住激动,继续看下去。《童年 》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 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 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 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名著导读
《》
在苦难中长大
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作家。 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 科夫。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无产阶 级作家,也是我国人民最熟悉、最 喜爱的外国文学家,在世界文学史 上,他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 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 造了光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开 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作为 斐声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他对无 产阶级文学的贡献是其他作家不能 比拟的。列宁曾对高尔基作过高度 评价,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 杰出的代表”。
精品课件
高尔基名言
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
现自己底意志。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我拼命地挣扎着, 扯着他的红胡子,咬着他的胳膊。
他“嗷”地一声狂叫,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伤了我的脸。“把 他给我绑起来,打死他!”……
姥爷的痛打使我昏了过去。 醒来以后又大病一声,趴在床上,呆了好几天。 我呆的小屋子里只在墙角上有个小窗户,屋子里有几个入圣像用的玻 璃匣子,前头点着一个长明灯。 这次生病,深深地铭记于我记忆深处。
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 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 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会生 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 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 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 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高尔基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 母亲来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 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 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 事……他们吵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 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 去要饭去!”……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 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姥爷顿足捶胸,哀号着:“你们可是亲兄弟啊!唉!”…… 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
大胡子格里高里身高体瘦,一对大耳朵又没戴帽子,简直太像个善 良的巫师了。
他搅拌着颜料,继续他的话题:“要用正直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 即使是一条狗,你也要一视同仁……”
我抬头看着他,感到非常神圣。
我记得我的父母不是这么生活的。 他们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肩并肩地 依偎着。
夜里,他们常常谈笑很久,坐在 窗子旁边大声地唱歌,弄得街上的行 人都来围观。
两个舅舅对格里高里的恶作剧几乎每天都要搞一次。有时是用火把 他的剪子烧烫,有时则是在他的椅子上安一个头儿朝上的钉子,或者把 两种颜色不同的布料放在这个几乎成了瞎子的老工匠的手边,等他缝成 了不同颜色的布匹,就会遭到姥爷的痛骂:
有一回,他在厨房的吊床上睡午觉,不知道是哪个坏蛋,在他脸上 涂满了红颜料。 这种颜很难洗下去,好长一段时间,格里高里就有了这 么一张好笑又可怕的脸。
我对大人们巧妙地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黄布遇到黑水就成 了宝石蓝;灰布遇到黄褐色的水就成了樱桃红。太奇妙了,我怎么也弄不 明白。
我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白色的桌布拉到了院 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蓝靛的桶里,茨冈就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了。
他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向一边盯着我工作的萨沙喊道: “去,把你奶奶叫来!”
“为了别人,我不会这么干的。” 尔后,他东张西望了一阵子,悄悄对我说:“我告诉你,下次再挨打的时候, 千万别抱紧身子,要松开、舒展开,要深呼吸,喊起来要像杀猪,懂吗?” “难道还要打我吗?” “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还会打你。”他说得十分平静。 “为什么?” “为什么?反正他会不断地找碴儿打你!” 顿了顿,他又说:“你就记着,舒展开躺着!” “如果他把树枝子打下来以后,还就势往回抽,那就是要抽掉你的皮,你一定 要随着他转动身子,记住了没有?” 他挤了挤眼:“没问题,我是老手了,小朋友,我浑身的皮都打硬了!” 我看着他好像在说着别人的痛苦似的快乐,不禁想起了姥姥讲的伊凡王子和伊 凡傻子的故事。
院子里有一个橡木的大个儿十字架,靠着围墙,已经放了很长时间 了。……这个十字架是雅可夫舅舅买的,他许下愿,要在妻子死去一 周年的祭日,亲自把它背到坟上。……
两个舅舅穿着黑色的皮大衣,把十字架从墙上扶了起来。 格里高里和另外一个人把十字架放到了茨冈的肩膀上。 茨冈一个踉跄叉开腿站住了。 “怎么样,挺得住吗?”格里高里问。 “说不清,很沉!” 米哈伊尔舅舅大叫:“快开门,瞎鬼!” 雅可夫舅舅说:“瓦尼卡,你不嫌害臊,我们俩加起来也不如你有 劲儿!”
格里高里坐到了盛颜料的口袋上,招呼我过去:“来!” 他把我抱到他的膝盖上,大胡子盖住了我的半个脸:“你舅舅犯浑,把 他老婆给打死了!现在,他受到了自己良心的谴责,懂了吧?”…… “那,是怎么打的?” “晚上两个人睡觉得时候,他用被子把她连头带脚兜住,然后打死的。” “为什么要打?”……“也许是因为她比他好,他嫉妒她!” “他们这一家子人,都不喜欢好人,容不下好人!” “你去问一问你姥姥,就会知道,他们是怎样想弄死你的父亲了!你姥 姥什么话都会对你讲的,她不说谎。尽管她也喜欢喝酒,闻鼻烟,可她却 是个圣人。”
“可是树条子太软了,我也狠狠地挨了几下子!”
小茨冈是外祖父外祖母捡来的孤 儿。他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两个舅 舅都准备自己将来开染坊的时候,把 小茨冈拉过去。外祖父看出了他们的 诡计,故意逗他们说,他要给小茨冈 买一个免除兵役的免役证,虽然会花 很多钱,但他最需要小茨冈。
我觉得他很单纯,很可爱。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他,他说:“啊,我也爱你啊,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去救你的!”
小茨冈被抬进了厨房……鲜红的血从嘴里流到脸上又滑到脖子上,最 后流向地板,很快他就被血整个浸泡住了。
他的两腿痛苦地弯曲着,血把它们粘到了地板上。雅可夫舅舅低声说: “他摔倒了!给压住了!砸在背上!”“我们一看不行,就赶紧扔掉了十 字架,要不我们也会被砸坏的。”……
格里高里怒吼道:“是你们砸死了他!” “是的,那又怎样?” 姥爷把皮大衣往地上一扔,吼道:“混蛋!你们把一个多么能干的小 伙子给毁了!再过几年,他可就是无价之宝啊!”他举起拳头向舅舅们挥 舞着:“你们这邦狼崽子!”……
●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
匠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
度过童年。10岁那年,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
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
●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
●代表作品:《海燕》《母亲》《童年》《在
人间》《我的大学》等。
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 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 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会生 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 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 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 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高尔基
阅读任务: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的地 方多读几遍。 ◇思考: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后练习4) ◇小茨冈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 读出来的?画下来。
他肩宽背阔,一头卷发,在一天傍晚来到了我的 床前。
他穿着金黄色的衬衫,新皮鞋,像过节似的。尤 其是他小黑胡下雪白的牙齿,在黑暗中特别引人注目。
“啊,你来看看我的胳膊!”他一边说一边卷起 了袖子,“你看肿得多么பைடு நூலகம்害,现在还好多了呢!你 姥爷当时简直是发了疯,我用这条胳膊去挡,想把那 树条子档断,这样趁你姥爷去拿另一条柳枝子时,就 可以把你抱走了。
小茨冈无声无息地被埋掉了,渐渐地被人遗忘掉了,没有谁再提起他。
链接:童年
链接:在人间
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 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 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会生 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 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 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 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高尔基
“你的爸爸,马克辛·萨瓦杰伊奇就什么都懂,他可是个无价之宝 啊!”“也就是因为这个,你姥爷才不喜欢他的!”听格里高里这样 絮絮叨叨地讲,我心里特别高兴。……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
童年(节选)
【苏联】高尔基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
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 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 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 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 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 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