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2)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1945、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补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前)4、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工业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于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依然是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内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
3、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政局动荡,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气焰嚣张;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不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日本侵华行径:1、抗日战争爆发之前:①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1894——1898年;《马关条约》②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铁路,诬称东北军所为,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1932年,东北陷落,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人教部编版】五四运动教学全解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 3课 五四运动(共20张PPT)PPT课件人教版 部编版 优秀公 开课课 件下载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 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 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 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 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第13课 五四运动
目标导航
1. 识记五四运动导火线、爆发、口号、领导者、 初步胜利、发展等基本史实。
2. 知道五四运动的口号和性质。 3. 认识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背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
巴黎和会全 体会议现场
2.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 3课 五四运动(共20张PPT)PPT课件人教版 部编版 优秀公 开课课 件下载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 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 3课 五四运动(共20张PPT)PPT课件人教版 部编版 优秀公 开课课 件下载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 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 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 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 3课 五四运动(共20张PPT)PPT课件人教版 部编版 优秀公 开课课 件下载
五 过程 方式:罢课 罢工 罢课 罢市
第二章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

蔡 元 培
一、两个“五四”: 两个“五四” 狭义和广义之分
3 狭义的“五四” 与广义 的“五四”之间的关系: 两种看法: ①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 向》(1939): 前者是一场政治运动,后 者则是一场文化运动,政 治运动正是文化运动的结 果,开辟了知识分子和工 农结合的道路。
一、两个“五四”: 两个“五四” 狭义和广义之分
五四文学革命: 四 五四文学革命: 理论建设的若干问题
② “人的文学”的内涵:“用人道主义为本, 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 之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 义”, “我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要 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 占得人的位置。” 人的文学应以个人为本位,以个人价值为首要 价值,是张扬个人权力与个性的文学。
思想的制度性保护: 二 思想的制度性保护: 新青年》 《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龚自珍 “亦狂亦侠亦温文” 朱蕴山:“僵死到头终不变,盖棺论定老书生” 《敬告青年》:“人权”、“自由”和“科学” (P42) 《文学革命论》(1917)P46 夏志清:“列举了这三大主义以后,陈独秀就 把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作一个简短的、流水账 式的交代,说中国文学一向是操纵在迂腐而晦 涩的贵族文学家、古典文学家和山林文学家的 手里。不消说,这种看法是太过于武断了。”
五四运动: 第二章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
一、两个“五四”: 两个“五四” 狭义和广义之分
1 狭义的“五四”:“五四”学生运动 时代背景: ①远因:欧洲战场上劳工与中国留学生的接 触。 ② 近因:a 日本《二十一条》的签订 b. 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主权被出卖和转让 狭义的“五四”就是一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 义运动 。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高中历史】五四运动PPT课件2

Ⅳ
五四运动告诉了我们什么?
迁 移 拓 展
情 感 升 华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 怎样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
过程分析
Ⅳ
迁 移 拓 展 情 感 升 华
过程分析
2005年3月8日,18位凯旋回国的中国 青年志愿者在北京首都机场合影。中国青 年志愿者在历时10天的赴泰国志愿服务中, 克服高温强晒、淡水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 圆满完成各项打捞任务。
1919
巴黎
学生
山东
Ⅱ
抢 答 探 究 培 养 双 基
北京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放人、免职、拒签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
过程分析
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9
巴黎
山东
Ⅱ
抢 答 探 究 培 养 双 基
北京 学生
五 四 运 动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过程分析 教法分析 评价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过程分析 教法分析 评价分析
岳 麓 书 社
ZHONGGUO LISHI
中 国
历 史
八年级上册
义 务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第10课 五四运动
创设情境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过程分析 教法分析 评价分析
直观感知
抢答探究
培养双基
即兴演讲
感知体验
迁移拓展
情感升华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Ⅰ
创 设 情 景 直 观 感 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景
白云
→
怒涌
洪涛 → 汹涌(滚滚)
毁坏、创造、努力
情
摧创 毁造 旧新 世生 界活
号
赞美和歌颂“力”
全诗思想内容(小结)
该诗表达了科学的力量和人民对 自身力量的觉醒意识,终将彻底推 翻当时的社会,创造一个崭新的世
界。
检:(3分钟)
1.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2.这首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排比、拟人、象征、想象
3.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立 在 地 球
边 上 放
违背常理→寓意/象征、时代背景 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大,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
太平洋推倒地球:
推翻、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时代背景
象征:
象征手法是表达手法中的一种,象征手法是根据事 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 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创作力的绘画 表演力的舞蹈 演奏力的音乐 抒写力的诗歌 激荡力的律吕
掌握力 驾驭力
努力创造 乐观进取 追求光明
评:
2. “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
力
破坏力:“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 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 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 嚼回味的余地。
第13课 五四运动2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4.列举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具体表现。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 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 拒签和约。
四
重心:北京——上海
运 动
释放被捕学生 成果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绝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随堂练习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
正确的是( C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中取得的胜利:
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 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 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 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上海商人罢 市游行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 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 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 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主力:学生——工人
五 过程 方式:罢课 罢工 罢课 罢市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 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 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 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
代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 义革命 资产 三民 革命结果 资产阶级 前 途
范 畴
阶级 无产
阶级
主义 马克思
主义
共和国 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
世界 资本 资产 主义 阶级 革命
新民主主 义革命
社 会 主 义
世界 无产 阶级 革命
五四风雷
导火线: 时间: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1919年5月4日 两个阶段
初步胜利(具体表现)
1919年
①是中国近代历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意义 事件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当前工作任务:组织和领导工人 运动 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 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条件
二、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A.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6.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
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关系 的是 A.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五四运动路线图
天安门 集会
火烧 赵家楼
东交民 巷请愿
这是中国全国学生膺惩中国卖国贼的纪念日,是 中国全国学生对于帝国主义行总攻击的纪念日, 亦即是被压迫的民众向压迫的国家抗争自由的纪 念日,这是国民的学生的日子。我们在今天应该 把国际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痛史,细数从头,把 五四的精神,牢牢记住,誓要恢复国家的主权, 清洗民族的耻辱。
——当时报纸评论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了五四运 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 答:(1)五四精神:学生的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 争的爱国精神。 • (2)作为今天的青年学生,我们该如何继承五四 精神? • 答:(2)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 家乡 ,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 ,以天下为己任,甘愿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 而出。
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有 何内在的联系?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分 布 图
必然性:工人运动的要求;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成立中共的必要。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发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可能性:
内部
条件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 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
正式宣告中国 共产党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课本上中国共产 党与近代中国其他政 党有什么不同?
答:(1)指导思想不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 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始终代表着 无产阶级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最重要实现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时间: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的工人运动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施 洋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林 祥 谦
小结
一、五四 爱国运动
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发展
结果
北京 (中心) 5.4 6.5 上海 (中心) 学生(主力) 工人(主力)
)
)
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 A.德国占领山东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4.下列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A.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B.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D.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毛泽东为中央书记
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P65—P6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 议的代表及内容。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13人
浙江嘉兴
内容: 名称、目标 、任务、领导机构
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综合国力仍然较 弱,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性质)列强加 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必然反抗。
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 1919年5月4日开始 地点: 北京 人物: 学生
游行示威的女学生队伍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
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共一大会址
李 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名
称
奋斗目标
当前任务
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组织工人阶 级开展工人 运动
选举产生 了中央局, 陈独秀任 书记
中共一大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事件。
2,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 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
• 近代中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反帝反封建革命就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
1921年
巴黎和会成导索,五四学生掀浪潮。
惊雷一声冲天怒,工人商人齐响应。
无产阶级上舞台,民主革命换新篇。
一大宣告党诞生,革命面目焕新颜。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拒绝和约签字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五四运功的先锋是 ( A.学生 B.工人 C.农民 D.资产阶级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文P63—P65五四风雷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 •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 点、运动主力、斗争方式以及斗争口号。 • 2、五四运动爆发的伟大意义、取得的 初步胜利。
五四风雷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全体会议现场
2,根本原因:中国是此时北洋军阀政
经过:
取得初步胜利 结果: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前后期对比:
阶段 时间 主力军 口号 斗争 方式 斗争中心
前期
5月4日 -6月5 日
学生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罢课 集会 游行
北京
后期
6月5日 以后
工人
罢工 罢市
上海
后期的规模和力度都大为增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 命有着明显的区别:
•
(1)根本的区别是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 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权、 平等(三民主义)学说;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 克思列宁主义。 (3)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 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 革命要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 社会,最终的目标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 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和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