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索的均势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均势理论_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_张贵洪

二、均势体系: 古典与现代
以均势的主角和体系的结构为标准, 均势体系可以划 分为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
古典均势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中, 1648~ 1789 年的/ 威 斯 特伐利亚 体系0是均势的 第一个黄金 时期, 1815~ 1914 年的/ 维也纳体系0是均势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一般认为, 均势体系发端于 15 世纪后半叶, 那时北意 大 利各公国 在竞争时已 自觉地运 用均势原 理。16 世纪均 势 的作用范围开始超 出意大利, 从那时起直 到 19 世纪下 半叶非欧强国兴起的这段时期, 均势是理解欧洲政治的关 键。
但是, 均势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他们认为, 均势仅 仅是 一系列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 衡最终将导致战争 。他们 的论点是: ( 1) 各国及其政府所希望的不是平衡而是优势, 这必然引起竞争和猜疑; ( 2) 均势造成两个对立的集团, 从 而使 战争虽未必不可避 免, 却更 有可能发生, 因为各方都 会把它的成员国所遭受的损失或失败, 看成是威胁整个联 盟; ( 3) 均势被认为是牺牲小国利益为大国服务, 并经常达 到 分化和吞 噬弱小国家 的程度。lu 汉斯 # 摩根 索认为 , 均 势作为国际政治指导原则有三大缺点: 其一, 不确定, 因为 没有 对权力进行测量、评价和比 较的完全可靠的手 段; 其 二, 不现实, 因为政治家 总是以取得优势为 目标; 其 三, 不 完全 , 因为均势不能充分说明 1648 到 1914 年大部分年代 中 国家关系 紧张的原因 。lv 厄恩 斯特 # 哈斯则 指出, 如果 用均 势来指导政策, 需要国家政 策的高度灵活性, 对此他 表示 怀疑。lw此外 , 力量的相对性 、不确 定性和对力量意图 判断的偏差也影响了均势稳定的实现。国际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是一个普遍规律, 均势只能是不平衡之上的相对平 衡。休谟列举了均势体系正常运行的条件, 包括: 最基本的 国家 数量( 5 或 6 个) 、均等的力量、力量的可计算性 、力量 的稳 定性、战争的有益性、共同的价值 观念, lx但这些条件 实际上是不能满足的, 因此, 均势是相对的。
摩根索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反映了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某种方式。
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动以什么为目标?。
按照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国际秩序可以划分为世界政府型、霸权型、权力均衡型、参与型和国际组织型五种类型。
现实主义者从上述四个基本假定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出发点,根据他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认为权力均衡即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主权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的理想模式。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永远处于“围绕权力的斗争”中,通过相互对立的实力主体——国家间的均势和抑制进行操纵,在各种实力之间将产生出稳定和秩序。
均势有助于防止全球性霸权的产生、确保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独立、防止战争的爆发等功能。
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理论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而均势理论则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
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均势是一个有助于描述当代国际体系的概念,均势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的力量的平衡,或大体上的平均分配,也就是霸权或统治的对立面”。
尽管均势仍有一些缺陷,但它作为管理权力的一种方法仍然值得推崇。
他不同意集体安全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尚未表现出多少愿意利用集体安全办法来解决国际冲突的倾向,而均势才是最符合当代国际体系的方法。
基辛格也是均势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这位被称为“均势大师”的前美国国务卿,承袭和发挥了十九世纪初梅特涅和卡斯尔雷的均势思想,进而提出依靠均势建立一种适合美国霸权需要的“和平结构”的主张。
他认为,这种“和平结构”是“外交哲学”的重要目标,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历史能给人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平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
摩根索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摩根索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国际秩序反映了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某种方式。
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动以什么为目标?。
按照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国际秩序可以划分为世界政府型、霸权型、权力均衡型、参与型和国际组织型五种类型。
现实主义者从上述四个基本假定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出发点,根据他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认为权力均衡即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主权国家体系中维持国际秩序稳定的理想模式。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永远处于“围绕权力的斗争”中,通过相互对立的实力主体——国家间的均势和抑制进行操纵,在各种实力之间将产生出稳定和秩序。
均势有助于防止全球性霸权的产生、确保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独立、防止战争的爆发等功能。
均势理论是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理论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均势反映了国际关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而均势理论则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国际关系的特殊政策。
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均势是一个有助于描述当代国际体系的概念,均势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的力量的平衡,或大体上的平均分配,也就是霸权或统治的对立面”。
尽管均势仍有一些缺陷,但它作为管理权力的一种方法仍然值得推崇。
他不同意集体安全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尚未表现出多少愿意利用集体安全办法来解决国际冲突的倾向,而均势才是最符合当代国际体系的方法。
基辛格也是均势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这位被称为“均势大师”的前美国国务卿,承袭和发挥了十九世纪初梅特涅和卡斯尔雷的均势思想,进而提出依靠均势建立一种适合美国霸权需要的“和平结构”的主张。
他认为,这种“和平结构”是“外交哲学”的重要目标,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历史能给人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平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
外交学院·《思想·范式·命题》国际关系理论精品讲义

一.理论·范式·命题1.理论【概念】:对规律的解释,包括变量和变量关系的分析,具体表现为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建构等关系。
理论一般可分为两类,即“规范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
规范性理论指以未来的价值导向为基础,以目的为起点通常通过逻辑思辨来研究“应然”问题的学说。
此类学说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大多表现为与政策、战略细细相关的理论流派;而描述性理论则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现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提炼出概念,归纳出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发现规律,同时使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对规律进行严格验证和分析,如三大体系理论便是科学性很高的描述性理论。
此外,应当注意国关理论中的某些理论的研究,基于现象的提炼得出概念,但并没有严格的坚持实证主义验证方法,而是坚持的逻辑思辨的证明方法。
如文明冲突论、国际机制论等。
【作用】:1.提供认识世界框架。
2.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因果解释。
3.帮助预测未来。
4.为政策制定提供帮助。
【理论演变】——五次大辩论1.国际关系学科产生与理想主义。
动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对战争的反思及战争原因的探索是导致国际关系学科产生的直接原因。
主流思想:“理想主义”:又被称为“威尔逊主义”。
1918年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
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强调民族自决和民主制度;二是主张建立国联维护集体安全。
从理论角度讲,理想主义是第一阶段国际关系的主导理念,考虑的是“应然”的问题,就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方法论方面,国际关系远未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主要是借鉴历史学和国际法的研究方法。
2.第一次大辩论:现实主义挑战理想主义(标准:本体论——国际社会本质的认识,物质主义OR理念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爱德华·卡尔;代表作《二十年危机》;主要观点:1.批判“理想主义”把“应然”当做“实然”;2.对权力重新重视;3.道德以国家利益为衡量标准,坚持道德相对主义;4.认为国家利益矛盾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坚持利益冲突论。
现实主义奠基之作

现实主义奠基之作——《国际间政治》现实主义奠基之作——读《国家间政治》一、关于本书及作者(一)作者简介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1904——1980),他被视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
摩根索1904年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人医生家庭。
1923-1927年间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攻读哲学、文学和法律,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问题研究生院学习和研究国际政治。
毕业后当了三年律师,之后在日内瓦大学任政治学讲师。
1935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研究学院任国际法教授。
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他无法回德国,遂于1937年辗转到美国。
尔后,曾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堪萨斯州立大学,1943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政治学系副教授、教授。
并于当年加入美国国籍,从1950-1968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
摩根索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
摩根索著述除《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1948)外,主要还有:《科学人对抗权力政治》(1946)、《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1951)、《捍卫国家利益》(1951)、《政治学的困境》(1958)、《真理与权力》(1970)等等。
(二)关于本书客观评价:作为西方经典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摩根索是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师,他的权力政治理论学说博大精深,学术影响深刻广泛。
斯坦利·霍夫曼写道:“如果我们的学科有奠基之父的话,他就是摩根索。
”肯尼思·汤普森评价摩根索“在最广泛的知识领域方面帮助打下了国际政治的基础。
”王逸舟先生指出,摩根索是美国政治学界的第一位大师,他的主要著作《国家间的政治》被认为是使国际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化的社会科学门类的关键作品。
从修昔底德到汉斯摩根索刘林

从修昔底德到汉斯摩根索——读《国家间政治》一、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从修昔底德到汉斯摩根索修昔底德曾这样解释为什么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会爆发: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本来一直是健康的竞争关系,但是雅典实力的增长和对外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妒忌和一些城邦的不满,恐惧和误解的增长使得双方最终兵戎相见。
尽管是短短几句话,但是微言大义,道出了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是国家之间不平衡发展是战争的根源,而且不平衡发展是零和的,不是互利共赢的;二是妒忌与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猜忌与误判是导致冲突升级,最后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所以战争爆发离不开人类的情绪和思维方式。
所以,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关键在于首先发展是否能够做到互利共赢,其次是要理解人性,避免炫耀,引发妒忌与恐惧,其三是要建立对话机制,消除猜忌与误判。
两千多年后,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
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本书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
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二、摩根索对“利益”概念的思考摩根索强调,在国际政治中权力是国家利益的中心内容。
他在《国家间的政治》中写道:“国际政治的最终目标不论是什么,但权力总是其最直接的目标。
争取权力的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否认的经验事实”。
他认为,权力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不仅是理论分析,而且是政治实践的基本内容。
在国际政治中,最高事实是用权力表述的利益概念,各国均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展开政治活动。
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永恒立场。
政治行动应根据它来判断和指导。
他指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休止的权力斗争。
在这个斗争中,各国的利益一定要从权力的角度加以确定”。
国家间政治权力与和平读书笔记

在阅读《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的过程中,我深感汉斯·摩根索这位现实主义大师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深厚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对权力与和平这一核心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解读。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读书笔记。
首先,本书的主题聚焦于国家间政治的权力与和平问题。
这可以说是对国际关系领域中两个核心方面的深入探索。
摩根索以他独特的视角,将权力与和平看作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
他强调了权力斗争在国际政治中的不可避免性,认为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和实力不均等使得权力斗争成为常态。
然而,他也指出了避免权力斗争升级为战争,实现并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在阐述他的观点时,摩根索采用了严格的分析法。
他以权力作为最基本的自变量,来解释国家间的关系。
他提出,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膨胀,将引发该国的扩张野心,这是“国际政治铁的规律”。
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容易演变为战争。
然而,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国家需要寻求实现普遍的和平。
为此,摩根索提出了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均势、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国际法等手段限制国家权力;二是通过改造国际环境来实现和平。
在书中,摩根索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
这些原则是:1. 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2. 国家是国际政治中的基本单位;3. 国家间的竞争是基本的互动方式;4. 权力界定利益;5. 现实主义寻求和平;6. 政治受到国内和国际政治的双重影响。
这些原则为我们理解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也为我们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总结本书的主要观点时,我们可以看到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不仅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还为寻求世界和平的途径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他的理论框架清晰、全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平衡和制约至关重要。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均势论(均势)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对权力态度转变和各种结果。
均势概念具体为: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势;2、均势是国家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均势的模式,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直接对抗式”,其二是“竞争式”。
均势有三个比不可少的条件:1、无政府结构2、最少两个行为体3、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19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类型:欧洲均势(1818-1815年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极均势(二战之后至60年代中期)、全球多极均势(60年代中期以后)。
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是由美苏中日西欧组成的一种“五极体系”,其特点是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
均势理论的特征是?、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均势;2、实力是均势的基础;3、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形成均势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强国充当的中心平衡机制。
均势是稳定国际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维护和平的积极一面,但均势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不现实性、不充足性三点。
均势不同于均势理论。
均势是某种客观存在,均势形势可以为我们所利用,服务于争取和平的斗争,但均势理论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手段和态势,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均势外交,不过是以均势来掩盖争霸,目的是为了攫取优势和世界霸权。
P108(克劳德)(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山西农 业大 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第 5 ( 4 卷 第 期) 004 067
J. S a x rc U i. ( ca ce c i o hni Ag i. n v Soi l in eEd t n)No 4V 1 52 0 S i . o. 0 6
wh c s t r O b l - ls v r o n r rr g o a o r r to a l s s t e t a i o a a — ih i u n t e mu t p e 。e e y c u t y o e in lp we a i n ly u e h r d t n lb l io i
re . s e il c u is t e i o t n o iin i e l m n e n t n lr lto s t e re . Ha s J is e p ca l o c p e h mp r a t p s t n r a i y o s i t r a i a ea i n h o i s o n . M o g n h u f s l l b r t h h o y i i o k P l isa n t n :Th t u g e f rPo r r e t a i t e a o a et e t e r n h s b o o i c mo g Na i s r y t o e S r g l o we a d Pe c .whi k s i r o n t e s i o h e l m h o y a d b c meo e o h o et e re n ae c ma e t o ti h o l ft e r a i t e r n e o n ft e c r h o is h s i e l m n e n t n lr l t n h o is I h e i d o h n e n t n l t u t r r n f r t n n r a i i t r i a e a i s t e re . n t e p ro ft e i t r a i a r c u et a so ma i s a o o o s o
摩根索的均势理论及其现实指导பைடு நூலகம்义
赵 英
( 吉林 大学 行 政 学 院 , 吉 林 长 春 1 0 1 ) 3 0 2
摘
要 :均势理论是 国际政 治理论 中影 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 ,特 别是在现 实主义 国际 关系理论
中占据 着重要 的地位。经典现 实主义大师汉斯 - 摩椎 索在其 《 国家闻政治 》一书 中首 次对均 势理 论进行 了系统性 阐述。使 均势理论深深地扎根 于现 实主义范式的土壤之 中 。成为现 实主 义理 论 的 核心理论之一 。雀 国际椿 局的多极化转型期间 。世界备 国或 地区力量理智地运 用传统均 势理 论的 “ 理 内核”以权力制衡抵抗霸权 .并促进 多极 均势格 局的形成 ,从 而使 均 势理论在 新 的争件 下 合
a c fp we h o  ̄ S” r a o a l a t r O r ss e e n t h aa c fp we n r — n eo o rt e r e s n b e f c o ”t e ith g mo y wi t e b l n e o o ra d p o h mo e t e f r to fm ut- ls s r c u e t h o ma i n o li e t u t r 。wh c k s t e b ln e o o r t e o a e i o — o p ih ma e h a a c fp we h r y h v mp r
r n e l t e n n su d r n w o dto s a tr ai i m a i g n e e c n iin . sc
Ke o d : M o g n h u} Th a a c - fp we h o y Fu c i n v l a i n y w rs reta e b ln e o - o r t e r ; n t a u to o
具 有 了 非 常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 关 键 词 : 椎 索 ,均 势 理 论 ,功 能评 估 摩
中 图分 类号 :D 1 8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1 X ( 0 6 40 7—4 6 卜86 20 )0 —3 50
T e B l n e o - o rTh o y o o g n h u a d I s Re l tc M e n n s h a a c - fp we e r fM r e t a n f a i i a i g s Z A0 n H Yig
( le eo Ad n sr t nJii i est Colg f mi ita i n Unv r i o l y,Ch n c u ln 1 0 2 a g h nJii 3 01 .Ch n ) ia
Ab ta t Th aa c- fp we h o yi o eo mp ra tta io a ne n t n l ea in h e sr c= e b ln eo- o rt e r n ft i o tn rdt n l tr a i a lto st e — s he i i o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