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浅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间的适应性

浅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间的适应性减水剂是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外加剂之一,其作用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当前,高效减水剂以其优异的减水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其与水泥间的适应性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成为困扰工程界的难题,适应性的好坏将对混凝土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适应性的方法。
标签:减水剂;水泥;适应性;影响因素当前,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成为发展趋势。
而低水胶比势必造成流变性能降低,从而影响其工作性,造成浇筑困难、成型质量不好,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低、耐久性差。
为了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加入减水剂。
减水剂应用至今,经历了若干阶段。
目前仍在使用的减水剂,按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按成分:木质素减水剂、萘系减水剂、脂肪族减水剂、密胺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
不同品种的减水剂适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在选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慎重选择。
因为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效果等性能好,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却给工程人员带来了困扰。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与减水剂性能最为相关的就是水泥。
当水泥与减水剂相适应时,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作用,当水泥与减水剂不适应时,会造成相反的后果,引起工作性能不良,如坍落度降低、坍落度损失大等。
另外,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较好的时候,低掺入量即可带来较明显的效果,若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差,则势必要提高掺入量,以达到期望的流动性要求。
1 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包括3个方面: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初始工作性、高效减水剂在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是否有明确的饱和点和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损失情况。
[1]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水泥化学、表面物理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知识,二者的适应性问题是困扰广大研究人员的难题。
影响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因素浅析

影响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因素浅析进入夏季,混凝土搅拌站反馈最多的是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减水剂相容性差等问题。
水泥厂接收到的搅拌站投诉问题中,最多的也是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差。
如何改善水泥性能,使水泥和不同减水剂均相容较好,是水泥厂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将水泥生产工艺做了相应的调整,做了大量试验,但是由于自己所处是粉磨站企业,存在很多局限性,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于是很多公司便把水泥和减水剂适应性差的原因归结到助磨剂的使用上,所以非常有必要和大家共同探讨影响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因素。
此文中,本人对影响相容性因素做的几点总结。
1、混凝土性能水泥和减水剂的相容性最终都表现在混凝土的性能中,混凝土的性能分为新拌混凝土性能及硬化混凝土性能,重要的几点列举如下:a.和易性: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
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b.强度:强度是混凝土最主要的性能,它是混凝土构件中所能承受荷载的压力。
c.变形:混凝土在一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d.耐久性: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2、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的评价2.1 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三点:a.同一配合比条件下配制相同强度等级、相同流动性能的混凝土拌和物,所需减水剂用量的多少.b.混凝土拌和物塌落度经时损失的大小.c.混凝土拌和物离析、泌水性能的好坏.2.2 相容性的评价方法检测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1083-2008《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进行。
饱和点掺量小,饱和点Marsh时间短,Marsh时间经时损失小,浆体抗离析泌水性能好,则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好。
3. 影响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鱼刺图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所有因素都会影响水泥和减水剂相容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可以用鱼骨图(见下图)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浅析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

钙、 糖钙等普通 减水剂 和萘 系 、 蜜胺树 脂高 效减 水剂 与水泥 的适 应性较差 , 而氨基磺酸盐和聚羧酸盐 高效减水 剂与水泥 的适应性 随着混凝土制 品的 日益增 多 , 混凝 土结 构 的 日趋 复杂 , 筑 建 分子 结构 、 极性 基 团种类及其 在分 子 中的 物的高层 化和大型化 , 混凝 土 的新技 术 也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好。这与其 化学 成分 、 对 数量 、 非极性基 团种类 、 聚合度 和平衡 离子浓度等有关 。 而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 主要 依赖 于作 为混 凝土 六大 组分 之一 的
第3 卷 第3 4 3期 2008年 1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n 瓜 E
V0 .4 No. 3 13 3
N v 20 o. 08
・19 ・ 6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8 3 .1 90 10 —8 5 2 0 )30 6 —2
浅 析 水 泥 与减 水 剂 的适应 性 问题
李宪军 张相胜
摘 要: 针对在 实际工程 中减水 剂与水泥之间适应性差 的问题 , 从水 泥 自身存在 的影响 因素- 9减水 剂方面的影响因素分 析 了影响水泥 与减水 剂适 应性的原 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 了具体 改善措施 , 以促 进减水剂 的合理使用 。 关键 词 : 水泥 , 减水剂 , 适应性 , 改善措施
4 出现“ 硫化” 象 , ) 欠 现 要适 当的增硫 。
水泥熟料 中的 A含量较 高时 , 其对减 水剂 的 吸附量 也较 大 , 使
水泥浆体 的游离水 中没 有足 够浓度 的减水 剂分 子存 在。在 实际
浅析高效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概要

浅析高效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按:目前,混凝土搅拌站普遍使用高效减水剂,随着水泥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水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反映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不良的客户抱怨有增多趋势。
本文介绍了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部分措施等基础知识,供广大从事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的人员参考与借鉴。
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份。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少,在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国内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施工性能、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及高耐久性的混凝土。
混凝土达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外加剂(有时称外掺料),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和优良施工性能;后者矿物外加剂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水化、改善混凝土中浆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一、适应性的概念外加剂性能是指在混凝土检验用材料、试验条件作了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对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而引起的必然变化而表示的。
经过按国家标准检验合格的外加剂,在有的水泥系统中,高效减水剂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坍落度损失快的问题;而在另一些水泥系统中,水泥和水接触后在初始60-90分钟内,大坍落度仍能保持,没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前者,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后者是适应的。
关于外加剂和水泥之间适应与否,目前还不能定量地表示,大多以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外加剂,能否达到预计的效果来表示是否适应。
研究资料表明:掺入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浆体,有一个临界掺量,超过这一掺量继续掺加时,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不再增加,这一点称为饱和点,此时外加剂掺量称为饱和掺量。
在有些情况下,在饱和点以上增加减水剂掺量,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大坍落度,此时外加剂和水泥是适应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在饱和点以上增加减水剂掺量,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和泌水,此时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
水泥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2-08-01T02:34:28.1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6期作者:刘勇刘思远[导读] 减水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刘勇刘思远山东科润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1601摘要:减水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其主要作用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组成。
作为一种高效减水剂,它不仅要简化施工过程,而且要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高效减水剂可以使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成为可能。
分析了影响水泥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
关键词:水泥和聚羧酸系列;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1减水剂的发展历程混凝土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各种外加剂的发展,尤其是高性能减水剂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减水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香菇磺酸盐系列和腐殖酸盐为代表的减水剂,第二阶段是以萘系和三聚氰胺系为代表的减水剂。
21世纪出现了第三代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该高效减水剂可与其他高效减水剂配合使用,获得高性能混凝土。
与前两代减水剂相比,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进入黄金发展期。
代表了目前混凝土外加剂领域的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减水剂的缺点是减水率相对较低,常用于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中,如果用量过高,可能会导致空气延迟和凝结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不凝结现象。
此外,过多的引风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容易引发工程事故,尤其是在冬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缓慢凝结引风对混凝土的影响。
第二阶段减水剂的减水率很高,但没有任何副作用,例如阻碍空气的引入,即使是在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过量添加混凝土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萘系减水剂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过大,给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和萘系减水剂的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因为原料萘容易升华,甲醛挥发等原因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影响水泥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2.1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铝铁四钙。
浅谈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问题

浅谈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问题摘要:本文通过对52组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试验,从水泥、减水剂以及环境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关键字:水泥、减水剂、适应性、试验、饱和掺量点引言外加剂被人称之为混凝土的第五组份,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水泥的适应性称为相容性,即将某种减水剂掺入某种水泥,由水泥质量引起浆体流动性大,经时损失小,称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好;或者获得相同流动度减水剂掺量小的水泥,则该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好。
也称之为水泥与外加剂的双向适应性。
在实际施工中,外加剂按规定掺量掺入混凝土中,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会使混凝土流动度降低或经时损失加大;外加剂掺量过多时,虽然流动性好,但又出现离析、泌水、板结等不正常现象,不仅使混凝土匀质性得不到保障,严重时还会导致硬化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裂纹等工程质量问题。
这些都是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的表现。
例如,在泵送混凝土中经常会出现坍落度损失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是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典型的工程问题。
一、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净浆流动度法,即将制备好的水泥浆体装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暗缝的金属制品)后,稳定提起圆模,使浆体在重力作用下在玻璃板上自由扩展,稳定后的直径即流动度,流动度的大小反映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
二、试验分析(一)饱和掺量点的确定我们对52家搅拌站的减水剂与水泥做了相容性试验,减水剂包括粉剂与液体,有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试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二是确定最佳掺量。
试验中我们发现,按照试验掺量,外加剂从0.4%提高到1.4%时,不一定能找到饱和掺量点,根据标准要求此时需增加减水剂掺量,直到找到饱和点为止。
试验中发现个别减水剂掺量非常大,且流动性也不是很好,如果工程中使用了这种水泥和减水剂,一来增加了成本;二来流动性很差,如果是泵送混凝土,必定要出问题。
我厂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厂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刘厚奋
【期刊名称】《广东建材》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 随着减水剂品种的增加,性能的提高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混凝土减水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实际工程对减水剂的应用,若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好,能充分发挥减水剂的优良性能,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及施工性能均可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若减水剂与水泥不相适应,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研究和分析影响水泥对减水剂适应性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水泥对各种减水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成为水泥企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刘厚奋
【作者单位】广东南华水泥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2
【相关文献】
1.新型改性废旧聚苯乙烯高效水泥减水剂的研究(Ⅰ)——减水剂的性能及其适应性研究 [J], 张先文;廖兵;林果;赵树录;庞浩;胡美龙
2.水泥生产中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和对策 [J], 徐应先
3.我厂高铝水泥熟料试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 陈仕香
4.浅析水泥特性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 [J], 张新民;胡久宏;徐展
5.高温差地区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J], 邓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泥减水剂适应性

浅析水泥减水剂适应性浅析中图分类号: tu5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为了更好地使用好减水剂,结合我多年使用减水剂的经验,谈谈用好减水剂的个人看法,供同行共勉。
由于萘系密胺树脂系等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改性方面的重要贡献,使减水剂成为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之后,混凝土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以高效减水剂的研制和应用为标志,混凝土技术进入由塑性到干硬性,现已经进入流动性的第三代。
一、减水剂的作用水泥减水剂在混凝土中掺量不多,但效果非常显著,现今得到广泛,它的主要有以下作用: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2、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3、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成本;4、改善混凝土细观结构等等。
二、减水剂的作用原理一般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絮凝,这些絮凝结构包裹着一部份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有效水灰比,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因此在制备混凝土的过过程中,根据需要常掺入适量的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在近代水泥减水剂中,表面活性剂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减水剂的主要组成成份。
表面(界面)活性剂是能显著改变(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二相间界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极性基团)和憎水基团(非极性基团)两个组成部份。
在掺入减水剂的混凝土中,由于减水剂中表面活性成分的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其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形成了吸附膜。
这种定向吸附,使水泥胶粒表面上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能使水泥----水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而且促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状结构分散、解体,从而将絮凝状凝絮体内的水释放出来,达到减水的目的。
另一方面,混凝土中减水剂的极性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比较容易与水以氢键形式结合起来,当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足够减水剂后,在水泥颗粒表面会形成一成稳定的溶剂化水膜,这层“空间壁障”阻止了水泥颗粒之间的直接接触,并在颗粒之间起着润滑作用,另外,减水剂的掺入,同时会不同程度地引入一定量的微气泡,增加了水泥颗粒之间的滑动能力,也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显著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研究综述(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摘要: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因素也较多。
本文将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述水泥与减水剂之间的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并总结主要了改善适应性的措施。
关键词:水泥;减水剂;作用机理;适应性;改善措施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ement and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Central South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China)Abstract: The adaptability of cement and water reducing agent is a complex problem,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m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brief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between cement and water reducing agent , adaptability and mechanism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Key words:cement; water reducing agent; mechanism; adaptabi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就是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使用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选择适应性良好的水泥与减水剂。
但是,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一直是困扰着世界混凝土学界的一个难题,它影响了减水剂的作用效果,影响了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同时也影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因此,对水泥与减水剂之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改善十分重要。
1、适应性的概念适应性也称为相容性,其概念可以这样来理解: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检验符合有关相关标准的外加剂掺加到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中,若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说明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说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之间是不不适应的。
就减水剂而言,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良好,表现为减水剂的掺量饱和点明显,饱和掺量不大,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性较好,且在规定时间内坍落度损失小。
根据加拿大Aitcin等研究者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可以用初始流动性、是否有明确的饱和点以及流动性损失三个方面来衡量。
2、适应性的机理分析及影响因素2.1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减水剂的减水机理主要靠吸附分散作用、润滑作用、湿润作用、空间位阻作用及影响水化产物的形态为主。
在加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疏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质点表面,亲水基团则指向水溶液,形成了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膜。
由于减水剂分子的定向吸附,在这种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状结构分散解体,释出其中的水,使浆体的流动性增加,同时减水剂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以氢键结合,阻止了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在颗粒间起润滑作用,并对水化产物的形态产生影响。
2.2减水剂的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影响水泥和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水泥的矿物组成对适应性的影响水泥中主要矿物成分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等,不同矿物组成主要是由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水泥的矿物组成中对减水剂分子的吸附作用是不一样的,铝酸盐矿物对减水剂分子的吸附能力大于硅酸盐矿物。
姚燕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减水剂掺量相同的情况下:水泥中铝酸盐矿物含量越高,减水剂的分散效果越差,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越差;水泥中硅酸盐矿物含量越高,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越好。
2.2.2水泥的细度对适应性的影响水泥颗粒越细,细颗粒越多,需水量越大。
而需水量的增大,必将加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贾祥道、姚燕等以I型硅酸盐水泥为研究对象,用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的表明水泥在磨细后,减水剂的饱和掺量相应增大,且水灰比较低时,增加幅度更大。
水泥细度对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有较明显的影响,如果用表面吸附理论来说明外加剂的分散作用,则水泥比表面积越高,对高效外加剂的吸附量就越多。
如果水泥细度过细,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需要适当增加减水剂的量。
此外,水泥细度对水泥浆体流动度及其保持也有较大的影响。
王玲等人的研究表明,水泥比表面积提高后,减水剂对水泥的饱和掺量有所增大,水泥浆体流动性及保持效果较差,贾祥道还研究了水泥对减水剂的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比表面积的提高,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量逐渐增大,但是水泥颗粒单位面积上减水剂的吸附量却逐渐减小,这就是减水剂的饱和掺量随水泥比表面积提高而逐渐增大,但水泥浆体流动度随水泥比表面积提高而逐渐减小的原因。
2.2.3水泥的碱含量对适应性的影响碱含量(氧化钠、氧化钾)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可溶性碱的存在有助于铝酸盐矿物的溶出,增加水泥颗粒对外加剂的吸附能力,所以水泥中碱含量的增加会使减水剂的塑化效果变差,还会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缩短和坍落度损失的加剧,减弱了减水剂的作用。
但当可溶性碱的含量过低时,不仅当减水剂剂量不足时坍落度经时损失较快,而且当剂量稍高于饱和点时,会出现严重的离析与泌水。
2.2.4水泥的陈放时间及温度对适应性的影响水泥陈放时间越短,水泥越新鲜,减水剂对其塑化作用效果越差。
因为由于粉磨时会产生电荷,新鲜的水泥出磨时间短,颗粒问相互吸附凝聚的能力强,正电性强,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
此外,当水泥温度超过80℃时对减水剂的塑化效果降低明显,当水泥温度更高时,可能会造成二水石膏脱水变成无水石膏,需水量及外加剂吸附量明显增大,坍落度损失也会明显加快。
所以使用刚出磨水泥和出磨温度还较高的水泥,就会出现减水率低、坍落度损失快的现象。
2.2.5水泥中的混合材对适应性的影响我国水泥大多掺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混合材,常用的混合材有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焙烧煤矸石、沸石粉等。
混合材的品种、性质和掺量等不同,对减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也不一样。
实践表明,高效减水剂对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适应性较好,对火山灰、焙烧煤矸石为混合材的水泥的适应性较差。
2.2.6水泥颗粒级配对适应性的影响水泥颗粒级配及颗粒球形度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也较大。
在水泥比表面积相近时,水泥颗粒级配对减水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泥颗粒中小于3微米的微细颗粒的含量的差异,这部分微细颗粒对减水剂的作用影响很大。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姚燕教授的研究表明,水泥比表面积相近时,水泥颗粒中小于3微米的微细颗粒的含量对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影响不大,但对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度及1h后的流动度有明显的影响。
微细颗粒含量较大时,只有提高水灰比或增大减水剂掺量,水泥浆体才能获得较大的初始流动性。
同时,微细颗粒含量的增大加剧了水泥浆体流动度的损失。
2.2.7水泥颗粒的球形度对适应性的影响球形度是指将与粒子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周长除以粒子投影的轮廓长度所得的值,颗粒形状越接近于球体,球形度数值越大。
日本Isao Tanaka等人用球形度分别为0.85和0.67的球形水泥与普通水泥作了水泥浆流动度对比试验,试验中胶砂比为1:2,水灰比为0.55,前者的流动度为277m,而后者的流动度仅为177m,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胶砂比、水灰比的条件下,水泥的球形度越高,配制出来的水泥流动性越好。
贾祥道等的实验结果表明,水泥颗粒球形度提高后,对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影响不大;但可使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度增大,还可使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保持效果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水泥的球形度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的影响也较大。
3、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的措施3.1复合使用外加剂复合使用外加剂是现时普遍使用的一种简单而经济的提高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的复合使用,主要通过缓凝组分的缓凝作用抑制水泥的早期水化反应,从而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减水剂与引气剂复合使用,主要通过引入大量微小气泡,增大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同时增大黏聚性,减小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减水剂与减水剂的复合使用,通过“协同效应”和“超叠加效应”,提高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3.2改变减水剂掺入方法配制混凝土时,可以采用采用后掺法、多次添加法等方法掺入减水剂,来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
在水化反应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水泥浆体中外减水浓度,避免因减水剂含量下降,使大部分的新生水化产物没有得到减水剂的吸附,引起水化产物相互搭接而产生凝结。
3.3加强磨机内物料温度的控制在提高水泥比表面积的同时,加强磨机内物料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保持水泥中石膏组成和含量的稳定性,对控制减水剂和水泥之间的适应性很重要。
3.4在水泥中掺入适当的混合材在水泥中掺入适量的超细混合材如(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良而导致的混凝土和易性差、减水效果差、保塑性差等问题。
总之,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
在配制混装土时必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将水泥和外加剂品种的选择范围缩小,最后还必须通过试拌混凝土来尝试解决,防止因此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不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混凝土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1] 王玲,田培,贾祥道,等.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C]//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 周年论文集,2006(1):243-249.[2] 贾祥道,王玲,姚燕,等.水泥颗粒级配对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J].混凝土外加剂(合订本),2005:133-137.[3] 姚燕,王玲,田培,等.高性能混凝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0-118[4] 温国梁,姚学健,白梅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分析[A].混凝土,2010:82-83.[5] 韩小华.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及其影响因素[A].建材应用与技术,2007:10-13.[6] 曹文婷.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浅析[A].科学创新导报,2010:63-65.[7] 贾祥道. 水泥主要特性对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20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