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随着商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上的广泛应用,商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过长,即缓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商品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相比出现缓凝事故的次数相对较多,这主要是由商品混凝土的特性所决定的。

它的生产过程涉及配制、出厂、检验、运输、泵送、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

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如泵送剂、水泥品种等往往是引起缓凝的主要原因。

本文就近期一工程混凝土发生大面积缓凝来进行分析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的原因及后期的处理补救措施。

1 工程验证和试验室试验1.1工程实例2014年5月,某项工程应用商品混凝土中午进行浇筑地下室底板C40P6,混凝土量约200多方。

浇筑时发现,坍落度特别大,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现象,到晚上7点多钟,混凝土表面出现硬壳,下部混凝土未凝结,用脚踩似橡皮泥状,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随即抹压也未愈合,到第3天晚上混凝土全部凝结硬化长达50多个小时。

该工程原来采用高效泵送剂,掺量2%满足泵送施工要求,凝结时间正常。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高效泵送剂断档,为了解决应急,决定用普通泵送剂代替高效泵送剂,掺量由2%提高到2.8%。

结果出现上述混凝土3天未凝结现象。

经研究决定采取此混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进行试验及施工现场应用验证。

1.2试验室试验(1)外加剂采用普通泵送剂,掺量为1.5%和2.8%,进行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掺1.5%的混凝土凝结时间正常,而掺2.8%的混凝土出现长时间不凝结现象,与施工现场出现情况一致。

(2)外加剂采用高效泵送剂,掺量2%,进行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凝结时间正常。

说明外加剂生产厂家近期供应的高效泵送剂与出现缓凝前应用高效泵送剂性能相同,无差别。

1.3经过试验后应用到工程上进行验证(1)近期送到商品混凝土公司的高效泵送剂继续使用于该项工程上,掺量为2%,到施工现场坍落度为220㎜,泵送正常,混凝土和易性良好,没有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满足泵送要求。

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的原因分析与质量评估

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的原因分析与质量评估

3 ・ 3混凝影响
表1外加剂厂家缓凝减水剂掺 量与混凝 土性 能的关系
编 号
1 #
2 棹
3 #
4 #
掺1 - % 初始坍落度 ( n 盯 。 6 O 分钟坍落度 ( m)
初 凝 时间 f h : a r i n ) 终 凝 寸 间 ( h : a r i n )
混 凝 土 ; 凝 结 时 间 ; 原 因 分析 ; 质 量 评 估
1工程概况
某 核 电 站 工 程 核 辅 助 厂 房 NxB 0 A3 5 板 ,长 1 4 米 ,宽6 米 ,厚0 . 6 5 米 ,其 混 凝 土 量约 5 5 立 方米 ,设 计 强 度等 级 为 C 3 0( 9 0 天 龄 期 )。查 阅设 备与 相关 工艺 图纸 得知 :该 板 上 有2 个硼 酸 存罐 ( 贮 罐 自重 为 l 7 . 5 t ,外 形 尺 寸 3 6 4 0 mm × 6 4 0 0 mm,其 最 大 灌 装 液 位 高 度 为4. 5 m ,浓 度 为2 0 0 0 p p m ,密 度 1 . O t / m ,最大 容 许 容积 为4 6 . 5 m ,全 部 质 量约 6 4 t )。
2 8 d强度 ( M P a )
6 4 . 4 6 7 . 3 7 l _ 7
6 1 . 6
表2现场试验室缓凝减水 剂掺 量与混凝 土性 能的关系
3 . 2 混凝 土 搅拌 站 方 园搅 拌 机组 的外 加 剂的 下料 装 置检 测 混 凝 土 搅 拌 站 的 搅 拌 程 序 设 置 是 :在 第一 盘混 凝土 搅拌 的 时候 ,第 二盘 混 凝土 的 材料 已经 开始 计量 ,并且 在第 一盘 搅拌 完 , 第二 盘的 也 已经计 量 完毕 。所 以 ,假 如混 凝 土搅 拌站 外加 剂 的下 料装 置 的阀 门不 密封 , 将会 导致 在第 一盘 搅 拌时 ,第 二盘 的 外加 剂 就 有 一部 分或 全部 加 入到 了第 一盘 中。为 验 证 下料 装 置的 阀 门是 否密 封 ,未 启动 自动搅 拌 控 制 ,人 工 称 量 6 . o 0 k g 外加 剂加 入J , l - k  ̄ 剂的 下料 装置 中 ,静 置 1 0 分钟 ,观 察 电脑 显 示的J ' I , D  ̄ N 重 量仍 为 6 . 0 0 k g, 且 电 脑显 示 数 据 始终 也 未有 变化 ;经观 察外加 剂 下料 装 置 的下料 口 ,自始至 终未 有外 加 剂流 出 。说 明 了混凝 土搅 拌站 外加 剂 的 下料 装置 的密 封 良 好。

水泥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水泥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水泥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水泥是混凝土最关键的成分之一。

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产生化学反应,将混合料凝固成坚固的结构。

不同类型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凝结时间,这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水泥凝结时间,是指从加入水泥到混凝土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

混凝土在浇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但是,不同的水泥类型会有不同的凝固速度,如果混凝土中加入的水泥凝固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二、水泥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强度水泥凝结时间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

如果水泥凝结时间过短,混凝土强度不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物抗震等级下降,影响其使用寿命。

如果水泥凝结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龟裂,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2.耐久性水泥凝结时间过短,可能会造成混凝土中的孔隙变大,进一步使混凝土更加易受到侵蚀和氧化的影响,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

而水泥凝结时间过长,则加速水泥的老化,降低混凝土整体的耐久性。

3.密实性在混凝土中,水泥是起到胶凝作用的重要物质,是混凝土中的纽带和结合剂。

如果水泥凝结时间过短,混凝土中的水泥胶粘力降低,混凝土的紧密度和密实性难以保证,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

而水泥凝结时间过长,则可能会降低混凝土的可加工性,使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4.变形性水泥凝结时间与混凝土的变形性也有关系。

水泥凝结时间过短,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会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强烈的龟裂和变形。

水泥凝结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变形性增加,从而影响到其整体的稳定性。

三、如何选择适当的水泥如何选择适当的水泥,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呢?首先需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需求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类型。

其次,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保证水泥与混凝土混合完全、均匀。

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分析

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分析

水泥凝结时间是一项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水泥凝结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混凝土初凝时间太短,将影响混凝土拌和料的运输及浇注,终凝时间过长,则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一直以来客户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比较关注。

我公司也在采用在助磨剂中加缓凝组分等措施进行凝结时间调整,但实际生产中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混合材品种、熟料氧化镁含量、水泥SO3的含量等,现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

1、氧化镁含量对熟料凝结时间的影响我公司使用的石灰石中MgO含量存在一定波动,直接导致了熟料中MgO含量的波动,从表1统计的2022年1~5月2号和3号窑熟料MgO含量与凝结时间对应关系可以看出,熟料MgO含量小于2.2%,熟料的初凝和终凝结时间总体趋于稳定,高于2.2%后总体呈现上涨,且MgO含量越高凝结时间越长。

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石灰石MgO含量以稳定熟料凝结时间,同时夏季需要延长水泥凝结时间时,可采取提高石灰石MgO含量的方式提高熟料MgO含量,实现延长水泥凝结时间的目的。

2、混合材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为研究混合材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本文采用P·Ⅰ52.5水泥为基准样,分别单掺16%的不同混合材配制42.5等级水泥进行相应的凝结时间研究,其中混合材采用小磨粉磨,其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粉煤灰>黄磷渣>锂渣>磁铁渣(炉渣)>玄武岩>石灰石,使用粉煤灰凝结时间变长且非常显著,主要与其需水性高有较大关系,而黄磷渣延长凝结时间主要是含P2O5的缓凝组分,在大磨生产上混合材的粉磨细度会导致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变化,从而导致凝结时间也会与本试验规律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与本试验能保持一致。

表1 不同MgO含量熟料凝结时间统计分析表2 不同混合材对水泥凝结时间影响3、缓凝型助磨剂生产水泥凝结时间变化情况在助磨剂中采用缓凝组分进行水泥凝结时间调节时,助磨剂中缓凝组分主要为糖类物质,受高温后存在缓凝效果变差的现象。

如何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问题

如何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问题

如何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问题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而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会导致施工周期延长,增加工期和成本,给施工方和业主带来不便。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问题。

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材料配比不合理、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施工工艺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的问题。

首先,合理调整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的配比是影响初凝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水灰比、掺加适量的减水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此外,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还可以选择使用快凝剂或减缓剂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其次,控制施工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水的用量、采取覆盖保温等方式来控制施工环境温度,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目的。

此外,改进施工工艺也是解决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浇筑、适当延长搅拌时间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初凝时间的延长。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使用新型的混凝土材料来解决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的问题。

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总之,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配比、施工环境温度和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配比、控制施工环境温度、改进施工工艺以及使用新型混凝土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初凝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

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

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超缓凝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材料,其凝结时间相对较长。

在建筑工程中,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于工程进展和施工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定义、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定义超缓凝混凝土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掺入了适当的控制剂和缓凝剂,使得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几小时之内完成,而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延长到数天甚至数周。

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的延长主要是为了适应特殊的施工要求,例如需要长时间进行模板拆除、需要在凝结过程中进行加固等。

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剂和缓凝剂的种类和用量: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通过掺入适当的控制剂和缓凝剂来调节。

不同的控制剂和缓凝剂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反应机理,因此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也不同。

2. 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胶凝材料的质量比。

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

一般来说,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凝结时间也相对较短。

3. 温度: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会加快混凝土的凝结过程,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缓凝结时间。

4. 环境湿度:环境湿度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在极端情况下,如高湿度环境下,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三、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超缓凝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1. 温度测试:通过安装温度计在混凝土试块或构件内部测量温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2. 压力测试: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或荷载在混凝土试块或构件上,观察其变形情况,从而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程度和凝结时间。

3. 颜色测试:通过观察混凝土试块或构件的颜色变化,如颜色由深变浅,可以初步判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四、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应用超缓凝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为一些特殊工程提供了便利。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比较严格,其中对凝结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一、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概念
混凝土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完成,混凝土内部质量稳定,抗压强度可以达到预期值的时间点。

凝结时间是混凝土施工性能合格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施工的保证。

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要求
(1)小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2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2)中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3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3)大型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4h,各地不同,具体以各地技术规范为准。

三、混凝土凝结时间测试方法
(1)压强力测试法:在混凝土凝结时间结束时,从混凝土试块中取出试件,在试块上进行砂浆压强力测试,如果测试值符合要求就表明混凝土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2)拔出状况法:通过拔出试块的形状,判断混凝土的凝结状况,如果无明显拔出痕迹,说明混凝土已经凝结,凝结时间符合要求。

四、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而温度越低,混
凝土凝结时间越长。

(2)水泥类型:不同的水泥类型凝结速度不一样,也会影响凝结时间。

(3)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凝结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4)添加剂:合理添加混凝土添加剂可以快速凝结混凝土,缩短凝结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混凝土施工时对凝结时间的详细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和后果

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和后果

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因素和后果水泥凝结时间,听起来是不是挺枯燥的?但是,实际上它对我们生活中可真有影响,尤其是在建房、修路这些事上。

如果你仔细想想,水泥一旦凝结,它就会变得像岩石一样坚硬,连钢筋都得靠它保持稳定。

这凝结时间,短了没法保证强度,长了又可能浪费时间。

就拿你家那块路面来说,假如水泥凝结得太快,那工人赶紧赶工,结果可能是啥?水泥表面已经干了,里头却湿漉漉的,硬是没有凝固好。

可想而知,这样的混凝土,根本撑不起大楼的重担。

反过来,如果凝结时间太长,那水泥就像个拖延症患者,一直不开始干活,浪费掉了很多的施工时间,工期拖延,成本也高了,真是让人头大。

水泥凝结时间受什么因素影响呢?你别看它外表普通,实际上挺挑剔的!温度就是一个大头。

天气热的时候,水泥就喜欢“快马加鞭”,凝结速度超快,弄不好就来不及处理;冷天呢,水泥可懒得很,凝结速度慢,工人们也得等得心急火燎。

你想想,夏天施工和冬天施工,怎么可能是同一个节奏?温差对它的影响,就像你在外面跑步,热天跑两步就浑身汗,冷天你可能跑了两小时都不觉得热。

湿度也是一个重要角色。

湿气越大,水泥也能保持湿润,凝结时间自然会慢一些。

你别小看这些“水分”,它们可是影响水泥发挥的秘密武器。

再有,水泥的成分也能左右凝结的速度。

一些化学添加剂和矿物质,比如加了石膏的水泥,凝结时间自然要变得更可控,避免了水泥太快凝固或者太慢干燥的问题。

我们说说水泥凝结时间长了可能带来的后果。

假如凝结时间过长,施工方可能在赶工时放松警惕,不小心留下了隐患。

比如水泥的抗压能力可能没达到标准,建筑物的结构就可能变得不稳定。

时间太短呢,强度又可能不够,水泥虽凝固了,但抗压性差,承受不了高强度的荷载,可能导致楼体开裂,甚至垮塌。

这就像是一个人的脾气,不紧不慢有点调皮,急了又办不好事,慢了反而拖了后腿。

凝结时间对施工效率的影响也不得不提。

大家都知道,工期紧张时,任何一点点的拖延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延期。

而水泥凝结时间的变化,就像是施工中的变数,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按时完成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因素
缓凝
判断依据
工程施工要求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为6 h~10 h左右(特殊要求混凝土除外)。

桩基、承台、墩身、隧道混凝土喷涂、衬砌及混凝土砌体等超过24 h甚至几天不凝结。

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

a.搅拌站人员未按混凝土外加剂厂家外加剂使用说明要求,盲目多掺外加剂(一般掺量为0.8%~1%)。

b.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将水泥误当粉煤灰使用。

c.工作疏忽导致外加剂混淆使用,如将缓凝剂当早强剂使用。

d.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看混凝土发干流动性小擅自给混凝土加水。

2)机械因素。

a.计量器具未按照要求自检、送检,长期使用产生较大误差。

b.盛放混凝土外加剂的料仓要使用塑料或防腐漆,杜绝外加剂与铁器直接接触。

c.放料口传感器失灵,或放料口长期磨损计量不准误差较大。

3)水泥因素。

a.水泥自身凝结时间长。

水泥生料配比不合理或水泥煅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够,导致煅烧后水泥有效成分少,主要靠调凝石膏来调整凝结时间。

b.水泥厂或施工单位不注重水泥存放,将水泥长期漏天放置导致水泥吸潮结块。

c.水泥厂家根据季节性温度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适当的调整水泥,比如夏季温度高,水泥凝结时间快,厂家会适当降低C3A含量,冬季温度低,水泥凝结时间短,会
适当提高C3A含量。

d.水泥工艺流程的重大改变,水泥性能不稳定。

e.水泥生料来源变迁,矿物含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工艺流程。

f.水泥厂家大量加粉煤灰作为外掺料提高水泥产量。

4)粉煤灰因素。

从粉煤灰颜色来辨别一般为灰色,颜色越黑含碳量越高,发黄含钙比较高。

a.粉煤灰掺量过高,一般1级粉煤灰需水量为90%,可减少用水量并代替一部分水泥使用,改善工作性能,但过量使用粉煤灰凝结时间长,强度低。

b.粉煤灰厂家为提高粉煤灰产量掺合磨细矿渣等以次充好。

5)矿粉因素。

矿粉以玻璃体结构为主,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这些活性物质与水泥中C3S和C2S反应填充混凝土孔隙。

超掺矿粉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变长。

6)砂、石料因素。

砂、石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较大,除此还有如下情况:
a.冬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含水高的砂料有冻结现象,无形中加重了含水量。

b.砂质量问题,砂厂在砂中掺合大量的土、碎石等提高砂量,而土对外加剂的影响非常大。

c.砂、石料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偏高。

7)外加剂因素。

a.外加剂种类繁多,工地上不注意外加剂标识,误用外加剂。

b.外加剂对运输、储存、使用掺量有严格要求,未按外加剂厂家说明使用。

c.外加剂有一定适应性,调试过程中混凝土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但在大批量生产供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不稳定,会在凝结时间上有一定的误差。

d.外加剂配方不合理的产品,自身凝结时间长,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

e.外加剂复配过程中,缓凝组分含量高。

8)其他因素。

a.环境因素。

南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及温湿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其次水质差别较大,北方水呈碱性,南方水呈酸性(特殊情况除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检验水的各项指标以减少对水泥及外加剂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