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
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新界”、威海 长江流域 卫 台湾、澎湖列岛 福建
时
局
图
一 目 了 然
熊代表沙皇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不 言 而 喻
3、表现:德俄英法 日等 4、影响:亡国灭种、 沦为殖民地危机
1、原因 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 时,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美国 正忙于美西战争;
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 强的侵华史实,了解列强入侵带 来的影响,理解美国的的门户开 放政策。
1、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第一段, 找出列强入侵的国际国内背 景?
国际背景 •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 义迅猛发展,需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根本)
国内情况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 往 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战败根本原因
腐朽堕落的封建主义不可能战 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3、列强入侵带来影响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逐渐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等 条 约 残
他 正 被 众 多 不 平 等 条 约 扎 得 像 个 木 乃 伊 。
着 的 人 代 表 的 是 当 时 受 尽 欺 凌 的 中 国 人 。
• 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竭, 内部危机严重
二 、列强入侵经过
1第一次鸦片战争 清 政 府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 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 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 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 队前往东北。 1895年11月8日下午4时,《辽南条约》在北京签订。其主要 内容是: 一、中国让与日本国管理的奉天省南部地区及辽东湾东岸、 黄海北岸、奉天所属诸岛屿,永远交还中国; 二、中国支付3000万两酬报费,于1895年11月16日交清; 三、酬款交清后,三个月以内,日本军队从该交还地一律撤 回。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1. 中国赔款价息合计 9.8 亿两 白银(详情为赔偿 4.5 亿白银, 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约 9.8 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 人在界内居住。 3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反帝运动。 4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 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 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 关铁路沿线要地。
《南京条约》的后续
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 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 五口通商章程》。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 美国享有英国在 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 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的更好,需与美国领 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 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 约》。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 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 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 的义务。
1856—1860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中国经历了漫长而辛苦的历史,其中,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侵略所留下的印记深远而又不可磨灭。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列强自认为拥有文明和技术优势,纷纷侵略中国,甚至瓜分中国的领土,这些行为既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也对中华民族心灵的创伤至今仍未痊愈。
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原因1.经济上的因素在19世纪初,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曾经辉煌一时,而此时的西方列强却在经济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这促使西方列强不断寻求新的经济渠道,其中,中国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成为了西方列强扩张经济领域的重要目标。
2.政治上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在清朝晚期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国的政治体系已经变得相当腐败,国力逐渐下降。
这使得各种地方势力的兴起,分裂了中国。
西方列强因此抓住了这一机会,对中国进行了瓜分和殖民。
3.文化和宗教上的原因西方列强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他们试图把自己的观念和文化传递给中国。
他们对中国进行了殖民,不仅割去了中国大量的领土,而且试图摧毁中国的文化系统,推广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意义1.现代化的理念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推行殖民统治,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强引入了一系列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2.国家意识觉醒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不仅让中华民族深受创伤,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意识到建立富强民主的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华民族开始不断地认识自身的弱势和存亡之道,同时也开始不断寻找自我实现和强大的途径。
3.历史启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通过敕勒川之战、黄埔海战、山海关大捷等一系列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华民族不仅表现了坚定的护国决心,也展现了无比坚强的反抗精神。
这些历史事实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心中,激励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保卫祖国。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ab4bc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4.png)
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归纳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7.7-1945.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二)政治侵略:1、强签不平等条约: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十一条”(6)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各个列强签定的条约(1)英国:《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年)(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4)日本:《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辛丑条约》(1901)、3)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1)割地类条约。
近代列强入侵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近代列强入侵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列强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刻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让我们通过一些相关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例题分析例题 1:“1840 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请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要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受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例题 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答案要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包括: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例题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阐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要点:《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强入侵

第三站:海上之行 ——寻访海上抗日民族英雄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
丁汝昌
叶祖珪
邓世昌
刘步蟾
林永升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中方 日方
参战舰艇( 艘) 10
12
火炮 (门 ) 191
272
兵力 (人 ) 2 052
3 566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5艘沉没 5艘重伤 1 200 300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 认识:在甲午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 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为了捍卫国家主权 ,浴血抗日,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精 神,但李鸿章的避战自保策略和清政 府的腐败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三、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决战
1.爆发原因: 日军突然偷袭---蓄意挑起 2.主要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 北洋水师(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 “定远”舰——刘步蟾;“靖远”舰——叶祖珪 3.结果: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考探究
列强入侵
国际环境
工业革命完 成 开辟国际市 场 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展; 资本主义向 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主要战争
主要侵略 方式
签署条约
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鸦片战争 商品输出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从商品输出到 资本输出;从 瓜分狂潮到以 华治华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双半
第五站:山东之行 ——寻访19世纪末的英雄队伍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形式发展图:
京津地区
北京 北京
北京 廊坊 天津 隶 运 大沽
海
渤
山
列强侵略

在侵略中抗争,在战火中发展先细数一下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较大规模的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
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多个西方列强共同参与的侵华战争。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破坏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这一时期,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通过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列强向中国索赔的赔款数额步步升高。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而日益贫困。
巨额赔款也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增强了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依赖性。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2、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 (课本24页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 (独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践踏中国主权
1、侵犯中国人民生存权,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上
发展要求:
5、了解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美国“门户 开放”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
.
封建专制高度加强
思想文化专制
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 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
体,自然经济仍占统 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
科技突飞猛进,
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
英国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
3、经济上
破坏中国领土、领海主权和司法 方面的主权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 勒索赔款、设厂筑路,控制中国 经济命脉
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 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瓜分狂潮
(1)原因: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 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挂坟中国的狂 潮。 (2)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3)民族危机: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 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 重危机中。 (4)结果:门户开放——形成了各国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广东、广西和 云南
长江流域、云 南、广东 福建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其实质是为了 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 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由列强在中国建立 “国际共管体系”。 结果使中国成为形成 各国共同宰割中国的 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俄、美、日、意、奥, 八国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在北京城 和皇宫紫禁城内烧杀抢掠。
3、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 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 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 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比 1 例
(2)落后的自然经济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差距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文化)
文 艺 复 兴
启 蒙 运 动
( 3) 民 主 自 由 与 文 伏化 尔专 泰制 的 差 距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军事)
( 4) 军 备 废 弛 与 船 坚 炮 利 的 差 距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外交)
(5)殖民扩张与闭关锁国的差距
50—100公斤/箱
35445 20331
40200
4000
1799年
7889
12576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探究问题 3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过激 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所以林则徐 才是这场战争的祸首,对此你的观点是 什么?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时间:1856年-1860年 3、结果 (1)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 条约 (2)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西北一百五十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 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爱珲条约》 割占的60多万平方 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 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 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三、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原因:
(1)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3)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年—1895年 3、经过
清政府惨败投降,签订《马关条约》
台北 台中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 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 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 样的情怀。
鸦片战争的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急需广 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根本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 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政治)
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议会下院
(1)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差距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经济)
台南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是近代列强参与国最多的侵华战争,为 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 义国家勾结起来,1900年共同侵华。
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吸食鸦片 的中国人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中国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 侵华史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俄、英支持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 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抗争或探索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新思潮的萌发、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刘永福黑旗军、冯子材等人的斗争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戊 戌变法、实业救国 义和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