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检验标准(PCBA三防漆)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PCBA检验标准本检验规范的制定旨在为生产和检验过程提供可依据的标准。
定义:CR——严重缺陷:指单位产品的极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其中包括可靠性能达不到要求,可能对人身及财产带来危害或不符合法规规定,外观极严重不合格(降低产品等级,影响产品价格),与客户要求完全不一致等。
MA——主要缺陷:指单位产品的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其中包括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外观严重不合格,功能达不到规定要求,客户难于接受的其他缺陷等。
MI——次要缺陷:指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其中包括轻微的外观不合格,不影响客户接受的其他缺陷等。
短路和断路:短路是指两个独立的相邻的焊点之间,在焊锡之后形成接合,造成不应导通而导通的结果;断路是指线路该导通而未导通。
沾锡情况:良好沾锡是指接触角度小于等于60°,焊锡均匀扩散,焊点形成良好的轮廓且光亮。
要形成良好的焊锡,应有清洁的焊接表面,正确的锡丝和适当的加热。
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全扩散(0°<接触角≤30°)和半扩散(30°<接触角≤60°)。
不良沾锡是指接触角度大于60°,焊锡熔化后形成不均匀的锡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上,而未紧贴其上。
形成不良沾锡的可能原因有不良的操作方法、加热或加锡不均匀、表面有油污、助焊剂未达到引导扩散的效果等。
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劣扩散(60°<接触角≤90°)和无扩散(90°<接触角<180°)。
不沾锡是指焊锡熔化后瞬间沾附于金属表面,随后溜走。
不沾锡的可能原因有焊接表面被严重玷污、加热不足、焊锡由烙铁头流下、烙铁太热破坏了焊锡结构或使焊锡表面氧化等。
按部品的外观形状,将SMT实装部品分为有引脚产品和无引脚产品。
pcb板三防漆标准

PCB板三防漆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不能有流漆、滴漏现象,不可有半润湿现象。
2. 三防漆层应平整、光亮,薄厚均匀,将焊盘、贴式组件或导体表面保护好。
3. 漆层表面不能有桔皮形、气泡、针孔、波纹现象。
4. 不需要防护的器件或组件上不需刷涂三防漆。
5. 三防后的印制板应干净、整洁,没有元器件损伤现象。
6. 板面和元器件上没有污物、手印、波纹、缩孔、灰尘等缺陷和外来物,无粉化、无起皮现象。
7. 储存要求:原材料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内,室温不宜超过30度。
安装有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并应远离热源。
与其它种类的化学品分开储存,并要有明确的物料标识,切忌混储。
注意防火,并配备消防器材。
储存库房应备有泄露应急设备和合理的收容材料(如沙土)。
库房应保持通风,防止泄露气体聚集而引发意外。
储存容器上应注明有效使用日期。
存储货架或设备应接地良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三防漆外观检验标准

三防漆外观检验标准三防漆外观检验标准一、引言三防漆是一种具有防水、防火、防腐蚀功能的涂料,广泛应用于舰船、建筑、桥梁等领域。
为了确保三防漆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需要对其外观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三防漆外观检验的标准和步骤。
二、外观检验项目(1)颜色:三防漆应符合规定的颜色要求,颜色鲜艳,均匀分布,无色差。
(2)光泽度:三防漆的光泽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光泽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三防漆的使用效果。
(3)干燥时间:三防漆的干燥时间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过长或过短的干燥时间都不利于三防漆的工艺施工和使用寿命。
(4)附着力:三防漆的附着力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不能出现起皮、脱落等现象。
(5)平整度:三防漆涂层表面应平整,无凹凸不平的现象。
(6)缺陷:三防漆涂层上不应出现气泡、麻点、鱼眼、流挂等缺陷。
(7)裂纹:三防漆涂层应无裂纹,若有裂纹存在,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检验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一台质量可靠的光泽度仪、附着力试验设备等检验工具,确保检验设备完好。
(2)样品准备: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若干个三防漆样品,样品应代表整个生产批次,样品数量应符合检验标准的要求。
(3)外观检验:对每个样品进行颜色、光泽度、干燥时间、附着力、平整度、缺陷、裂纹等项目的检验。
首先,使用光泽度仪测量样品的光泽度;然后,对样品的颜色、干燥时间、附着力进行目测和手感检验;接下来,使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样品表面是否有缺陷和裂纹。
记录每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和缺陷类型。
(4)评估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要求,评估每个样品的合格性。
若样品的外观检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则评定为合格样品;反之,评定为不合格样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报告和记录:根据每个样品的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同时做好样品的记录和保存工作,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四、结论三防漆的外观检验对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颜色、光泽度、干燥时间、附着力、平整度、缺陷、裂纹等项目进行严格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样品,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三防漆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水、防火、防腐蚀功能。
三防漆喷涂检验标准

三防漆喷涂检验标准
1、附着力(参考GB/T9286-1998标准:划格实验法)
2、盐雾试验(参考GB/T1771-2007标准:验证产品的安全性能。
标准72h,企业需供应商配合极限实验达1000h)
3、吸水率(参考GB/T1738-1979标准:验证产品的防护、安全性能)
4、潮湿环境下的绝缘电阻(参考IPC-TM-6502.6.3.4A标准:验证产品的绝缘安全性)
5、防霉性(参考IPC-TM-6502.6.1标准:28天霉菌测试)
6、耐候性/冷热冲击试验(参考IPC-TM-6502.6.7.1A标准:IPC标准100次循环,企业需供应商配合极限实验达600次循环)
7、耐酸碱性测试(参考GB1763-1986标准:漆膜无异常)
8、击穿强度(参考GB1981.2-2003标准:验证产品的绝缘性能)
9、腐蚀性(参考IPC-TM-6502.6.15标准:试验样件无腐蚀)
10、气味要求(企业自订标准:气味小,无刺激性不愉快的气味)
11、毒性要求(参考JISK0123-200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通则标准:不仅要符合RoHS、REACH指令,还要求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等毒性物质)
12、漆膜的柔韧性(参考IPC-TM-6502.4.5.1标准:需漆膜折弯180度无裂纹)
13、耐硫化试验(企业自订测试标准:验证产品长期的防护性能,硅胶类产品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本身原因,分子间隙较大,该项试验无法通过。
硅胶类产品散热性能好,但空气中的潮气、硫化氢
等气体长期由分子间隙里不间断的侵蚀,导致板底的逐渐硫化腐蚀,目前一些大型公司已逐步认识到该产品的缺陷,对于使用寿命有要求的产品已禁止使用。
)。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1. 目的:为使生产、检验过程中有依据可循,特制订本检验规范。
2. 定义2.1 CR——严重缺陷单位产品的极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2.1.1可靠性能达不到要求。
2.1.2对人身及财产可能带来危害,或不符合法规规定.2.1.3极严重的外观不合格(降低产品等级,影响产品价格)。
2.1.4与客户要求完全不一致.2.2 MA——主要缺陷单位产品的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2.2.1产品性能降低。
2.2.2产品外观严重不合格。
2.2.3功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2.2.4客户难于接受的其它缺陷。
2.3 Ml——次要缺陷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2.3.1轻微的外观不合格。
2.3.2不影响客户接受的其它缺陷。
2.4短路和断路:2.4.1. 短路:是指两个独立的相邻的焊点之间,在焊锡之后形成接合,造成不应导通而导通的结果2.4.2. 断路:线路该导通而未导通2.5沾锡情况:2.5.1. 良好沾锡:0 ° <接触角W 60° (接触角:焊锡与金属面所成的角度),焊锡均匀扩散,焊点形成良好的轮廓且光亮.要形成良好的焊锡,应有清洁的焊接表面,正确的锡丝和适当的加热.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全扩散(0 ° <接触角W 30° )和半扩散(30 ° <接触角W 60° ).如图:2.5.2 不良沾锡:60° <接触角<180° ,焊锡熔化后形成不均匀的锡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上,而未紧贴其上•形成不良沾锡的可能原因有:不良的操作方法,加热或加锡不均匀,表面有油污,助焊剂未达到引导扩散的效果等等•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劣扩散(60 ° <接触角W 90° )和无扩散(90 ° <接触角<180° ).如图所示:2.5.3不沾锡:焊锡熔化后,瞬间沾附于金属表面,随后溜走•不沾锡的可能原因有:焊接表面被严重玷污,加热不足、焊锡由烙铁头流下,烙铁太热破坏了焊锡结构或使焊锡表面氧化部品分类:按部品的外观形状,将SMT 实装部品分为:2.6.有引脚产品2.6.1. 异形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本体伸出,弯曲后向外侧凸出•如:QFP、SOP等.2.6.2. 平面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下面平直伸出.如:连接器、晶体管等.2.6.3. 内曲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侧面伸出,向内伸卷曲.如钽质电感、J形部品等.2.7无引脚部品.2.7.1. 晶体电极:部品两端面被镀成电极.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8良好焊点:2.8.1. 要求:2.8.1.1. 结合性好:光泽好且表面呈凹形曲线.2.8.1.2. 导电性佳:不在焊点处形成高电阻(不在凝固前移动零件),不造成短路、断路.2.8.1.3. 散热性好:扩散均匀,全扩散.2.8.1.4. 易于检验: 焊锡不得太多, 务必使零件轮廓清晰可判.2.8.1.5. 易于修理: 勿使零件重叠实装.2.8.1.6. 不伤及零件: 烫伤零件或加热过久(常伴随有松香焦化), 会损及零件寿命.2.8.2. 现象:2.8.2.1. 所有表面沾锡良好.2.8.2.2. 焊锡外观光亮且成凹形圆滑曲线.2.8.2.3. 所有零件轮廓清晰可见.2.8.2.4. 若有松香锡球残留, 则须作清洁而不焦化.2.8.3. 形成条件:2.8.3.1. 正确的操作程序:手工作业时, 应注意烙铁、焊锡丝的收放次序及位置.2.8.3.2. 应保持两焊锡面清洁.2.8.3.3. 应使用规定的锡丝并注意使用量.2.8.3.4. 正确使用焊锡器具并按时保养.2.8.3.5. 应掌握正确的焊锡时间.2.8.3.6. 手工作业时,应注意冷却前不可移动被焊物, 以免造成焊点结晶不良,导致高电阻.3. 检验内容:3.1. 基板外观检查标准:3.1.1. 在任一方向,基板弯曲变形量:每100mm不可超过0.75mm.3.1.2. 基板不可出现分层、气泡、裂痕及凹陷现象.如有分层,只允许距离铜箔1mm以上开始轻微分离,不允许从铜箔下开始分离; 如有轻微凹陷, 则应小于线路厚度的30%.3.1.3. 经过焊锡后,允许保护漆起皱,但不可以脱落.3.1.4. 基板线路不可因铜氧化而发黑; 基板上铜箔氧化不可.3.1.5. 非导线区域内的保护漆最多可脱落5点,每一点的面积都必须在0.5mm以内,各点相距须在0.25mm 以上且距离导线0.25mm以上.3.1.6. 零件符号、印字不可印在焊点上.3.1.7. 基板上不可有油墨残渣、油污或其它异物.3.1.8. 基板不可因过热烧焦而变色; 基板上不可有铜箔浮起.3.1.9. 基板上的锡渣或锡球不可造成任何短路, 且外径小于0.3mm. 焊接的部品上不可残留锡渣或锡球.4. 不良图标SMT部分4.1零件贴装位置图标图示说明1、鸥翼形引脚理想状况1、弓I线脚在板子焊垫的轮廓内且没有突出现象。
三防漆厂家给出的PCB线路板的涂刷验收标准

三防漆厂家给出的PCB线路板的涂刷验收标准一.目的:根据公司目前用的锐涂三方漆涂料按规定进行检测,确保PCB产品最终质量,这是一家合格的三防漆厂家应给出和配合完成的应用解决方案二.Range:2.1适用于原材料检验。
2.2适用于产品过程中原材料的再验证和最终检验。
三. 参考文件3.1合格供应商目录四.检验项目4.1外观目视检查:参照IPC-610D标准,要求在紫外光下完全固化,每根针和焊点覆盖均匀,无孔洞、波纹裂纹和桔皮现象。
不应喷洒在程序下载端口、连接器内部、继电器气孔和与散热器的接触面上。
4.2.在不同厚度位置取3个测点,测点均在厚度范围内合格。
厚度见IPC-610D标准。
4.3附着力参照GBT9286标准,膜厚0-0.06mm,间距1mm;0.061-0.12mm,间距2mm;0.121-0.25mm,间距3mm。
分为10*10*100格,用3M透明胶带600胶带粘贴在格内,迅速拉起,3级判定:切口边缘有部分或部分格脱落,剥离面积小于35%合格。
4.4根据ipc-tm-650试验方法2.6.1.1,测定了涂料的防霉性能。
固化后的涂层不应促进或受到霉菌生长的影响。
要求0级肉眼看不到霉菌生长。
4.5根据IPC-TM-650试验方法2.6.7.1对涂层产品进行热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为:温度-65c~125c[-85f~257f],循环100次。
完成温度循环试验后,涂层试验载体应在温度255℃【77 9℉】和湿度50 5%的条件下保存24小时。
要求:满足外观检查、介电压力试验。
4.6采用IPC-TM-650试验方法2.6.3.4测试潮湿环境下的绝缘电阻。
在完成温度和湿度试验循环后,应将电路板放置在25 5 C[77 9 F]和50 5%相对湿度的基准条件下24小时。
在基准条件下,在湿试验期间、湿试验完成后1~2小时和湿试验结束后24小时,ER涂层材料的绝缘电阻应为500m,所有其他涂层材料的绝缘电阻应为5000m。
13 检验标准(PCBA三防漆)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盐雾试验
(1)试验条件
A温度35±2℃
B溶液5%氯化钠溶液PH=6.5~7.2(用稀盐酸或NaoH调正)
C盐雾沉降率1~2mg/小时/80cm^2
D喷雾方式间歇喷雾。即连续喷雾8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停止喷雾,在静止和安息封状态下保持16小时(最后两小时为下周期升温时间)共24小时为一周期。
百格刀,3M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防霉菌
根据IPC-TM-650测试方
法测定敷形涂覆材料抗霉菌滋生的能力。
固化后的敷形涂覆层不应当有助于霉菌眼看不到霉菌生长。
第三方试验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热冲击
按照IPC-TM-650测试方法测试敷形涂覆产品,测试条件:温度-65°C~125°C[-85°F~257°F],循环周期100个。完成温度循环测试后,已涂覆的测试载体应当放置在温度25±5°C[77±9°F]、湿度50±5%基准条件下保持24小时。
来料检验验收标准
主题
三防漆涂覆
版本:1.0
文件编号:ZL-QPS-A013-10
1.目的:
对本公司的进货原材料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实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
2.范围:
2.1适用于原材料进厂来料检验。
2.2适用于产品制程和终检时,对原材料进行复核查证。
3.引用文件
3.1《合格供方目录》
4.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要求:满足外观检验,介质耐压测试。
高低温箱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潮湿环境下的绝缘电阻
按照IPC-TM-650
测试方法测试敷形涂覆材料。完成温度及
13 检验标准(PCBA三防漆)

主题
三防漆涂覆
版本:1.0
文件编号:ZL-QPS-A013-10
1.目的:
对本公司的进货原材料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实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
2.范围:
2.1适用于原材料进厂来料检验。
2.2适用于产品制程和终检时,对原材料进行复核查证。
3.引用文件
3.1《合格供方目录》
4.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E周期1
(2)测试结果:PCB线路板不能发现底金属腐蚀现象。敷形涂覆层应当不发粘、无软化、粉化、起泡、表面发粘、裂缝、剥离或者逆转成液态的现象
盐雾箱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拟制:陈建永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百格刀,3M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防霉菌
根据IPC-TM-650测试方
法测定敷形涂覆材料抗霉菌滋生的能力。
固化后的敷形涂覆层不应当有助于霉菌生长
或受到霉菌生长的影响。要求0级肉眼看不到霉菌生长。
第三方试验
对每种敷形涂覆材料产品进行一次鉴定检验。
热冲击
按照IPC-TM-650测试方法测试敷形涂覆产品,测试条件:温度-65°C~125°C[-85°F~257°F],循环周期100个。完成温度循环测试后,已涂覆的测试载体应当放置在温度25±5°C[77±9°F]、湿度50±5%基准条件下保持24小时。
千分尺
II级
Ac/Rc=0/1
附着力
参考GBT9286标准,漆膜厚度0~0.06mm,1mm间距;0.061~0.12mm,2mm间距;0.121~0.25mm,3mm间距。划成10*10的100格,用3M的TransparentTape6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黏贴在百格中,迅速拉起,3级判定:切口的边缘有部分或部分格子整块剥落,被剥落面积小于35%为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每种敷形涂 覆材料产品进 行一次鉴定检 验。
盐雾试验
(1)试验条件
A温度35±2C
B溶液5%氯化钠溶液PH=6.5〜7.2(用稀盐酸或NaoH调正)
C盐雾沉降率1〜2mg/小时/80cmA2
D喷雾方式间歇喷雾。即连续喷雾8小时,然后停止 加热,停止喷雾,在静止和安息圭寸状态下保持16小时
贴在百格中,迅速拉起,3级判定:切口的边缘有部分或
部分格子整块剥落,被剥落面积小于35%为合格。
百格刀,3M
对每种敷形涂 覆材料产品进 行一次鉴定检 验。
防霉菌
根据IPC-TM-650测试方
法2.6.1.1测定敷形涂覆材料抗霉菌滋生的能力。 固化后的敷形涂覆层 不应当有助于霉菌生长 或受到霉菌生长的影响。要求0级肉眼看不到霉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
于基准条件下1到2小时后,以及置于基准条件下
24小时后,ER型敷形涂覆材料的绝缘电阻 应当 为500MQ,所有其它类型敷形涂覆材料的绝缘 电阻均应当为5000MD。
第二方试验
对每种敷形涂 覆材料产品进 行一次鉴定检 验。
介质耐压
(DWV
应当按照IPC-TM-650
测试方法2.5.7.1测量固化后的敷形涂覆层的介质 耐压。施直流电压500V漏电流应当不超过10口A。应 当无放电现象,如飞弧(表面放电)、打火花(气体 放电)或击穿(击穿放电)等。
第二方试验
对每种敷形涂 覆材料产品进 行一次鉴定检 验。
热冲击
按照IPC-TM-650测试方法2.6.7.1测试敷形涂覆产 品,测试条件:温度-65°C〜125°C[-85°F〜257°
F],循环周期100个。完成温度循环测试后,已涂覆 的测试载体 应当放置在温度25±5°C[77±9°F]、湿 度50±5沁准条件下保持24小时。
来料检验验收标准
主题
三防漆涂覆
版本:1.0
文件编号:ZL-QPS-A013-10
1•目的:
对本公司的进货原材料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实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
2•范围:
2.1适用于原材料进厂来料检验。
2.2适用于产品制程和终检时,对原材料进行复核查证。
3.引用文件
3.1《合格供方目录》
4.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验收标准
检验工具
抽样标准
外观
目检:参考IPC-610D标准,在UV下要求完全固化,均 匀覆盖每个引脚及焊点上,无空洞起包,纹波裂纹,桔皮 现象。不得喷涂在程序下载口,连接器内部,继电器气孔 上,以及与散热器接触面。。
UV灯具
II级
Ac/Rc=0/1
在不冋位置取3个测试点,测试点均在厚度区间为合
厚度参考IPC-610D标准:
(最后两小时为下周期升温时间)共24小时为一周 期。
E周期1
(2)测试结果:PC线路板不能发现底金属腐蚀现象。 敷形涂覆层 应当不发粘、无软化、粉化、起泡、表面 发粘、裂缝、剥离或者逆转成液态的现象
盐雾箱
对每种敷形涂 覆材料产品进 行一次鉴定检 验。
拟制:陈建永审核:批准:制定日期:
要求:满足外观检验,介质耐压测试。
高低温箱
对每种敷形涂 覆材料产品进 行一次鉴定检 验。
潮湿环境 下的绝缘 电阻
按照IPC-TM-650
测试方法263.4测试敷形涂覆材料。完成温度及 湿度测试循环后,板子 应当放置在温度25±5°C [77±9°F]、相对湿度50±5%的基准条件下保持24小时。
在进行潮湿测试期间、及潮湿测试完成再置
「格,
II级
Ac/Rc=0/1
AR红厲烯酸树脂
0-03-0,13社来,
厚度
ER―村脂
0.0W13^^
千分尺
URS[氮墓甲醛脂树肺
SR型硅樹脂
XY型甲萃枸脂
附着力
参考GBT9286标准,漆膜厚度0~0.06mm,1mm间距;
0.061~0.12mm,2mm间距;0.121~0.25mm,3mm间距。戈U成10*10的 100 格,用3M的Tran spare ntTape600胶带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