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基础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性、句式等。

2.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言文的语法、语
境和意义。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二、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基础知识,如词性、句式等。

2.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现代文的语法、语
境和意义。

3. 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三、文学作品欣赏
1. 诗歌欣赏,如《静夜思》、《登高》等。

2. 散文欣赏,如《背影》、《记承天寺夜游》等。

3. 小说欣赏,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四、语言表达
1. 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

2. 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如准确表达、生动表达、得
体表达等。

3. 语言表达的实践应用,如写作、演讲、辩论等。

五、文化常识
1.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古代名人、历史事件等。

2.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3. 现代社会文化常识,如科技、艺术、时尚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诵读、讲解、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上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语文基础知识1. 字音字形•字音:指一个字在发音上的特点,包括声调、音节等。

•字形:指一个字的外部形状和结构,包括笔画、笔顺等。

2. 词语•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语:有意义的词的组合。

3. 词性•词性:词在句子中所担任的语法角色,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4.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指习惯上常在一起使用的词组。

•搭配的种类包括固定搭配、惯用搭配等。

5. 语法•句子:完整的语言表达,由主语、谓语等成分组成。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二、阅读1. 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包括描写、叙述、议论等。

•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2. 理解技巧•理解词义:通过词语搭配、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

•理解句意:通过主谓宾等成分,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推理判断:通过已有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

•阅读策略:包括预测、略读、精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写作1. 文体•文言文:是指汉语的传统文学语言,具有古典、规范、严谨等特点。

•白话文:是指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

2. 写作方式•描写:通过文字描绘事物的形象、特点、情感等。

•叙述: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件过程。

•议论:通过分析、比较、评价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想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3. 写作技巧•手法:包括描写、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用以丰富文字表达。

•语言:要求言简意赅、准确规范、朴实自然。

•结构:要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格调:要求情感真挚、思想丰富、意蕴深邃。

四、文化常识1. 传统文化•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化作品的学习和认识。

•四书五经的精神和思想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

2. 现代文化•现代文学、电影、音乐等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第一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 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2.《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3.《夏感》作者梁衡。

4.《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8.《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1.《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2.《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词语运用1. 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3. 词语的辨析:近义词、同音词、谐音词的区别。

4. 词语的搭配:固定搭配、合成词、短语的运用。

5. 词语的拼写和读音规则。

二、句子结构1.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 句子的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 句子的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4. 句子的衔接:连接词、代词、指示词的运用。

5. 句子的简化和扩展。

三、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

2. 掌握推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 掌握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总结。

4. 了解不同文章体裁的特点和技巧。

5. 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作文写作1. 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和选择。

2. 控制语言的表达准确性。

3. 运用不同的写作结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4. 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比喻、拟人、夸张等。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语文常识1. 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学名著。

2. 熟悉历史典故和成语的来源。

3. 研究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流派。

4. 掌握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

5. 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写作规范1. 遵守基本的写作规范和格式。

2. 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文化差异性。

3. 保持文章的逻辑清晰和条理性。

4. 确保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 提高写作的审美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1. 诗歌鉴赏
- 四要素:内容、语言、格律、意境
- 诗歌形式:诗、词、曲
2. 散文鉴赏
- 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 文体特点:白话文、自由度高
3. 文言文阅读
- 特点:古代文化的宝库、语言较为复杂
- 阅读方法:朗读理解、理解句意和段意
4. 古代诗文欣赏
- 名家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
- 名篇赏析:《登鹳雀楼》、《春望词》、《静夜思》
5. 新闻阅读与写作
- 新闻要素: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简洁性
- 写作要点:标题醒目、内容全面、语言简练
6. 常用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 排比:使用并列句构成并列表达
-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程度
- 比拟: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7. 作文要点
- 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 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 内容: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8.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特点:音韵工整、意境深远
- 词牌介绍:《关雎》、《清平调》、《满江红》
9. 古文阅读
- 段落常用句式:主谓宾、主系表、状中结构
-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状
10. 语言规范
- 常见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表达不清楚
- 语言规范要求:准确、规范、连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中考语文寒假读练专号一
背诗文名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诗经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上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同上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同上
读经典名著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

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

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贤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1.(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C3.(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2分。

“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4.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每空1分)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现代文阅读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

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

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
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

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

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

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

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

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

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

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

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

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

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

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

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

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

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

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

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阅读训练
1 字音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阴霾( ) 喷嚏( )
2 内容概括——选文浓墨重彩地铺叙了作者在故乡看到的哪些情景?请简要概括。

3 结构分析——选文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它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
4 主旨理解——联系全文,请简要说说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

5 拓展训练——在你的心中,是否有许多类似于“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哲理或故事,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参考答案
1 mai ti
2 (1)山野里弥温着清新的空气。

(2)时令蔬菜,新鲜成熟。

(3)享受野生的佳肴。

(4)用鲜花装
点温馨雅致的居室。

3 作家叙写香港的阳光炽热灼人,其作用是为了反衬作家对故乡寒冬飞雪的思念。

4 因为作家在寒冷的新年里,感受到了故乡的热闹与温暖;在大雪飘飞的季节,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的期盼与问候;在大师作品备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朋友寄来了心仪已久的大师的作品因而感到亲切与满足;在炒作施虐的时代,却感受到大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

5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