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二中高一物理下学期期初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二中高一(下)期初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可将刘翔看作质点B.“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刻C.瞬时速度可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D.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2.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D.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3.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4.如图(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是x=3t2m,y=4t2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x和y方向上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曲线运动B.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5m/s2的匀变速曲线运动6.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以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有一向左的水平力F 作用在木块上,且随时间从零开始作线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向右为正方向)()A.B.C.D.7.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8.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AB与BC长度相等,则()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动摩擦因数μ1+μ2=2tanθC.小孩从滑梯上A点滑到C点先超重后失重D.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以下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不得分.9.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都是2vB.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10.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静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0~3t0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11.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放在平板AB上,磁铁的N、S极如图所示,开始时平板及磁铁皆处于水平位置,且静止不动.(1)现将AB突然竖直向上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A″B″处,结果发现两个条形磁铁吸在了一起.(2)如果将AB从原来位置突然竖直向下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位置A′B′处,结果发现两条形磁铁也吸在了一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间的吸引力是静摩擦力B.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有惯性C.(1)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上加速D.(2)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下加速12.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3.伽利略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发明了用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为物理学引入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①以下给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关程序: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b.取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按程序的先后排列应为:.②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微元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14.如图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量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选填“变”或“不变”);(2)如,2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填甲或乙)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B.弹簧秤外壳与木板间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C.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细绳的拉力大D.两次拉细绳,需将细绳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15.图1所示为某同学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实验中,需要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写出剩余实验步骤)(2)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m远小于M.这样,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时,只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就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几乎不变.(3)如图2所示,A、B、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A、B 间的距离为x1,B、C间的距离为x2,已知T=0.10s,x1=5.90cm,x2=6.46cm,则a=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在做实验时,该同学已补偿了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在处理数据时,他以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为纵轴,以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为横轴,描绘出﹣M图象,图3中能够正确反映﹣M关系的示意图是.(5)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 关系图线(如图4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按序为第16题6分,第17、18题8分,第19、20题10分,共42分.16.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船,水流速度为V水,小河宽度为d.求:(1)求小船最短渡河时间,到达对岸的地方与出发点相距多少?(2)如何让小船到达正对岸?(3)若V船<V水,小船能否到达正对岸?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静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2)若用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3.1×103N/m的弹簧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之向上匀速运动,则弹簧的最终长度是多少?取g=10m/s2.18.如图所示,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5.0kg的磨石A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g取10m/s2且sin37°=0.6,cos37°=0.8)A与地面、A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1)当A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下的推力F1=50N打磨地面时,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A对倾角θ=37°的斜壁进行打磨,当对A加竖直向上推力F2=60N时,则磨石A 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2m(斜壁长>2m)时的速度为多少?19.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N.g取10m/s2.(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5s时离地面的高度h;(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00m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地面时的速度v;(3)在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1.20.2014年12月26日,我国东部14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15m/s 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10m处正好匀减速至v2=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m/s2,求:(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二中高一(下)期初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可将刘翔看作质点B.“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刻C.瞬时速度可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D.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考点】平均速度;质点的认识;时间与时刻.【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时间研究的是“段”,时刻研究的是“点”;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当时间取得极短,平均速度趋向于瞬时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刻,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间,故B错误.C、瞬时速度可以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点、时间和时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位移和路程等知识点的考查,知道时间研究的是“段”,时刻研究的是“点”,以及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2.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D.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知识,根据其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实验”,注意碍于当时对时间的测量技术、手段落后.【解答】解:A、伽利略“斜面实验”没有进行理想化处理,不是理想实验,故A错误;B、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B错误;C、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并非是主观臆断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故C错误;D、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要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以及实验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3.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第5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gt,位移时间公式h=gt2求出速度和位移.【解答】解:A、第5s内的位移是18m,有: gt12﹣gt22=18m,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错误.B、第5s内的平均速度: ==m/s=18m/s.故B错误.C、t=2s,t′=1s,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x=gt2﹣gt′2=8﹣2m=6m.故C错误.D、物体在5s内的位移:x=gt2=×4×25m=50m.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注意星球上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同.4.如图(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利用传感器进行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使实验更加准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胡克定律正确分析乙图,得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关系等信息.【解答】解:A、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kx,即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与弹簧长度不成正比,故A错误;B、根据A选项的论述可知B正确;C、在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图象上,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由此可知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故C正确;D、由于图象斜率不变,因此由实验可知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是,故选:A.【点评】通过实验、图象考查了对胡克定律的理解,特别是受反向压力,即弹簧压缩,角度新颖,是一道好题.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是x=3t2m,y=4t2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x和y方向上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曲线运动B.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5m/s2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即可判断物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运动情况,由运动的合成原则即可判断物体的合运动.【解答】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可知,物体在x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6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y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8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运动的合成原则可知,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直线运动,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以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有一向左的水平力F 作用在木块上,且随时间从零开始作线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向右为正方向)()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物体受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受合力不为零,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改变;合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对木块受力分析,根据木块受的合力判断木块运动情况.【解答】解:在水平方向上,木块以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现有一向左的水平力F作用在木块上,且逐渐增大,木块受的合力逐渐变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所以木块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能反应这种变化的图象是B.故选B.【点评】根据木块的受力情况判断木块速度变化的规律、读懂图,根据图象分析出速度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压轴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先对整体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即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对B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受力情况.【解答】解:A与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总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只受重力;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到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 与B间无弹力,最后再对B受力分析,得到其只受重力.8.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AB与BC长度相等,则()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动摩擦因数μ1+μ2=2tanθC.小孩从滑梯上A点滑到C点先超重后失重D.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小朋友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以小朋友和滑梯整体为研究对象,将小朋友的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牛顿定律分析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和支持力的大小;判断超失重时,利用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即可.【解答】解:ACD、小朋友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a1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即有向右的力,根据牛顿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F N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错误.B、设AB的长度为L,AB间的高度为h,则sinθ=,小孩在B点的速度为v.小孩从A到B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μ1mgLcoosθ+mgh=﹣0…①小孩从B到C为研究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2mgLcosθ+mgh=0﹣..②联立①②代入数据得:μ1+μ2=2tanθ,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本题解答时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求解,难度适中.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以下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不得分.9.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都是2vB.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看成向上的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处理,根据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求出运动经过的时间,由运动学公式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分析求解.【解答】解:A、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则对于自由下落物体有:gt=v;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则由题v=v0﹣gt 解得v0=2v.故A正确.B、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自由落下到地面的速度为2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B=A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t A=2×=.故B错误.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B开始下落的高度h B==,显然两者相等.故C正确.D、B下落的时间为t=,下落的高度为h==2==.则知不是B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关键要分析两物体运动的关系,也可以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理解.10.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静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0~3t0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加速度的大小为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公式求解.【解答】解:A、设物体的最大速度为v,根据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大小,则得: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 =2:1.故A错误.。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第⼆中学2014-2015学年⾼⼀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杭州⼆中2014学年第⼆学期⾼⼀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种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是(忽略空⽓阻⼒)A.将箭搭在弦上,拉⼸的整个过程B.过⼭车在动⼒作⽤下从轨道上缓慢上⾏的过程C.在⼀根细线的中央悬挂着⼀物体,双⼿拉着细线慢慢分开的过程D.⼿握内有弹簧的圆珠笔,笔帽抵在桌⾯放⼿后圆珠笔弹起的过程 2、游乐场内两⽀玩具枪在同⼀位置先后沿⽔平⽅向各射出⼀颗⼦弹,打在远处的同⼀个靶上,A 为甲枪⼦弹留下的弹孔,B 为⼄枪⼦弹留下的弹孔,两弹孔在竖直⽅向上相距⾼度为h ,如图所⽰,不计空⽓阻⼒。
关于两枪射出的⼦弹初速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枪射出的⼦弹初速度较⼤B.⼄枪射出的⼦弹初速度较⼤C.甲、⼄两枪射出的⼦弹初速度⼀样⼤D.⽆法⽐较甲、⼄两枪射出的⼦弹初速度的⼤⼩3、甲、⼄为两颗⼈造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的同步卫星,⼄的运⾏⾼度低于甲的运⾏⾼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
以下判断正确的A. 甲的⾓速度⼤于⼄的⾓速度B. ⼄的线速度⼤于第⼀宇宙速度C. 甲的加速度⼩于⼄的加速度D. 甲在运⾏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4、某⾏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若已知该⾏星运动的轨道半径、运动周期以及万有引⼒恒量,由此三个已知量可求得的其他物理量是A.该⾏星质量B.该⾏星的直径C. 太阳质量 D .该⾏星与太阳之间的作⽤⼒ 5、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开始以g /2的加速度沿竖直⽅向匀加速上升⾼度h ,则该物体的A .动能增加了mgh /2B .机械能增加了mgh /2C .机械能减少了3mgh/2D .重⼒势能增加了mgh /26、关于互成⾓度的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成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定是直线运动B.⼀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B)(C )(D )(A )(A)(B)(C)(D)7、两个质量相同的⼩球,在同⼀⽔平⾯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所⽰,A 运动的半径⽐B 的⼤,则 A .A 所需的向⼼⼒⽐B 的⼤ B .B 所需的向⼼⼒⽐A 的⼤ C .A 的⾓速度⽐B 的⼤ D .B 的⾓速度⽐A 的⼤8、某利⽤太阳能驱动⼩车的质量为m ,当太阳光照射到⼩车上⽅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车前进。
2015~2016年下学期高一物理期初参考答案

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高一物理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CCD CD BC 8 9 10 11 ACABBDAC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2题5分,第13题10分,共15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2.(1)1分 (2)2分 (3)2分13.(1)4.0(2分) (2)图象如图所示。
(2分)(3)0.25(3分) 0.2(3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47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与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试题分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x 1=vt (2分)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 ,汽车的质量为 m ,有 f = ma (2分)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222v x a= (2分)所求距离 s=x 1+x 2 (2分) 代入数值s=60m v=72 km/h=20m/s 解得反应时间 t=0.5s (2分)15.(9分)解:(1)对A 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拉力F 和支持力N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而且F 与N 的大小也相等.有: g m F A =θcos 2 (3分) 得F=10N (1分) (2)对B 分析 拉力F 小于重力,所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弹力F B向有下,有:g m F F B B =+ (2分) 得F B =20N (1分)根据胡克定律kx F B = (1分) 得x=0.1m (1分) 16.(11分)解: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
Fcosβ+F -mgsinα=ma (3分) 解得:F=20N (2分)垂直于斜面方向有:F N +Fsinβ-mgcosα=0(3分) 解得:F N =12N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 N =12N (1分)17.(13分)解:物体AB 过程受力分析有:1cos sin umg mg ma αα-=(2分)解得:1a =0.4 m/s 2AB 过程有:1202AB v aS -=(1分) 解得:1v = 4 m/s<6 m/s 由:11v at = (1分) 解得:1t =10 sBC 过程受力分析有: 2umg ma =(1分),解得:2a =8 m/s2由: 1222v v aS -= (1分) 解得:S =1.25 m<16.25 m由: 122v v a t =+ (1分) 解得:2t =0.25 sBC 后面阶段进行匀速直线运动:3BC S S vt -=(1分) 解得:3t =2.5 s CD 过程受力分析有:3sin cos mg umg ma θθ-= (2分) 解得:3a =3.2 m/s2由: 2222CD v v aS -=(1分) 解得:2v = 12 m/s由: 234v v a t =+(1分) 解得:4t =1.875 s所以: 1234AD t t t t t =+++ 解得:AD t =14.625 s (1分)。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ABC 中,AB=,AC=1,B=,则△ABC 的面积是( )A .B .C .或D .或2.已知P 是边长为2的正△ABC 的边BC 上的动点,则( )A .最大值为8B .是定值6C .最小值为2D .是定值23.数列{a n }满足a 1=2,,则a 2016=( )A .﹣2B .﹣1C .2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P (sin ,cos ),则sin (2α﹣)=( )A .B .﹣C .D .﹣5.若0<α<,﹣<β<0,cos (+α)=,cos (﹣)=,则cos (α+)=( )A .B .﹣C .D .﹣6.在△ABC 中,若acosA=bcosB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7.已知函数f (x )=asinx ﹣bcosx (a ,b 为常数,x ∈R )在x=处取得最小值,则函数y=f(﹣x )的图象关于( )中心对称.A .(,0) B .(,0)C .(,0)D .(,0)8.若A ,B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两个内角,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sinA <sinB B .sinA <cosB C .tanAtanB >1 D .tanAtanB <19.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和B n ,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 A .5 B .4 C .3 D .210.扇形OAB 中,∠AOB=90°,OA=2,其中C 是OA 的中点,P 是上的动点(含端点),若实数λ,μ满足=λ+μ,则λ+μ的取值范围是( )A.[1,]B.[1,]C.[1,2]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12.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a2+a7=12,a4a5=35,则a n=.13.已知α,β∈(0,π),且cosα=,sin(α+β)=,则cosβ=.14.在△ABC中,O为△ABC的外心,满足15+8+17=,则∠C=.15.已知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和斜边上的高分别为c、h,则的取值范围是.16.若正实数x,y,z满足x2+y2=9,x2+z2+xz=16,y2+z2+yz=25,则2xy+xz+yz=.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1)求角A的值;(2)若∠B=,BC边上中线AM=,求△ABC的面积.18.己知等差数列{a n},设其前n项和为S n,满足S5=20,S8=﹣4.(1)求a n与S n;(2)设c n=a n a n+1a n+2,T n是数列{c n}的前n项和,若对任意n∈N+,T 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9.如图,某房产开发商计划在一正方形土地ABCD内建造一个三角形住宅区,在其余土地种植绿化,住宅区形状为三角形APQ,其中P位于边CB上,Q位于边CD上.已知,∠PAQ=,设∠PAB=θ,记绿化率L=1﹣,若L越大,则住宅区绿化越好.(1)求L(θ)关于θ的函数解析式;(2)问当θ取何值时,L有最大值?并求出L的最大值.20.已知=(sinx,cosx),=(sinx,k),=(﹣2cosx,sinx﹣k).(1)当x∈[0,]时,求|+|的取值范围;(2)若g(x)=(+)•,求当k为何值时,g(x)的最小值为﹣.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ABC中,AB=,AC=1,B=,则△ABC的面积是()A.B.C.或 D.或【考点】正弦定理.【分析】先由正弦定理求得sinC的值,进而求得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得A,最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由正弦定理知=,∴sinC==,∴C=,A=,S=AB•ACsinA=或C=,A=,S=AB•ACsinA=.故选D2.已知P是边长为2的正△ABC的边BC上的动点,则()A.最大值为8 B.是定值6 C.最小值为2 D.是定值2【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分析】先设=,=,=t,然后用和表示出,再由=+将=、=t代入可用和表示出,最后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可求得的值,从而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t则=﹣=﹣,2=4=2•=2×2×cos60°=2=+=+t﹙﹣﹚=﹙1﹣t﹚+t+=+•﹙+﹚=﹙﹙1﹣t﹚+t﹚•﹙+﹚=﹙1﹣t﹚2+[﹙1﹣t﹚+t] +t2=﹙1﹣t﹚×4+2+t×4=6故选B.3.数列{a n}满足a1=2,,则a2016=()A.﹣2 B.﹣1 C.2 D.【考点】数列递推式.【分析】数列{a n}满足a1=2,,求出前4项即可得出周期性.【解答】解:∵数列{a n}满足a1=2,,∴a2==﹣1,a3==,a4==2,…,∴a n+3=a n.则a2016=a3×672=a3=.故选:D.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P(sin,cos),则sin(2α﹣)=()A.B.﹣C.D.﹣【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确定α,再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角α的终边过点P(sin,cos),∴sinα=cos,cosα=sin,∴α=+2kπ,∴sin(2α﹣)=sin(4kπ+﹣)=sin=.故选:A.5.若0<α<,﹣<β<0,cos(+α)=,cos(﹣)=,则cos(α+)=()A.B.﹣C.D.﹣【考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分析】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分别求得sin(+α)和sin(﹣)的值,进而利用cos(α+)=cos[(+α)﹣(﹣)]通过余弦的两角和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0<α<,﹣<β<0,∴<+α<,<﹣<∴sin(+α)==,sin(﹣)==∴cos(α+)=cos[(+α)﹣(﹣)]=cos(+α)cos(﹣)+sin(+α)sin(﹣)=故选C6.在△ABC中,若acosA=bcosB,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形状判断.【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的等式,再根据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变形后,得到sin2A=sin2B,由A和B都为三角形的内角,可得A=B或A+B=90°,从而得到三角形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答】解:由正弦定理asinA=bsinB化简已知的等式得:sinAcosA=sinBcosB,∴sin2A=sin2B,∴sin2A=sin2B,又A和B都为三角形的内角,∴2A=2B或2A+2B=π,即A=B或A+B=,则△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7.已知函数f(x)=asinx﹣bcosx(a,b为常数,x∈R)在x=处取得最小值,则函数y=f(﹣x)的图象关于()中心对称.A.(,0)B.(,0)C.(,0)D.(,0)【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分析】由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得出结论.【解答】解:∵函数f(x)=asinx﹣bcosx=sin(x+θ),其中,cosθ=,sinθ=,在x=处取得最小值,∴+θ=2kπ﹣,k∈Z,即θ=2kπ﹣.则函数y=f(﹣x)=sin(x+2kπ﹣)=sin(x﹣),故有f()=0,故它的图象关于(,0)对称,故选:A.8.若A,B是锐角三角形ABC的两个内角,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sinA<sinB B.sinA<cosB C.tanAtanB>1 D.tanAtanB<1【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线.【分析】根据题意,用特殊值代入法,即可判断选项的正误.【解答】解:因为A,B是锐角三角形ABC的两个内角,不妨令A=B=,则sinA=sinB,A错误;sinA>cosB,B错误;tanAtanB=3>1,D错误,C正确.故选:C.9.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和{b n}的前n项和分别为A n和B n,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A.5 B.4 C.3 D.2【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由于==6+,n的取值只要使得为正整数即可得出.【解答】解:=====6+,当n=1,2,4,10时,为正整数,即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值只有4个.故选:B.10.扇形OAB中,∠AOB=90°,OA=2,其中C是OA的中点,P是上的动点(含端点),若实数λ,μ满足=λ+μ,则λ+μ的取值范围是()A.[1,]B.[1,]C.[1,2]D.[1,]【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表示向量=(1,0),=(0,2),由题意可知,=cosθ,u=sinθ,θ∈[0,],λ+μ=2cosθ+sinθ=sin(θ+φ),即可求得其最大值,当P与B重合时,即可求得其最小值.【解答】解:以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A(2,0),B(0,2),C(1,0),=(1,0),=(0,2),设P(x,y),P在圆x2+y2=4,=λ+μ,∴(x,y)=(λ,0)+(0,2μ),∴,0≤λ≤2,0≤μ≤1,设=cosθ,u=sinθ,θ∈[0,],∴λ=2cosθ,u=sinθ,λ+μ=2cosθ+sinθ=sin(θ+φ),tanφ=2,当θ+φ=时,λ+μ的最大值为,当P在B点时,μ=1,λ=0时λ+μ取最小值为1,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2sin1.【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利用二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平方差(和)公式化简可得原式等于+,去根号可得:|sin1﹣cos1|+|sin1+cos1|,利用sin1>cos1>0去绝对值即可计算得解.【解答】解:∵180°=π,可得:45°<1<60°,∴sin1>cos1>0,∴+=+=|sin1﹣cos1|+|sin1+cos1|=sin1﹣cos1+sin1+cos1=2sin1.故答案为:2sin1.12.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a2+a7=12,a4a5=35,则a n=2n﹣3或15﹣2n.【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由已知得a4+a5=12,从而a4,a5是方程x2﹣12x+35=0的两个根,解方程x2﹣12x+35=0得a4=5,a5=7或a4=7,a5=5,由此能求出a n.【解答】解:∵数列{a n}是等差数列,a2+a7=12,a4a5=35,∴a4+a5=12,∴a4,a5是方程x2﹣12x+35=0的两个根,解方程x2﹣12x+35=0得a4=5,a5=7或a4=7,a5=5,当a4=5,a5=7时,a1=﹣1,d=2,a n=﹣1+(n﹣1)×2=2n﹣3;a4=7,a5=5时,a1=13,d=﹣2,a n=13+(n﹣1)×(﹣2)=15﹣2n.故答案为:2n﹣3或15﹣2n.13.已知α,β∈(0,π),且cosα=,sin(α+β)=,则cosβ=.【考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分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α、cos(α+β)的值,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得cosβ=cos[(α+β)﹣α]的值.【解答】解:∵α,β∈(0,π),且cosα=,∴sinα==,∵sin(α+β)=,∴sinα>sin(α+β),∴α+β为钝角,∴cos(α+β)=﹣=﹣,则cosβ=cos[(α+β)﹣α]=cos(α+β)cosα+sin(α+β)sinα=﹣•+•=,故答案为:.14.在△ABC中,O为△ABC的外心,满足15+8+17=,则∠C=.【考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分析】设外接圆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得15+8=﹣17,两边平方得出•=0,即∠AOB=,再根据圆心角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周的关系,得出角C的值.【解答】解:设外接圆的半径为R,O为△ABC的外心,且15+8+17=,所以15+8=﹣17,∴(15+8)2=(17)2,∴289R2+240•=289R2,∴•=0,∴∠AOB=,根据圆心角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周的关系,如图所示:所以△ABC中内角C的值为.故答案为:.15.已知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和斜边上的高分别为c、h,则的取值范围是(1,].【考点】正弦定理.【分析】设A=θ,则h=bsinθ,a=btanθ,c=,代入所求,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化简可得sin(),根据角θ的范围,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可得解其范围.【解答】解:如图所示,设A=θ,h=bsinθ,a=btanθ,c=.∴====sinθ+cosθ=sin(),∵θ∈(0,),∴θ+∈(,),∴sin()∈(,1],sin()∈(1,].∴的取值范围是(1,].故答案为:(1,].16.若正实数x,y,z满足x2+y2=9,x2+z2+xz=16,y2+z2+yz=25,则2xy+xz+yz=18.【考点】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分析】设=(x,y),=(x+,),=(y+,),则所求为,利用数量积公式可得所求.【解答】解:由已知设=(x,y),=(x+,),=(y+,),则由x2+y2=9,x2+z2+xz=16,y2+z2+yz=25,得到2=9,=16,2=25,9+16=25,所以,所以=xy++==3×5×,所以2xy+xz+yz=2×9=18;故答案为:1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1)求角A的值;(2)若∠B=,BC边上中线AM=,求△ABC的面积.【考点】正弦定理.【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可求得cosA=,从而可得A;(2)易求角C,可知△ABC为等腰三角形,在△AMC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b,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结果;【解答】解:(1)∵.∴由正弦定理,得,化简得cosA=,∴A=;(2)∵∠B=,∴C=π﹣A﹣B=,可知△ABC为等腰三角形,在△AMC中,由余弦定理,得AM2=AC2+MC2﹣2AC•MCcos120°,即7=,解得b=2,∴△ABC的面积S=b2sinC==.18.己知等差数列{a n},设其前n项和为S n,满足S5=20,S8=﹣4.(1)求a n与S n;(2)设c n=a n a n+1a n+2,T n是数列{c n}的前n项和,若对任意n∈N+,T n≤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数列的求和.【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建立方程组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求a n与S n;(2)求出c n=a n a n+1a n+2,的值,将T n≤恒成立转化为求(T n)max≤恒成立即可.【解答】解:(1)∵S5=20,S8=﹣4.∴,即,得,则a n=10﹣3(n﹣1)=13﹣3n,S n=10n+×(﹣3)=n2+.(2)设c n=a n a n+1a n+2=(13﹣3n)(10﹣3n)(7﹣3n),要使若对任意n∈N+,T n≤恒成立,则只要若对任意n∈N+,(T n)max≤恒成立,则a1=10,a2=7,a3=4,a4=1,a5=﹣2,a6=﹣5,a7=﹣8,a8=﹣11,则c1=a1a2a3=280,c2=a2a3a4=28,c3=a3a4a5=﹣8,c4=a4a5a6=10,c5=a5a6a7=﹣80,则当n≥5时,c n<0,则当n=4时,前四项和最大,此时T4=280+28﹣8+10=310,则由310≤得m≥1396,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396,+∞).19.如图,某房产开发商计划在一正方形土地ABCD内建造一个三角形住宅区,在其余土地种植绿化,住宅区形状为三角形APQ,其中P位于边CB上,Q位于边CD上.已知,∠PAQ=,设∠PAB=θ,记绿化率L=1﹣,若L越大,则住宅区绿化越好.(1)求L(θ)关于θ的函数解析式;(2)问当θ取何值时,L有最大值?并求出L的最大值.【考点】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分析】(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由解直角三角形的余弦函数,求得AP,AQ,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所求函数L的解析式,注意定义域;(2)由正弦函数的值域,可得2θ+=,计算即可得到所求最大值及相应的θ的取值.【解答】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在直角三角形APB中,AP==,在直角三角形ADQ中,AQ==,可得L(θ)=1﹣=1﹣=1﹣•=1﹣•=1﹣=1﹣=1﹣,0≤θ≤,(2)由(1)可得L(θ)=1﹣,0≤θ≤,由2θ+=,即θ=∈[0,]时,L(θ)取得最大值,且为1﹣=2﹣.则当θ取 [时,L有最大值2﹣.20.已知=(sinx,cosx),=(sinx,k),=(﹣2cosx,sinx﹣k).(1)当x∈[0,]时,求|+|的取值范围;(2)若g(x)=(+)•,求当k为何值时,g(x)的最小值为﹣.【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1)由已知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sinx﹣2cosx,sinx),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可得||2=cos(2x+φ)+3,其中,tanφ=2,又x∈[0,],可求,利用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解|+|的取值范围;(2)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可得g(x)=﹣3sinxcosx+k(sinx﹣cosx)﹣k2,令t=sinx﹣cosx=sin(x﹣),则g(x)可化为,对称轴.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分类讨论即可得解.【解答】解:(1)=(sinx﹣2cosx,sinx),||2=(sinx﹣2cosx,sinx)2=2sin2x﹣4sinxcosx+4cos2x=2cos2x﹣4sinxcosx+2=cos2x﹣2sin2x+3=cos(2x+φ)+3,其中,tanφ=2,又∵x∈[0,],∴,∴在上单调递减,∴|cos(2x+φ)|2∈[1,4],∴|+|∈[1,2].(2)=(2sinx,cosx+k),g(x)=()=﹣4sinxcosx+(cosx+k)(sinx﹣k)=﹣3sinxcosx+k(sinx﹣cosx)﹣k2令t=sinx﹣cosx=sin(x﹣),则t∈[﹣,],且t2=sin2x+cos2x﹣2sinxcosx=1﹣2sinxcosx,所以.所以g(x)可化为,对称轴.①当,即时,,由,得,所以.因为,所以此时无解.②当,即时,.由﹣﹣=﹣,得k=0∈[﹣3,3].③当﹣,即k<﹣3时,g(x)min=h()=﹣k2+k+,由﹣k2+k+=﹣,得k2﹣k﹣3=0,所以k=.因为k,所以此时无解.综上所述,当k=0时,g(x)的最小值为﹣.2016年8月26日。
浙江省杭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力B.质量C.米D.米每秒2.如图所示,手握住杯子处于静止状态(整个杯子保持竖直),现增大手对杯子的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所受重力变大B.杯子受到手对杯子的摩擦力变大C.杯子受到的合力变大D.杯子受到的合力不变3.沪(上海)宁(南京)高速公路,上海高速公路网编号为A11公路,属沪蓉高速(C42),起自上海真如,途经沪苏交界的安亭,江苏的昆山、苏州、硬放、无锡、横山、常州、丹阳、镇江、句容,终于南京东郊的马群,全长274公里,沪宁高速公路于1992年6月14日正式开工,1993年1月18日,该高速公路开始进行主体工程建设,1996年2月全线贯通,9月15日建成营运,11月28日正式通车,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20公里,下列关于本段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①“274公里”指位移②“1992年6月14日”指时间间隔③“11月28日”指时刻④“每小时120公里”指平均速度.A.①③④B.②③C.③④D.③4.跑步机已经慢慢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在下雨天的时候,跑步机可以让你的锻炼风雨无阻,如图所示是某位健身爱好者在跑步机上跑了一段时间后的显示照片(跑步者开始跑步时所有数据从零开始记),由图片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健身爱好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A.2.36m/s B.3.1m/s C.5.8m/s D.11.6m/s5.美丽的校园离不开绿树的装扮,假设在无风的环境中一片离地面高10m的叶片自然掉落,则叶片落地瞬间的速度最可能为下列数据中的()A.1.4m/s B.14m/s C.28m/s D.30m/s6.如图所示,两束光分别沿着与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照射从O点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A,在两个坐标轴上留下了物体的两个“影子”,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描述“影子”运动的图象是()A.影子在x轴上的x﹣t图 B.影子在x轴上的v﹣t图C.影子在y轴上的x﹣t图 D.影子在y轴上的v﹣t图7.下列与“能量”有关的内容中,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能量危机”B.虽然能量时守恒的,但也要节约能源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若两个物体的重心等高,则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8.我们每天都在刷牙,根据医生建议,在刷门牙(包括门牙附近牙齿)的时候应该上下刷,某同学用牙刷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刷牙,设牙刷每次向上或者向下单方向运动时受到的手对它的力都是恒力,大小均为0.3N,每次向上或者向下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位移都是1cm,忽略牙刷从向上运动变为向下运动的时间(即向上运动完了之后立刻向下运动),若该同学刷牙三分钟,则在这三分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计算出手对牙刷做的功B.因不知道牙刷受其他力的情况,所以无法计算手对牙刷做的功C.因不知道牙刷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手对牙刷做的功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二、多选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9.以下关于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B.伽利略创造了逻辑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C.卡文迪许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D.牛顿提出了广义相对论10.如图所示是自行车转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大齿轮的半径B.小齿轮的半径C.后轮的半径D.链条的长度11.已知一个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则当物体竖直位移的大小和水平位移的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了1sB.物体的水平位移的大小为20mC.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0m/sD.物体的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大小相等12.在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天宫二号发射后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二号对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假设天宫二号在距离地球表面400km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 3.6×107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二号的运行速率不可能达到7.9km/sB.天宫二号的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9.8m/s2D.天宫二号的运行周期等于24h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满分14分)13.(2分)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后者的发动机已熄火),接触以后,开动双子星号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设推进器开动时间为5s,推进器在这段时间的平均推力F等于900N,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0.5m/s,已知m1=3000kg,则火箭组m2的质量为kg.14.2016年4月2日,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重大连环车祸,高速开车一定要十分谨慎,但是据腾讯新闻报道,这起连环车祸不久后,就有人在高速路段上摆pose 拍照(如图),假设一辆轿车正以108km/h的速度行驶在雨天后的高速路上,此时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人发现紧急情况后要0.6s才做出反应(采取急刹车),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这辆车与正前方停下来拍照的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m才安全,若这辆车在正前方距离为68m时发现拍照的车,则这辆车撞上去的速度大小至少为m/s.15.常州恐龙园里面有一个叫做“通天塔”的项目,游客环坐在“通天塔”塔身的四周,几秒钟内便可被抬升至80m的高处,然后突然加速下落,短短几秒内落回原处,设某体重为60kg的乘客乘坐在座椅上正以6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加速,不计空气阻力,则此时座椅对该乘客的作用力为N,若此人在平地上最多能竖直向上举起600N的重物,则此时他最多能竖直向上举起N的重物.16.在中考体育考试中,某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假设一分钟内该同学连续做了10次(从双手伸直到用力使下颚过杆再回到初始位置算完整一次,每次身体上引的过程重心平均上移50cm),其中身体上引的时间占完整一次的三分之二,整个过程中把单杠看成刚性硬杆,(1)单杠对该同学是否做功?回答(选填“是”或者“否”);(2)每一次引体向上的过程中,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W.四、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17.(8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阶段常用的实验器材之一,如图1所示是两种常见的打点计时器,(1)关于两种计时器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打点计时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B.图乙中的打点计时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C.图甲中的打点计时器的A处应为“墨粉纸”D.图甲中的打点计时器的A处应为“复写纸”(2)若用图甲中的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2,则该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匀变速直线”或“非匀变速直线”).(3)关于纸带中的相应点间距的测量过程,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用刻度尺上边缘紧贴纸带打出的点,一次性记录好所有点对应的读数B.用刻度尺分段量出所有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备不时之需和方便计算C.用刻度尺分段量出需要的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以方便计算.18.(8分)验证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必修课本中的一个学生实验.(1)如图为该实验在释放重物前的图示,铁架台均放在高约1m的桌面边缘,其中最合理的操作是图(选填“1”或“2”或“3”或“4”).(2)若操作正确,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则与重物相连的一端纸带上的点间距较(选填“大”或者“小”).(3)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试写出一条对重物选择的合理建议.五、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3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和计算过程,只写出答案没有过程的得0分)19.(10分)如图,质量m=2kg的物块在t=0时刻以初速度v0=10m/s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已知地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求:(1)t=0时刻物块的加速度大小;(2)t=5s时刻物块的速度大小;(3)0﹣5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20.(10分)嘉年华上有一种回力球游戏,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半圆形轨道的半径为2h,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某人在水平地面C点处以某一初速度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水平进入半圆轨道内侧的最低点B,并恰好能过最高点A后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3)小球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1.(10分)传送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多用处,例如在机场领取行李的地方、在把货物运送到高处等,都会用到传送带.如图所示,一个斜面型的传送带系统,正在以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已知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总长度AB=50m,现将一个质量m=2kg可以看成质点的物块轻放在传送带的正中间,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因μ=0.5,问:(sin37°=0.6,cos37°=0.8)(1)物块轻放上传送带瞬间受到的摩擦力方向;(2)物块最终被传送到A端还是B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行的时间是多少?(3)若传送带改为逆时针运行,速率变为10m/s,从物块轻放在传送带正中间到它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若物块上面粘有墨汁,传送带表面为白色,求在这个过程中留在传送带上的墨汁痕迹的长度.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力B.质量C.米D.米每秒【考点】力学单位制.【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解答】解:A、力是物理量,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A错误;B、质量是物理量,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故B错误;C、米是长度的单位,是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C正确;D、米每秒是速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故D错误.故选:C【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2.如图所示,手握住杯子处于静止状态(整个杯子保持竖直),现增大手对杯子的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所受重力变大B.杯子受到手对杯子的摩擦力变大C.杯子受到的合力变大D.杯子受到的合力不变【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由题,杯子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杯子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研究手对杯子的摩擦力,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A、杯子的重力与握力无关,故A错误;BCD、以杯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杯子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二力大小相等,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当握力增大时,二力仍然平衡,所以静摩擦力保持不变,由于平衡,因此杯子的合力为零,故D正确,BC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静摩擦力的研究方法.静摩擦力常常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大小和方向.3.沪(上海)宁(南京)高速公路,上海高速公路网编号为A11公路,属沪蓉高速(C42),起自上海真如,途经沪苏交界的安亭,江苏的昆山、苏州、硬放、无锡、横山、常州、丹阳、镇江、句容,终于南京东郊的马群,全长274公里,沪宁高速公路于1992年6月14日正式开工,1993年1月18日,该高速公路开始进行主体工程建设,1996年2月全线贯通,9月15日建成营运,11月28日正式通车,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20公里,下列关于本段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①“274公里”指位移②“1992年6月14日”指时间间隔③“11月28日”指时刻④“每小时120公里”指平均速度.A.①③④B.②③C.③④D.③【考点】平均速度;时间与时刻.【分析】位移是始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时间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而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①、由题可知,274公里是该高速公路的长度,是路程,不是位移.故①错误;②、“1992年6月14日”是时间轴上的点,是时刻.故②错误;③、“11月28日”是时间轴上的点,指时刻.故③正确;④、每小时120公里”是该高速公路限制的最高时速,指瞬时速度.故④错误.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对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以及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基础,要牢固掌握,深入理解.4.跑步机已经慢慢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在下雨天的时候,跑步机可以让你的锻炼风雨无阻,如图所示是某位健身爱好者在跑步机上跑了一段时间后的显示照片(跑步者开始跑步时所有数据从零开始记),由图片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健身爱好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A.2.36m/s B.3.1m/s C.5.8m/s D.11.6m/s【考点】平均速度.【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结合跑步机上的路程与时间即可求出.【解答】解:由图可知健身爱好者使用的时间为12分48秒,即t=12×60+48=768s;路程为2.36km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得:m/s该健身爱好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约为3.1m/s,所以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属于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做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牢记平均速度的定义式.5.美丽的校园离不开绿树的装扮,假设在无风的环境中一片离地面高10m的叶片自然掉落,则叶片落地瞬间的速度最可能为下列数据中的()A.1.4m/s B.14m/s C.28m/s D.30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树叶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的阻力比较大,落地的速度小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先求出从1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解答】解:从1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地的速度:v=m/s≈14m/s由于树叶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的阻力比较大,不能忽略不计,所以落地的速度要明显小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所以在以上的四个数据中,最接近叶片落地瞬间的速度应该是A选项的1.4m/s.故选:A【点评】该题中,树叶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的阻力比较大,不能忽略不计,所以落地的速度要明显小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速度,这是对该题进行估算的重要依据!6.如图所示,两束光分别沿着与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照射从O点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A,在两个坐标轴上留下了物体的两个“影子”,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描述“影子”运动的图象是()A.影子在x轴上的x﹣t图 B.影子在x轴上的v﹣t图C.影子在y轴上的x﹣t图 D.影子在y轴上的v﹣t图【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结合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分析判断.【解答】解:A、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影子在x方向做匀速运动,位移时间图线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速度时间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A正确,B错误.C、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影子在y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图线是抛物线的分支,速度时间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基础题.7.下列与“能量”有关的内容中,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能量危机”B.虽然能量时守恒的,但也要节约能源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若两个物体的重心等高,则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考点】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能源分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对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过度开采,就会出现能源危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判断;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解答】解:AB、由能量守定律可知,能量不能无中生有,在许多情况下,能量的利用是不可逆的,这些提示我们,我们要用节约能源,故A错误,B正确;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除了受重力外,还要受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D、如果设物体的重心处为零势能面,则两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一道综合性题目,考查了能源的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重力势能,解题的关键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属于基础题目.8.我们每天都在刷牙,根据医生建议,在刷门牙(包括门牙附近牙齿)的时候应该上下刷,某同学用牙刷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刷牙,设牙刷每次向上或者向下单方向运动时受到的手对它的力都是恒力,大小均为0.3N,每次向上或者向下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位移都是1cm,忽略牙刷从向上运动变为向下运动的时间(即向上运动完了之后立刻向下运动),若该同学刷牙三分钟,则在这三分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计算出手对牙刷做的功B.因不知道牙刷受其他力的情况,所以无法计算手对牙刷做的功C.因不知道牙刷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手对牙刷做的功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考点】功的计算.【分析】人对牙刷施加的为恒力,只要知道通过的路程即可求得做功,由于每次向上或向下的时间未知,故无法判断出总路程,无法判断做功,【解答】解:手对牙刷的力为恒力,在刷牙过程中,人对牙刷的力做功W=Fx,始终做正功,只要知道3min中通过的总路程,即可求得做功,由于每次向上或向下的时间未知,故无法判断出总路程,无法判断做功,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恒力做功,关键是找到通过的总路程,即可判断二、多选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9.以下关于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B.伽利略创造了逻辑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C.卡文迪许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D.牛顿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考点】物理学史.【分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伽利略用理论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中v与t 成正比,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同时注意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相对论的发现过程.【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重的物体下落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故A错误;B、伽利略创造了逻辑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故B正确;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故C正确;D、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对物理学家的重要理论、著名常说、重大发现等要结合时代背景加强记忆.10.如图所示是自行车转动机构的示意图,假设脚踏板每2s转1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大齿轮的半径B.小齿轮的半径C.后轮的半径D.链条的长度【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根据脚踏板的转速从而求出脚踏板的角速度,抓住脚踏板和大此轮的角速度相等求出大齿轮的角速度.通过大小齿轮的线速度相等求出小齿轮的角速度,根据小齿轮的角速度与后轮的速度相等求出自行车的线速度.【解答】解:脚踏板每2s转1圈,则脚踏板的角速度ω==π.则大齿轮的角速度为π.设后轮的半径为R,因为大小齿轮的线速度相等,ω1r1=ω2r2,所以ω2=,小齿轮和后轮的角速度相等,则线速度v==,所以还需要测量大齿轮半径r1,小齿轮半径r2,后轮的半径R.如图所以选项ABC是正确的.故选:ABC【点评】该题是一道理论结合实际的题目,又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靠链条传动,线速度相等,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11.已知一个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则当物体竖直位移的大小和水平位移的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了1sB.物体的水平位移的大小为20mC.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0m/sD.物体的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大小相等【考点】平抛运动.【分析】根据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相等,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竖直分速度,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物体的速度大小.【解答】解:A、根据得:t=,则物体的水平位移为:x=v0t=10×2m=20m,故A错误,B正确.C、物体的竖直分速度v y=gt=10×2m/s=20m/s,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物体的速度为:=m/s=10m/s,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不等,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基础题.12.在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天宫二号发射后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二号对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假设天宫二号在距离地球表面400km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 3.6×107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二号的运行速率不可能达到7.9km/sB.天宫二号的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9.8m/s2D.天宫二号的运行周期等于24h【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通过轨道半径的大小比较天宫二号和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周期、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解答】解:根据G得向心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A、7.9km/s是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等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根据v=,可知天宫二号的运行速率不可能达到7.9km/s.故A正确;B、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角速度ω=,“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所以天宫二号的运行角速度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即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小.故B错误;C、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a==<=g.故C正确;D、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24h,根据周期公式T=,“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所以周期一定小于24h;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知道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靠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理解第二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
浙江高一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一高中物理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恒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另一个保持不变,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2.在高空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自由释放一物,若空气阻力不计,飞机上人看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地面上的人看物体的运动轨迹是()A.倾斜的直线B.竖直的直线C.不规则曲线D.抛物线3.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 ( )A.tan=sinθB.tan=cosθC.tan=tanθD.tan=2tanθ4.如图6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球的速度v等于L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为3m/s,角速度为6rad/s,则下列相关计算量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1.8m/s2B.物体运动的圆周半径为0.5mC.物体在1s内发生的位移为3m D.在0.1s内物体通过的弧长为3m6.如图所示,一小球用细绳悬挂于O点,将其拉离竖直位置一个角度后释放,则小球以O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运动中小球所需向心力是()A.绳的拉力B.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C.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沿绳的方向的分力D.绳的拉力和重力沿绳方向分力的合力7.汽车通过拱桥顶点的速度为10m/s时,车对桥的压力为车重的3/4.如果使汽车行驶至桥顶时对桥恰无压力,则汽车速度大小为 ( )A.15 m/s B.20 m/s C.25 m/s D.30m/s8.如图5-138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ABCD,其A点与圆心等高,D点为轨道最高点.DB为竖直线,AC为水平线,AE为水平面.今使小球自A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且从A点进入圆轨道运动,只要适当调节释放点的高度。
《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5月份)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I(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D.位移、时间2.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A.推力 B.重力、空气阻力C.重力、推力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没有惯性B.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C.电流强度有大小和方向,所以是矢量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4.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规律、万有引力定律、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探究发现,他们依次是()A.伽利略、牛顿、库仑和奥斯特B.牛顿、安培、洛伦兹和奥斯特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安培D.开普勒、伽利略、库仑和洛伦兹5.如图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他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A.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D.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6.已知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加速度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A.1.0s B.1.4s C.3.5s D.12s7.下列每组中三个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A.千克、米、秒 B.克、秒、牛顿C.瓦特、焦耳、克D.库仑、毫米、安培8.下列三位物理学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B.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C.伽利略、爱因斯坦、牛顿D.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9.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为h 处自由下落,开始的用时为t,则()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 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 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10.某卡车在公路上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处理事故的警察在泥地中发现了一个小的金属物体,经判断,它是相撞瞬间车顶上一个松脱的零件被抛出而陷在泥里的.为了判断卡车是否超速,需要测量的量是()A.车的长度,车的重量B.车的高度.车的重量C.车的长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D.车的高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11.2015年12月,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进入高为5.0×102km的预定轨道.“悟空”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R=6.4×103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悟空”卫星的线速度比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B.“悟空”卫星的角速度比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C.“悟空”卫星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小D.“悟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12.某行星有甲、乙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均为圆形,甲的轨道半径为R1,乙的轨道半径为R2,R2>R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D.甲所受行星的引力大于乙所受行星的引力13.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9.0×10﹣8C和Q2=﹣1.0×10﹣8C,分别固定在x坐标轴上,其中Q1位于x=0处,Q2位于x=6cm处.在x轴上()A.场强为0的点有两处B.在x>6cm区域,电势沿x轴正方向降低C.质子从x=1cm运动到x=5cm处,电势能升高D.在0<x<6cm的区域,场强沿x轴正方向14.如图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BC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柱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个垂直BC面的外力F,柱体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柱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μ m g B.F s i n θC.F c o s θD.μ(F c o s θ+m g )15.如图所示为两个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电荷,距离为d,电荷量分别为+Q 和﹣Q.在它们的水平中垂线上固定一根长为L、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管,有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管口射入,则小球()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受到的库仑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C.受到的库仑力最大值为D.管壁对小球的弹力最大值为16.如图(Ⅰ)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由静止释放,负电荷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速度﹣时间图象如图(Ⅱ)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φA>φB,E A>E B B.φA>φB,E A<E B C.φA<φB,E A>E B D.φA<φB,E A<E B 17.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18.在下列学生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A.“探究求合力的方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9.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有铁架台、铁夹、电源、纸带、打点计时器,还必须选取的器材是图中的()A.B.C. D.20.某同学在进行机械能守恒实验过程中,①在重锤的正下方地面铺海绵;②调整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连线为竖直;③重复多次实验.以上操作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是(填序号)21.某同学用若干橡皮筋牵引实验小车做功的方案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获得下图所示的纸带.请根据图1信息,计算该方案所需的速度v=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2.高中物理中有多个实验用到长木板轨道、实验小车、电磁打点计时器组合.现在有同学把长木板轨道调节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完成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那么他可能获得的图象是下列的哪些图象()A.B.C.D.23.(1)图1所示的是“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使用的“平抛运动实验器”,试选择图1中的重垂线有什么作用A.指示实验器的平板是否处于竖直平面内;B.指示平板y轴是否处于竖直方向;C.指示轨道末端是否处于水平方向;D.用于阻挡小球,以免其速度太大.(2)某同学完成“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操作后,获得如图2所示的小方格纸,图2中a、b、c、d几个位置为小球运动途中经过的点.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m/s(取g=9.8m/s2).三、计算题(满分28分)24.在平直公路上有A、B两辆汽车,质量均为6.0×103kg,运动时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a、b所示.求:(1 )A车的加速度a A和牵引力F A;(2 )0~3s内B车的位移x B和牵引力F B.25.如图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s.若电梯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到达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高度为549m.(1)若电梯经过20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求加速度a1及上升高度h;(2)在(1)问中的匀加速上升过程中,若小明的质量为60kg,求小明对电梯地板的压力;(3)求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26.如图所示是跳台滑雪的示意图,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水平平台BC、着陆雪道CD 及减速区DE组成,各雪道间均平滑连接.A处与水平平台间的高度差h=45m,CD的倾角θ=30°.运动员自A处由静止滑下,不计其在雪道ABC滑行和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阻力,运动员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运动员滑离平台BC时的速度;(2)为保证运动员落在着陆雪道CD上,雪道CD的长度至少为多少?(3)若实际的着陆雪道CD长度L=150m,运动员着陆后滑到D点时具有的动能是着陆瞬间动能的80%.在减速区DE滑行s=100m后停下,则运动员在减速区所受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I(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D.位移、时间【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绕400米操场跑一圈,首末位置重合,则位移的大小为0,路程等于400m.65s指时间长度,是指时间.故选:C2.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A.推力 B.重力、空气阻力C.重力、推力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除自身的重力外,还有空气阻力,没有向前的推力,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重力,空气阻力,没有向前的推力,飞镖离开手,没有施力物体,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没有惯性B.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C.电流强度有大小和方向,所以是矢量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考点】电流、电压概念;质点的认识;惯性.【分析】明确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知道运动的相对性和参考系作用;明确矢量和标量的区分,注意只有运算规律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才是矢量;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物体即可以看作质点.【解答】解:A、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只要质量存在,惯性就存在;故在失重状态下仍有惯性;故A错误;B、运动是绝对的,任何物体均在运动;但要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考系,即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故B正确;C、电流强度有大小和方向,但它为标量,运算不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律;故C错误;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月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故D 错误;故选:B.4.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规律、万有引力定律、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探究发现,他们依次是()A.伽利略、牛顿、库仑和奥斯特B.牛顿、安培、洛伦兹和奥斯特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安培D.开普勒、伽利略、库仑和洛伦兹【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此题是物理学史问题,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答题.【解答】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故A正确.故选:A5.如图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他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A.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D.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考点】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解答】解: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6.已知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加速度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A.1.0s B.1.4s C.3.5s D.12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物体只受月球对它的吸引力作用,运动情况与地球上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相似,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知,下落时间由高度决定,【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只受月球对它的吸引力作用,运动情况与地球上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相似,月球表面的加速度为地球表面加速度的根据h=gt2可知:;故选:C7.下列每组中三个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A.千克、米、秒 B.克、秒、牛顿C.瓦特、焦耳、克D.库仑、毫米、安培【考点】力学单位制.【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解答】解:A、千克、米、秒均为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故A正确;B、克和牛顿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故B错误.C、瓦特、焦耳、克都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故C错误;D、库仑、毫米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故D错误;故选:A8.下列三位物理学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B.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C.伽利略、爱因斯坦、牛顿D.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本题中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据题选择.【解答】解: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14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为h 处自由下落,开始的用时为t,则()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 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gt 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根据位移公式先求得小球下落h的时间与下落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解答】解:A、根据h=gt2得:t1=…①,t=…②联立①②得:t1=t.故A正确,B错误;C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gt1=gt.故CD错误;故选:A10.某卡车在公路上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处理事故的警察在泥地中发现了一个小的金属物体,经判断,它是相撞瞬间车顶上一个松脱的零件被抛出而陷在泥里的.为了判断卡车是否超速,需要测量的量是()A.车的长度,车的重量B.车的高度.车的重量C.车的长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D.车的高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考点】平抛运动.【分析】零件被抛出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表达式,从而确定需要测量的量.【解答】解:零件被抛出做平抛运动,且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等于卡车原来的速度,则h=x=v0t解得v0=x要测量卡车原来的速度,只要测出零件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由上知,需要测量的量是车的高度h,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x.故D正确.故选:D11.2015年12月,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进入高为5.0×102km的预定轨道.“悟空”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R=6.4×103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悟空”卫星的线速度比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B.“悟空”卫星的角速度比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C.“悟空”卫星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小D.“悟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悟空”卫星的运行轨道小于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则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确定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表达式再比较其大小关系.【解答】解:A、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v=,半径小的速度大,则A错误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半径小的角速度大,则B错误C、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半径小的周期小,则C正确D、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a=,得半径小的加速度大,则D错误故选:C12.某行星有甲、乙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均为圆形,甲的轨道半径为R1,乙的轨道半径为R2,R2>R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C.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D.甲所受行星的引力大于乙所受行星的引力【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比较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卫星的轨道半径与质量无关系,则不能由半径的大小确定绕行天体的质量的大小.则A错误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则半径大的周期大,则甲的周期小于乙的周期,则B错误C、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v=,则半径大的速度小,则C正确D、因两者质量不可知,则无法确定引力的大小关系.则D错误故选:C13.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9.0×10﹣8C和Q2=﹣1.0×10﹣8C,分别固定在x坐标轴上,其中Q1位于x=0处,Q2位于x=6cm处.在x轴上()A.场强为0的点有两处B.在x>6cm区域,电势沿x轴正方向降低C.质子从x=1cm运动到x=5cm处,电势能升高D.在0<x<6cm的区域,场强沿x轴正方向【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析】某点的电场强度是正电荷Q1和负电荷Q2在该处产生的电场的叠加,是合场强.运用合成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某点的电场强度是正电荷Q1和负电荷Q2在该处产生的电场的叠加,是合场强.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所以要使电场强度为零,那么正电荷Q1和负电荷Q2在该处产生的场强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会在Q1的左边,因为Q1的电荷量大于Q2,也不会在Q1 Q2之间,因为它们电性相反,在中间的电场方向都向右.所以,只能在Q2右边.即在x坐标轴上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只有一个.故A错误;B、由选项A的分析可知,在x>6cm区域,有一点使得电场强度为0,则在x>6cm区域,电势沿x轴正方向先降低后增大,故B错误;C、x<6cm区域电场强度方向沿x正方向,质子从x=1cm运动到x=5cm处,电势能减小,故C错误;D、在0<x<6cm的区域,场强沿x轴正方向,故D正确.故选:D14.如图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BC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柱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个垂直BC面的外力F,柱体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柱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μ m g B.F s i n θC.F c o s θD.μ(F c o s θ+m g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斜面体依然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斜面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斜面体受到重力、支持力、F以及静摩擦力作用,受力平衡,则有:水平方向:f=Fsinθ,由于是静摩擦力,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如图所示为两个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电荷,距离为d,电荷量分别为+Q 和﹣Q.在它们的水平中垂线上固定一根长为L、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管,有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管口射入,则小球()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受到的库仑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C.受到的库仑力最大值为D.管壁对小球的弹力最大值为【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对于等量异种电荷,根据矢量的合成法则,中垂线的中点的电场强度最大,在无穷远的电场强度为零;点电荷靠近两个电荷的连线的中点过程,电场力不做功;中点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则库仑力也最大,弹力也是最大,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A、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管口射入的过程,因电场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故速度不断增加;故A错误;B、小球有下落过程中,库仑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则库仑力不做功;故B错误;C、在两个电荷的中垂线的中点,单个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根据矢量的合成法则,则有电场强度最大值为,因此电荷量为+q 的小球受到最大库仑力为,故C正确;D、根据C选项的分析,结合受力分析可知,弹力与库仑力平衡,则管壁对小球的弹力最大值为,故D错误;故选:C.16.如图(Ⅰ)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由静止释放,负电荷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速度﹣时间图象如图(Ⅱ)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φA>φB,E A>E B B.φA>φB,E A<E B C.φA<φB,E A>E B D.φA<φB,E A<E B 【考点】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分析】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A点的场强小于B点场强;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的方向相反,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解答】解: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点电荷从A向B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故A点的场强小于B点场强.由于物体沿电场线运动过程当中做加速运动,故点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由A指向B,又由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的方向相反,所以电场线的方向由B指向A,所以而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即φA<φB,故D正确;故选:D.17.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考点】电场线;电势能.【分析】由图,粒子的运动轨迹向左弯曲,说明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大体向左,电场线方向不明,无法判断粒子的电性.根据电场线疏密程度,判断ab两点场强的大小,从而判断ab两点电场力大小,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b点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B、粒子的运动轨迹向左弯曲,说明粒子在a、b两点受到的电场力沿电场线向左,由于电场线方向不明,无法确定粒子的电性.故A错误,B正确.C、由轨迹弯曲方向与粒子速度方向的关系分析可知,由a到b,电场力对粒子做负功,粒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则粒子在a点的速度较大b点的电势能大,故CD正确.故选:BCD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18.在下列学生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A.“探究求合力的方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分析】打点计时器是计时工具,可以间接的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结合实验的原理确定哪些实验需要打点计时器.【解答】解:A、探究合力的方法,抓住两根弹簧秤拉橡皮筋和一根弹簧秤拉橡皮筋效果相同,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故A错误.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加速度的大小,需要通过纸带测量加速度,所以需要打点计时器,故B正确.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速度,需要通过纸带测量速度,所以需要打点计时器,故C正确.D、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使用的是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改变用力,观察两弹簧秤的示数大小变化情况,得出两个弹簧秤示数总是大小相等,不需要打点计时器,故D 错误.故选:BC.19.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有铁架台、铁夹、电源、纸带、打点计时器,还必须选取的器材是图中的()。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一、单选题:共8题1.我国发射的卫星成功进入了“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所示。
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位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该飞行器的A.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B.周期小于地球公转的周期C.线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向心力由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合力提供,选项A错误;该飞行器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故周期等于地球公转的周期,选项B错误;根据角速度相等,而半径大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半径,由公式,得线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选项C正确;根据公式,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选项D错误。
综上本题选C。
2.2014年l2月31日,搭载“风云二号”08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发射过程中“风云二号”08星的某一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周期为T0,如图所示。
则A.“风云二号”08星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风云二号”08星在A B C的过程中,速率逐渐变大C.“风云二号”08星在A B过程所用的时间小于D.“风云二号”08星在B C D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等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一宇宙速度、开普勒三定律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速度逐渐变小,选项B错误;由于卫星在近地点速度较大,而在远地点的速度较小,故“风云二号”08星在A B过程所用的时间小于,选项C正确;在B C D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大于,选项D错误。
综上本题选C。
3.“神舟七号”飞船的飞行轨道可以看成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球上空300~700 km,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大约为90 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二中高一(下)期初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可将刘翔看作质点B.“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刻C.瞬时速度可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D.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2.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D.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3.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4.如图(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是x=3t2m,y=4t2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x和y方向上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曲线运动B.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5m/s2的匀变速曲线运动6.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以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有一向左的水平力F 作用在木块上,且随时间从零开始作线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向右为正方向)()A.B.C.D.7.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8.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AB与BC长度相等,则()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动摩擦因数μ1+μ2=2tanθC.小孩从滑梯上A点滑到C点先超重后失重D.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以下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不得分.9.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都是2vB.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10.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静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0~3t0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11.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放在平板AB上,磁铁的N、S极如图所示,开始时平板及磁铁皆处于水平位置,且静止不动.(1)现将AB突然竖直向上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A″B″处,结果发现两个条形磁铁吸在了一起.(2)如果将AB从原来位置突然竖直向下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位置A′B′处,结果发现两条形磁铁也吸在了一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间的吸引力是静摩擦力B.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有惯性C.(1)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上加速D.(2)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下加速12.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3.伽利略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发明了用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为物理学引入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①以下给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关程序: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b.取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按程序的先后排列应为:.②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微元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14.如图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量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选填“变”或“不变”);(2)如,2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填甲或乙)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B.弹簧秤外壳与木板间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C.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细绳的拉力大D.两次拉细绳,需将细绳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15.图1所示为某同学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实验中,需要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写出剩余实验步骤)(2)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m远小于M.这样,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时,只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就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几乎不变.(3)如图2所示,A、B、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A、B间的距离为x1,B、C间的距离为x2,已知T=0.10s,x1=5.90cm,x2=6.46cm,则a=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在做实验时,该同学已补偿了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它阻力.在处理数据时,他以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为纵轴,以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为横轴,描绘出﹣M图象,图3中能够正确反映﹣M关系的示意图是.(5)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 关系图线(如图4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按序为第16题6分,第17、18题8分,第19、20题10分,共42分.16.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船,水流速度为V水,小河宽度为d.求:(1)求小船最短渡河时间,到达对岸的地方与出发点相距多少?(2)如何让小船到达正对岸?(3)若V船<V水,小船能否到达正对岸?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静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2)若用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3.1×103 N/m的弹簧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之向上匀速运动,则弹簧的最终长度是多少?取g=10m/s2.18.如图所示,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5.0kg的磨石A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A与地面、A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g取10m/s2且sin37°=0.6,cos37°=0.8)(1)当A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下的推力F1=50N打磨地面时,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A对倾角θ=37°的斜壁进行打磨,当对A加竖直向上推力F2=60N时,则磨石A 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2m(斜壁长>2m)时的速度为多少?19.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N.g取10m/s2.(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5s时离地面的高度h;(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00m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地面时的速度v;(3)在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1.20.2014年12月26日,我国东部14省市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15m/s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10m处正好匀减速至v2=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m/s2,求:(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二中高一(下)期初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考点】平均速度;质点的认识;时间与时刻.【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时间研究的是“段”,时刻研究的是“点”;平均速度表示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当时间取得极短,平均速度趋向于瞬时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刻,一节课40min指的是时间,故B错误.C、瞬时速度可以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点、时间和时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位移和路程等知识点的考查,知道时间研究的是“段”,时刻研究的是“点”,以及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2.【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知识,根据其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实验”,注意碍于当时对时间的测量技术、手段落后.【解答】解:A、伽利略“斜面实验”没有进行理想化处理,不是理想实验,故A错误;B、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B错误;C、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并非是主观臆断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故C错误;D、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要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以及实验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3.【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第5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gt,位移时间公式h=gt2求出速度和位移.【解答】解:A、第5s内的位移是18m,有:gt12﹣gt22=18m,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错误.B、第5s内的平均速度:==m/s=18m/s.故B错误.C、t=2s,t′=1s,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x=gt2﹣gt′2=8﹣2m=6m.故C错误.D、物体在5s内的位移:x=gt2=×4×25m=50m.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注意星球上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同.4.【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利用传感器进行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使实验更加准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胡克定律正确分析乙图,得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关系等信息.【解答】解:A、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kx,即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与弹簧长度不成正比,故A错误;B、根据A选项的论述可知B正确;C、在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图象上,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由此可知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故C正确;D、由于图象斜率不变,因此由实验可知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是,故选:A.【点评】通过实验、图象考查了对胡克定律的理解,特别是受反向压力,即弹簧压缩,角度新颖,是一道好题.5.【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即可判断物体在x方向和y方向的运动情况,由运动的合成原则即可判断物体的合运动.【解答】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可知,物体在x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6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y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8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运动的合成原则可知,物体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0m/s2的匀加直线运动,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物体受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受合力不为零,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改变;合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对木块受力分析,根据木块受的合力判断木块运动情况.【解答】解:在水平方向上,木块以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现有一向左的水平力F作用在木块上,且逐渐增大,木块受的合力逐渐变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所以木块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能反应这种变化的图象是B.故选B.【点评】根据木块的受力情况判断木块速度变化的规律、读懂图,根据图象分析出速度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7.【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压轴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先对整体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即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对B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受力情况.【解答】解:A与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总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只受重力;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到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 与B间无弹力,最后再对B受力分析,得到其只受重力.8.【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小朋友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以小朋友和滑梯整体为研究对象,将小朋友的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牛顿定律分析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和支持力的大小;判断超失重时,利用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即可.【解答】解:ACD、小朋友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a1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即有向右的力,根据牛顿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F N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错误.B、设AB的长度为L,AB间的高度为h,则sinθ=,小孩在B点的速度为v.小孩从A到B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μ1mgLcoosθ+mgh=﹣0…①小孩从B到C为研究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2mgLcosθ+mgh=0﹣..②联立①②代入数据得:μ1+μ2=2tanθ,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本题解答时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求解,难度适中.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以下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不得分.9.【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看成向上的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处理,根据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求出运动经过的时间,由运动学公式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分析求解.【解答】解:A、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则对于自由下落物体有:gt=v;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则由题v=v0﹣gt 解得v0=2v.故A正确.B、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自由落下到地面的速度为2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B=A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t A=2×=.故B错误.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B开始下落的高度h B==,显然两者相等.故C正确.D、B下落的时间为t=,下落的高度为h==2==.则知不是B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关键要分析两物体运动的关系,也可以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理解.10.【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