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博物馆学

合集下载

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中国的博物馆学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下是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和里程碑事件:1.初期阶段(1900年-194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

190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标志着中国博物馆学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的博物馆开始兴起,许多地方性博物馆相继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97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开始加强对博物馆的扶持和管理,鼓励成立全国性和专题性博物馆。

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

3.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81年,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推动了博物馆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发展。

此后,中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扩大。

198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4.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许多城市成立了新的大型博物馆,并引进先进的展览技术和理念。

此外,数字化和虚拟博物馆的发展也成为中国博物馆的新趋势。

5.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博物馆学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博物馆组织和合作项目。

中国的博物馆学界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博物馆学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阶段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国家政策的支持、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提升以及对文化遗产和历史的保护意识的提高,都对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长,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将继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北民俗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东北民俗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东北民俗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在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长春市,有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东北民俗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以展示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主题,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东北地区的传统民俗,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东北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博物馆的建筑典雅别致,展馆内部布置精美。

一进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的东北风光画,勾勒出雪域草原、白桦林等景观,令人仿佛置身于北国风光之中。

沿着展厅的走廊一路向前,我们看到了许多展示东北地区传统手工艺品的陈列柜。

这些手工艺品包括了葫芦雕刻、剪纸、工艺绣等多种形式,展现出东北地区民众勤劳智慧的一面。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传统节日文化。

比如,春节期间的龙抬头、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艾草挂墙等习俗,这些传统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展馆还设置了模拟展示东北传统婚礼场景的陈列,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东北婚俗的独特魅力。

除了传统节日和婚俗,东北民俗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当地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

比如,关于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民歌演唱等文化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在东北地区广受欢迎,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通过这次参观东北民俗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切感受到了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东北地区的民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学概论
19世纪中叶,中国去西方出访、留学者逐渐增多。 他们旳游记和随笔中常有参观博物馆旳记载,所用名称有
“集宝楼”、“积宝楼”、“禽骨馆”、“画阁”、“军器 楼”等,没有统一旳名称。 1867年,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漫游随录》中首用 “博物院”一词,但并未普及。 被称为日本博物馆奠基人旳田中芳男,据说是他首先假借中 文,把MUSEUM译成“博物馆”。 1870年后来,博物馆(博物院)一词成为MUSEUM旳固定 译语。
一、 博物馆(MUSEUM)旳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旳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旳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近代以来科学旳发展,博物馆逐渐有意识、有计 划地对人类历史上全部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和艺术价值旳自然和文化遗存进行全方面和系统 旳搜集和保护。
科学研究
博物馆旳科学研究功能主要还是文艺复兴以来,尤 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后来,在对自然标本展开研 究旳基础上发展起来旳。
最初旳领域主要是生物学和自然史。
统治者政权正当性旳根据。
妇好墓出土玉戈
尽管从历史早期开始中国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 旳建筑和机构,但并没发展出以公共教育为特色旳 近代意义旳博物馆来。
我们今日使用旳“博物馆”一词是19世纪中晚期从 英文MUSEUM翻译而来。
2、MUSEUM旳起源
“museum”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意为“思索 之所”或“缪斯旳宝座”。
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旳馆徽上:Education, Expeclition, Research.

关中民俗博物馆讲解

关中民俗博物馆讲解

关中民俗博物馆讲解关中民俗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关中大道,是一座致力于研究、保护和展示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专业博物馆。

博物馆展览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藏品包括了丰富的文物、民俗艺术品和研究资料,反映了关中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关中民俗博物馆的展览主题主要围绕着关中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习俗和宗教信仰展开。

对于参观者来说,展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品和解说,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

以下是对博物馆的一些展览内容的参考介绍。

1. 民俗活动展区:这个展区主要介绍了关中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比如春节习俗、端午节、中秋节等,展示了一些与这些节日相关的物品和文物,如灯笼、爱国袖珍书、儿童玩具等。

2. 习俗与仪式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关中地区的传统习俗和仪式,如婚礼习俗、出殡仪式等,通过展示相关的服饰、道具和图片,帮助参观者了解这些习俗的起源、演变和意义。

3. 宗教信仰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关中地区的传统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等。

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关中地区的寺庙、道观和民间宗教场所,还能看到一些与宗教信仰相关的艺术品和文物。

4. 民间工艺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关中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如剪纸、布袋戏、泥塑等。

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赏到一些手工艺人的作品,并了解到这些工艺的历史和技巧。

5. 民俗文化研究展区:这个展区介绍了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情况。

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对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相关活动。

除了以上的展览内容,关中民俗博物馆还经常举办一些特别展览和活动,如民俗文化艺术展、民间歌舞表演等,为参观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体验。

关中民俗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民俗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展览、研究和活动,博物馆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并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做出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文化体验课程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1. 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学生们可以参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历史。

2.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学生们可以参观中国的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欣赏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文物和历史展览。

3. 学习传统手工艺:学生们可以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如剪纸、刺绣、陶瓷制作、木工等,亲手体验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4. 参加文化体验课程:学生们可以参加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绘画、民乐、舞蹈等,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技巧和表现形式。

5. 品尝传统美食:学生们可以品尝中国传统美食,如烤鸭、小笼包、麻婆豆腐等,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6. 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学生们可以参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的定义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学科,它涵盖了博物馆的建筑、展览、收藏、教育、管理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目标是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以及提供公共服务。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博物馆开始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博物馆的建筑、藏品、展览和观众等。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

博物馆学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承担着保护、研究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博物馆通过收藏、保护和研究文物,使之得以保存并传承给后代。

第二,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观众传递文化信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第三,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向公众提供各种教育、研究和娱乐活动,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求。

博物馆学的组织与管理是博物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展览策划、藏品保管等方面。

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博物馆的展览与教育是博物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它需要策划、设计和实施。

教育是博物馆向观众传递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讲解、导览、讲座、工作坊等形式进行。

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博物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探讨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展览与教育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发展将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博物馆的建筑、展览、收藏、教育、管理等方面。

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的定义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博物馆的学科,旨在探讨博物馆的发展、功能、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机构,起源于古代的宫廷收藏和寺庙珍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博物馆学通过研究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功能定位,为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博物馆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到博物馆的组织结构、馆藏文物的收集、保管和展示、观众教育和参与、展览策划和设计、文物保护和修复等诸多方面。

其中,博物馆的组织结构是博物馆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博物馆的设立目标、管理体制、人员组织、财务制度等方面。

博物馆的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它包括文物、艺术品、科学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收集、保管和展示这些馆藏。

观众教育和参与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博物馆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是如何通过展览、讲座、研讨等形式,提高观众对文物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展览策划和设计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展览主题的确定、展览内容的呈现方式、展览空间的布局等方面。

文物保护和修复是博物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展示,博物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修复文物。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博物馆发展历史的文献研究,可以了解博物馆的起源和演变,揭示博物馆的内在规律。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博物馆的实际运营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剖析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启示和借鉴。

博物馆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交叉和理论创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博物馆学与计算机科学、传媒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日益紧密。

数字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移动博物馆等新形式的博物馆不断涌现,为博物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博物馆学也面临着观众需求多样化、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学科,它包括对博物馆的历史、功能、管理、展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对博物馆学科的定义、范畴和核心要素等方面的解析,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是一门关于博物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学科,它以研究博物馆的历史渊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主要目标,同时也涉及博物馆的功能、管理、展览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博物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其次,博物馆学的范畴。

博物馆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博物馆的历史、功能、管理、展览和教育等方面。

博物馆的历史研究主要关注博物馆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以及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博物馆的功能研究主要探讨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教育普及和社区服务等。

博物馆的管理研究主要关注博物馆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技术等。

博物馆的展览研究主要研究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和设计,包括展览主题、展品选择、展览手段和观众体验等。

博物馆的教育研究主要关注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评估,包括教育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开发和教育政策制定等。

最后,博物馆学的核心要素。

博物馆学的核心要素包括博物馆的收藏品、展览和观众。

博物馆的收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是博物馆研究、展览和教育的基础和支撑。

博物馆的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传递知识和文化的主要手段,通过展览,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的魅力。

观众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博物馆要通过各种教育和娱乐手段,吸引观众参观和参与,提高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总体来说,博物馆学是一门关于博物馆的学科,它涵盖了博物馆的历史、功能、管理、展览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对博物馆学科的定义、范畴和核心要素的解析。

通过对博物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博物馆学与新博物馆学的比较 要重视研究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世界范围内有三种趋势:第一,差异性趋势。

博物馆的差异性在持续增长。

由于物和主题的不同,专门化的博物馆越来越多;第二,专业化趋势。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业务项目都需要培训,许多资格需要认定,如专业范围、职业道德、馆长资格等。

第三,重新界定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的趋势。

当代社会发展中,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应有新的认识,其保存和保护物的社会意义应该进一步认识。

博物馆的各种功能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界定。

目前西方公认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museum ”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 ,意为“思考之所”或“缪斯的宝座”。

缪斯是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也是丰富知识的象征。

博物馆专业组织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织:1889年,英国博物馆协会。

1903年,欧洲各国在德国的满海姆召开第一次博物馆会议。

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明确任务为出版年刊、会刊,帮助了解世界博物馆情况,探讨工作问题,改进工作。

1915年,斯堪底纳维亚博物馆协会成立。

以后的丹麦、芬兰、瑞典等博物馆分会都隶属于该协会。

1917年,德意志博物馆联盟建立。

1921年,法兰西斯博物馆协会成立。

1926年,国际联盟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博物馆事务局。

这些博物馆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的开展。

传统博物馆学新博物馆学以何为本物人侧重方法、技术目的、理论理论基础藏品管理、保存技术、陈列设计、历史学等等博物馆应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除方法与技术外,还要懂政治学、 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发展策略学术研究、专家为主,精英主义观众需要为主,大众主义,专家参与使命巩固主流文化,提升文化素养,改善社会行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关注环保教育,关注社区展示手法静态的,分类清晰,内容侧重过去,学术气氛浓厚,很少让观众参与 动态的,采用主题单元展示,内容侧重现在与未来,尽量让观众 参与,注意娱乐与休闲,多种传播方式藏品分类按藏品质地分类:如金银铜铁玉石陶瓷丝麻皮纸骨角牙等。

按藏品用途分类:生产工具、兵器、货币、食器、酒具、茶具、交通工具、乐器、礼器、家具等。

按藏品制作时代分类: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按藏品制作工艺:织成、刺绣、缂丝、雕漆、珐琅、金银平脱等。

按藏品征集来源分类:考古发掘品、传世品、采集品等。

按藏品所属民族分类:匈奴、滇人、南诏、契丹、女真、满族等按藏品原属国分类:如日本、朝鲜、印度、波斯、埃及文物等。

3.青铜器的修复工艺整形:用机械方法使变形得以恢复。

如锤打法、模压法、工具法、加温法等。

补配:残缺部分需制作与之相同的配件。

錾刻:在补配件上用雕刻技艺补上纹饰。

风格一致。

固接:将灿碎片加固连接成整体,如焊接、粘接,也有用螺钉、铆钉、扒钉等。

修饰:为达到加固连接处于原器外貌效果一致,使用各种颜料和粘接剂调成色料,施加于所需修饰的部位,亦称之为作旧、作锈或着色。

4.青铜器除锈去污方法工具法:使用各种毛刷和锤子、錾刀、雕刻刀、医用手术器械等工具,直接在锈蚀处做手工操作。

清洗法:置于装满蒸馏水的容器中反复清洗,清除器物表面泥污和溶除可溶性无机盐。

超声波法:依据超声波振动原理制造的医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洁牙机,均可用于青铜器除锈。

喷砂法:利用喷砂机去锈,喷砂材料有石粉、核桃壳粉、玉米棒粉等。

药物除锈法:传统方法用乌梅或山楂为主要原料,调入其他配料,制成糊状物,粘覆于青铜器的锈蚀处,经过一定时间即可去锈。

(柠檬酸、苹果酸、山楂酸是原始的化学除锈工艺)用药后,均需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清除残留药物。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

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

主要陈列(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临时展览(短期展出、经常更换)临时展览一般小型多样,经常更换,展品选择较为自由,陈列内容结构和艺术形式也比较灵活。

经常举办临展,是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满足不同观众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馆际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经验,也为培养和锻炼业务干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陈列的分类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有不同的陈列,其类别主要按照陈列内容来区分。

社会历史类陈列2.自然历史类陈列3.艺术类陈列4.科学技术类陈列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1)主要原则1.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2.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3.艺术性和普及性4.增强精品意识,创作陈列精品2)基本程序研究并确定陈列的主题、基本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的;选择、征集必要的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深入研究陈列内容和展品,拟定陈列大纲和计划,研究文物组合;进行陈列艺术形式研究和设计;进行辅助展品和必要设备的设计和制作;现场安装和布置;每个工作阶段都要听取馆内外专家与观众代表等方面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评估和修改。

内容与陈列陈列语言有助于展览表达某种用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机械结构和艺术感受。

有助于增加陈列的把握能力。

1、语词性符号(言语和文字):用语音和书写符号为媒介,根据特定语法规则排列以记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交流形式。

2、非语词表达方式: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图象语言、音乐语言陈列语言:一种依靠三维物品排置的序列、情态及与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配合而构成的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或交流方式。

常用的陈列语言:色彩、空间结构、灯、音像陈列工作的内容:项目策划、陈列大纲、内容设计(文案)、形式设计(美术)、展览制作(工程)、展览宣传陈列大纲1、陈列主题:展览的主要内容与意义、2、序言:说明展览的基本内容、3、展览的整体结构:分为几个单元、4、每个单元的标题和主要内容、5、每个单元的展品目录每单元需要的辅助展品目录、7、给美术设计师的建议内容设计(陈列方案)是陈列大纲的具体化:深刻理解陈列主题、熟悉馆藏品全部文字展品细目、辅助展品目录对形式设计的要求陈列制作的基本要求1.创造一个良好的展出与参观环境2.正确地理解展出主题与展出内容3.组织好展品,给它们以恰如其分的陈列地位4.陈列艺术形象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5.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6.整体完整统一下的多样变化7.要富有艺术感染力8.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陈列形式设计的基本方法:1、系统分类陈列法2、复原陈列法3、景观陈列法4、对比陈列法5、集中陈列法6、中心陈列法陈列形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展陈场地状况,对陈列艺术效果有很大影响。

2、陈列设备和展具,可弥补陈列建筑的不足。

3、展品的形体对陈列艺术有重要影响。

4、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工艺、技术条件。

5、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6、艺术设计必须有利于展品的安全。

、将藏品转化成展品一方面要对陈列主题思想、主题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因为主题对文物的选择起着统率作用,不了解主题,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对馆藏品有充分的了解,至少对与该主题有关的藏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藏品的内涵和外相。

再一次考虑藏品的真实性问题;适应性——一定要“切题”;典型性——在众多材料中最能从本质上反映陈列主题的展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典型材料;外在表现力——纯粹的外观形象,包括色彩、质地、造型等方面的视觉效果;——具有所反映现象的原始特征的物品,如青铜器铭文、瓷器戳印等。

确定主导展品(Key Exhibit)——确定展品在陈列中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

精心设计展品组合——展品经过组合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一件件单个陈列品的升华和飞跃。

一个个具体的展品成组、成单元精心组合,以至全部陈列先后有序、起伏得宜的总体组合,才形成按一定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组成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完整体系。

辅助展品博物馆陈列是以文物标本为基础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辅助材料,称为辅助展品。

陈列的辅助展品大致包括以下三种:1)科学性的辅助材料;2)艺术性的辅助材料;3)文字说明。

辅助材料与实物展品之间的关系1、只是辅助作用,是帮助实物展品自我表达的助手;2、它是帮助观众认识和理解实物展品的向导。

辅助材料的运用不能超过这种规定性。

辅助材料制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设计必须切合实物,忠实地服从于展览主题和实物展品的表达;2.严格遵守历史的和科学的真实,每一件道具的制作都必须有充分的依据。

3.决不能因为辅助材料是为实物展品服务的,就在制作上掉以轻心,草率行事。

在一些特殊场合下,辅助材料本身也可能是实物,比如前人创作的介绍古代生活场景的作品等。

这种材料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认识客体,但此刻它们却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其他实物展品而布置的。

3)文字说明分三类:一、大小标题:单元标题、组标题、有时还需要小组标题二、单元说明、组说明、小组说明(或展品组合说明):三、展品说明:1、科学性的简要说明;2、知识性说明;3、揭示性说明,主要揭示出展品内涵的社会属性,以及它与主题的联系。

二、展陈艺术陈列艺术设计又称形式设计。

陈列的思想和陈列的内容存在于一定的形式之中,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

展陈展陈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内容艺术设计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别具特色的艺术创作活动。

展陈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1.创造良好的展出与参观环境2.正确地理解展出主题与展出内容3.组织好展品,给它们恰如其分的陈列地位4.陈列艺术形象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5.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富有艺术感染力6.整体完整统一下的多样变化7.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8.要了解市场的材料供应情况,以及技术条件和工艺水平第二节艺术设计的方法总体设计:制订陈列布置的基本形式、选择适当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确定采光照明方案和进行总体的布局规划、确定展览路线等。

分段分组设计:将总体方案深化和具体落实,需要进行逐个单元的具体设计,经过单元的小组合成为许多单元的大组合,最后完成总的组合。

这些设计都要绘成一系列图纸,包括主题及展品平面布置图、主题及展品壁面布置图、主导展品特殊展示图和需要特别制作的橱柜或屏障图等。

什么是风格?体现某种观念与理想的格调。

这种观念和理想自然而然的渗透到一切细枝末节中。

各种不同的风格气派多源于环境。

风格又分国家民族的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

任何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都有风格。

二、一般艺术规律解析一般艺术规律或称形式原理,是审美的基础,即创造美感形式的艺术法则。

一般艺术规律是人们长期观察自然、人类社会总结美感现象得出的规律。

是宇宙中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冲撞、影响得出来的。

展览空间大致有两种类型1)传统的由实墙永久性分割的中小型展厅与日常生活习惯吻合,可能会给观众以亲切感;变通性小,太刻板、单调,全部的直角会给观众一种强制和专横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