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讲-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3)获取知识经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I.Altman & D.A.Taylor.1973)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 定向阶段
对可能的交往对象:有所注意,理性选择和初步沟通。
初步沟通之时,留给了对方关于自己的最表面信息,即第一印象。
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4 稳定交往阶段
心理相容性很高;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允许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大多数人际关系仅仅在第三阶段的水平上简单重复。
五、 重点回顾与思考
1 定向阶段(陌生人)——重视第一印象;主动沟通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程》
1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四、重点回顾与思考
2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交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直接 相互作用过程。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引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之语:“第一个业余社会心理学家(他当时一定还住在山洞里)无疑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邻近山洞的人更喜欢
他或不讨厌他,或者至少能使他避免被人用木棒砸到头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良好的情感体验, 满足心理需要(安全感、归属感、自尊心等),保持心理健康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湘云笑道:“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 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 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 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 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 道:“ 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 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 的。” 的。”
(2)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这个格局是一个网络,该网 络以” 络以”是”个体自身“为中心在亲属关系 个体自身“ 的基础上形成。亲属关系依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丢于水里的 石子击荡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 远,也愈推愈薄“,”波纹之间的差序 “就是”伦“。 就是”
每天漫无目的腻在一起 言不及义也觉得好有趣 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形影 不离像是两人三脚又像连 体婴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 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只管爱你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也不管衣索匹亚多少难民 只管爱你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 时期 不久就会开始渐 渐痊愈 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 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 都随风而去 然后开始从错觉和误解 中惊醒 惊讶自己为何 如此不聪明 为了爱情不管一切不顾 父母朋友姊妹兄弟开始 感到后悔不已 然后开始感到疲惫沉闷 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 然后是精神不继瞳孔放 大脾气暴躁四肢麻痹终 于受不了要分离 虽然结果颇令人伤心 暸解之后也没什么了不 起 爱情终究是握不住的云 只是我想要告诉你 喔......
在我落寞的岁月里 你的温柔解脱我的孤寂 带给我深深的狂喜 如此颤动着我的心灵 轻轻诉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我要对你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多么幸福 让我遇见你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专家讲座

沙赫特,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 高恐惧状态下,亲和需要强;低恐惧状态下,亲和需要弱。
2.焦虑与亲和需要
沙诺夫,津巴多 高焦虑状态下,亲和需要弱;低焦虑状态下,亲和需要强。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专家讲座
第6页
(二)人际关系酬劳
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们经过社会交换取得心理与物质酬赏,所 以人们会尽可能寻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人际关系。
让接收训练者学会怎样有效地交流,细心地倾听,了解自己和他人感情.
是有效改进人际关系方法.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专家讲座
第28页
练习题
1.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觉,支配型男性和服从型女性能相
处得很好,爱唠叨女子可能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男子而生活
得很安宁,这表达了以下哪种原因对喜欢影响( )
A.酬劳 B.相同 C.熟悉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专家讲座
第29页
练习题
3.社会心理学家舒兹(W.C.Sxhuts)把人际关系需求 分为三类,其中主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
A.主动与他人交往,主动参加社会生活 B.喜欢 控制他人,能利用权力 C.期待他人引导,愿意 追随他人 D.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
4.依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定义,以下最符合人际关 系是( )
人际关系状态有三个:
单向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 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浅层互动,不过还没有相互卷入; 相互卷入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这是
情谊发展阶段。按照情感融合程度,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 重度卷入。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专家讲座
第9页
重点
(二)人际关系发展与自我暴露
D.互补
2.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觉一个有趣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 个阿拉伯人面对面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 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度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度人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人际关系和亲密度的新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际关系和亲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影响人际关系和亲密度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不同类型。
亲情通常指的是亲属关系,是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友情则是指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而爱情则是追求生命伴侣、建立冲突等多元化感情的表达。
二、亲密度的测量与影响因素亲密度是人际关系中关键的概念,它衡量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接近程度。
亲密度的测量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互动频率、情感支持、分享个人信息的程度等。
此外,亲密度的发展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相似性相似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倾向于与与自己在兴趣、价值观、经历等方面相似的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共同的兴趣和经历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和理解。
2. 互惠性互惠性是指人们在彼此的关系中获得相对公平的待遇和回报。
互惠性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稳定和亲密度的增加。
当人们相信他们将从关系中获得一定的回报时,他们更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和发展关系。
3. 亲密度的维护维护亲密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沟通。
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是保持亲密度的重要因素。
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关系稳定和亲密度增加的重要保障。
三、人际关系和亲密度的影响人际关系和亲密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的功能和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心理健康亲密关系是人们解决问题、分享喜悦和倾诉痛苦的重要来源。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度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促进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的增强。
2. 个体幸福感亲密关系和稳定的人际关系被认为是个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学义人际关系分析

第九,情绪孤立,不喜欢与人交往。
第十,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接受他人 的规劝。
第十一,好高骛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 高目标、苛求他人。
第13章
黄希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形成小群体的主要吸引力可分三类:
相似性吸引。指在态度、信念、价值观和追求目 标上相似。
接近性吸引。是同时入学、年龄相当、同住一个 寝室、同乡等原因而经常接触,互相了解。
价的,但又不允许本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
只让看其中一小部分人对他的评价。
第13章
研究者通过各成员的提名,可以从中发 现团体中哪些人最博得大家的依赖与尊重,处于 团体中心位置的人。
社会测量法和参照测量法所揭示出来的 被人们集中选择的对象是不一致的。
参照测量法的巧妙之处在于隐去了真实目 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自己的真正动机, 从而获得可靠的结果。
第13章
可能性
团体内部进行沟通和相互影响的两种关系: 一种是直接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厌恶, 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无衷,积极的沟通或 闭关自守、与世隔绝,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等。
另一种间接关系,是团体内各成员的关系通过 对团体价值的评价,通过共同活动的完成而间接地 表现出来。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把人际关系揭示出来。 第13章
贝尔把人们相互沟通的动作分为12种。
贝尔还记录了团体内各个成员在谈话、讨论或辩
论过程中的动作次数,发现团体内每一次沟通过
程中大都包含有上述十二种动作。
第13章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必要性 团体力量的大小决定于团体内人与人心理 上的关系如何。 人际关系测量有助于了解团体内部的心理 结构并揭示其内部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团体内 人与人的心理关系,更好地发挥团体的力量提 供依据。
人际交往心理

敏兹实验
返回
孟德森合作游戏板
孟德森为研究儿童的竞争与合作行为,设计了一个 游戏板。游戏板由四个被试分别拉着四个角的小绳, 四根小绳系着一个有笔芯的圆柱体。游戏板上画有每 个游戏者的编号①、②、③、④。
❖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比较,便可能产生 上表中列出的四种情况。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发现自己 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 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样,你的 缺点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 要比 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打岔型 —
自己知道
开放区
他人知道
透明窗格
自己不知道
盲目区 不透明窗格
隐秘区 他人不知道 隐秘窗格
未知区 未知窗格
约哈里窗格——观察自我的窗口
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 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 如果想进一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 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 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约哈利窗理论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发现盲点、开发潜能。即: 个人——挖掘自我盲点,突破思维局限,使个人潜能得以开启 工作——发挥领导才能,勇气自信倍增,提升自我价值 家庭及社交——善于聆听,沟通无阻,增进感情
感动
新鲜
关系元素
分享
喜悦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人际关系

• (二)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
• 费斯克(Alan P. Fiske,1991)认为社会互动主 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社会关系模式)
– 共享: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家人关系、亲密朋友 –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 3、动态式的人际关系: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 人际交往=社会互动
•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 (一)两个最基本维度(dimension):
–情感上的“亲疏”(love-hate) –地位上的“尊卑”(dominance-submission)
• 研究表明,当互动双方在
–“尊卑”维度上互补,“亲疏”维度上对等时,双 方关系比较和谐;
• 邻近引起喜欢 – 邻近可以互相帮助 – 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好人 – 更多的互动
• 还有哪些因素引起人际吸引? • 报酬?······· • 你喜欢那些喜欢你的人吗?
二、爱情:特别的亲密关系
• 1、什么是爱情? • 爱情是生理、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
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 – 生理心理达到一定成熟时产生 – 属于高级的情感 – 包括性的需要 – 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 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不同圈里的人,跟中心越接 近的,对他们越好。
2、黄光国: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
• 情感性关系:家人、亲密朋友间。长期稳定
– 满足爱、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求 – “需求法则”(共享)
• 工具性关系:陌生人间。暂时、不稳定。
– 以关系作为达到其它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 “公平法则”(市场定价)。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