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阅读理解

三袋麦子阅读理解
《三袋麦子》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浪费和珍惜的故事。
故事开始,有一个农民种了一片麦田,收割后得到了三袋麦子。
他想要将麦子储存起来,以备以后食用。
然而,他没有及时储存麦子,而是将三袋麦子都倒在地上,然后不管了。
过了一段时间,农民回去看麦子,惊讶地发现麦子变成了一堆乌黑的虫子。
他非常后悔浪费了这么多的麦子,吃的时候却没有珍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浪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并善待他们。
否则,我们最终会后悔自己的行为。
三袋麦子的故事

三袋麦子的故事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勤劳的农夫。
这位农夫有三个儿子,他们一家靠种地为生。
每年的收成都不错,一家人生活得也算殷实。
农夫对儿子们说,“我这里有三袋麦子,你们每个人拿一袋,去到
外面的世界上,看看能做些什么。
”于是,大儿子拿着一袋麦子,
走上了北方的大路;二儿子拿着一袋麦子,走上了南方的大路;小
儿子也拿着一袋麦子,走上了东方的大路。
大儿子走了很远,遇到了一家富豪,他把麦子种下,收获了一
大片麦田。
他学会了种地,也学会了做生意,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
的商人。
二儿子走到了南方的一个小镇,他将麦子卖给了当地的面
粉厂,赚了一大笔钱。
他学会了做生意,也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小儿子走到了东方的海边,他将麦子撒在了沙滩上,让海风吹散了
麦子。
他看着麦子随风飘舞,心情愉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三个儿子回到家中,向父亲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农夫听完后,
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将一袋麦子变成了财富。
大儿子通过种地和做生意,成为了富商;二儿子通过卖麦子,也成
为了富有的商人;小儿子虽然没有赚到钱,但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
美好,也是一种财富。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方式,只要努力
去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成功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获,也可以是
心灵上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只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就像三袋麦子的故事一样,每个人
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导语】语⽂,是新中国⼈⽂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语⾔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智⼒为根本⽬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语⾔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三袋麦⼦》原⽂、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三袋麦⼦》原⽂ 快要过年了,⼟地爷爷给⼩猪、⼩⽜和⼩猴各送了⼀份节⽇礼物——⼀⼝袋麦⼦。
⼩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开⼼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磨成⾯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品。
⼩⽜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看,⼼想:多好的麦⼦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为了防⽌发霉和⾍蛀,⼩⽜经常把那袋麦⼦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猴呢,他觉得⾯前的这袋麦⼦上等的麦种,便把⼀⼝袋麦⼦全种下了地。
⼀年以后,⼟地爷爷⼜来拜访⼩猪、⼩⽜和⼩猴。
他先到⼩猪家,⼩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让我吃到了吃的东西。
”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头。
看着⼩猪憨厚可爱的样⼦,⼟地爷爷忍不住哈哈⼤笑。
告别了⼩猪,⼟地爷爷来到⼩⽜家。
⼩⽜告诉⽼⼈:“去年您送我的麦⼦⾄今还没吃完呢。
”⼩⽜抱出那只⼝袋,⾥⾯仍有半袋麦⼦。
⽼⼈点点头。
最后,⼟地爷爷⼜来到⼩猴家。
谈起去年那⼝袋麦⼦,⼩猴拉着⽼⼈的⼿,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 ⼟地爷爷跟着⼩猴到⾥屋⼀看,啊,麦囤⾥堆得满满的。
⼩猴说:“我把麦⼦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些回家吧。
”⽼⼈抚摸着⼩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 字词: 礼物、黄灿灿、麦⼦、馒头、烙饼、迫不及待、⾯粉、⾷品、饱满、麦粒、杂粮、发霉、⾍蛀、麦种、憨厚、舔、神秘、麦囤、收获、聪明 重点句⼦: ⼩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开⼼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磨成⾯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品。
⼟地爷爷跟着⼩猴到⾥屋⼀看,啊,麦囤⾥堆得满满的。
三袋麦子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 看了又 . . 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 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 .. 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 . 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 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 . 风,晒晒太阳。
.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 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上等的麦种 全种下 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 地。
结果怎么样了呢?土 地公公是怎么评价他们的?
知足常乐
哈哈哈
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 给我的那袋麦子,让我吃 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小牛说:“去年您送 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 完呢。”
勤俭节约 不错不错
小猴说:“请跟 我来。我把麦子 种下了地,这都 是我的收获。您 带一些回家吧。”
聪 明 能 干 你 真 棒!
填一填
读下面的辨字歌谣,看看 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把它们写 在括号里。
树栽衣裁车装载——( )
竹篮兰花天色蓝——(
琴声悠扬今字底——(
)
)
衬衫袖子衣组旁——(
)
Hale Waihona Puke 9 三 袋 麦 子授课人
薛志红
词 语
麦子 一份 迫不及待 食品 保存 防止 拜访 仍有 聪明 抚摸 烙lào饼 虫蛀zhù 添tiǎn 憨hān厚 麦囤 dùn
三袋麦子是怎么来的?小猪、小牛、 小猴分别是怎么处理自己的那袋麦子的?
黄灿灿 开心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 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 迫不及待 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 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 的食品
三袋麦子阅读理解

三袋麦子阅读理解一、故事背景《三袋麦子》是一篇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后,三个小动物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故事传达了节约、勤劳和聪明才智等美好品质,同时也启示人们珍惜资源、合理规划财富。
二、角色与情节1. 角色* 小猪:贪吃的小动物,喜欢享受美食。
* 小牛:勤勉的小动物,善于存储和计划。
* 小猴:聪明的小动物,能够创新和思考。
2. 情节* 土地爷爷送来麦子,三个小动物感到开心。
* 小猪决定做白面馒头和烙饼,尽情享受美食。
* 小牛决定节省一部分麦子,留作第二年春天播种。
* 小猴将麦子磨成面粉,烙成白面大饼,以便长期保存。
* 一年后,土地爷爷回访,三个小动物各自展示成果。
* 小猪:馒头和烙饼已吃完,生活过得不错。
* 小牛:麦子仅剩一小袋,但已有新麦子长出。
* 小猴:麦子磨成的白面大饼还未吃完,生活富裕。
三、语言和文体风格1. 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2. 文体风格:童话体裁,适合儿童阅读。
四、主题与寓意1. 主题:珍惜资源、合理规划财富。
2. 寓意:勤劳、节俭和聪明才智是实现财富增值的重要品质。
通过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处理方式,启示人们要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善于规划、不断创新。
五、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1. 土地爷爷给每个小动物一袋同样的麦子,一年后三个小动物分别得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答案:小猪的馒头和烙饼已吃完,生活过得不错;小牛的麦子仅剩一小袋,但已有新麦子长出;小猴的麦子磨成的白面大饼还未吃完,生活富裕。
这是因为小猪贪吃,把麦子都吃了;小牛勤勉,只吃一部分,剩下的用于播种;小猴聪明,用麦子做成了面粉,烙成大饼以便长期保存。
2. 你认为三个小动物中哪个最聪明?为什么?答案:小猴最聪明。
因为他能够创新和思考,将麦子磨成面粉,烙成大饼,实现了麦子的最大价值。
此外,他还懂得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
相比之下,小猪贪吃无计划,小牛虽然勤勉但缺乏创新思维。
三袋麦子优秀童话作文

三袋麦子优秀童话作文【第1篇】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羊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小猪看着金黄的麦子,跳了起来,开心地说:“太好了,我终于能大吃一顿了,”说着,他拿起袋子,吃了个底朝天,还用不满足的眼神打量着四周围,好像要继续吃下去一样。
小牛就比小猪明智多了,他想:“麦子吃完就没了,我要留下一些做备用,”于是,他留了一点儿麦子,把其他的麦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他觉得不够,又把剩下的麦子分成了两份,一份备用,另一份又吃了。
小羊看到金灿灿的麦子,心里也很高兴,不过又一想:“吃完就没有了,留着也吃不了多长时间,要不把麦子种到地里吧!”小羊说干就干,他除好了草,把麦子种上。
第二年,麦子丰收了,小羊收货了更多的麦子。
小羊有了经验,接着一年又一年继续种下去,每年都有麦子吃。
小猪和小牛看到小羊的成功,很是羞愧,怪自己没有动脑筋,只贪图一时的享受,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很是后悔,发誓以后要向小羊学习。
从这个故事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遇事要考虑长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懂的付出,付出就会有收获。
【第2篇】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他们三个谢了土地爷爷,回家去了。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想,这么多麦子,够我吃上二周了,它一回家,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二周过去了,它又没有吃的了。
小猴想,这么多麦子,我把它们卖了,换二十个金币买桃吃,后来它换来了二十个金币,买了许多桃,过了一周桃子全都吃完了。
小牛想这么多麦子,我把一半种地里,一半吃。
这样冬天也能吃到。
第二天,它拿起锄头挖了一块地,把麦子种下。
每天浇水、捉虫,秋天有了好收成。
小猪、小猴到小牛家去玩,一看"哇!“小牛的麦子堆的像一座小山高,小牛还在地里干活,小牛见了它们赶紧跑过去,小猪和小猴异口同声地说:"小牛,请给我们一点粮食好吗?”小牛看了他们俩,面黄饥瘦,于是拿起两袋麦子说:“给你们的。
三袋麦子-专业文档!

三袋麦子三袋麦子1又要过年了,土地爷爷又来看望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来到小猪家,小猪迫不及待地问土地爷爷再要一袋麦子吃吃,土地爷爷看了看小猪摇摇头。
小猪再三恳求,土地爷爷才勉强答应,可是他说:“一定要好好珍惜。
”小猪连连点头答应。
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牛家,他给了小牛一袋麦子。
小牛想:这袋麦子土地爷爷肯定不是白给我的,我要把它吃一半,另一半把它种下地,明年收很多麦子。
他做到了。
土地爷爷又来到了小猴家,他想要给他一袋麦子,可是,小猴却说:“我不要,我这有很多呢!那袋您自己留着吃吧。
“第二年,土地爷爷来拜访它们。
他第一个就来到了小猪家,小猪又把一袋麦子全吃光了,他对小猪说:“以后你怎么办呢?”说完就生气地走了。
他又来到了小牛家,小牛叫老人到房间看看。
啊!小牛获得了大丰收,他兴奋地说:“你真勤劳。
”最后,土地爷爷来到了小猴家,小猴拿出了一个小麦囤,里面都是麦子,小猴说:“这个送给您,您可以送给其它小动物。
”土地爷爷夸小猴说:“你真懂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可以让人变得富有,而懒惰只能让人变得贫穷。
三袋麦子2第三年,小猪、小牛也把麦子种下了地。
有一天,小猴到小猪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猴很纳闷,到田里一看,呀,小猪正在给禾苗浇水。
小猴问:“你在干什么?”小猪说:“没干什么,听说禾苗要天天浇水,我在给禾苗浇水呢!”小猴惊呀地说:“天刚下过雨,不能浇水,不然要把禾苗淹死的!”“可那边的农民伯伯怎么还浇水呀?”小猪奇怪地问。
小猴扭头一看,笑了起来:“那儿的农民伯伯不是在浇水,是在给粮食喷除草剂,把杂草给消灭掉。
”“喔,我明白了,咱们到小牛家看看去。
”不一会儿,它们来到了小牛家,看见小牛正低着头在田里给禾苗扇扇子。
小猴小牛齐声问:“你在干什么呀?”小牛抬起头擦擦汗说:“今天多么热呀!下过小雨才一个小时,就把我热成这样,我要给禾苗扇扇子,不然禾苗就会热死啦!”小猴一听笑弯了腰,说:“不让禾苗死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喝水,刚下过的雨水已滋润了禾苗,不用浇水,更不用扇扇子。
告诉你教案四:“三袋麦子”如何提高品质和产量

一、引言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案四中的《三袋麦子》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品质和产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三袋麦子简介《三袋麦子》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上的一篇经典课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农村老人送给小伙子三袋麦子,要求他在春天种上。
小伙子落实老人的意愿,认真耕种,细心管理,最终收获颇丰,在秋天收获后欣喜地将粮食送给了老人。
本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农民种植技术和浓厚的劳动精神,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三、如何提高品质1、选种优质的种子选择优质种子对于增加麦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麦子的种子,它有良好的抗逆性、强的穗实性来说能减少显花枯死和未吸引精子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麦子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种子的选用还要考虑土壤的状况,以及气候、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
2、加强耕作管理耕种管理是麦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春季开春前,我们要认真地进行种地工作,把土壤翻松、清除杂草、施肥。
在麦子的种植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两件事情: 一是及时去除雄穗;二是浇水多于施肥,特别是在麦穗膨大期,坚持水肥互济,增加业务量,并且要根据土壤的特点和作物的生长特性,合理、科学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存在虫害和病害,这些问题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损失。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这些措施可以是采用无公害农药、合理防止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只要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提高品质自然水到渠成。
四、如何提高产量1、合理施肥麦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支撑。
农户在施肥中凭借一定的经验,若把肥料的种类、含量、用量等都选好了,就可以通过合理施肥的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出于命拿地的乡亲们总是试图“机关算尽”,不断调整合理施肥的过程,找到最适合自己家长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而在我们中国是土地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网络课件出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_”划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划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划出来。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小猪的句子,指名回答。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7)、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哈哈大笑)(看课件录象)(8)、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9)、揭示小猪的特点。
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因为它又胖又懒。
现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指导朗读: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4、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
(学生自己点击课件自学)汇报:(1)、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2)、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3)、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4)、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见。
)(5)、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我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5、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6、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三)总结。
1、让学生口述故事的内容。
(课件展示全篇课文动画)2、学完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四)拓展延伸。
1、课前老师说这节课谁表现好,土地爷爷就送他礼物。
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
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一定更聪明了,你会怎么处理你那口袋麦子呢?2、课后续写《三袋麦子新传》附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吃光慢慢吃种下地憨厚可爱节俭聪明、能干《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所谓童话故事,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
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以后收获满满一囤麦子。
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四个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无论是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都很有个性,形象比较鲜明,这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
小猪得到一口袋麦子便开心地喊到:“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简单的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爱吃的小猪。
紧接着,小猪又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好吃的食品。
由此可见,小猪不但爱吃,而且很能干呢。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猪,小猪感谢土地爷爷的同时还舔舔嘴唇,读了小猪的语言及动作,一只憨厚可爱,能干有礼貌的小猪就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故事中的小牛面对一口袋麦子,把它保存起来慢慢吃,并且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当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牛时,小牛还有半袋没有吃呢。
读后,我们会觉得小牛很会过日子,很勤劳。
小猴的做法与小猪、小牛都不一样,它是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等到土地爷爷来拜访它时,它请土地爷爷带一些回家。
小猴聪明能干,而且善良,懂得回报别人。
故事中的土地爷爷面对三个小动物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时是哈哈大笑;有时是点点头;有时是抚摸小动物,予以表扬。
不论是哪一种表现,土地爷爷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和蔼可亲的。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要紧扣人物的语言与动作。
对于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并无高下优劣之分,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带有过多的导向性。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三个小动物对待一袋麦子的不同的处理方法,感受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读懂土地爷爷对他们的不同评价,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文本内容是很容易读懂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真正受到教育。
此外,文章中有很多人物的对话,因此关注对话前的提示语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同样表达“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如喊道、告诉、问、讲等;二、用好提示语,如“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中,关注到了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这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写作方法。
关注到了这一点,学生无论是读、说、还是演,都会有所启发。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学讲方式”就是通过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方法诠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袋麦子》这一课无论是读、说、讲、演,都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学讲方式”在这一课应该会有精彩的展示。
我们思考,我们努力……主备教师对课文的解读非常细致、深入、全面。
从中可见备课教师语文素养和教学功底之深厚。
下面说一点个人拙见:小猴、小牛、小猪对一袋麦子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代表了人们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称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学生注重分析个体的情感体验,得出每种做法都是有可取之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我认为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十分有必要对三种不同的态度进行整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这里可以预设提问:如果你得到这袋麦子该如何去做?于是,同学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学小猪,有的说要学小牛,多数学生会学小猴,相信还会有学生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可以留一半,种一半。
(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是整合的开始,这必将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的答案展现出的是学生的个性,闪现了学生的思维亮点,。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文章中有很多人物的对话,因此关注对话前的提示语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同样表达“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如喊道、告诉、问、讲等;二、用好提示语,如“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中,关注到了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这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写作方法。
关注到了这一点,学生无论是读、说、还是演,都会有所启发。
关注表达从朗读入手,通过比较来感悟!赞!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体会感悟小露珠的美及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体会感悟小露珠的美及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
(课件出示小露珠)师: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评:简单的提问引领学生复习了文章的内容,这不仅是在训练学生初步概括的能力,而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训练,同时,一个“喜欢”又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小露珠!(引读课文)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就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二、创设情境,分层朗读。
过渡:清晨,起早的小动物遇见了小露珠,你们知道是哪些小动物吗?他们和小露珠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节。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们刚刚遇见了哪些小动物呀?指名回答。
(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师:他们是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用心听一听。
(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三种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动画)[评:动态课件的使用既使文字形象化,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交流:小青蛙:(出示动画后)师:我们也来做小青蛙跟小露珠打招呼。
谁来试一试?师:哦!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在夸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相机板书:闪亮)师:(出示图片,感受小露珠“闪亮”的特点。
)指名朗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领略小露珠“闪亮”的特点。
[评:叶老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作者用词造句准确精当,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出内含的滋味。
咬文嚼字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
]师:谁再来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小露珠。
[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小露珠,进行说话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