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练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数学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数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已知点P (m +3,m +1)在x 轴上,则P 点的坐标为( )A .(0,2)B .(2,0)C .(4,0)D .(0,-4)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3.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这 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 .400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C .400名学生的体重D .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以方程组234x y x y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5=±5B. 4=-21D.=6.不等式组211420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7.在227,3.141592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8.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共21张,并且总钱数为72元.设2元纸币x 张,5元纸币y 张,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 .21,5272.x y x y +=⎧⎨+=⎩B .21,2572.x y x y +=⎧⎨+=⎩C .2521,72.x y x y +=⎧⎨+=⎩D .5221,72.x y x y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请写出一个在第三象限内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坐标 .10.已知样本容量是40,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3:2:4:1,则第 二小组的频数为 ,第四小组的频数为 .11.如果163+x 的立方根是4,则42+x 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不等式4x -6≥7x -12的正整数解为 . 13.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1x y =⎧⎨=-⎩,则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4. 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0432y x y x 的解是⎩⎨⎧==by ax ,那么a+b= .1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 则∠2= °.16.如图所示,在10×20(m 2)的长方形草地内修建宽为2m 的道路,则草地的面积为_________m 2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 (共8页)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A2121B21D21C(第15题)(第16题)17.计算:33364631125.041027-++---.18.解方程组24824x y x y -=⎧⎨+=-⎩ ① ②.19.x 取哪些非负整数时,325x -的值大于213x +与1的差.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3页 (共8页)20. 如果AB ∥CF ,DE ∥CF ,∠DCB=40o ,∠D=30o,求∠B 的度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8.2---8.4练习题含答案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单选题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26345x y x y -=+=-较简单的方法是( ) A.消y B.消x C.消x 和消y 一样 D.无法确定2.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 x y k +=⎧⎨-=⎩①②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则k 的值为( )A.34-B.34C.43D.43-3.已知32x y =⎧⎨=-⎩是方程组23ax by bx ay +=⎧⎨+=-⎩的解,则a b +的值是( )A .﹣1B .1C .﹣5D .54.方程组3276211x y x y +=⎧⎨-=⎩的解是( )A.15x y =-⎧⎨=⎩B.12x y =⎧⎨=⎩C.31x y =⎧⎨=-⎩D.212x y =⎧⎪⎨=⎪⎩5.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2327y x x y =-⎧⎨-=⎩①②时,把①代入②正确的是( )A.3247x x -+=B.3247x x --=C.3227x x -+=D.3227x x --=6.若关于x 的方程243x m -=和2x m +=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是( ) A .10 B .10- C .8 D .8-7.以1,{1x y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A. 0{1x y x y +=-= B. 0{1x y x y +=-=-C. 0{2x y x y +=-=D. 0{2x y x y +=-=-8.解方程组{332,266,x y x y +=-=①②用加减法消去y ,需要( )A.2⨯-①②B.32⨯+⨯①②C.23⨯⨯①-②D.2⨯+①②9.,a b 满足方程组{28,27,a b a b +=+=则b a -的值为( ) A.1 B.0 C.-1 D.2 二、填空题10.若{6,20,x y x y -=+=则32x y += .11.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x y k x y k-=+=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36x y -=的解,则k = .12.方程34x y -=中,有一组解x 与y 互为相反数,则3x y +=_______. 13.方程组10216x y x y +=⎧⎨+=⎩的解是 .三、解答题14.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2340,5;x y x y +=-=-①②(2){433,3215.x y x y +=-=①②15.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2a b a b ⊗=+.例如:3423410.⊗=⨯+= (1)求25()⊗-的值;(2)若()2,x y ⊗-=且21,y x ⊗=-求x y +的值.参考答案1.答案:A由方程26x y -=,得26y x =-,故消y 更简单。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1. 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A.75°角B.135°角C.160°角D.105°角2. 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 ,若∠1=40°,则∠2等于 A.50° B.60° C.140° D.160°3. 在下图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 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4. 下面正确的是A.三条直线中一定有两条直线平行B.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一定平行C.若直线∥22,l l ∥3l ,…1-n l ∥n l ,那么1l ∥n lD.直线13221,,l l l l l 则⊥⊥∥3l5.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MON+∠NOP=90º则∠MOP 是直角B.若α与β互为补角,则α与β中必有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C.两锐角之和是直角D.若α与β互为余角,则α与β均为锐角6. 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COB ,若∠EOB =55º,则∠BOD 的度数是 A.35º B.55º C.70º D.110º1 2 a bA B C A B C D B E C O DA7. 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为过点O 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8. 已知∠α=35°19′,则∠α的余角等于A.144°41′B. 144°81′C. 54°41′D. 54°81′9. 如图,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1OM l ⊥,若44α∠=︒,则β∠等于 A.56︒ B.46︒ C.45︒ D.44︒10. 如图,已知∠1=∠2,∠3=80O,则∠4=A.80OB. 70OC. 60OD. 50O11. 如图,AB ∥CD ,AC ⊥BC ,∠BAC =65°,则∠BCD =______________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全册,带答案)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课时1基础达标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páng huáng()yǎng 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 )尸jū()躬尽cuì()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
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几.。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趣味语文6.有一天,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下《
课前感悟
1.如果∠α=110°,那么∠α的补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直线EF与AB相交于G,与CD相交于H,
则∠AGH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AGF与_______是
对顶角.∠AGH与_______是邻补角,∠GHD的邻补角
是________.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参考答案
1.70 2.∠FGB,∠HGB,∠AGF,∠HGB,∠CHB,∠EHB 3.C 4.C
C.有公共顶点的且相等的角D.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10.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70°,
则∠BOD的度数等于( ).
A.30°B.35°C.20°D.40°
11.如图,AB交CD于O,OE是顶点为O的一条射线,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各有( ).
2000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题语言的积累及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战栗l 恶劣li 姗姗shān来迟B 泅qi水阴霾l 毛骨悚sǒng然C厄运吞噬sh 海市蜃shn楼D 凛lǐn冽盘盂y 冻饿之虞y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 搁浅养精蓄锐不可思议B 家眷聊以自慰疲惫不堪C 斫痕风餐露宿契而不舍D 告罄孜孜不倦小心翼翼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家伙深知罪恶深重,内心十分恐慌,却从容不迫地擦着鼻子。
B 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王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4.为20xx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5.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与探险有关,不仅内容震撼人心,其中富有哲理的语句更让我们怦然心动,试联系课文内容,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任选一题)(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2)英雄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致现出生命。
《真正的英雄》6.名著阅读考查《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孤身一人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许多困难,他克服了哪些困难用30字概括出他所克服的一个困难:。
从他所克服的这个困难来看,鲁滨孙具有性格特点。
7.古诗词填空(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4)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8.口语交际在争创全国文明城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四种几何模型》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四种几何模型》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类型一、猪脚模型例.问题情境:如图① 直线AB CD ∥ 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1)猜想:若1130∠=︒ 2150∠=︒ 试猜想P ∠=______°;(2)探究:在图①中探究1∠ 2∠ P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3)拓展:将图①变为图② 若12325∠+∠=︒ 75EPG ∠=︒ 求PGF ∠的度数. 【答案】(1)80︒(2)36012P ∠=︒-∠-∠;证明见详解(3)140︒【详解】(1)解:如图过点P 作MN AB ∥∵AB CD ∥∵AB MN CD ∥∥.∵1180EPN ∠+∠=︒2180FPN ∠+∠=︒.∵1130∠=︒ 2150∠=︒∵12360EPN FPN ∠+∠+∠+∠=︒∵36013015080EPN FPN ∠+=︒-︒-︒=︒.∵P EPN FPN ∠=∠+∠∵∵P =80°.故答案为:80︒;(2)解:36012P ∠=︒-∠-∠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P 作MN AB ∥∵AB CD ∥∵AB MN CD ∥∥.∵1180EPN ∠+∠=︒2180FPN ∠+∠=︒.∵12360EPN FPN ∠+∠+∠+∠=︒∵EPN FPN P ∠+∠=∠36012P ∠=︒-∠-∠.(3)如图分别过点P 、点G 作MN AB ∥、KR AB ∥∵AB CD ∥∵AB MN KR CD ∥∥∥.∵1180EPN ∠+∠=︒180NPG PGR ∠+∠=︒2180RGF ∠+∠=︒.∵12540EPN NPG PGR RGF ∠+∠+∠+∠++∠=︒∵75EPG EPN NPG ∠=∠+∠=︒PGR RGF PGF ∠+∠=∠12325∠+∠=︒∵12540PGF EPG ∠+∠+∠+∠=︒∵54032575140PGF ∠=︒-︒-︒=︒故答案为:140︒.【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a b ∥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 b 相交于点E F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 且在直线EF 的左侧 点P 是直线EF 上一动点(不与点E F 重合)设∵P AE =∵1 ∵APB =∵2 ∵PBF =∵3.(1)如图1 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 试说明∵1+∵3=∵2;(2)当点P 在线段EF 外运动时有两种情况.①如图2写出∵1 ∵2 ∵3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②如图3所示 猜想∵1 ∵2 ∵3之间的关系(不要求证明).【答案】(1)证明见详解(2)①312∠=∠+∠;证明见详解;②123∠=∠+∠;证明见详解【详解】(1)解:如图4所示:过点P 作PC a ∥∵a b ∥∵PC a b ∥∥∵1APC ∠=∠ 3BPC ∠=∠∵2APC BPC ∠=∠+∠∵213∠=∠+∠;(2)解:①如图5过点P 作PC a ∥∵a b ∥∵PC a b ∥∥∵3BPC ∠=∠ 1APC ∠=∠∵2BPC APC ∠=∠+∠∵312;②如图6过点P 作PC a ∥∵a b ∥∵PC a b ∥∥∵1APC ∠=∠ 3BPC ∠=∠∵2APC BPC ∠=∠+∠∵123∠=∠+∠.【变式训练2】阅读下面内容 并解答问题.已知:如图1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 .(1)求证:EG FG ⊥;(2)填空 并从下列①、②两题中任选一题说明理由.我选择 题.①在图1的基础上 分别作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 得到图2 则EMF ∠的度数为 .②如图3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 且在直线EF 右侧 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EOF ∠与EPF ∠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 GH ABAB CD AB GH CD ∴BEG EGH DFG FGH ∠∠∠∠∴==,180BEF DFE ∴∠+∠=︒EG 平分GEB ∴∠=GEB ∴∠+在EFG ∆中EGF ∴∠=EM 平分BEM ∴∠45EMF BEM MFD ∴∠=∠+∠=︒故答案为:45︒;②结论:2EOF EPF ∠=∠.理由:如图3中 由题意 EOF BEO DFO ∠=∠+∠ EPF BEP DFP ∠=∠+∠PE 平分BEO ∠ PF 平分DFO ∠2BEO BEP ∴∠=∠ 2DFO DFP ∠=∠2EOF EPF ∴∠=∠故答案为:2EOF EPF ∠=∠.【变式训练3】如图:(1)如图1 AB CD ∥ =45ABE ∠︒ 21CDE ∠=︒ 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2)如图2 AB CD ∥ 点E 为直线AB CD 间的一点 BF 平分ABE ∠ DF 平分CDE ∠ 写出BED ∠与F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 AB 与CD 相交于点G 点E 为BGD ∠内一点 BF 平分ABE ∠ DF 平分CDE ∠ 若60BGD ∠=︒ 95BFD ∠=︒ 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 【答案】(1)∵BED =66°;(2)∵BED =2∵F 见解析;(3)∵BED 的度数为130°.【详解】(1)解:(1)如图 作EF ∵AB∵直线AB ∵CD∵EF ∵CD∵∵ABE =∵1=45° ∵CDE =∵2=21°∵∵BED =∵1+∵2=66°;(2)解:∵BED =2∵F理由是:过点E作EG∥AB延长DE交BF于点H∵AB∥CD∵AB∥CD∥EG∵∵5=∵1+∵2∵6=∵3+∵4又∵BF平分∵ABE DF平分∵CDE∵∵2=∵1∵3=∵4则∵5=2∵2∵6=2∵3∵∵BED=2(∵2+∵3)又∵F+∵3=∵BHD∵BHD+∵2=∵BED∵∵3+∵2+∵F=∵BED综上∵BED=∵F+12∵BED即∵BED=2∵F;(3)解:延长DF交AB于点H延长GE到I∵∵BGD=60°∵∵3=∵1+∵BGD=∵1+60° ∵BFD=∵2+∵3=∵2+∵1+60°=95°∵∵2+∵1=35° 即2(∵2+∵1) =70°∵BF平分∵ABE DF平分∵CDE∵∵ABE=2∵2∵CDE=2∵1∵∵BEI=∵ABE +∵BGE=2∵2+∵BGE∵DEI=∵CDE+∵DGE=2∵1+∵DGE ∵∵BED=∵BEI+∵DEI=2(∵2+∵1)+( ∵BGE+∵DGE)=70°+60°=130°∵∵BED的度数为130°.类型二、铅笔模型例.问题情景:如图1 AB ∵CD ∵P AB =140° ∵PCD =135° 求∵APC 的度数.(1)丽丽同学看过图形后立即口答出:∵APC =85° 请补全她的推理依据.如图2 过点P 作PE ∵AB因为AB ∵CD 所以PE ∵CD .( )所以∵A +∵APE =180° ∵C +∵CPE =180°.( )因为∵P AB =140° ∵PCD =135° 所以∵APE =40° ∵CPE =45°∵APC =∵APE +∵CPE =85°.问题迁移:(2)如图3 AD ∵BC 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ADP =∵α ∵BCP =∵β 求∵CPD 与∵α、∵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 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不重合) 请直接写出∵CPD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平行公理推论)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2)CPD αβ∠=∠+∠ 理由见解析;(3)CPD βα∠=∠-∠或CPD αβ∠=∠-∠【详解】解:(1)如图2 过点P 作PE ∵AB因为AB ∵CD 所以PE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A +∵APE =180° ∵C +∵CPE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P AB=140° ∵PCD=135°所以∵APE=40° ∵CPE=45°∵APC=∵APE+∵CPE=85°.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3所示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3)当P在BA延长线时如图4所示:过P作PE∵AD交CD于E同(2)可知:∵α=∵DPE∵β=∵CPE∵∵CPD=∵β-∵α;当P在AB延长线时如图5所示:同(2)可知:∵α=∵DPE∵β=∵CPE∵∵CPD=∵α-∵β.综上所述∵CPD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CPD=∵β-∵α或∵CPD=∵α-∵β.【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AB∥CD(1)如图(1)点G为AB、CD间的一点联结AG、CG.若∵A=140° ∵C=150° 则∵AGC 的度数是多少?(2)如图(2)点G为AB、CD间的一点联结AG、CG.∵A=x° ∵C=y° 则∵AGC的度数是多少?(3)如图(3)写出∵BAE、∵AEF、∵EFG、∵FGC、∵GCD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结论.【答案】(1)70°;(2)∵AGC=(x+y)°;(3)∵BAE+∵EFG+∵GCD=∵AEF+∵FGC.【详解】解:(1)如图过点G作GE∥AB∵AB∥GE∵∵A+∵AG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140°∵∵AGE=40°.∵AB∥GE AB∥CD∵GE∥CD.∵∵C+∵CG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150°∵∵CGE=30°.∵∵AGC=∵AGE+∵CGE=40°+30°=70°.(2)如图过点G作GF∥AB∵AB∥GF∵∵A=AG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GF AB∥CD∵GF∥CD.∵∵C=∵CGF.∵∵AGC=∵AGF+∵CGF=∵A+∵C.∵∵A=x° ∵C=y°∵∵AGC=(x+y)°.(3)如图所示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过点G作GQ∥CD∵AB∥CD∵AB∥EM∥FN∥GQ∥CD.∵∵BAE=∵AEM∵MEF=∵EFN∵NFG=∵FGQ∵QGC=∵G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F=∵BAE+∵EFN∵FGC=∵NFG+GCD.∵∵EFN+∵NFG=∵EFG∵∵BAE+∵EFG+∵GCD=∵AEF+∵FGC.【变式训练2】问题情境:如图1 AB∵CD∵P AB=130° ∵PCD=120° 求∵APC度数.思路点拨: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 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分别求出∵APE、∵CPE的度数从而可求出∵APC的度数;小丽的思路是:如图3 连接AC通过平行线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可求出∵APC的度数;小芳的思路是:如图4 延长AP交DC的延长线于E通过平行线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相关知识可求出∵APC的度数.问题解决:请从小明、小丽、小芳的思路中任选一种思路进行推理计算你求得的∵APC的度数为°;问题迁移:(1)如图5 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 ∵BCP=∵β.∵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答案】问题解决:110°;问题迁移:(1)∵CPD=∵α+∵β 理由见解析;(2)∵CPD=∵β﹣∵α 理由见解析【详解】解:小明的思路:如图2 过P作PE∵AB∵AB∵CD∵PE∵AB∵CD∵∵APE=180°﹣∵A=50° ∵CPE=180°﹣∵C=60°∵∵APC=50°+60°=110°故答案为:110;(1)∵CPD=∵α+∵β 理由如下:如图5 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2)当P在BA延长线时∵CPD=∵β﹣∵α;理由:如图6 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CPE﹣∵DPE=∵β﹣∵α;当P在BO 之间时 ∵CPD =∵α﹣∵β.理由:如图7 过P 作PE ∵AD 交CD 于E∵AD ∵BC∵AD ∵PE ∵BC∵∵α=∵DPE ∵β=∵CPE∵∵CPD =∵DPE ﹣∵CPE =∵α﹣∵β.类型三、锄头模型例.已知 AB ∵CD .点M 在AB 上 点N 在CD 上.(1)如图1中 ∵BME 、∵E 、∵E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如图2中 ∵BMF 、∵F 、∵F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2)如图3中 NE 平分∵FND MB 平分∵FME 且2∵E +∵F =180° 求∵FME 的度数;(3)如图4中 ∵BME =60° EF 平分∵MEN NP 平分∵END 且EQ ∵NP 则∵FEQ 的大小A BC D P123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EQ的度数.【答案】(1)∵BME=∵MEN﹣∵END;∵BMF=∵MFN+∵FND;(2)120°;(3)不变30°【详解】解:(1)过E作EH∵AB如图1∵∵BME=∵MEH∵AB∵CD∵HE∵CD∵∵END=∵HEN∵∵MEN=∵MEH+∵HEN=∵BME+∵END即∵BME=∵MEN﹣∵END.如图2 过F作FH∵AB∵∵BMF=∵MFK∵AB∵CD∵FH∵CD∵∵FND=∵KFN∵∵MFN=∵MFK﹣∵KFN=∵BMF﹣∵FND即:∵BMF=∵MFN+∵FND.故答案为∵BME=∵MEN﹣∵END;∵BMF=∵MFN+∵FND.(2)由(1)得∵BME=∵MEN﹣∵END;∵BMF=∵MFN+∵FND.(2)观察图(2)已知AB∵CD猜想图中的∵BPD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观察图(3)和(4)已知AB∵CD猜想图中的∵BPD与∵B、∵D的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答案】(1)∵B+∵BPD+∵D=360° 理由见解析;(2)∵BPD=∵B+∵D理由见解析;(3)∵BPD=∵D-∵B或∵BPD=∵B-∵D理由见解析【详解】解:(1)如图(1)过点P作EF∵AB∵∵B+∵BPE=180°∵AB∵CD EF∵AB∵EF∵CD∵∵EPD+∵D=180°∵∵B+∵BPE+∵EPD+∵D=360°∵∵B+∵BPD+∵D=360°.(2)∵BPD=∵B+∵D.理由:如图2 过点P作PE∵AB∵AB∵CD∵PE∵AB∵CD∵∵1=∵B∵2=∵D∵∵BPD=∵1+∵2=∵B+∵D.(3)如图(3)∵BPD=∵D-∵B.理由:∵AB∵CD∵∵1=∵D∵∵1=∵B+∵BPD∵∵D=∵B+∵BPD即∵BPD=∵D-∵B;如图(4)∵BPD=∵B-∵D.理由:∵AB ∵CD∵∵1=∵B∵∵1=∵D +∵BPD∵∵B =∵D +∵BPD即∵BPD =∵B -∵D .【变式训练2】已知//AM CN 点B 为平面内一点 AB BC ⊥于B .(1)如图1 点B 在两条平行线外 则A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点B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 过点B 作BD AM ⊥于点D . ①如图2 说明ABD C ∠=∠成立的理由;②如图3 BF 平分DBC ∠交DM 于点,F BE 平分ABD ∠交DM 于点E .若180,3FCB NCF BFC DBE ∠∠∠∠+=︒= 求EBC ∠的度数.【答案】(1)∵A +∵C =90°;(2)①见解析;②105°【详解】解:(1)如图1 AM 与BC 的交点记作点O∵AM ∵CN∵∵C =∵AOB∵AB ∵BC∵∵A +∵AOB =90°∵∵A +∵C =90°;(2)①如图2 过点B作BG∵DM∵BD∵AM∵DB∵BG∵∵DBG=90°∵∵ABD+∵ABG=90°∵AB∵BC∵∵CBG+∵ABG=90°∵∵ABD=∵CBG∵AM∵CN BG∵DMBG CN//,∵∵C=∵CBG∵ABD=∵C;②如图3 过点B作BG∵DM∵BF平分∵DBC BE平分∵ABD∵∵DBF=∵CBF∵DBE=∵ABE由(2)知∵ABD=∵CBG∵∵ABF=∵GBF设∵DBE=α∵ABF=β则∵ABE=α∵ABD=2α=∵CBG∵GBF=∵AFB=β∵BFC=3∵DBE=3α∵∵AFC=3α+β∵∵AFC+∵NCF=180° ∵FCB+∵NCF=180° ∵∵FCB=∵AFC=3α+β∵BCF中由∵CBF+∵BFC+∵BCF=180°得:2α+β+3α+3α+β=180°∵AB∵BC∵β+β+2α=90°∵α=15° ∵∵ABE=15°∵∵EBC=∵ABE+∵ABC=15°+90°=105°.类型四、齿距模型例.如图AB∵EF设∵C=90° 那么x y z的关系式为______.【答案】y=90°-x+z.【详解】解:作CG//AB DH//EF∵AB//EF∵AB//CG//HD//EF∵∵x=∵1 ∵CDH=∵2 ∵HDE=∵z∵∵BCD=90°∵∵1+∵2=90°∵y=∵CDH+∵HDE=∵z+∵2∵∵2=90°-∵1=90°-∵x∵∵y=∵z+90°-∵x.即y=90°-x+z.【变式训练1】如图1 已知AB ∵CD ∵B =30° ∵D =120°;(1)若∵E =60° 则∵F = ;(2)请探索∵E 与∵F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如图2 已知EP 平分∵BEF FG 平分∵EFD 反向延长FG 交EP 于点P 求∵P 的度数.【答案】(1)90︒;(2)30F E ∠=∠+︒ 理由见解析;(3)15︒【详解】(1)解:如图1 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EM AB FN ∴30B BEM ∴∠=∠=︒ MEF EFN ∠=∠又//AB CD //AB FN//CD FN ∴180D DFN ∴∠+∠=︒又120D ∠=︒60DFN ∴∠=︒30BEF MEF ∴∠=∠+︒ 60EFD EFN ∠=∠+︒60EFD MEF ∴∠=∠+︒3090EFD BEF ∴∠=∠+︒=︒;故答案为:90︒;(2)解:如图1 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EM AB FN ∴30B BEM ∴∠=∠=︒ MEF EFN ∠=∠又//AB CD //AB FN//CD FN ∴又120D ∠=60DFN ∴∠=BEF MEF ∴∠=∠EFD MEF ∴∠=∠(3)解:如图设2BEF ∠=EP 平分PEF ∴∠=//FH EP HFG ∠=【变式训练2】如图1 点A 、B 分别在直线GH 、MN 上 GAC NBD ∠=∠ C D ∠=∠.(1)求证://GH MN ;(提示:可延长AC 交MN 于点P 进行证明) (2)如图2 AE 平分GAC ∠ DE 平分BDC ∠ 若AED GAC ∠=∠ 求GAC ∠与A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 如图3 BF 平分DBM ∠ 点K 在射线BF 上 13KAG GAC ∠=∠ 若AKB ACD ∠=∠ 直接写出GAC ∠的度数.∵ACD C ∠=∠∵//AP BD∵NBD NPA ∠=∠∵GAC NBD ∠=∠∵GAC NPA ∠=∠∵//GH MN ;(2)延长AC 交MN 于点P 交DE 于点Q∵180E EAQ AQE ∠+∠+∠=° 180AQE AQD ∠+∠=° ∵AQD E EAQ ∠=∠+∠∵//AP BD∵AQD BDQ ∠=∠∵BDQ E EAQ ∠=∠+∠∵AE 平分GAC ∠ DE 平分BDC ∠∵2GAC EAQ ∠=∠ 2CDB BDQ ∠=∠∵2CDB E GAC ∠=∠+∠∵AED GAC ∠=∠ ACD CDB ∠=∠∵23ACD GAC GAC GAC ∠=∠+∠=∠;(3)当K 在直线GH 下方时 如图 设射线BF 交GH 于I⎫.⎪⎭上方时如图-∠(180GA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郭外城。 扶将 ā 扶持。 霍霍 ò 磨刀声。 著 ó 穿。 云鬓 ì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头发好看。 惊忙惊惶诧异。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雌 í 母的。 11《邓稼先》 任人宰割 ǐ 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 ì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 ù 才干完全显露。 妇孺皆知 ú 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把人的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鲜为人知 ǎ 很少人知道。 元勋 ū 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 ūì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 ì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基 à 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然不同 é 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差别很大。
孤立无援 á 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搁浅 ē 船只进入浅水的地方,不能行使。 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冻饿之虞 ú 受冻挨饿的忧虑。 斫痕 ó 用刀斧砍过后留下的痕迹。 泅 ú 浮水。 郑重其事 è 严肃认真。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23《登上地球之巅》 缭绕回环旋转。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呼啸 à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砭骨 ā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 崔嵬 īé 形容山高大雄伟。 斩钉截铁 ǎ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4《真正的英雄》 哀悼 à 悲痛地悼念。 锤炼 í 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孜孜不倦 ī 勤勉不知道疲倦。 彻夜不眠 è 整夜没有睡觉。
惊鸿 ó 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变幻多姿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改变。 本色当行 á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浑身解数 è 全身的手段,本事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 高视极妍 á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的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20《口技》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屏障 à 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 坐,通座,座位。 呓语 ì 说梦话。 既而不久。 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 絮絮 ù 连续不断的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第1课隋的兴亡P5想一想提示:隋朝聚敛巨财(各地官仓库盈),民众却困苦,出现国富民穷局面;隋炀帝实行苦役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乘机起兵倒隋。
P6自我测评见《同步学习笔记》第2页归纳提升1.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11自我测评提示:1.这是道开放的问题,鼓励发表不同见解,但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唐初出现“贞观之治”,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客观形势和政治家的努力两个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
(参看《同步学习笔记》第3页归纳提升1.)2.实行科举制,打破世袭贵族的垄断,便于在更大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相对公平公正,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P14议一议提示:(1)科举制度的不断创新体现了昂扬进取的政治风貌;(2)衣食住行的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及唐长安城的辉煌体现了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3)妇女地位及婚姻习俗的改变体现了唐代开放自由的社会风貌。
P17自我测评提示:(1)政治清明;(2)经济繁荣;(3)文化开放;(4)制度创新。
(参见《同步学习笔记》第4页归纳提升1.)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提升:唐蕃会盟碑是吐蕃时期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虽历经1000多年风雨剥蚀,依然保存完好,也充分体现了历代民众对民族团结的珍视。
P22材料阅读提示: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等等。
P23自我测评提示:第5课科技发明与唐诗P25想一想提示:相同:推进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结构、功能、复杂性、载重等。
P27自我测评提示:1.唐朝初年,人们从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成果。
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李白诗歌雄起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30想一想提示:唐朝后期,唐初期创立的一些制度不复存在,尤其是统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均田制、租庸调制破坏,赋税繁重,农民生活困苦,经济上处于不平等地位。
起义军认识到这种经济上的不平均是导致农民苦难的根源,因此提出“均平”的口号。
P32自我测评提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
参见《同步学习笔记》第9页归纳提升1.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P35比一比提示:兔子死了,猎狗也就没用了,于是猎狗救被人烹食。
韩信有此感叹是暗指汉初统治者杀掉功臣,令人寒心,表明权势人物的险恶。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用怀柔的政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既避免了历代开国君主用杀戮的手段对待功臣所造成是社会动荡和矛盾激化,又顺利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达到了不激化矛盾而巩固政权的目的。
P37材料阅读提示:这段材料体现出了宋代统治阶级重文轻武的导向。
宋代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鼓励读书人通过读书、参加科举改变自身命运。
这段材料充分体现了宋朝统治者试图通过科举选拨,在思想上使官员达到一致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
P37自我测评参见《同步学习笔记》第11页归纳提升1.第8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42材料阅读提示:在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上使用皇帝的位号;在政治制度上采用汉族的法令、制度;在官员任用上大量任用汉族贤才为官;在文化生活上使用汉语、读儒家书籍、穿汉服、用汉车等。
P42自我测评提示:碰撞:北宋北伐,辽军南下,宋夏战争。
议和:1005年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议和。
交融表现:第一,辽、西夏在政治上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一朝两制”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学会农耕,修筑水利工程;文化上模仿汉字创造了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印刷了中原的书籍以及佛经。
社会生活上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等。
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文化生活方式逐步向边疆扩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
第二,中原地区生产的丝织品、茶叶、稻米等于少数民族生产的羊马牛等进行交换,同事中原地区印刷、制瓷等先进技术也传播到周边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科技交流频繁。
第三,少数民族大量南下移民,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
第四,游牧文化也为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中国传统的服饰、习俗、音乐等发生着改变,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
P42活动建议第9课宋金南北对峙P46想一想提示: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P47材料阅读提示:政治上,游牧民族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革除北宋赋役繁重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文字上,字形结构上与汉字相似;风俗习惯上,游牧民族饮茶成风;等等。
P47自我测评提示: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
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一些州县。
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秦桧还以所谓“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11课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P55议一议提示:人口大大超过唐朝都城长安;打破坊市制,改变了前代都城的城市格局;改变前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等。
第12课元朝的统一与拓展P62材料阅读提示:元代著名政治家许衡的这一段话,清晰地指出,完全控制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必须推行中原地区汉族政权的统治方法,才能长治久安。
原因是:虽然蒙古族依靠武力征服了汉族,但是由于蒙古族无论在社会制度还是生产方式都远远落后于中原汉族,按照恩格斯的观点,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必定会被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所同化,蒙古族最终将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同化。
历史上推行中原地区汉族政权统治方式的北魏、辽、金统治的时间较长,不能实行汉族政权的统治方法的少数民族政权,一个个都灭亡了,因此元朝要想存在得长久,就必须推行汉法,否则就是不合时宜的了。
P62自我测评提示:实行行省制度、重农政策、提倡儒学、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对外开放等。
第13课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第14课宋词和元曲P69比一比提示:豪放派特点: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慷慨激昂;婉约派特点:委婉含蓄,清新淡雅;P72自我测评提示:宋词主要特点:起源民间,句子长短不一,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元曲主要特点: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是将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以叙事为主,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为普通市民所喜爱。
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P76议一议提示: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上腐败黑暗,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明朝自身已经处于行将崩溃的边缘;起义军针对这一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顺应了民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因此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指京城推翻明王朝。
P79自我测评提示: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明清更迭的原因:政治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自然原因:连续旱灾;女真族的崛起。
第16课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P81议一议提示:①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第17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87想一想提示:加强同少数民族上层贵族交流,联络感情,已到达“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P89自我测评提示:参见《同步学习笔记》第24页归纳提升2.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P93查一查提示: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P94材料阅读提示:长城的修筑,巩固了北部边疆,使得长城沿线人民安心农耕,人口增加;农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商业的繁荣,边境城镇也呈现出繁荣景象;边境更加巩固。
诸因素互为因果,互相推动。
P94自我测评提示:故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建筑形式:布局严谨、和谐,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颜色:黄色琉璃屋顶、红墙红柱及绚丽彩画。
布局:中轴排列,前朝后寝前方左右两侧分布着太庙和社稷坛。
长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长度: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场6000多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到达历史最高水平。
建筑形式: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不但在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还在长城沿线险要出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提高长城的整体防御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P97想一想提示:社会方面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是建立在高产作物推广和赋役制度改革基础之上的,同时又为经济方面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为思想文化领域商人地位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这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P98自我测评提示:(1)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2)手工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3)商品经济和市镇兴盛。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P102想一想提示:参见《同步学习笔记》第27页2.科技特点。
P103自我测评提示:参见《同步学习笔记》第27页1.科技成就。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世俗文化P105想一想提示: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加速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与此相适应,出现很多迎合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变化。
在文学方面,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在艺术领域里也出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明代出现昆曲,清朝形成了中国的国粹—京剧。
P108自我测评提示:思想文化:明清两代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
承古萌新,是这一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
它具体表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如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以及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文学艺术:四大名著、昆曲、京剧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P111比一比提示:参加《同步学习笔记》第30页归纳提升1.P113自我测评提示:政治统治上,建立军机处;选拔制度上,推行八股取士;思想文化方面,大兴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