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路的汇总
传导路

内囊后肢
二、躯干、四肢 躯干、 传导路— 痛温觉 传导路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躯干、 三、躯干、四肢粗 触觉传导路——脊 触觉传导路 脊 髓丘脑前束
四肢和躯干感觉传导路径的特点
温觉和轻触觉。 浅感觉 - 痛、温觉觉、振动觉、 位置觉 运动觉) 和深部压觉。 运动觉 和深部压觉。
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 躯体运动 传导路 锥体外系 皮质脑干束 (皮质核束 皮质核束) 皮质核束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由中央前回上、 由中央前回上、中 部和中央旁小叶前半 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 胞轴突集中而成, 胞轴突集中而成,下 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 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 大脑脚底中3/5 3/5的外 大脑脚底中3/5的外 侧和脑桥基底部至延 髓锥体。 髓锥体。
二、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路——脊髓丘脑侧束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路 脊髓丘脑侧束
躯干四肢的 皮肤感受器 脊神经 后根 背根神经节 经前白连合 交叉至对侧 丘脑腹后外侧核 Lissauer’s束升 束升 或降1~2节段 或降 节段
对侧脊髓 丘脑侧束 脊髓丘系
I、IV、V层 、 、 层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中、 中央后回中、上部 旁中央小叶后部
感觉传导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感觉传导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三级神经元
传导路 浅感觉 深感觉 听 觉 视 觉 第一级 神经元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螺旋神经节 双极细胞 第二级 神经元 后角细胞 薄楔束核 蜗神经核 节细胞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外侧核 丘脑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运动传导路(锥体系) 运动传导路(锥体系)一般由 两级神经元组成 两级神经元组成
上 神 经 元 皮质脑 中央前回及 干束 旁中央小叶 皮质脊 的锥体细胞 髓束 下 神 经 元 脑神经 脑神经运 运动核 动纤维 脊髓前 脊神经运 动纤维 角细胞
神经内科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
三元二换一交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角的胸核→同侧外侧索→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腰骶膨大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 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口鼻腔粘膜的浅部感受器→周围突三叉神经的感觉支→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感觉根→升支(触压觉)和降支(痛温触觉)→第二级神经元(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下1/3部。
角膜反射: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主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颧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
19解剖传导路.自主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被膜等

胸交感干 的分支
丛、食管丛、肺丛及心丛 ③ 内脏大神经--由节前纤维穿第6-9
胸交感神经节合成,终于腹腔节
④ 内脏小神经--由节前纤维穿10-12
胸交感神经节合成,终于主动脉肾节
腹腔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 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内 脏 大 、 小 神 经
腹腔神经丛
(3) 腰部
脊神经 躯干肌、四肢肌
2、皮质核束
① 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②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眼外肌 咀嚼肌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面神经核下半 → 颊肌、口轮匝肌
舌下神经核 → 舌肌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主要通路: 皮质纹状体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
传导路小结
1、感觉传导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二级纤维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或后丘脑
2、运动传导路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3、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都有一次交叉,
均为对侧支配。 4、感觉传导路上行过程中,常发出侧支到
网状结构或躯体运动核,形成各种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束 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脑干各部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较长
较窄
思考复习题
传导路

两眼右侧偏盲
D
2 .对光反射弧 光照一侧眼球,引起两眼瞳孔缩小 称瞳孔对光反射
被照眼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 另一眼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顶 盖 前 区
是 对 光 反 射 中 枢
上丘 顶 下丘 盖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顶盖前区
双侧动眼 神经副核 双侧动眼N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视网膜→视N →视交叉 →视束 →顶盖前区 →双侧动眼 N副核 →双侧动眼N →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
(一)锥体系 上运动N元 胞体:在大脑皮质第Ⅰ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轴突:组成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途经内囊 中脑大脑脚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一)锥体系 上运动N元 下运动N元 胞体:在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胞体在脑干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运动核 轴突:组成锥体束 或脊髓前角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轴突经脑N 途经内囊 或脊N 中脑大脑脚 支配骨骼肌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 VPM 3°neurons
Trigeminal lemniscus
交叉部位在 ? 触觉F交叉 在脑桥 痛温觉F交叉 在延髓
交叉以上受损 ? 侧头部感觉障碍 对 交叉以下受损 同 ? 侧头部感觉障碍
(四)视觉传导路和对光反射弧 1.视觉传导路 2.(1) 对光反射弧 传导途径 (2)交叉情况 (3)不同部位损伤后视野变化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 VPL 3°neurons
Medial lemniscus Gracile and cuneate nuclei 2°neuron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 T4 Spinal ganglion 1°neuron Fasciculus gracilis Fasciculus cuneatus
神经系统-传导路

——传导路 ——传导路
王智明
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1. 感觉传导路(上行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上行传导路) 2. 运动传导路(下行传导路) 运动传导路(下行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 本体觉) (本体觉) 浅感觉 位置觉、运动觉、 位置觉、运动觉、 振动觉 痛觉、温度觉、 痛觉、温度觉、 触觉、 触觉、压觉
感觉传导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传导路 浅感觉 深感觉 听 觉 视 觉
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螺旋神经节 双极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后角细胞 薄楔束核 蜗神经核 节细胞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外侧核 丘脑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运动传导路(锥体系)一般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上 神 经 元 中央前回及旁中 央小叶的锥体细胞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1、头面部触觉和 、 振动觉传导路
2、头面部痛觉和 、 温度觉传导路
内侧丘系与三叉 丘系的比较
内侧丘系内不同 来源神经纤维的 排列关系
五、视觉传导路及瞳孔 对光反射通路
1、视觉传导路(1) 视觉传导路(
1、视觉传导路(2) 视觉传导路(
2、瞳孔对光反射 、 通路( ) 通路(1)
2、瞳孔对光反射 、 通路( ) 通路(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辐辏与调节反射的中枢 、 通路
六、听觉及平衡觉传导路
1、听觉传导路
2、平衡觉传导路
一般感觉传导路各部的解剖特点
1. 3. 5. 7. 9.
神经干 后角 传导束 丘脑 大脑皮质部
2. 4. 6. 8.
后根 白质前连 脑干部 内囊
运动传导路
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 皮质脑干束 锥体外系
解剖-传导路

3、起源: 大脑皮质、背侧丘脑、纹状体、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
神经核、小脑等。
4、包括:
(1)皮质—纹状体系 (2)皮质—脑桥—小脑系
5、特点: (1)多级神经元传递
(2)以纹状体、红核、小脑为中心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额、顶叶
皮质纹状体系 新纹状体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内囊 背侧丘脑(腹前 核、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交叉以后(三叉丘系以上):
损伤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三、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眼球固定双眼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
鼻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野 光线 鼻侧半视网膜 颞侧半视网膜
1、视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 —— 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1)三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 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三级神经元 —— 外侧膝状体
四、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Corti器) →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 蜗神经核(换元)→脑桥内形成 斜方体交叉至对侧 →外侧丘系 (部分不交叉的同侧纤维) →下丘 (换元)→下丘臂 →内侧膝状
体(换元)→听辐射
→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颞横回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 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 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下丘。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上丘神经元发出纤维,经 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周围突
Ⅰ
脊N节细胞 Ⅱ 薄束核 楔束核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延髓
楔束(T4以上)
对侧脑干内
轴突
内侧丘系交叉 Ⅲ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脚)
传导路、内脏N、被膜等资料

传导路是指感受器或效应器与脑之 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通路,可分为2种: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 效应器
大脑皮质
感 觉 传 导 路
复杂 反射
运 动 传 导 路
感受器
效应器
一、 感觉传导路
(一)本体觉传导路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
数目 位置
腹腔神经节 1对 腹腔干根部两侧
主动脉肾神经节 1对 肾动脉根部
肠系膜上神经节 1个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肠系膜下神经节 1个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
(2)交通支
白交通支:是侧角C发出的节前纤维进入交感干N节 灰交通支:是交感干N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进入脊神经
白交通支
(3)交感神经的分布(略)
脑
()
(二)蛛网膜
与软膜之间有 蛛网膜下隙 隙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 扩大称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 终池 在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 水平之间 是做腰椎穿刺的部位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旁有许多小的突起
突入上矢状窦内。为脑脊液回流途径
(三)软膜
包括软脑膜和软脊膜
脉络丛
内 侧
(薄束核、楔束核)
丘
系
交
第一级神经元
叉
(脊神经节)
(二)浅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是指皮肤、黏膜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 由3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周围突
⊙
1
中枢突
脊神经节
〈⊙ 2
后角细胞
脊髓丘脑 侧、前束
→脊髓丘系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皮肤 传入神经
周围突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后根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脊髓丘系
下橄榄核 背外侧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
交叉
边上升 边交叉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外侧
第5页
0.6 0.6
0.6
答
中央后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对侧上、下肢硬瘫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第15页
锥体系
锥体束 上神经元
效
应
下神经元
器
瘫痪 痉挛性瘫痪(硬瘫)
损 肌张力
抑锥
伤 症 腱反射 亢进
制体 性束 影对
状 鉴
病理反射 阳性 ( + )
(锥体束损伤确实凿证据
响下 消神 失经
元
别
婴幼儿除外)
浅反射
或消失
肌萎缩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无 (短期内不出现)
迟缓性瘫痪(软瘫)
特点
功效
• 发生古老。
• 调整肌张力。
•屡次中继,联络复杂, 形成若干反馈通路。
锥体外系可分为
•自动
维持 调整
整体姿势
(完成无意识习惯性动作)。
1 皮质—纹体—苍白球系 • 配合锥体系,协调肌群
⑴ 皮质—纹状体—背测丘脑环路 运动,纠正随意运动
⑵ 纹体—黑质环路 ⑶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P359)
题
示
范
1.2
内囊后肢 1.0
和
(第 Ⅲ 级N元)
丘脑中央辐射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传导路常见考题
右小指背面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用左手拍打,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中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
右皮质脊髓束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左上肢肌
右小指背面皮肤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后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中部
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左手拍打的过程。
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 左上肢肌
某人看到来球,她用右手击打。
请分析讨论光线传入所经过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N→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端脑距状沟两侧的皮质(视觉区)→联络纤维、胼胝体→左中央前回中部→左皮质脊髓束→左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右皮质脊髓侧束→右C5-T1节段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右C5-T1脊神经前支→右臂丛→右腋N、肌皮N、正中N、尺N、桡N→右上肢肌肉
某同学听到点名,他举起右手。
请分析讨论声波传入所经的结构和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蜗N节→前庭蜗N→蜗N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核)→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内囊后肢→颞横回(听觉区)→联络纤维、胼胝体→左中央前回中部→左皮质脊髓束→左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右皮质脊髓侧束→右C5-T1节段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右C5-T1脊神经前支→右臂丛→右腋N、肌皮N、正中N、尺N、桡N →右上肢肌肉
某人右脚踩到钉子,他意识到了痛,然后缩起右脚。
请分析讨论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右脚皮肤痛觉感受器→右胫N→右坐骨N→右骶丛→右脊N节→右脊N后根→右背后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脊髓白质前联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联络纤维→左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左皮质脊髓束→左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右皮质脊髓侧束→右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右脊神经前支→右腰丛和骶丛→右股N、闭孔N、坐骨N、胫N、腓总N→右下肢肌肉
某人被蚊子咬在右脸,她用左手打了一下。
请分析讨论神经传导所经的结构。
右脸皮肤痛觉感受器→右三叉N →右三叉N半月节→右三叉N脊束→右三叉N脊束核→脑干内交叉→左三叉丘系→左腹后内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后回下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C5-T1节段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左C5-T1脊神经前支→左臂丛→左腋N 、肌皮N、正中N、尺N、桡N →左上肢肌肉
空气传导:
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蜗孔-(→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
骨传导:
声波→颅骨→骨迷路→耳蜗的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比较脑脊液循环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脊髓中央管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
蛛网膜粒
↓
上矢状窦
↓
颈内静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
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