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语文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语文版(通用)

18 南州六月荔枝丹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规范抄写下列词语,并给后三个词语注音。

飞骑宠幸吹嘘贮藏()龟裂()渣滓()解析:书写要规范、整齐、美观大方。

答案:zhù cáng jūn liè zhā zǐ2.从本文题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关于荔枝的哪些信息?解析:解读说明文,先了解说明文说明的基本信息。

参考答案:①荔枝生长在南方;②荔枝成熟在六月;③荔枝成熟后是红颜色的。

3.从本文中找出作者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

解析:根据具体内容来作辨析和判断。

参考答案: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引用说明)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列数字)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打比方)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1)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____________。

(2)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____________。

A.心旷神怡惟命是从B.心安理得甘拜下风C.心安理得惟命是从D.心旷神怡甘拜下风解析:辨析词语的含义,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成语。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比喻)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夸张)解析:A不是所有用了“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里只表示一种猜测。

答案:A3.本文在介绍荔枝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解析:为了使文章有条理,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

并且,所用的说明顺序要更利于读者接受说明的内容。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练习测试一、选出加黑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 答()二、为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1.粤音()组词()奥音()组词()2.褐音()组词()竭音()组词()3.囊音()组词()襄音()组词()4.御音()组词()卸音()组词()三、从每组词中选出一个与其它词结构不同的词。

1. A.滑润 B.粗糙 C.疏密 D.布局()2. A.红缯 B.浆液 C.选择 D.渣滓()3. A.植树 B.烘干 C.提高 D.说明()4. A.夏至 B.洁白 C.性急 D.心细()四、选出对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生芽,发芽)B.醴酪(甜酒)日啖三百颗(品尝)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果树志(文字记录)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宠幸(幸运)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五、判断下列句子中红字部分属于哪种短语类型,把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

A.名词短语B.动词短语C.形容词短语D.主谓短语E.介宾短语F.固定短语1.南州六月荔枝丹()2.有的纯甜()3.《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4.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5.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6.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7.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8.荔枝壳却是粗糙的()9.现在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10.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六、选出各组中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习题精选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习题精选语文版

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学小品。

作者从小时候读《荔枝图序》产生的疑惑,自然引出说明的对象,然后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荔枝的生态结构和有关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

其中对荔枝生态的说明是全文的重点,采用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学习本文,要注意把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果瓤()绚丽()渣滓()幅员()····吹嘘()萌蘖()醴酪()一骑()····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1)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2)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3.比较下边两个语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1)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4.说说本文用“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有什么好处?二、整体理解本文是一篇_________,属于_________文,既有_________性,又有_________情趣。

作者_________,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文章第2段至第5段主要说明荔枝鲜果的_________,第6段至第9段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的逻辑顺序。

三、课内语段阅读荔枝不耐贮藏,正如(A)所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甲]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乙]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丙]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丁]唐代(B)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题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生芽,发芽)B.醴酪(甜酒)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日啖三百颗(品尝)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果树志(文字记录)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宠幸(幸运)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3、选出各组中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

①不了了之()A.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事情。

B.对该解决的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了。

C.该办的事没有办,该解决的事没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就算完事了。

D.该办的事还没办,该解决的事还没解决,特指对工作拖延敷衍的现象。

②因地制宜()A.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制定适当的措施。

B.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D.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4、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教学设计>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 (新版)语文版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红缯.()紫绡.()绚.丽()蒂.部()贮.藏()蔡襄.()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áng肉()醴lào()粗cāo()绛náng()徐bǒ()花è()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2)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4. 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作家(人名),他的《》获得“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5.名著阅读。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①、②、③、④6.《人民日报》5月6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日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你对消息中的“暖春之旅”一词如何理解?7.下图是绿色食品标志(图一)与中国环境标志(图二)图,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这两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

构图创意:构图创意:附:参考答案1.zēng xiāo xuàn dì zhù xiāng2.瓤酪糙囊火勃萼3.(1)作诠释(2)举例子打比方(3)列数字引用4.科普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①王熙凤②关羽③林冲④孙悟空6.这次访问正值春暖花开之际,预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春暖常在。

7.图一:绿色食品标志图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标志为圆形,意为保护。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同步训练·18 南州六月荔枝丹_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

同步训练·18 南州六月荔枝丹_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

B.红缯 (cé nɡ) 祠 堂(cí ) . . C.龟 裂(ɡuī) 渣滓 (zǐ) . . D.壳 面(ké ) 记载 (zǎi) . .
2.下列各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A.瓤肉
荔枝
粗糙
裁培
B.荷瓣 红褐色 兼程 极刑 C.萌蘖 次第 迁怒 阙下
D.吹嘘 幅员 卢橘 嘲讽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其活体十分罕见,极难制成标本,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 生物”,号称“水中大熊猫”。 ⑥桃花鱼现身之处定然水质无污染;消亡之处定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生 态环境治理意义,与昭君和平形象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或正在形成 积极的对应性社会效应。 ⑦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广为分布的9种桃花水母中, 有的正濒于灭绝或 已经灭绝,有的被列入濒危级物种。近年来,桃花鱼又在我国其他地域共 计15个市(县)相继出现。《香溪河又现 “桃花鱼”》的消息更令人欣喜: 兴山县古洞口北岸区发现了大量珍稀动物“桃花鱼”。这正表明 __________。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师课件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 A.醴酪 (là o) . 贮 藏(zhù ) . 紫绡 (xiāo) 萌蘖 (niè ) . . 莹 白(yí nɡ) 宠 幸(chǒnɡ) . . 耀 眼(yà o) 绚 丽(xuà n) . . 绛 囊(xiá nɡ) 混 合(hù n) . .
(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两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
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列数字、作比较 )
5.填空。 本文选自 《生物学碎锦》 ,“南州六月荔枝丹”出自__ 明 __代 陈辉 (人名) 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 (新版)语文版

南州六月荔枝丹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醴酪.(lào)贮.藏(zhù)紫绡.(xiāo)萌蘖.(niè)B.红缯.(zénɡ) 祠.堂(cí) 莹.白(yínɡ) 宠.幸(chǒnɡ)C.龟.裂(ɡ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é) 记载.(zǎi) 混.和(hùn) 绛.囊(xiānɡ)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

3.下列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2)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3)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导致果实内的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令掌叶木濒危。

②掌叶木虽然结的果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种子被天然地破坏。

③掌叶木果实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果实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

④加上果实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6.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对古代诗文、文献资料的引用,可以充实文章内容,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情趣,引起读者兴趣。

B.本文先写荔枝果实外部形态,再写荔枝果实内部构造,最后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一、基础题(16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2.下面句子中加粗成语利用不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费雷罗这次不单单博得了法网男单冠军,在最新的ATP冠军争夺战排名榜上,他也以507分遥遥领先。

B.上任后,为了弄活企业,他斗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踊跃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精神抖擞。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窗因上网而荒废了学业的例子。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

但是恰正是不留姓名比所有绞尽脑汁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3.说明以下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3分)(1)教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2)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

(3)膜如紫绡。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适当句子是()(3分)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多数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那无言的自然。

因此春花灼灼,不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空想,是向往,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成,是成功,是抵达彼岸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情感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D.前人尚且如此,咱们也应有一样的情怀5.修改下面病句。

(6分)(1)教师为了培育咱们,可真是夜以继日,挖空心思。

(2)杨林同窗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二、整体感悟(10分)1.课文第2~9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5分)2.课文第2自然段用到的说明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niè)B.红缯(zénɡ) 祠堂(cí) 莹白(yínɡ) 宠幸(chǒnɡ)C.龟裂(ɡ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é) 记载(zǎi) 混和(hùn) 绛囊(xiānɡ)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

3.下列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2)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3)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导致果实内的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令掌叶木濒危。

 ②掌叶木虽然结的果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种子被天然地破坏。

 ③掌叶木果实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果实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

 ④加上果实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6.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对古代诗文、文献资料的引用,可以充实文章内容,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情趣,引起读者兴趣。

B.本文先写荔枝果实外部形态,再写荔枝果实内部构造,最后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C.文中在用数字说明事物时,运用了“通常”“往往”等副词。

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等,这些副词不可缺少,它们表明还有例外或还有少数不是这样的情况。

D.“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是一个单句,主谓短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作全句的主语。

(一)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作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7.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8.选文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9.文中引用杜牧诗句的作用是什么?10.读了上文,你知道我们所吃的荔枝肉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属于哪一部分吗?11.选段主要写了荔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葡 萄汪曾祺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

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

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

真快!原来是几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

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

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

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

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

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

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二)葡 萄汪曾祺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

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

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

真快!原来是几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

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

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

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

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

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

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

不是的。

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

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

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

我们不得不这样干。

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

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12.本文以时间为序,将 和 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说明。

13.“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不知节制”与“瞎长”幽默地写出了葡萄的旺盛生命力(意思对即可)。

14.“(卷须)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作者反复写“长出来就给它掐了”,既说明了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果农的15.口语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它的好处。

16.下面两张图来自美国哈佛大学。

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

请你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

(不少于20字)“图一”理解:同学一: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你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图二”理解:17.本文虽属于说明文,文中却引用诗句,或介绍荔枝林的景观,或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或印证荔枝的生长北限,或借以表达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愿望与建议,都极富文学情趣。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水果,运用引用的写法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

(80字左右)答案:1. A2. D3. (1)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指成熟荔枝的颜色不是全部都是深红色或紫色,还有其他的颜色,如淡红色或黄色。

如果去掉的话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 不能。

因为“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荔枝的大小,不包括特殊情况。

如果去掉了“通常”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4. (1) (列数字) (2) (打比方,引用) (3) (举例子)5. A6. D7.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8. 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9. 一方面说明果肉容易变质,另一方面写出统治者为了吃到鲜荔枝不顾人民死活。

10. 假种皮。

11. 果肉和不耐贮藏的特点。

12. 葡萄生长(过程) 葡萄生产(管理)或培育葡萄等13. 略14. 辛勤(苦)或辛劳、勤劳等。

15. 亲切(娓娓动听);生动(活泼)等。

16. 大脑就如肌肉,锻炼得越多,收获得越多。

当我们的大脑充满活力地思考以及运作的时候,获得的快乐就越多。

17. 示例:秋天终于来临了,一串串葡萄由绿色变成暗红色,长得又大又圆,晶莹透明,像玛瑙似的。

想起元朝郑允端在《葡萄》中“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的诗句,让我禁不住口水都流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