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TCP/IP的光纤收发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的无线通信与网络接入技术

嵌入式系统的无线通信与网络接入技术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
随着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无线通信与网络接入技术也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着重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无线通信与网络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一、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中,蓝牙、Wi-Fi、Zigbee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通信中。
1.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数据传输。
在嵌入式系统中,蓝牙技术常用于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通信。
例如,一些智能家居设备通过蓝牙技术与手机相连接,实现远程遥控与数据传输,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与体验。
2. 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局域网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与互联网接入。
在嵌入式系统中,Wi-F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
通过Wi-Fi技术,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如智能灯光、智能窗帘等,同时也可以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与处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3. Zigbee技术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在嵌入式系统中,Zigbee技术常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构建。
例如,智能楼宇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可以通过Zigbee技术与集中控制系统相连接,实现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与环境监测的精确度。
二、网络接入技术网络接入技术则是指嵌入式系统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技术。
其中,以以太网、4G/5G等技术最为常见。
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通信技术,它使用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网络中。
在嵌入式系统中,以太网常用于工业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等领域。
通过以太网,嵌入式系统可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与远程控制,实现监控和远程管理的功能。
在TMS320VC5402上实现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

摘要:实现一个运行在16位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02上的小型嵌入式TCP/IP协议栈。
对TCP/IP协议中的IP协议、ARP协议、UDP协议进行分析,完成基于TCP/IP协议的嵌入式网络系统。
关键词:DSP TMS320VC5402 TCP/IP协议栈嵌入式系统引言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及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嵌入式系统需要支持网络功能。
TCP/IP是目前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网络协议。
TCP/IP是一套把因特网上的各种系统互连起来的协议组,已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网络标准之一。
本文对TCP/IP 协议中的IP协议、ARP协议和UDP协议进行了分析,利用DSP的专用汇编语言实现了自己的通信协议。
由此可使DSP直接对Ethernet发来的数据包解分析,并能按照TCP/IP协议正确打包和发送,最终实现DSP与PC机的数据通信,成功地完成了语音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实现了DSP与PC机的语音数据传输。
1 TCP/IP协议分析一般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的TCP/IP协议都是面向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所以大部分实现都是IP协议、ARP协议、UDP协议或者是TCP协议。
本文完成的是IP协议、ARP协议和UDP协议。
一般认为TCP/IP为四层协议,实现的协议栈结构如图1所示。
DSP程序自下而上实现以下协议:①媒介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向以太网收发数据。
传送的数据格式为Ethernet数据帧格式。
Ethernet帧的长度是可变的,但都大于64字节,小于1518字节。
它包括头部、数据和尾部三部分。
8字节的前导用于帧同步,CRC域用于帧校验。
目的地址和源端地址是指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具有唯一性。
②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使得物理地址和IP地址可以对应起来。
在Ethernet上,使用地址解析协议ARP协议来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动态转换。
光纤收发器的设计方法

光纤收发器的设计方法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光通信设备,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纤通信的传输功能。
在设计光纤收发器时,需要考虑光电转换效率、传输距离、光纤连接稳定性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光纤收发器的设计方法。
首先,设计光纤收发器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电转换器件。
常用的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光电二极管(PD)和光电倍增管(PMT)。
光电二极管适用于低速率光通信,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的特点。
光电倍增管适用于高速率光通信,具有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特点。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转换器件。
其次,设计光纤收发器需要考虑光源的选择。
常用的光源包括激光二极管(LD)、发光二极管(LED)等。
激光二极管具有调制带宽高、输出功率大的特点,可实现高速率的光通信。
发光二极管成本低,适用于低速率的光通信。
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接下来,光纤收发器设计需要考虑调制电路。
调制电路可以实现对光源的调制,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根据电信号的调制方式选择相应的调制电路,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直接调制和外调制。
直接调制是指将电信号直接施加到激光二极管上,实现对光源功率的调制。
外调制是指通过电调制器件(如Mach–Zehnder调制器)对光信号进行干涉实现调制。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相关器件,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传输速率。
再次,光纤收发器设计需要考虑光信号的接收和检测。
接收和检测光信号的主要任务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信号在光纤到达接收端后,通过光电转换器件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等效电路进行处理和放大。
选择合适的光电转换器件和等效电路,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最后,光纤收发器设计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光纤收发器常常需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如温度变化、电磁干扰等。
利用稳定的电源、合适的接地设计和屏蔽技术,可以提高光纤收发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光纤收发器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可靠性和性能测试。
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设计

物联网中的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嵌入式设备和网络通信的进步,嵌入式监控和追踪系统在物联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中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
一、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的概述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是指将传感器、嵌入式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对被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控和追踪。
嵌入式设备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传感器、存储器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或目标对象的数据,经处理后通过网络通信传输至监控中心,以实现对被监测对象的实时掌握和追踪。
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医疗、安防等领域。
例如,运输公司可以通过嵌入式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嵌入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安防行业可以借助嵌入式监控系统实现对公共场所和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二、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的设计原理1. 传感器选择与布局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进行,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保证传感器布置合理、相互之间无干扰。
2. 嵌入式设备选型与硬件设计嵌入式设备的选型取决于应用场景和监测需求。
常用的嵌入式设备包括单片机、开发板和嵌入式处理器。
选定嵌入式设备后,需要进行硬件设计,包括电路连接、外设选择和电源管理等。
硬件设计的关键是保证嵌入式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低功耗性。
3. 软件设计与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是嵌入式监控与追踪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部分。
软件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数据处理和通信协议的实现等。
通常使用C、C++等编程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并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传感器数据的噪声、干扰和误差,确保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利用摄像头和相关的硬件设备,可以对各种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而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更是在这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系统设计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系统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例如,要监控的区域范围、分辨率的要求、所需的图像处理算法等。
更进一步,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远程访问和控制等功能。
2. 硬件设计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处理器、摄像头模块、存储设备等。
处理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功耗,可以使用ARM、DSP等处理器。
摄像头模块的选择则需要根据图像质量要求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存储设备可以选择闪存、硬盘、SD卡等。
3. 软件设计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系统软件设计和应用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选择和驱动程序的编写。
操作系统选择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能和资源开销,可以选择Linux、Windows嵌入式等操作系统。
驱动程序编写包括摄像头驱动程序、存储设备驱动程序等。
应用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视频流处理、事件检测、远程访问等功能的实现。
二、系统开发1. 硬件开发硬件开发主要包括电路设计、PCB设计、元器件选型、电路调试等。
电路设计需要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相应的电路板,包括处理器、摄像头、存储设备等的连接电路。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电路板,需要根据电路布局和尺寸要求进行设计。
元器件选型需要根据电路的性能要求和可用性进行选择,并考虑供应商和成本等因素。
电路调试是将设计的电路板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其正常工作。
2.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编码和测试。
系统软件的编码主要是将操作系统驱动和相关程序代码进行编程实现。
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在各种行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成为一种高效、可靠、安全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石油、交通等领域。
在设计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网络架构设计:光纤通信技术为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传输延迟,因此,在设计网络架构时应考虑采用星型、环形或者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2. 数据采集与传输: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需要对不同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可以利用光纤的高带宽和抗干扰性能,通过光电转换器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远程终端。
3. 远程控制与调度: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与调度。
通过与数据中心的连接,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的实时控制,同时利用远程控制平台可以远程调度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4. 系统安全性: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保护关键设备和数据非常重要。
基于光纤通信的系统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同时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系统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操作。
5. 故障诊断与维修: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需要具备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通过使用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远程维修和调试,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带来诸多优势:1. 高效可靠: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高带宽和抗干扰性能,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与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2. 安全保密:光纤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同时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防止非法入侵和篡改。
3. 远程管理:基于光纤通信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和数据的远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便利性,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Microchip的全新嵌入式WiFi开发板集成TCPIP

Microchip的全新嵌入式WiFi开发板集成TCPIPMicrochip的全新嵌入式Wi-Fi&#;开发板集成TCP-IP协议栈,可通过简单串行连接实现物联网Microchip的全新嵌入式Wi-Fi®开发板集成TCP/IP协议栈,可通过简单串行连接实现物联网基于近期收购的Roving Networks公司之业界功耗最低的预认证Wi-Fi 模块;开发板采用标准PICtail™连接8/16/32位PIC®MCU工具全球领先的整合单片机、模拟器件和闪存专利解决方案的供应商——Microchip T 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宣布在Microchip 灵活的模块化Explorer开发系统中集成入近期收购的Roving Networks公司的Wi-Fi®模块,以支持全部Microchip的8位、16位和32位PIC®单片机。
RN-131和RN-171 PICtail™/PICtail Plus 子板是首批由Microchip开发的两款基于Roving Networks模块的产品。
这些模块采用一个简单的串行接口,可连接任何PIC单片机;同时因在经认证的Wi-Fi解决方案中集成TCP/IP 协议栈且实现业界最低功耗,扩展了Microchip无线产品组合。
Microchip的Roving Networks RN-171和RN-131完全认证模块是全面的网络解决方案,包括真正的802.11 b/g标准无线电、基带处理器、TCP/IP协议栈和诸多网络应用功能。
该方案无需外部处理器驱动程序,即可实现4位、8位、16位和32位处理器的Wi-Fi连接。
这一板载协议栈方法,尺寸小巧,大大缩短了客户的集成时间并降低了开发难度,而且功耗超低(休眠模式为4 μA,接收模式为35 mA,发送模式为120 mA)。
Microchip无线产品部总监Steve Caldwell表示:“通过将这些独特的模块集成到标准PICtail/PICtail Plus板上,使得Microchip的7万多客户能够轻松为整个PIC单片机产品组合添加Wi-Fi连接。
嵌入式TCP/IP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2019年文档资料

嵌入式TCP/IP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2019年文档资料嵌入式TCP/IP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Internet已经发展得更加商业化,更加面向消费者,尽管基本目的发生了改变,但其最初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开放式、抗毁性和可靠性)依然是必需的。
这些特性包括可靠传输数据、自动检测、避免网络发生错误等。
更重要的就是TCP/IP是一个开放式的通信协议,开放性就意味着在任何组合间,不管这些设备的物理特征有多大差异,都可以进行通信。
一、标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一样,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
与OSI 参考模型不同的是,TCP/IP参考模型更侧重于互联设备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严格的功能层次划分。
TCP/IP通过解释功能层次分布的重要性来做到这一点,但它仍为设计者具体实现协议留下很大的余地。
因此,OSI参考模型适用于解释互联网络的通信机制,而TCP/IP更适合做互联网络协议的市场标准。
TCP/IP协议是一套把因特网上的各种系统互联起来的协议组,可以保证因特网上数据准确又快速地传输。
TCP/IP协议是一个很大的协议族,通常表示为一个简化的四层模型。
这四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二、IP协议的实现IP是TCP/IP协议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所有的数据都以IP 数据报格式传输。
IP协议可以实现无连接数据报传送、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的功能。
在本课题中,由于单片机资源有限,结合实际需要只实现了IP数据报传送和接收,没有实现路由选择算法和差错控制,同时也不支持IP数据报的分片和重组。
IP协议主要通过IP接收函数和IP发送函数两个函数实现。
(一)IP发送函数voidip_send对来自上层的数据,按照IP数据报的结构构造数据报。
通过调用ARP处理程序解析对应IP的物理地址。
若返回NULL值,则将数据存入一个已定义的结构体WAITE中,并发送ARP请求。
若返回对应IP的物理地址,则将数据交给底层以太网驱动程序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网络 接 口芯 片 R L09 S 支持 全 双 工 和 即插 即用 , T S 1A 。
兼 容 Ehr tI IE 0 . te e I和 E E823协议 , 有 曼 彻 斯 特编 码 、 突 n 具 冲
光纤收发器发生故障, 巡检模块 程序记 录故障状态 , 并通过通
信模 块程 序 把故 障状 态 发 送 给 监 控 平 台 。 由于 监 控 平 台上 运
详 细介 绍 了监 控 系统 的体 系结 构 以及 软 硬 件 组 成 , 时对 系统 的设 计 与 实现 进 行 了说 明 。 同
关键词 :光 纤收发 器;S 5 B X 2 D;嵌入式 T P I ;网管单元 ;监控 系统 C /P
中 图法 分 类号 :T 9 50 N 1 .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6 5 2o ) -1 10 0 139 (0 4 0 07 -3 4
检验 和数 据重 发 功能 。在 本 系 统 中主 要 完 成 数据 链 路 层 的 工
作 ( 自动添 加 帧头 、 如 帧起 始定 界 符 和校 验 和 等 ) 负责 数 据 帧 , 的接 收和 发送 。
行的监控软件与网管单元间的通信采用查询方式 , 每隔固定时 间就向网管单元发送查询数据帧, 如果巡检模块程序和通信模
收 稿 日期 :20 —30 ;修 返 日期 : 0 .42 0 30 -8 2 30 .9 0
t
嵌入式 T WI C P协议栈, 执行监控平台发送来的IO控制命令。 /
维普资讯
・
12・ 7
— — 一
计算机应用研 究
20 04年
由于 采用 实 时多任 务方 式 ,X 2 D在进 行 数 据 采集 或 完 成 I S 5B /
种资源 、 必要的配置信息与参数 ( I 如 P地址 、 口) 端 。
3 2 关键 技 术实 现 .
3 2 1 实 时数 据 采 集 . .
发送时 间则 为 5 . ; 由于巡 检模块程序及通信模 块处 理 1 2 s又 程序的执行时间较短 ; 可见只要巡检模块程序与通信模块处理
程 序执 行 的时 间 不 大 于 6 . , 可 以确 保 程 序 不 会 因 响 应 0 8 s就
得 到采 样数 据 。 ( ) 据处 理 。把 每次 巡 检得 到 的 采样 数 据 , 2数 同上 一 次巡
不及时而发生接收帧丢失现象 。
微 处 理器 S 5 B X 2 D通 信模 块工 作 流程 如 图 4所 示 。
遨 .
一
一
检 得到 的 采样 数据 进 行 异 或 运 算 , 果 结 果 不 为 0 则两 次巡 如 ,
块 程 序执 行 时 间不 当 , 则会 发 生丢 失数 据帧 现 象 。 由于 以太 网 MA ( 体接 入 控 制 ) C媒 子层 的标 准 规定 了帧 间 最小 间 隔 为 96 sM C帧 的最 短长 度 为 6 节 , 最短 帧 的 . , A 4字 此
() 3 外部 存 储 器 EP O T 4 2 6 R M A 2 C 5 。存 放 系统 需 要 个 各
mo i rn y tm o b rta sev rb s d o mb d e CP I e h oo y,a d ito u e h ytm tu tr n h nti gs se frf e rn c ie ae n e e d d T / P tc n lg o i n nrd c ste s se srcu e a d t e sf- ad r o o i o f h ntr gs se o h rwae c mp st no emo io n ytm. A h a i t i t i tte smetme.ted sg n h mpe nain o ytm r ar。 h e in a dt ei lme tto fs se ae n ra
L H n-ho Z A G J -h ,H A GJ nf g I hoh i I egca , H N asu U N a- n ,QNZ a。u i i e
(i unPoi e e ao t , i a &I o t nPo sn , otwsJ o n n e i , hnd i un603 , hn ) S ha rv c KyLbro o g l n r i r e i Su e i t gU i rt C e uS ha 10 1 C i c n a 0 fS n f mao csg h ta o v sy g c a
De i n a d I lme t t n o n t r g S se f rF b rT a s e v r sg n mp e n ai fMo i i y tm o i e r n c ie o o n Ba e n Emb d e CP I e h o o y sd o e d d T / P T c n lg
控 和管理 方 式 。
1 引言
随着 宽 带 网络 通信业 务 的迅 猛 发展 , 以及 用户 对 网络 实时
2 系统体 系结构
监 控 系统 由监 控对 象 、 管单 元 和 监 控 平 台组 成 , 系 统 网 其 拓 扑结 构如 图 1 所示 。其 中监控 对象 为机 箱 式光 纤 收发 器 , 每 台光纤 收发 器包 含 1 3个收 发模 块 ( 块属 性 可为 10 或 1/ 模 0M 0
Ab t a t Ai d a h c u l i so b rta s e v r s a p i a in a d ma a e n ,t i p p rb n s u c e ft e sr c : me tt e a t a i e ff e r n c i e ’ p lc t n n g me t h s a e r g p a s h me o h t i o i
堡旦 微处理器 一 … 2 O 堕 EP M — R
匿 [ X2D 一 — 2C 6 S5B A —2 T . . . . . . . . . . . . . .
O控制任务的同时 , 还可 以按字节处理方式完成对 T P I C /P数
下 优点 : ①采 用嵌 入 式 T P I 术 , 统 具 有可 靠 性 好 、 时 C /P技 系 实
性强 、 稳定性高 、 结构小巧和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 ; ②数据传输
网络可 以是 任何 支 持 T P I C /P协议 的网络 , 易实 现 基 于 It - 容 na r
nt e 的局端监控 和基于 It e 的远程监控功能; n mt e ③图形化的监
微处 理 器 S 5 B X 2 D通 过 数 据 采 集 接 口 电路 从 光 纤 收 发 器 实 时采 集数 据 , 集 的 数 据 包 括 光 纤 收 发 器 的 当 前 工 作 状 态 采 ( 电 口连 接状 况 、 口速 率 、 口连 接 状 况 、 口速 率 、 块 如 电 光 光 模 属 性和 收无 光等 ) 主 电源及 冗 余 电源 的 信 息 参量 。实 时数 据 、 采 集实 现过 程如 下 : ( ) 检 。定 时巡 检 光纤 收 发 器 的 工 作 状 态 、 源信 息 , 1巡 电
10 自适应) 本监控系统就是实现对其 当前工作状态、 0M , 主电
源 及冗余 电源 信息 参量 的实 时 监控 , 以及 完成 对其 工作 参 数 的
器 作 为宽带 网络 设 备 家庭 中 的一 员 , 以及作 为宽带 接入 网 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对它的管理 已成 为整个 网络 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
性、 可靠性要求 的不断提高, 这对 电信运营商在宽带 接入网的
建设 、 管理 和维 护方 面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如 何有 效地 管 理分 散在 网络 环 境 中的 各类 网络 设备 并 迅速 修 复 网络 的各 种故 障 ,
已成为 现在 网络 发 展 中一 个 亟 待 解 决 的重 要 问题 。光纤 收发
设定。网管单元负责光纤 收发器监控信息数据 的采集和嵌入
式 T PI C /P协议 的 实现 。监 控 平 台 上 运行 监 控 软 件 , 以通过 可 It nt 网管单 元进 行 通信 来 实现 局 端 监控 , 可 以通过 I n ae 与 r 也 n '
目 市 场上 主 流 的光纤 收发 器 有 以下 不 足之处 : 前 ①不 具备 网管功 能 , 法实 现 对光 纤 收 发 器 的 监控 和管 理 ; 或 具 有 网 无 ② 管 功能 , 但功 能 不 够 强 , 控 方 式 比较 单 一 、 监 不灵 活 , 法 满 足 无
据 帧 的接 收 、 送 以及 对数据 的打包 或 解包 处 理 。 发
3 2 3 通 信模 块 实现 ..
= —— — —
—
—
—
一
旦 堡旦苎 !8l 二 三 09 。 量
图 2 网管 单元 结构 框 图
系统 通 过巡 检模 块程 序 巡检 光 纤收 发 器 的运 行 状 态 , 如果
t d e . Ke r s F b rT a s e v r y wo d : i e r n c i e ;S 2 X5 BD; E e d d T /I mb d e CP P; Ma a e n i ; Mo i rn y t m n g me tUn t nti g S s o e
图 1 监控 系统 拓扑 结构
3 网管单元设计及关键 技术实现
3 1 网管 单元 结构 设计 . 网管单 元 由微处 理 器 S 5 B 网络接 口芯 片 R L09 S X 2 D、 T 8 1A 、 外 部 存储 器 E P O T4 26和 以太 网接 口 R4 R M A 2C5 J5组 成 。 网 管单 元 的结 构框 图如 图 2所 示 。 () 1 微处理器 S 5B 。进行 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 理 , X2D 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