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上)正文(三四章)

合集下载

导游资格基础知识第4章黑龙江省自然资源

导游资格基础知识第4章黑龙江省自然资源

[单选题]1.横头山国家森林公(江南博哥)园风景秀丽,是哈尔滨市的后花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公园六(江南博哥)大景区的是()。

A.灵因山B.兀术岭C.松峰山D.吊水壶原始林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7年国家林业局设立的,位于哈尔滨市区东南59公里处的金代发祥地境内,在大岭乡吉兴林场和松峰山镇中和林场施业区内,隶属于阿城区林业局。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六大景区,即灵因山、郡王山、九龙山、兀术岭、民俗风情园、吊水壶原始林;有七大看点,即红叶谷、彩蝶谷、野鹿谷、石柱峰、仙人洞、古树峡、林海雪乡。

[单选题]2.()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地貌景观,被国内外地质学家称为“打开的地质教科书”。

A.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B.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C.凤凰山国家地质公园D.大青山地质公园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西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

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地貌景观,被国内外地质学家称为“打开的地质教科书”,有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

[单选题]3.康熙帝到()畅游,留下了“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的诗句。

A.嫩江B.三岔河C.黑水D.拉林河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三岔河,古称“大口”,俗称“阴阳界”,以栗末水(第二代松花江)和黑水(嫩江)交汇而成。

因为发源于兴安岭的嫩江水凝重、微浊,发源于长白生的第二松花江水温弱、清净,两股水汇合后,久不融合,并行达数华里。

这样,在二水交汇处就形成了一条黑白分明的分水线。

同时,三岔河又是古盛京(今沈阳)至爱珲之间古驿道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优美的诗篇。

清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康熙帝到此畅游,留下了“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的诗句。

[单选题]4.()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是黑龙江境内最高峰。

A.大秃顶子山B.横头山C.神顶山D.大白山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大秃顶子山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距五常市170公里,与黑龙江省海林市接壤,主峰海拔1690米,是黑龙江境内最高峰,比泰山高141米,比黄山低184米,是牤牛河的发源地。

黑龙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

黑龙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
还有彤 如蟒蛇 、 海龟 、 波浪 、 隧洞 、 塔等 熔岩 景物 , 石
而制 定开 发利用 的对 策及其 保护措 施 。 1 .黑龙 江旅游 资源 的主 要特点 旅游 资源 , 又称作 “ 旅游 吸引 ( 素 ) , 因 ”即在现代
堪称 “ 火山天 然博 物馆 ” 这 里 , 丽 的火 山遗迹跃 然 如初 , 型 的熔 岩 景 壮 典 观丰 富多彩 奇妙 如画 , 人仿佛 看到火 山迸 裂 , 使 烈
森林 旅游 资源 是两 大最显著 的优 势 。黑龙 江旅游 资 源具 有成线 、 片集 中分布 的特点 。虽 说 , 龙江 有 成 黑 各种 地方 特色 的 自然旅 游资 源 ,但对 其 开发利 用甚 少, 至今有 些仍 处于散 乱 、 坏和 尚置 于保护 和开 发 毁
中 为此 作者认 为 , 首先要认 识黑 龙 江旅 游资源 , 进
邓 琳
( 齐齐哈 尔大 学地 理 系,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10 ) 6 06
[ 关键词 ] 游资源 ; 旅 开发利 用: 黑龙江 [ 摘 要] 黑龙江旅 游资源丰富 , 通过对黑龙 江旅 游资源特征 的研究 , 出开发利用旅 游资源, 提 发展 黑龙江旅游业
的基 本 对 策 。
[ 中图分类号 ] 9 2 [ K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23 (0 9 0 —0 4 — 0 10 - 6 8 20 ) 1 0 8 3 _
To itRe o c sAnd Th j p o t g d urs s ur e e r Ex l ia e An
Utl ain n HeL n Ja g P o i c i z to i i o g in r vn e i
D e s Li n n
(egah ea m n, ih r n e i , i irH G orpyD pr e tQq a l mt Qq m , e t i uv y l

对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及旅游资源介绍

对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及旅游资源介绍

旅游资源介绍——人文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以农耕为主的满族、朝鲜族,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以狩猎为生的鄂伦 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保留。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 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介绍——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名城
黑龙江省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并具有塞外特色,共有6座历史文化名 城。 其中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哈尔滨 、齐齐哈尔。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宁安市、依兰县、阿城区、呼兰区等。
牡丹江国家森林公园
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
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介绍——自然旅游资源
抚远市
边境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其中 界江2300公里;有25个开放口岸,绥(suí)芬河市、黑 河市、东宁市、抚远市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
东宁市
绥芬河市
黑河市
旅游资源介绍——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省级的太阳岛、明月岛、晨星岛、 兴凯湖、莲花湖、二龙山、桃山。
旅游资源介绍——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奇观
极光、雾淞、火山、石林、恐龙化石、界湖, 在黑龙江的这些景象可能司空见惯,实际上 这都是罕见的自然奇观。
黑龙江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介绍——人文旅游资源
饮食文化
黑龙江省物产丰富,烹调原料门类齐全。人们称它"北有粮仓,南有渔场, 西有畜群,东有果园,一年四季食不愁。 黑龙江菜品炖菜较多,有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炖粉条、得莫利炖鱼、牛肉 炖柿子(源于俄罗斯的苏伯汤)、东北乱炖等。种类不限、搭配方式多样, 有地三鲜、锅包肉等。主食有当地大米、粘豆包等。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稿)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旅游产业引导与扶持第三章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与规划第四章旅游营销与开发第五章旅游安全与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促进本省旅游业的发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建设多元化高标准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在黑龙江省境内从事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服务和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基本定义]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信息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为。

第四条[发展原则]旅游业发展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不断增强本省旅游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六条[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统筹协调、综合指导、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省森工总局、省农垦总局的旅游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内旅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省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服务和监管的有关工作,并依据信息共享、协调合作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协同推进旅游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协调相关部门介入处理具体事项,相关部门应当给以支持和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规范、引导、扶持旅游行业组织,可以将相关业务委托给旅游行业组织实施,并对相应业务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章4林海雪原关东文化东北旅游区

第四章4林海雪原关东文化东北旅游区

业街。宽10.8米,长860米。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 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 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 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 艺术长廊。它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 的步行街之一。
返回
哈尔滨中央大街花岗 岩地砖,长18cm,宽10cm, 据称为长约一米的条石插
入地面铺成,当时的造价1
冰灯
龙江剧
海伦剪纸
返回
返回
3.地方特产 黑龙江省特产丰富,名贵药材有人参、鹿茸、防风、蛤蟆油等。此 外,还有红松子、榛子、黑加仑子、椴树蜜、猴头菇、薇菜、黑木耳等。 野生兽皮如香鼬皮、猞猁皮等以质量优良著称。其他农特产有东北半细 毛羊、哈白猪、滨白鸡、滨北奶山羊及大马哈鱼、三花鱼等。风味特产 有欧式名食大红肠、老鼎丰糕点、巧克力酒心糖等。
扎龙自然保护区
返回
2.明月岛风景区 明月岛风景区位于齐齐哈尔市 区西北7千米处,是流经齐齐哈尔的 嫩江中的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 面积约0.8平方千米的明月岛风景区 因形同一弯明月倒映在嫩水之上而 得名,与哈尔滨市太阳岛景区相携, 有“姊妹岛”之称,是北部边疆野 趣盎然的自然风景区。岛上绿树成 荫,花草丛生,自然景观绮丽。在 岛上中心地带,建有一组精巧典雅 的古建筑,并环岛修建了目前全国 最长的儿童游览列车铁路。夏天, 这里是乘船游江、野餐露宿、避暑 休假的极好场所。冬天,这里是观 赏北国风光和开展冰雪活动的旅游 胜地。
冰天雪地,最美之景在冰雕雪塑。
2.火山湖瀑生态之旅 火山熔岩造就了五大连池、吊水楼瀑布和镜泊湖美景,扎龙自然保 护区是禽鸟的天堂,温泉流淌、极光闪现、林木森森,成为我国最北端 的独特景观。
返回
第三节 吉林省
一、旅游地理环境特征
(一)旅游概况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导游词资料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导游词资料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各位朋友:欢迎你们来黑龙江省旅游。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论是哪个季节来,您都会享受到各具特色的旅游。

茫茫的林海雪原、浩瀚的原始森林、绿茵千里的湿地草原、神秘地大界江、五彩缤纷地秋季“五花山”,会使您领略到黑龙江省风光的自然、粗犷、古朴与绮丽,感受到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崇高境界。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在东北地域有一块形似奋飞的天鹅的版图,这就是富饶美丽的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边陲,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太阳升起最早的省份。

最北端在漠河一带,纬度超过了53°,它是中国最接近北极圈(66°31’)的地方,农历夏至时和冬至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圈的极昼极夜现象,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北极”。

东端位置在抚远县东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汇流处乌苏镇,被称为“东方第一镇”,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因此有中国“东极”之称。

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

西部与内蒙古毗邻。

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面积为45.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六位,有效利用面积居全国之首。

黑龙江属温带、寒带之间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至5摄氏度。

黑龙江省地势北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3.2%。

大兴安岭山地,被称为“绿色长城”。

小兴安岭山地,被誉为红松的故乡。

东南部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山地。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资源面积、木材总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主要农牧区和湿地旅游区。

三江平原,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和农业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带。

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经济的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的旅游业发展活动。

第三条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应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加强政府引导,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五条黑龙江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旅游企业,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推动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

第六条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应注重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七条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八条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开发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第九条黑龙江省鼓励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采取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第十条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省级旅游发展规划,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一条黑龙江省鼓励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高居民的旅游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章旅游市场管理第十二条黑龙江省旅游市场应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和规范旅游企业的发展。

第十三条黑龙江省旅游企业应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按照规定经营旅游业务。

第十四条黑龙江省旅游企业应公开发布旅游产品信息,明示产品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十五条黑龙江省旅游企业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投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黑龙江省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十七条黑龙江省旅游企业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以低价误导消费者,不得强制购物或变相强制消费。

第四章旅游市场监督和执法第十八条黑龙江省旅游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和执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导游词资料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导游词资料

黑龙江省概况简介: 各位朋友您都会享受欢迎你们来黑龙江省旅游。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论是哪个季节来,绿茵千里的湿地草原、神秘地大界到各具特色的旅游。

茫茫的林海雪原、浩瀚的原始森林、江、五彩缤纷地秋季“五花山”,会使您领略到黑龙江省风光的自然、粗犷、古朴与绮丽,感受到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崇高境界。

这就是富饶美丽的黑在东北地域有一块形似奋飞的天鹅的版图,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龙江省。

黑龙江省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太阳升起最早的省份。

最北端在漠河黑龙江省位于东北边陲,农历夏至时和冬至31')的地方,°,它是中国最接近北极圈(一带,纬度超过了5366°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圈的极昼极夜现象,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北极”。

东端位置在抚远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被称为“东方第一镇”,县东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汇流处乌苏镇,因此有中国“东极”之称。

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

西部与内蒙古毗邻。

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面积为45.48寒带之间的大陆性季风气黑龙江属温带、居全国第六位,有效利用面积居全国之首。

四川, 5-4至摄氏度。

候。

年平均气温在黑龙江省地势北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3.2%。

大兴安岭山地,被称为“绿色长城”。

小兴安岭山地,被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山地。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誉为红松的故乡。

东南部山地,木材总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全积31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9%,森林资源面积、国首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主要农牧区和湿地旅游区。

三江平原,地之一和农业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带。

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公顷,全省人居耕地面积932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旅游资源普查*第一节基本程序一、要求和目标此次普查的目的,是查清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调查严格遵循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旅游局共同颁发的《规范》中所规定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全省自身的情况组织实施。

本章系统介绍普查的全过程及其主要成果。

此次进行的旅游资源普查不循常例,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各个调查的不足,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属全区域调查。

省属13个地市中的110个市县区均列入普查计划。

(2)属规范化调查。

《规范》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旅游局于1992年编写完成、出版发行并已联合向全国发文推行的成果。

此次调查,全面贯彻和依照了《规范》中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和技术方法,如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普查小区的确定、普查组的成立、各类普查文件的建立过程和建立方法等。

以此完成的普查成果是目前国内最先完成的规范化信息文件,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3)属详细普查(详查)。

详查是旅游资源的高层次活动,所获得的资料应用价值较高。

为使普查成果达到较高质量并有望成为目前国内最先按《规范》完成的信息化文件之一,要注意以下2点:(1)应严格按照《规范》中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填表、绘图和编写普查文件。

在普查前和普查中,应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

普查方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分析、核查、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另一方面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在现场对资源类型进行研究、分析、测量,必要时还应采集样品留待室内分析。

(2)确保普查成果质量,要从多方面入手。

包括在普查程序上的普查技术力量保证、资料和数据采集、普查实际操作和普查成果质量等方面均要进行控制;此外,特别在资源类型特征数值的采集和表达中,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三项原则,要求所有特征数据均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利用最新的科学概念,认识、解释、记录类型所涉及到的各种数据。

同时要避免主观臆断,应尽量避免使用空虚的文学语言陈述类型。

二、主要过程此次普查工作是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旅游局和省计划委员会组织下进行的。

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查准备。

按照《规范》第三十三条的要求,“普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本章由马绍嘉执笔。

97普查区范围内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类型有关的专业知识”,在普查开始前便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因此各地市在筹建旅游资源普查组时,对普查组的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了优化组合。

根据各地市旅游资源特点,要求普查组的基本成员具有地学、林业、农业、环保、生态学、民族、文史和旅游等方面的专业素质。

事实表明,如此组成的普查队伍,有效地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全省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普查组分析并确认了普查的重点对象是:(1)以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及其周围众多湖泊、沼泽、草原、支流等构成的湿地风光和与俄罗斯的边界风光;(2)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其余脉构成的山地、森林景观;(3)以平原地区突兀而起的火山锥、熔岩流、熔岩洞穴、火山口森林、火山堰塞湖、火山矿泉等组成的火山熔岩地貌景观;(4)以50年代所建的一批机械工业、煤炭工业、森林工业及后来的石油工业等为支柱,以铁人精神为表征的特殊工业景观;(5)以满族为主体的金源文化和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6)以清朝后期各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略军所建的军事设施遗址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拥有我国最北和最东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第二阶段,实施普查。

实际普查工作按照现有的行政界线确定的普查区,在13个地市同时进行。

各地市自行按《规范》要求进行野外调查,完成旅游资源基础资料和数据采集。

为使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并使此后普查成果便于表达,在这13个普查区内,还要进一步划分各自的普查小区。

事先规定了这些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代码(表3-1)。

表3-1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名称及代码98在实际普查中,按照《规范》的要求,以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调查对象。

对于陈述和标记这些基本类型,除了充分利用前人资料外,要特别重视直接获取第一性资料。

所有被调查的基本类型都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因此,可以进行类型描述和数据记录,必要时进行实际测量。

另外,还要进行环境背景、保护与开发条件的实地调查。

所有记录的资料、数据均要力求科学、准确、客观。

按此要求,每一类型调查内容及时填写一份“基本类型调查表”。

调查表经一定程序的质量控制后,最终按规定程序存入电脑,成为信息文件。

表3—1列出了按类型和地区划分的情况。

第三阶段、普查文件整编。

由省旅游局组织编写小组,按重点线路考察的方式对所采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实地验证和补点。

完成《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文稿的编写。

在这一阶段,要继续查阅和引用前人的资料和数据,使普查成果能够保证质量。

这些资料包括:政府文件与相应规程、专题科学著作和专题报告、地方志书、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各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查文件种类较多,按《规范》要求,主要有基本类型调查表、普查小区信息采集表、普查区资料汇总表、旅游资源图、普查报告、资料与数据软盘、普查日志和影象资料等。

其中基本类型调查表是普查的最重要文件,以下将重点总结这一文件的整编成果。

随后也适当介绍各普查小区和整个普查区文件的基本情况。

1. 基本类型调查表的整编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共调查了近2000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在野外填写了近1400份原始基本类型调查表。

这些表格经过室内整编成为分属于60个基本类型的1361份正式表格,最后将其中主要部分输入计算机而成为规范化信息文件。

整编主要内容和方式如下:(1)排号,包括核对和确定“类型代号”和“序号”。

类型代号在黑龙江省规定为7位,其中第1位为地市代码,第二位为各地市内普查小区代号(见表3-1),以上均为英文字母。

第3位-5位为基本类型代号(见《规范》附件二)。

第6位-7位为普查小组所规定的该普查小区各基本类型实体顺序号。

(2)地理位置。

可根据各种图件和文字资料统一基本类型的行政隶属、位置、平均海拔等项内容。

图件和文字资料主要是1:5万航摄地形图。

(3)类型特征、环境及开发条件。

利用黑龙江省各种最新资料,按《规划》要求整编各段文字。

(4)特征数据。

按黑龙江省准确科学数据补充校对并修正野外调查数据。

(5)其他。

张贴各类型典型照片等。

表3-2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统计表99100奇特与象形山石、109沙(砾石)地风景、110沙滩、111小型岛屿、112洞穴201风景河段、202漂流河段、203湖泊、204瀑布、205泉、301树林、302古树名木、303奇花异草、304草原、305野生动物栖息地、401人类文化遗址、402社会经济文化遗址、403军事遗址、404古城与古城遗址、407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408殿堂、409楼阁、410塔、411牌坊、412碑碣、413建筑小品、415景观建筑、416桥、417雕塑、418陵寝陵园、41 墓、421摩崖字画、422水工建筑、423厂矿、424农林渔牧场、425特色城镇与村落、426港口、427广场、428乡土建筑、429民俗街区、430纪念地与标志物、431观景地、501科学教育文化设施、502休疗养与社会福利设施、503动物园、504植物园、505公园、506体育中心、507运动场馆、508游乐场所、509节日庆典活动、510文艺团体、602庙会、603著名店铺、604地方产品。

②601市场与购物中心作为统计资料处理。

2. 普查小区信息采集表和普查区资料汇总表的整编根据《规范》,在野外调查时要收集黑龙江省各地市县的现实资料,主要是各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区域经济、旅游交通、服务游乐设施、管理现状和旅游环境等资料,然后在室内以黑龙江省的各种最新资料加以补充与修正。

基本类型调查表和普查组的统计资料也是填表的具体内容。

3. 旅游资源地图的整编野外调查所填绘的实际资料图,在室内可整编成旅游资源图,包括总图和分类旅游资源图。

实际资料图上的某些项目,如调查时间及路线、采样点等,可以删去。

第二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规范》第十六条)。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到旅游资源的范围十分广泛。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得的基本类型资料,是旅游资源中的主体,它们的形成、演化、性状、组成及其与101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的关系,共同构成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

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可以认识这一区域旅游资源个体乃至整体的优势与问题,对进一步开展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地文景观类存在于地球表面和表层,由固体物质组成的地理圈层,由于长期遭受地球内营力和地表外营力的作用,形成千变万化的地质、地貌景观。

其中不少可以构成为旅游资源。

此次普查中,调查了可以属于此类旅游资源的10种基本类型,172个类型实体。

1、生物化石点此次调查的生物化石点有3处:伊春嘉荫龙骨山、七台河勃利硅化石木、黑河逊克东山恐龙化石点。

这3处化石点,有2处是恐龙化石产地,1处是植物化石产地。

时代为中生代到第四纪晚期。

两处恐龙化石点的化石已被省博物馆和县展览馆收藏。

龙骨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硅化木化石点和化石已遭到破坏。

2、自然灾变遗迹黑龙江省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较多,主要有水灾、火灾等。

此次调查了1处:大兴安岭“5·6”特大火灾火烧迹地。

还有其他遗迹,如火灾遗迹,列入了其他类型中。

大兴安岭“5·6”特大火灾火烧迹地是一片经火烧过的林地。

3、名山黑龙江省没有高山大岭,大部分山地是低山丘陵,海拔一般不到1000米,只有个别山峰海拔超过千米。

区内共有大小名山56座,其中超过1500米以上的山峰只有1座,为大兴安岭呼中中华北陲第一峰长白山,海拔1528.7米。

海拔1000—1500米的山峰3座,均分布在东南部山地牡丹江市,分别为海林吊水湖山,1230.8米;海林三道河乡锅盔山,1184.8米;牡丹江牡丹峰,1115米。

海拔500—1000米的山峰25座,如尚志帽儿山、尚志一面坡、宾县大青山、林口小锅盔山、穆棱十文字、富锦乌尔古力山、伊春桃山悬羊峰、虎林神顶峰、集贤七星砬子、饶河大顶子山、七台河茄子河大砬子峰。

海拔100-500米的山峰27座。

从以上名山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名山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21座),牡丹江(8座),伊春市(8座)和鸡西市(6座),占名山总数的76.8%。

并且多集中在东南部山地(33座)和小兴安岭山地(16座),占名山总数的87.5%,其他零散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3座),松嫩平原(4座)和三江平原(1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