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导学案

合集下载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

3《鸟的天堂》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灿烂竹竿白茫茫船桨规律支持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品读感受大榕树的特点。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感受大榕树大、茂盛,充满生机。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

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1、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小组反馈3、补充易错字:1、“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

2、“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成横折。

3、“隙”字右上部分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三、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学习第一段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2、三支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把船桨发出声音比作乐曲,非常贴切。

3、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课文简析]“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村外有条天马河,河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棵500个左右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蓊蓊郁郁,远看,像是横卧江心的绿色小岛;近看,仿佛是飘浮水上的苍翠树林。

在这棵巨大的榕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鹭鸶。

每当晨曦初露,晚霞映照,这里群鸟飞翔,一片啁啾,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翩飞的鸟影,构成极壮观的奇景,称之为“鸟的天堂”。

文章《鸟的天堂》就是作者于1933年6月去南方游时所写的,收集在《旅途随笔》一书中。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南国的风物显得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也许是因为上海的生活,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多罢。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想到《鸟的天堂》是通过赞美南国的风光,抒发作者暂时摆脱生活中的阴影的舒畅心情,同时与旧中国黑暗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抒发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执着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和奇特,感受南国奇异和美丽的风光。

2、初步感受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的执着追求与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过双休日由于还有好很多作业没有做好,而被爸妈关在家里做作业的经历吗?那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看来大家人虽在家里做作业,心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早点把作业做好,渴望到外面去玩,也就是说在你没有做好作业的时候,向往自己已经做好了作业;在你没有自由不能去玩的时候,你却向往着能到外面自由自在的玩。

是吗?那么当你把这么多作业做好以后呢?好!闲话就聊到这儿,我们开始上课吧!二、研读课文第二段,披文入情。

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讲到“鸟的天堂”课本中指的就是——?(大榕树)。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到广东新会去看一下这棵大榕树。

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把课本翻到70页,集体把第二大段来读一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鸟的天堂 导学案.doc

3鸟的天堂 导学案.doc

3《鸟的天堂》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学习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法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课前(两个课时共用)学案自学第一课时使用:(一)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认识:茫、桨、律、榕、、隙、耀、暇、抛;会写:灿、烂、竿、茫、桨、规、律、支、缝、隙、耀、梢、寂、;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3、再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二课时使用:自学提示:1.首先我们进入真正的鸟的天堂,自读课文12. 13段思考:(1)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2)你知道文中“应接不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找出文中“有的…有的…有的…” 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这两句,好好品读一下,注意读出鸟的可爱;而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要读出鸟的多。

)(4)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朗读课文7-8自然段(1)边读边找小鸟喜欢这个地方的原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波浪线画下来。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6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6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6篇《鸟的天堂》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较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较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

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

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

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

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

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1.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一、课标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

”在不断领悟“鸟的天堂”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材课型:讲授课(第一、二课时)三、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下载白鸟鸣叫的音乐,截取“鸟的天堂”的视频音画);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以学定教。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导学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导学过程自学感受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自学生自新词,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生僻词语。

预设:a学生查工具书速度比较慢,会影响预习进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预习。

b字音方面,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合作研讨1.组内读文,纠正错误读音。

预设: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2.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3.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预设: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交流展示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预设: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导学案
编写;陈爱生学生:审核:语文教研组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

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知识链接】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

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

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通过查字典、查阅书籍,我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应接不暇:笼罩:
屹立:鼎沸:
2、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堂”指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去了_____次“鸟的天堂”,但每次看到的不同,第一次,第二次。

4、作者除了写鸟还写了大榕树,我要美美的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作者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______________自然段是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自然段是静态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7、我还有新发现哦!!
温馨提示: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合作探究
目前,“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句广告词。

三展示提升
用你那迷人、动听的嗓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去陶醉你的伙伴们吧。

四巩固提高
1.积累本课优美的段落和句子。

2.尝试着介绍一处景点(注意用上本单元学所的写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