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PPT

(bì)
挪动
˙
捆绑
˙˙
劫难
˙
枪毙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课时作业
三、小练笔。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试着写一段话,用环境描写烘托出当时人们高兴的心情。
小结:
为了使小说中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节更加吸引人,作者往往 会加入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气氛。因此,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烘托气氛)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简要复述
4.讲故事有妙招。 (1)课文有六个部分,我们可以按顺序把六个小标题串联起来, 这样讲故事时就不会颠倒。(小标题串联法) (2)第三、四部分是课文重点内容,应讲得详细一些,其余四部 分内容可讲得简单一些。 (3)不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8《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精读人物,学习品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 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第二步:尝试概括每一部分的段意。
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
第三步:浓缩段意到小标题。
方法一: 概括段意
尝试把你的小标题串连起来,说说课文 的主要内容。
串联标题讲故事:
1、 雨来游泳本领高 2、 勤上夜校受教育 3、 得知鬼子将扫荡 4、 舍身掩护李大叔 5、 敢与鬼子作斗争 6、 危急时刻巧脱身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找出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读一读, 说一说景色描写的作用。
赏读美景,品悟作用
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 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再浓缩语言
小标题
(一)游泳本领高
(二)上夜校念书
(三)掩护李大叔 (四)智勇斗鬼子
(五)宁死不屈
(六)机智逃生
方法二:重要的情节做小标题: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念书 3.掩护李大叔 4.与鬼子斗争 5.河沿的枪声 6.雨来没有死
方法三:
用 1.望着妈妈笑
文 中
2.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重 点
3.把缸挪回原地
3. 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 一个情节提炼小标题。
如本文第三部分内容很多,但最 重要的情节是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所以本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提炼为“掩 护交通员”。
注意:同一篇文 章一定要从同一角 度去考虑,这样才 能使该文章小标题 的内在联系更加紧
密。
方法总结
段意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2.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重点学习课文的三、四部分
1.你认为哪几个部分最能体现出雨来是个小英雄。
引导学生说出三、四部分。
2.体会交流。
二、抓住课文的细致描写加以体会
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1.文章中有三处写景。
2.文章四次写到识字课本。
3.文章两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话?
4.象声词使用较多,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感人,富有节奏感,声情并茂。
5.怎样理解课文写“雨来高超的游泳本领”和“雨来上夜校”两个部分。
三、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四、总结,扩展
1.全文条理清楚,先写英雄品质的形成,再写了英雄的行为。
课文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雨来是个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2.观看情景剧。
3.找来管桦的小说原著读一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小说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团结协作精神;3.掌握小说的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明白小说《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及行为动机。
三、教学难点1.通过小说学习爱国主义;2.帮助学生理解小英雄的形象及其行为。
四、教学准备1.准备小说《小英雄雨来》的课文;2.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小英雄形象;3.设计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引导,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第二步:学习小说《小英雄雨来》(15分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老师讲解生字词及生词注释;•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情节。
第三步:展示小英雄形象(10分钟)•展示小英雄形象的图片或PPT,让学生了解小英雄的外貌和形象;•学生发表对小英雄的看法,探讨小英雄的形象特点。
第四步: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讨论问题:小英雄为什么会选择冒雨送伞?•指导学生展开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思考。
第五步:总结和提炼(5分钟)•整合小组讨论的内容,做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故事主旨和英雄形象。
六、课后作业1.完成《小英雄雨来》的阅读理解题;2.以“我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作文。
七、板书设计•课文主题:《小英雄雨来》•重点词汇:英雄、伞、雨、正义•思考问题:小英雄为何要冒雨送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小说《小英雄雨来》的主旨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

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
检查复习效果,回顾
2.回顾主要内容
旧知。
二、感悟形象
1.回顾上节课学生的质疑,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呢?默读课文,画岀相关语句,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学段:小学中段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书名: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岀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3.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1.认识更多小英雄。
2.推荐阅读连环画《小英雄雨来》。
了解更多儿童英雄事
迹,激发学生阅读兴
趣。
五、作业布置
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机智 勇敢语言 神态 动作
环境描写
2.交流重点段。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在文中出现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理解“有志不在年高。”
5.总结感受。
指导学生抓住雨来的 语言、动作等描写感 受人物的品质。
三、学习写法
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联
系上下文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
用。
四、拓展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上课课件 第六单元 19.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 四年级(下册)· 人教
19 小英雄雨来 (节选)
第二课时
请阅读第五部分的内容,并给这部分加小标题。 河沿上的枪声
请说说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画出描写雨来在 水中的情态的句子,并给这部分加小标题。
雨来机智逃脱
拟小标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每部分的中心 句概括小标题;
(2)根据段意概 括小标题;
写出芦花村景色优美,衬 托出人们非常盼望雨来还活着 的心情。
课文最后一个部分的景 物描写,说明了什么?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 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 草窝里叫着。”这些句子看似 写景,实则在表达人们的心情。 芦花村的乡亲们多么盼望雨来 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 河水都在静静地在等待着,草 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唤。
雨来算不算是一位英雄?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 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哪些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
文章开头的景物 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描写,不仅交代了 故事发生的地点,还为我们描 绘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 雨来的家乡的景色美,也为后 来雨来能够脱险埋下了伏笔。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 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 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来
勇敢机智 (热爱祖国)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 智斗强敌 河沿上的枪声 机智逃脱
(3)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 的一个情节来拟小标题。
(4)选用课文中的语 句来拟定小标题。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来记叙的。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 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心中的英雄是怎样的?
爱国的、勇敢的、机智的、 与敌人战斗到底的、见义勇 为的……
《小英雄雨来》(第2课时) 图文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 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精神和品质。(重点)
2.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难点)
课文用了六个部分讲述雨来 的英雄事迹,它们分别是什 么?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与鬼子作斗争 ⑤河沿上的枪声 ⑥雨来没有死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 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 望着妈妈笑。
思考:这两处内容是否可以省略?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 作用?
不能省略,开头描写雨来游泳本 领高,为后文雨来在鬼子枪口下 通过游泳逃生埋下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 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紧密,使读者读到下文内容 时,不至于产生出怀疑之感。
当今社会的确是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 烈的社 会,是 一个追 求速成 的社会 ,许多 的人都 在赶路 脚步匆 匆,忙 着做着 自己的 事情。 生下来 后,忙 着长大 ,忙着 工作, 忙着打 拼,睁 开眼就 是各种 烦心事 压在心 中:房 子、孩 子、车 子、位 子、票 子……他 们唯恐 落后于 人,唯 恐受人 轻视, 跟别人 比金钱 、比地 位,比 拥有, 不停地 奔波, 你追我 赶,气 喘吁吁 ,为了 追求物 质财富 、争取 想得的 名和利 、实现 个人的 理想, 呈现在 人们面 前的总 是一副 :麻木 的表情 ,忙乱 的脚步 ,总以 为前面 有一个 巨大的 幸福在 等着他 ,为了 早日抵 达目的 地,日 夜高速 奔跑前 行,生 命就在 疲于的 奔忙中 消耗掉 ,精神 也在残 酷的竞 争和快 节奏的 生活中 趋于紧 张,以 致麻木 或崩溃 。百花 的争奇 斗艳, 吸引不 了他们 向前凝 望的眼 神;婉 转悠扬 的歌声 ,打动 不了他 们执着 的心灵 ;灵山 香气氤 氲,难 以改变 他们坚 毅的神 情;一 路上风 光无限 ,停滞 不了他 们奔忙 的身影 ,他们 关注着 一些虚 无的东 西,而 忘了生 命的本 质意义 。7482 19美文 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儿童英勇抗日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雨来这个勇敢机智的少年,为了掩护李大叔,同鬼子作斗争的事,表现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本文语言流畅,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特定时代背景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中雨来的勇敢行为难以感同身受,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雨来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特定时代背景;感受雨来的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雨来的英勇行为。
2.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感受雨来的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背景,引入课文《小英雄雨来》。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安岳实验小学蒋亿华
授课班级:六年级七班
教学目标:
1.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品读雨来的英雄气概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管桦再一次走进《小英雄雨来》,去品读雨来有怎样的英雄气概,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雨来的英雄气概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五部分内容,快速找出文中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感受、体会。
2.小组内交流,再做补充笔记。
(二)汇报交流
1、生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2、师生共同探究语句。
片段一:
十二岁的雨来拿出吃奶的力气,才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
(动作描写: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
片段二: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语言描写: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
片段三: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心理描写:体会雨来内心的害怕、恐惧,进而体会雨来的勇敢。
)
片段四: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体会敌人的残暴,雨来的顽强、勇敢)
片段五: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
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神情、外貌描写:体会雨来的宁死不屈、热爱祖国)(三)探究雨来英雄形象的成因
师: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威胁、毒打,甚至要枪毙他,雨来始终没有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藏身之处,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小英雄雨来为什么能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如此勇敢呢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两次,分别在哪里分别有什
么作用
(第一次出现是雨来在夜校读书,跟着女老师一起念。
作用:雨来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为下文勇斗鬼子作铺垫。
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打后,血珠滴在这两行字上面。
作用:这句话是雨来勇斗鬼子的力量源泉,在这里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
二、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不仅注重了铺垫,环境描写也使文章增色不少。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三处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上横线,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片段一: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1.这一处环境描写写了哪些景物(芦花、苇絮)给你什么感受(很美)
2.生朗读,感受其景美。
(因为家乡如此美丽,所以雨
来誓死保卫家乡)
3.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
片段二: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1.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浮云、芦花)
2.给你什么感受(悲壮)
3.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悲壮氛围)
片段三: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1.想像一下此处环境描写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寂静)
2.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不平静,因为以为雨来牺牲了,大家很悲痛。
)
3.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人们悲痛的心情)
三、小练笔
下面两段话,任意选择一处,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环境描写。
中午,放学了,我拿着考得极其糟糕的试卷垂头丧气地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放学了,我拿着满分试卷兴高采烈地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动作
机智勇敢语言
心理
热爱祖国神情、外貌
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