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造就美的

合集下载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上诉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上诉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上诉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号】(2015)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45号•【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规则行为人在被诉侵权产品以及宣传折页上使用特定标识,起到了识别商品来源的作用,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且其未经他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侵害了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合理的维权费用的民事责任。

正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上诉案【案号】一审:(2013)珠中法知民初字第1498号二审:(2015)粤高法民三终字第145号【案情】上诉人(原审被告):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港路。

法定代表人:方洪波,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刘军,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泓,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法定代表人:董明珠,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邵长富,广东非凡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王玉珏,广东非凡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珠海市前山明珠南路2021号第5栋。

法定代表人:蔡海鸿,该公司经理。

上诉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公司)因与被上诉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公司)、原审被告珠海市泰锋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锋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珠中法知民初字第149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4月17日公开开庭进行审理,美的公司委托代理人刘军、郑泓,格力公司委托代理人邵长富、王玉珏到庭参加诉讼,原审被告泰锋公司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为何格力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如此成功

为何格力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如此成功

为何格力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如此成功格力作为国内一家知名的家电制造商,在市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其产品品质优良、价格实惠,备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在企业营销和管理方面也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格力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如此的成功。

一、产品品质过硬作为家电制造商,格力在产品品质上一直保持严谨的标准。

自成立以来,格力就一直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凭借“非常适应中国市场的空调”等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格力的产品质量控制非常严格,实现精益生产,从始至终的生产环节都受到科学的管理。

生产过程中,格力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世界级的供应商,经过科学的检验后使用。

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控制下进行,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完美无瑕。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格力一直在接受这个挑战,不断推出更为优良的产品。

二、良好的品牌形象格力品牌形象一直非常好。

从成立至今,格力一直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并且在品牌推广过程中也积极倡导品质、诚信和专业服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格力在维护品牌形象方面也十分用心。

通过大力打造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专卖店,格力创造出了更多的新的销售渠道。

在这些销售渠道中,格力也对销售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确保销售人员都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单项技能支持,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强了品牌形象。

此外,格力善于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进行品牌宣传,不断拓展品牌知名度。

得益于品牌形象的强大吸引力,格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灵活的营销策略在家电行业中,格力以灵活的营销策略著称。

近年来,在营销方面,格力始终坚守创新,以规避同质化竞争。

格力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营销手段,包括了广告、品牌赞助等重要的方法。

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方面,格力也不断迭代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线下专卖店到线上官网,再到新零售、手机APP,格力在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新型营销模式,打造全新的智慧营销体系。

格力PK美的双方互撕是消费者的利好

格力PK美的双方互撕是消费者的利好

——格力PK美的:“互撕”是必要的竞争方式,否则就是独家垄断以格力目前声势,撕谁都不会成为问题,但问题的问题是美的却在被撕中拿到了四个大订单。

因而,在格力与美的之间,撕与被撕已经是多义词,而其中的根本也只能从市场角度给出胜负标准。

格力的动静一直都很大,而与此相比,美的却在无声无息中选择了闷声发大财。

从中央空调市场份额数据来说,双方差别不大,但如果减除广告费用,那么双方的进项就差多了。

中国的空调市场已接近饱和,国外厂家已经不敢大举进入。

在前几年,虽然有三两个国外厂家高调进入,但由于水土不服,终究以惨淡退出,仅仅是完成了品牌的亮相,而没有实现资本上的意义。

可以说,中国空调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已经都座好的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并不取决于广告宣传,而取决于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消费者的倾向,决定着企业的态势。

而格力与美的,是目前空调行业的两个老大,之所说它们是两个老大,是因为它们从未被对方承认地蝉联过第一,而是犹如商量好了似的,你刚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十二个月。

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性格,董明珠是君子,喜欢动口。

她与小米的雷军有过赌约,但雷军很争气,将小米做成大米饭,让他的市场风生水起,因而,之前的赌约内容,也就不再重要。

另一方面,说董明珠是君子,还表现在带货直播方面。

其它企业都请当红直播给企业带货,但董明珠则不然,她先是以自己的形象开了网店,后又将自己当成直播人,而没有用过任何网红直播,她就是这样的君子,不给网红直播们添麻烦。

董明珠喜欢动口,常常大义凛然地撕同行、掀骂战,未曾停歇,“手刃”对手几成家常便饭,但“打假斗士”遭遇官方打假,似乎还是头一遭。

但打假的对手就是美的。

但美的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不喜欢动口,但实际行动从未停歇,该有的布局已然成形。

美的知道,家用空调市场已不会产生多少增量,它的变化只是消费者品牌选择的更换,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市场增量。

而空调企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哪?在中央空调上。

就在二十多年前,能在在中国做中央空调的只有日本的企业和德国企业。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诉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诉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诉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文章属性•【案由】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规则在依法认定特定型号侵权产品构成侵权的基础上,人民法院根据与专利技术特征有关的说明书的记载,结合当事人虽提出异议但未提供相反证据的具体情况,合理推定另三款产品亦构成侵权。

正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诉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一)基本案情美的公司生产了型号为KFR-26GW/DY-V2(E2)等四种型号的“美的分体式空调器”产品。

格力公司以美的公司制造销售的上述产品侵犯其“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方法”发明专利权为由,向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以及因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二)裁判结果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KFR-26GW/DY-V2(E2)型空调器在“舒睡模式3”运行方式下的技术方案侵犯了涉案发明专利权。

该被诉侵权产品所附安装说明书明确记载了“舒睡模式3”的功能,并载明该说明书适用于其余三款空调器产品,可以推知该三款空调器亦具有“舒睡模式3”。

本案四款被诉侵权产品属于同一系列,仅功率不同而功能相同,符合产业惯例。

美的公司虽主张该三款空调器的功能存在差别因而不构成专利侵权,但并未提供相应证据,在此情况下通过现有证据可以推知该三款空调器也具有相同的“舒睡模式3”,侵犯了涉案专利权。

关于赔偿数额,美的公司仅提供了型号为KFR-26GW/DY-V2(E2)空调器产品的相关数据,可以确定该型号空调器产品的利润为人民币47.7万元。

美的公司在一审法院释明相关法律后果的情况下,仍拒不提供其生产销售其它型号空调器的相关数据,可以推定美的公司生产的其余三款空调器产品的利润均不少于人民币47.7万元。

故综合本案全部证据确定美的公司应赔偿格力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200万元。

美的和格力财务分析

美的和格力财务分析

美的和格力财务分析上半年,美的仍保持略高的增长。

此次其营收约为1969亿元,同比增长7.84%;净利润约为182亿元,同比增长13.98%。

营收构成方面,美的依然较为均衡——暖通空调占比不到一半、消费电器占34.59%,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占比8.76%。

在两者营收占比最高的空调领域,格力已经连续多年拿下中央空调行业第一,今年上半年空调的毛利率提高到了35.69%,是显而易见的优等生。

但在整个家电领域,格力却偏科严重。

今年上半年其工业制品虽然营收增长飞速,同比增长近一倍,但这块业务与生活电器类相加,也不到总营收的8%。

同行对比来看,美的业务均衡,更被看好。

财报显示,其暖通空调在总营收占比未过半的情况下也拿下了家用空调市占第一。

在家电领域,美的地位更显,线下市场中美的有电饭煲等十款产品市占第一,线上有3款产品市占超过40%。

同样为千亿级企业,在业务布局方面美的明显更为稳重。

销售渠道方面,两家都有出海布局,但格力出海的步伐明显慢于美的。

今年上半年,格力的外销业务占营收比重为12.92%;而美的这一数字为40.88%,海外营收是格力的6倍之多。

两相对比下,格力不论是规模和增速都不及美的,仅依靠空调来拉动整体的营收。

单脚走路总是不稳且危险,但目前格力其他板块的业务还起不到支撑作用。

寻找第二支柱回溯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们很早便已开始寻找空调以外的第二支柱。

生活电器在其营业收入构成中都位列第二,但在这一领域格力远不如美的迅猛而直接。

在市场布局方面,美的的策略更为清晰。

美的在1980年通过制造风扇进入家电市场,90年代通过收购广州航海仪器厂的空调生产线进入当时大热的空调领域,2004年通过并购布局了冰箱、中央空调和洗衣机等白电领域,2016年收购东芝家电和意大利空调企业Clivet80%的股权。

合资、并购是美的实现快速前进的主要途径。

即使美的成立于1968年,比格力早23年,但其市场扩张的策略显得更年轻而野心勃勃。

我国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以美的集团与格力集团的对比分析为例

我国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以美的集团与格力集团的对比分析为例

我国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以美的集团与格力集团的对比分析为例我国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以美的集团与格力集团的对比分析为例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美的集团与格力集团作为行业的两大巨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财务能力的角度对这两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财务状况及发展潜力。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等。

根据两家企业的最新财报数据,我们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1.1 资产规模截至20XX年底,美的集团的总资产达到X万亿元,而格力集团则为X万亿元。

从资产规模上来看,两家企业都拥有相当庞大的资产规模,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1.2 资产结构两家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美的集团主要资产构成以流动资产为主,其高达XX%的比例表明了公司运营活动的灵活度较高,能够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动。

而格力集团的资产以非流动资产为主,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XX%,表明其更侧重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形成。

1.3 负债状况美的集团的总负债为X万亿元,而格力集团的总负债为X万亿元。

从负债状况看,两家企业的负债规模相对较大,但其负债率表明了两家企业相对来说较为稳健。

特别是美的集团的负债率较低,表明其相对较少依赖借款,财务风险较小。

二、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是评估企业盈利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于分析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1 营业收入在最近一年内,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为X亿元,而格力集团的营业收入为X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两家企业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表明其市场占有率良好。

2.2 利润水平美的集团的净利润为X亿元,而格力集团的净利润为X亿元。

两家企业的净利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美的集团的净利润增长率相对较快,显示出其较好的盈利能力。

2.3 利润构成从利润构成来看,格力集团更加依赖其核心产品的盈利,而美的集团则更有多元化的盈利来源。

这种多元化的盈利结构对于降低企业风险和增加经营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基于对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对比分析

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基于对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对比分析

家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基于对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对比分析一、引言家电行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家电行业的两个龙头企业,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重要塞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财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家企业的财务稳健性、收益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两家企业将来进步的一些沉思。

二、财务稳健性比较财务稳健性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偿债能力和资产负债率进行比较,可以初步了解两家企业的财务稳健性。

(一)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履行债务的能力。

从偿债能力指标来看,美的集团的总资产负债率在过去几年中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4.45%下降到2020年的53.29%,显示出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提升。

格力电器的总资产负债率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在较低水平,2016年为41.93%,2020年为39.86%,相对而言,格力电器在偿债能力上相对较强。

(二)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资产负债率指标来看,美的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在过去几年中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70.45%下降到2020年的59.87%。

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在过去几年中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16年为56.16%,2020年为65.01%。

综合来看,美的集团相对于格力电器在财务稳健性方面表现更为卓越。

三、收益能力比较收益能力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毛利率、净利率和ROE进行比较,可以初步了解两家企业的收益能力。

(一)毛利率毛利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所剩余的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从毛利率指标来看,美的集团的毛利率在过去几年中稳步上升,从2016年的23.16%上升到2020年的27.23%。

格力电器的毛利率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为30.97%,2020年为29.62%。

企业战略管理第3版案例分析第7章 教学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第3版案例分析第7章 教学案例

第七章经营战略:核心专长的发挥与强化案例:中国家电三巨头的扩张与竞争【案例背景与主题】如今中国家电行业三大品牌:美的、格力和海尔,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家电行业。

格力的前身珠海冠雄塑胶厂和美的都是从生产组装风扇开始;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厂一开始生产冰箱,张瑞敏到任时管理混乱、资不抵债。

三家企业两家在广东,一家在山东。

这三家区域性企业当年一定想不到,经过30多年的奋斗它们会成长为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全家电产品线、全产业链、全国市场(甚至进入海外市场)且多经营方式的家电行业巨头。

2018年中报显示,美的、格力、海尔共占据超过60%的全球家电市场份额,其中占空调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4。

至2020年上半年,三巨头总市值接近9000亿元。

回顾家电三巨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们一开始都是在某单一产品市场上建立了区域性的市场竞争优势,之后先后在不同维度上开展了业务开拓战略。

三家企业逐渐开拓多个国内区域市场,并开始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后面长期的竞争互动下,三家企业又先后开展了产品组合上的开发扩张,甚至创新经营方式。

【基本案情】三家企业在区域上的扩张三家企业最初业务开拓都是从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出发。

1991年美的破天荒引进了博士马军,并在第二年开发出第一台高效节能空调,当年订单过亿,为美的在国内市场的扩张之路奠定了基础。

1991年海利空调厂与冠雄塑胶厂合并成立格力空调厂。

彼时空调对消费者还属于高档商品,春兰是除国外品牌以外本土第一品牌。

格力创造性地提出经销商共赢模式,围绕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建立了竞争优势,从而击败了春兰;格力也由此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将市场扩张到北方。

1991年,海尔的主要产品是冰箱并开始走向全国;1998 年海尔凭借在压缩机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发出第一台可变频空调。

凭借在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上建立的品牌优势,以及当时领先同行的售后服务网络,海尔在家电行业迅速进行多区域的市场开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力造就美的
——逛商场看空调有感
格力,美的,两大空调巨头,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烙下印记,那么在当初,这两大品牌是否也如今天一样,担任空调的领跑者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格力一直致力于空调事业,正如业内人士所评价,格力是单打冠军,也就是说格力只做空调,很专一,那么在专一的基础上,无论从市场,还是质量,还是服务,都只有空调,质量好加上好的运作模式,成为今天的第一,提到空调,就会想到格力,这就是品牌,而今天我们所探讨的不是格力的品牌,而是美的的品牌,众所周知,美的是做风扇起家,一开始的时候,老板拉着一辆板车,走街串香去卖风扇,一步步做大,到后来公司小有规模,开始研发新的产品,并投入市场,空调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当时,格力在空调业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么你要和第一品牌竞争,怎么办?常用的办法就是广告,广告的概念并不纯指广告本身,全国的所有美的的工作人员,包括导购在内,一起宣扬格力的世界名牌是做广告做出来的,开始抨击别人,那么,格力是如何做的呢,这就是今天所要谈的重点,格力正如中国人历久以来的习惯一样,开始辩解,开始诉说,那么谁在说呢,全国的包括导购在内的所有格力工作人员,由于美的各路广告纷踏而至,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还是与格力无法抗衡,当消费者问格力导购美的如何时,格力由省公司统一培训出来的导购会义愤填膺的辩解,抨击美的,中国有一个习惯,你越说别人不好,越是心虚,我越是要去看一看,结果,在空调业,格力仍是第一,美的就成了第二,这是美的在品牌策划,战略规划当中的其中一步棋,不能说格力上当,董明珠何其聪明之人,会上当吗,但是,为什么格力给了美的可乘之机呢,因为美的走的是终端,当这种抨击传到格力总部的时候,还没有做出反应,美的已经达到了目的,或是已经有所收获。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起若干年前的红高粱,当年红高粱总裁乔赢见麦当劳就开分店,乔赢不知道竞争不过人家吗?知道,为什么还要开,正如一位大师所说,你同第一竞争,即使竞争不过,你会成为第二,这就是美的的营销战略。

在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观念,你要当老大,就要文武兼备,样样精通,质量好,还要服务好,重所周知,讲服务,当属海尔,可格力你是老大,你是引领者,怎么办?“没有售后服务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听起来挺绕口,但这句话却很有重量,重塑了格力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质量好这一铁律,这就是董明珠。

有朋友就问,如果当年格力不回击美的批判之声,美的会成为第二吗,不回击美的,格力的知名度会不会受损呢?
回击是一定要有的,但关键是看你如何回击,比如:美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公司?股份制,股份制要的是什么,利润,发展,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格力呢,国有制,世界名牌,在利润面前更关心的是品质,走上国际,格力代表的是中国,从这一个角度来分析,美的
在质量上就没的一拼了,也就无法再抨击格力,所以说,格力造就了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