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案(B4-2)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分类:必修适用专业:食品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多种机械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为手段(如原料粉碎、清选分级、干燥脱水、蒸发浓缩、物料输送、萃取等),对粮油原料进行处理和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酿酒、淀粉生产与制糖、植物油提取精炼和加工、焙烤食品加工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经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加工品的制作。
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有关粮油加工领域的技术工作,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理论教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粮油加工的意义、内容和任务,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一、我国粮油加工的发展概况和现状二、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三、粮油加工的特点及发展动态和趋势重点: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淀粉生产和淀粉制糖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及淀粉糖化和精制工艺,了解变性淀粉的制备和应用。
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淀粉的原料二、淀粉的用途三、淀粉生产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四、淀粉的性质第二节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一、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二、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三、甘薯及甘薯干淀粉的生产工艺第三节淀粉糖的生产一、淀粉糖化的概念二、淀粉糖的种类三、淀粉酸糖化原理四、淀粉酶糖化原理五、淀粉糖化工艺六、糖化液的精制七、葡萄糖结晶及异构化第二章植物油提取、精炼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油料预处理及植物油提取工艺,了解植物油深加工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植物油料及预处理一、植物油料的分类和组成二、油料预处理第二节植物油的提取一、机械压榨法二、浸出法三、其它植物油料的制油特点第三节植物油的精炼一、毛油中机械杂质的去除二、脱胶三、脱酸四、脱色五、脱臭六、脱蜡第三章焙烤食品加工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产焙烤食品用原辅材料的特性,掌握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实施计划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一、课程概述在介绍小麦粉、大米和油脂等粮油食品原辅料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挂面、方便面、焙烤食品、速冻水饺、馒头等面粉制品,方便米饭、米粉、速冻汤圆、膨化米饼等大米制品,大豆蛋白及传统大豆制品,淀粉、淀粉糖浆及淀粉制品,玉米、薯类及花生等休闲食品,以及功能性粮油食品的工艺原理及加工技术。
二、教材目录绪论第一章粮油食品基础原料第二章粮油食品辅料第三章面制方便主食品加工第四章焙烤食品第五章米制方便食品加工第六章大豆蛋白及其制品加工第七章淀粉及其制品加工理工第八章粮油休闲食品加工第九章功能性粮油食品加工三、课程目标1、了解粮油食品生产所用基础原料的分类、籽粒结构、化学构成等,掌握小麦、稻谷的基本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2、掌握植物油脂及其加工方法和工艺,熟悉粮油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辅助原料的性质、作用与使用方法3、了解持面、方便面、速冻水饺等加工的原辅料要求与选择,掌握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熟悉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
4、了解焙烤食品加工的方法与工艺流程,原理与技术要点,熟悉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5、了解米制方便食品加工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掌握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熟悉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
6、了解大豆的分类、化学组成,掌握大豆蛋白制品的加工工艺,熟悉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熟悉大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7、掌握玉米薯类淀粉的工业提取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了解淀粉糖浆加工过程,果葡糖浆加工的生产原理。
8、了解粮油休闲食品加工的特点与加工方法,掌握我国休闲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熟悉休闲粮油食品的功效成分和营养价值。
9、了解功能性粮油食品的概念、种类、功效成分。
掌握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熟悉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及应用。
四、课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提示:以课堂讲授为主,应用PPC课件,并辅之以案例、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
六、考核方法:本课程为考试课。
最新粮油食品加工2

粉的灰分含量越低,表明面粉的精度越高。
6. 维生素
面粉中主要含有B族维生素,烟酸、泛酸 和维生素E,维生素A含量很少,几乎不含维 生素C和维生素D。
7. 酶
面粉中重要的酶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 酶、脂肪氧化酶、植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面粉中的淀粉酶主要是a-淀粉酶和β-淀粉酶。
(六)水
水是面食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不同面制食品制作中 加水量差别较大。水的作用为:调节面团的胀润度;调节淀 粉糊化程度;促进酵母生长繁殖和酶的水解作用;溶剂作用; 调节面团温度;水是传热介质之一。
(七)酵母
酵母是发酵面食品的基本配料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可 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产生的CO2使面 包的体积膨大,产生疏松、柔软的结构;酒精产量较少,但 其为面包制品的风味及口味来源之一,当面包进炉烘烤后, 酒精会随之挥发出去,面包成品大约只含0.5%的酒精。
• 起酥油
起酥油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酯交换油或 这些油的混合物,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 可塑性、乳化性的固态或流动性的油脂产品。
起酥油与人造奶油的主要区别是起酥油中没有水相。
可塑性是指固态油脂(人造奶油、奶油、起酥油、猪油 等)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自身形状,撤去外力后能保持 一定形状的性质。可塑性良好的固态油脂在面包、饼干、 糕点面团中可呈片状、条状、薄膜状分布,而相同条件下 液态油只能分散成球状。
粮油食品加工2
面制食品加工
第一部分 小麦制粉技术 第二部分 焙烤类食品的加工 第三部分 蒸煮类食品的加工
• 皮磨系统:其作用是破开麦粒并逐道对麸皮进行剥刮,使 麸皮上的胚乳降低到最小程度。各道皮磨按比例出粉,并 保证麸皮不至于强烈破碎。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撰稿

《粮油加工学》课程教案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撰稿人:涂瑾2008年 07月教学课题:第一章 概述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2、熟悉:粮油加工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望。
重点与难点::粮油加工学的范畴;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粮油加工学的范畴二、粮油加工的历史和现状三、粮油加工学的主要内容三、开创粮油加工业的新局面思考题: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粮油加工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课题:第二章 稻谷制米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稻谷的工艺品质;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稻谷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熟悉:稻谷品种与大米品质关系。
重点:稻谷制米的主要工艺过程,各道工序的目的和原理。
难点:稻谷的工艺品质。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2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稻谷的工艺品质1、稻谷的分类、子粒结构和化学组成2、稻谷子粒的物理性质及结构力学性质二、稻谷的清理1、清理的目的与要求2、清理方法及机理3、常规稻谷加工清理流程三、砻谷及砻下物分离1、砻谷2、谷壳分离3、谷糙分离四、碾米的基本原理五、成品及副产品的整理六、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1、稻壳综合利用2、米糠综合利用思考题:1、为什么要砻谷?不经砻谷而直接碾米行否?为什么?2、糙米的营养价值优于精米,为什么还要碾米?教学课题:第三章 稻谷精深加工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蒸谷米,免淘洗米,营养强化米,米粉的概念,加工原理和工艺过程。
2、熟悉:稻谷精深加工的目的及意义;各种米制品的类型。
重点:几种米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难点:稻米的营养强化。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总学时为4学时教学步骤、内容一、蒸谷米的加工1、蒸谷米的特点2、蒸谷米的生产二、免淘洗米加工三、营养强化米加工四、米粉和米制品的加工1、米粉的加工2、方便米粉的加工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米进行营养强化?2、蒸谷米营养保持的原理是什么?教学课题:第四章 小麦制粉课型:理论课对象:食品工程教学目的:1、掌握:小麦的种类和加工特性;配麦,润麦的概念;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机械设备;粉路的概念和粉路的设计;专用粉和等级粉的概念和生产方法。
《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教案

热带农业技术学院《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试行)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所在学院:热带农业技术学院授课班级:2017级食品3+2班二〇一九年九月《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是食品科学技术与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以满足未来工作需要。
要求学生在课程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照将来从业方向,有选择地通过“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胜任食品加工、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食品营销等职业岗位的工作。
前导课程为“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卫生”等,后续课程是“专业特长实训”,“毕业综合实习”。
二、章节设计及内容安排章序内容1学前导读:中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2模块一:粮油功能食品与粮油模拟食品加工3模块二:正确认识粮油食品添加剂及滥用食物添加剂的危害4模块三:米制品、豆制品、玉米及马铃薯加工5模块四:自主开展粮油产品调研6模块五:各类食用油的特性特点及使用7模块六:实训:香菇烧麦8模块七:实训:葱香花卷9模块八:实训:绿豆糕10模块九:实训:戚风蛋糕11模块十:实训:甜甜圈12模块十一:实训:猪仔包13拓展十二:实训:南瓜球14扩展十三:实训:面包三、教学设计与实施《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一)章节学前导读:中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学时序号0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本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课程结合、教学安排,以及教会学生如何学生本课程。
让学生能够在教中学、学中做中,充分掌握本课程知识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粮食工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现状2.对中国粮食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建设性想法和建议教学方法与手段1、任务驱动教学法2、互动教学法教学内容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2.粮油工业现状的主要内容3.中国粮油产业发展趋向1.掌握粮食工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现状2.对中国粮食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建设性想法和建议章节模块一:粮油功能食品与粮油模拟食品加工学时序号0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粮油功能食品与粮油模拟食品加工;理解掌握粮油类产品加工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及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焙烤食品的定义;了解我国焙烤食品的生产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
【重点】焙烤食品的概念;我国焙烤食品生产现状。
【难点】解决我国焙烤食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概述1.焙烤食品: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特点:(1)所有制品以谷类为基础原料(2)油、糖、蛋、乳品为主要辅助原料(3)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4)不需调理直接可食的食品(5)所有焙烤食品均属固态食品3.分类:三大类A、面包●按加工工艺和原材料特点分主食面包:以面粉、酵母、盐、水为主料点心面包:豆沙、奶油、果酱等营养面包:大豆面包、高锌、高钙、高铁、儿童营养●按外形分圆形枕形:(长方形)异形:梭形、动物形状B、饼干●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按原料配比分类:原料是指面粉、糖、油●按成型方法可分为: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辊切成型、挤花成型C、糕点●按加热成熟方法分:烤制、炸制、蒸制●按地域分(以长江为界,南北两点。
南:苏广。
北:京、天津)京式糕点:萨琪玛、京八件苏式糕点:擅用米粉、油糖较重广式糕点:馅料新颖宁式糕点:鲜滇式糕点:火腿●从糕点取料加工工艺分油酥面团:面粉100,油脂50%水油面团:大多数用于酥层面团的外层皮,也有些品种利用此皮单独包馅面糊:如蛋糕糖浆面团:如月饼酥性面团:如桃酥筋性面团:麻元、开口笑发酵面团:光头饼等米粉面团:凉糕、元宵、粽子二、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发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地位1、面包的形成和发展埃及人最早发现并采用了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面包。
这可能也与埃及是栽培种植小麦最早的国家有关。
当时,古埃及人用谷物制备各种食品,例如将捣碎的小麦粉掺水调制成面团,很可能一些面团剩余下来,以至于发生了自然发酵。
当人们用这剩余的发酵面团制作食品时,惊奇地发现得到了松软而有弹性的面包,这一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
实验(训)教学大纲
(供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用)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制
2017年2月
一、实验(训)课程的性质、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专门介绍面包、饼干、糕点等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课程。
熟悉代表性产品的工艺流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根据原辅料的不同特性、市场需求等设计合理配方和最佳工艺,并能根据工艺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对原辅料及工艺条件的要求和改进意见,将课堂教学知识自如地应用于实际,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焙烤糖食品生产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验(训)学时数
8课时
三、具体的实验(训)名称、学时、目的、内容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考核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或实验成果等。
五、教材(讲义、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实验教材:蔺毅峰主编.《食品工艺实验与检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冯荣华,刘成梅等编.《食品工艺专业实验讲义》.南昌大学食品工程教研组.2004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加粗)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

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背景粮油食品是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在我国尤其重要。
粮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的加工、提高粮食的品质、延长保存期限、增加经济效益以及人们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粮油加工实验技术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粮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验目的通过设计这个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粮油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深入了解粮油加工流程和产品的基本特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粮油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从事粮油食品加工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与支持。
实验内容1.粮食加工实验1.粗粮制粉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粗粮的处理方式和制粉技术,并进行产品品质分析。
2.米面制品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饺子、馄饨等米面制品的制作方法。
2.油脂加工实验1.油脂萃取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油脂的萃取工艺,并进行油脂的定性定量分析。
2.色泽分析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掌握油脂颜色的变化和相关工艺处理。
3.油脂炼制实验: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植物油脂的脱臭、脱酸、脱色等工艺过程,并进行产品品质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要点。
2.实验时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操作手册,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设备,妥善保存实验记录和实验产品。
5.学生必须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器材,注意安全。
实验评估实验的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实验操作能力(40分):从实验条件设定、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课程考试(60分):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论通过粮油加工实验技术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保障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讲解
(3)烘干
湿腐竹揭起后,搭在竹秆上沥浆,沥尽豆浆后要及时烘干。烘干可以采用低温烘房或者机械化连续烘干法。烘干最高温度控制在60℃以内。烘干至水分含量达到10%以下即可得到成品腐竹。
(4)腐竹的制作PPT
3腐乳的制作PPT
4豆鼓的制作PPT
方法一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还易发嗅。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2、大豆低聚糖和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传统豆制品生产的基本原理
中国传统豆制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也各有特色,但是就其实质来讲,豆制品的生产就是制取不同性质的蛋白质胶体的过程。
大豆蛋白质存在于大豆子叶的蛋白体中,大豆经过浸泡,蛋白体膜破坏以后,蛋白质即可分散于水中,形成蛋白质溶液即生豆浆。生豆浆即大豆蛋白质溶胶,由于蛋白质胶粒的水化作用和蛋白质胶粒表面的双电层,使大豆蛋白质溶胶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一旦有外加因素作用,这种相对稳定就可能受到破坏。
1)油脚
它是油炸食品的废油,含杂质多,色泽暗,但是价格低廉,适合于作坊式生产使用。
2)油脚膏
它是由酸败油脂与氢氧化钙混合制成的膏状物,配比为10:1,使用量为1.0%。
3)硅有机树脂
它是一种较新的消泡剂,它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表面张力低,消泡能力强。豆制品生产中使用水溶性的乳剂型,其使用量为0.05 g/kg食品。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B4)大豆深加工与综合利用2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周第节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节传统豆制品的生产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传统豆制品生产的原辅料
2、掌握主要豆制品生产工艺
教学重点及难点:1、豆乳生产的工艺原理及产品质量要求;
3磨浆
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但是磨的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细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采用石磨、钢磨或砂盘磨进行破碎,注意磨浆时一定要边加水边加大豆。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以能够充分提取大豆蛋白质为宜。
1.制作方法
(1)筛选选颗粒硕大、饱满、粒径大小基本一致、充分成熟、表皮无皱、有光泽的大豆,经分选去杂备用。
(2)润水按1∶2加水泡豆,水温控制在20℃~25℃,ph值为6.5以上,根据不同季节浸泡15h~25h,以豆膨胀无皱皮、手感有劲、豆皮不轻易脱离为宜。
(3)蒸煮用常压锅蒸煮4h,停火甑闷豆4h,所煮的豆粒熟而不烂,内无生心。蒸煮豆含水量在52%左右出锅冷却。
(4)接种出蒸熟豆摊晾在曲台上待品温降至34℃左右时,接入毛霉和泸酿3.042米曲精(米曲霉),种曲先用1%杀菌面粉拌匀后再接种,种曲与熟豆拌时要迅速而均匀。
(5)制曲将曲料以丘形堆积于曲盘中央,保室温28℃~30℃,品温最高不超过36℃,每6h倒盘1次,经16h~18h曲料结块,进行搓曲,用手将曲料轻轻搓碎摊平,使曲料松散,并保持豆粒完整,搓曲后12h左右豆粒普遍呈黄绿色孢子,品温趋于缓和,曲子成熟,开窗排潮,水分为20%~25%.
前凝胶形成后必须借助无机盐、电解质的作用使蛋白质进一步变性转变成凝胶。常见的电解质有石膏、卤水、δ一葡萄糖酸内酯及氯化钙等盐类。它们在豆浆中解离出Ca2+、Mg2+,Ca2+,Mg2+不但可以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和双电层,而且有“搭桥”作用,蛋白质分子间通过--Mg一或----Ca--桥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并将水分子包容在网络中,形成豆腐脑。
三、传统豆制品生产工艺
传统豆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一般如图10一5所示。
大豆一清理一浸泡一磨浆一过滤一煮浆一凝固一成型一成品
图l0一5传统豆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1清理
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2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生产时大豆的浸泡程度因季节而不同,夏季将大豆泡至9成开,冬季将大豆泡至10成开。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来的2.0~2.2倍。浸泡后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
2)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镁,用它作凝固剂,由于蛋白质凝固快,网状结构容易收缩,因而产品的保水性差。卤水适合于做豆腐干、干豆腐等低水分的产品,添加量一般为2~5 kg/100 kg大豆。
3)δ一葡萄糖酸内酯
δ一葡萄糖酸内酯(简称GDL)是一种新型的酸类凝固剂,易溶于水,在水中分解为葡萄糖酸,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速度加快,pH值增加时分解速度也加快。加人内酯的熟豆浆,当温度达到60℃时,大豆蛋白质开始凝固,在80~90℃凝固成的蛋白质凝胶持水性最佳,制成的豆腐弹性大,质地滑润爽口。GDL适合于做原浆豆腐。在凉豆浆中加入葡萄糖酸内酯,加热后葡萄糖酸内酯分解转化,蛋白质凝固即成为豆腐。添加量一般为0.25%~0.35%(以豆浆计)。
4)脂肪酸甘油酯
它分为蒸馏品(纯度达90%以上)和未蒸馏品(纯度为40%~50%)。蒸馏品使用量为1.O%。使用时均匀地添加在豆浆中一起加热即可。
3防腐剂
豆制品生产中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有丙烯酸、硝基呋喃系化合物等。丙烯酸具有抗菌能力强、热稳定性高等特点,允许使用量为豆浆的5 mg/kg以内。丙烯酸防腐剂主要用于包装豆腐,对产品色泽稍有影响。
全熔化的条件,因此其熔点一般在40~70℃之间。符合这些条件的涂覆剂有动物脂肪、植物油、各种甘油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动物胶等。为使被涂覆的有机酸颗粒均匀地分散于豆浆中,可以添加可食性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聚环氧乙烷、月桂基醚等。
2消泡剂
豆制品生产的制浆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的存在对后续操作极为不利,因此必须使用消泡剂消泡。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制品,不同产品施加的压力各不相同。
四、主要豆制品生产
1内酯豆腐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
内酯豆腐生产利用了蛋白质的凝胶性质和δ一葡萄糖酸内酯的水解性质,其工艺流程如图10—6所示。
生豆浆加热后,蛋白质分子热运动加剧,维持蛋白质分子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次级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多肽链舒展,分子内部的某些疏水基团(如_SH)疏水性氨基酸侧链趋向分子表面,使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减弱,溶解度降低,分子之间容易接近而形成聚集体,形成新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前凝胶体系,即熟豆浆。
在熟豆浆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一定的变性,在形成前凝胶的同时,还能与少量脂肪结合形成脂蛋白,脂蛋白的形成使豆浆产生香气。脂蛋白的形成随煮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借助煮浆,还能消除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血球凝集素、皂苷等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减少生豆浆的豆腥味,使豆浆特有的香气显示出来,还可以达到消毒灭菌、提高风味和卫生质量的作用
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0—7所示。
大豆一清理一脱皮一浸泡一磨浆一滤浆一煮浆一揭竹一烘干一包装一成品
图10-7腐竹生产工艺流程
(1)制浆腐竹生产的制浆方法与豆腐生产制浆一样,这里要求豆浆浓度控制在6.5~7.5波美度,豆浆浓度过低难以形成薄膜;豆浆浓度过高,虽然膜的形成速度快,但是形成的膜色泽深。
(2)揭竹将制成的豆浆煮沸,使豆浆中的大豆蛋白质发生充分的变性,然后将豆浆放人腐竹成型锅内成型揭竹。在揭竹工序中应该注意3个因素:①揭竹温度:一般控制在82℃±2℃。温度过高,产生微沸会出现“鱼眼”现象,容易起锅巴,腐竹的产率低;温度过低,成膜速度慢,影响生产效率,甚至不能形成膜。②时间:揭竹时每支腐竹的成膜时间为10 min左右。时间过短,形成的皮膜过薄,缺乏韧性,揭竹时容易破竹;时间过长,形成的皮膜过厚,色泽深。③通风:揭竹锅周围如果通风不良,成型锅上方水蒸气浓度过高,豆浆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慢,形成膜的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和腐竹质量。
(4)凝固成型包装后进行装箱,连同箱体一起放人85~90"C恒温床,保温15~20 min。热凝固后的内酯豆腐需要冷却,这样可以增强凝胶的强度,提高其保形性。冷却可以采用自然冷却,也可以采用强制冷却。通过热凝固和强制冷却的内酯豆腐,一般杀菌、抑菌效果好,储存期相对较长。
2腐竹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
腐竹是由煮沸后的豆浆,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豆浆表面蛋白质成膜形成软皮,揭出烘干而成的。煮熟的豆浆保持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一方面豆浆表面水分不断蒸发,表面蛋白质浓度相对提高;另一方面蛋白质胶粒热运动加剧,碰撞机会增加,聚合度加大,以至形成薄膜,随着时问的延长,薄膜厚度增加,当薄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揭起即为腐竹。
原料大豆一清理一浸泡一磨浆一滤浆一煮浆一脱气一冷却一混合一罐装一凝固杀菌一冷却一成品
图l0一6内酯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1)制浆采用各种磨浆设备制浆,使豆浆浓度控制在10~11波美度。
(2)脱气采用消泡剂消除一部分泡沫,采用脱气罐排出豆浆中多余的气体,避免出现气孔和砂眼,同时脱除一些挥发性的味成分,使内酯豆腐质地细腻,风味优良。
点脑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形成豆腐脑。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一般来讲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越大,交织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则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韧性,产品的得率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