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

25 Chap3 溶液§3-1 溶液◆3-1.1 溶液的组成与种类一、溶液1.两种或两种以上纯物质形成均匀混合物只有一个相没有固定组成与性质。
溶液所含的纯质仍然保有各自的化学性质。
如糖水、食盐水、碘酒等溶液。
2.溶液溶质溶剂习惯上我们把溶液中量较多成份叫做溶剂solvent其他成份称为溶质solute。
水为最常见的溶剂故不论量多少通常均视水为溶剂。
若固体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所形成之液态溶液习惯上称该液体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冹断原则同相溶液量多的当溶剂。
异相溶液多以液体当溶剂不管量多量少。
二、溶液的种类1.以溶剂分类1水溶液常简记为aq以水为溶剂之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NaClaq、NH3aq 2非水溶液不是以水为溶剂之溶液称为非水溶液如碘溶於酒精形成碘的酒精溶液例NaOHalc为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酒精alcohol。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亦可简记为I2 /CCl4。
2.以型态分类溶液溶解时溶质与溶剂的状态举例气态溶液一般称混合气体气体溶於气体液体溶於气体固体溶於气体空气、任何气体的混合物。
水於空气、溴於空气。
於甲烷、碘於氮。
液态溶液简称溶液气体溶於液体液体溶於液体固体溶於液体氨於水、二氧化碳於水。
酒精於水、溴於四氯化碳。
糖於水碘於酒精。
固态溶液亦称固溶体气体溶於固体液体溶於固体固体溶於固体氢於钯。
汞於钠钠汞齐。
合金、盐类的固溶体如AgCl-NaCl或NaNO3-KNO3 26 3.以溶液导电性分类1电解质溶液酸、碱、盐之水溶液能导电。
2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如糖水。
4.以溶质粒子大小分类真溶液简称溶液胶体溶液简称胶体溶液的粒子为分子、离子或原子溶液的粒子为高分子、结合的粒子或吸附於溶剂分子的离子所构成的原子团含有原子数目达103109个粒子的直径为1010公尺即1?? 粒子的直径为109107公尺溶质分散质又称分散相溶剂分散媒如:糖水、食盐水、碘酒等如:咖啡、牛奶、豆浆及淀粉液等◎颗粒大小真溶液胶体溶液悬浮液粒子直径超过1μm104㎝106m。
配置溶液的公式

配置溶液的公式
配置溶液的公式为:
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100%
其中,溶质质量是指需要配置的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是指需要配置的溶液的总质量,包括溶剂和溶质的质量。
在计算时,需要将已知的质量分数转换为质量比,再根据质量比计算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如,如果需要配置 10% 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将已知的质量分数转换为质量比:
氯化钠质量比 = 氯化钠质量 / 溶液总质量 = 10% / (1+10%) = 9.1%
然后,根据质量比计算出所需氯化钠和溶剂的质量:
所需氯化钠质量 = 9.1% ×溶液总质量 = 9.1% × 100g = 9.1g 所需溶剂质量 = 溶液总质量 - 所需氯化钠质量 = 100g - 9.1g = 90.9g
最后,将所需氯化钠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即可得到所需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
配制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体溶解法:将固体溶质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溶解。
这是最常用的配制溶液的方法,比如将盐加入水中配制盐水。
2. 溶液稀释法:当需要调整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溶液稀释的方法进行。
将已有的浓溶液取出一部分,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稀释,从而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3. 液体混合法:将两种或多种溶液混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混合前后的溶质浓度和容积,可以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某些特定浓度的试剂液。
4. 稀酸稀碱稀化法:将浓度较高的酸、碱加入到大量的水中,通过稀化的方法得到所需浓度的酸碱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实验室中的常用酸碱溶液。
5. 水合物溶解法:有些化合物具有结晶水,通过将结晶体加入到水中,可以得到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种方法常用于配制一些含水合物的溶液。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需要准确称量溶质和溶剂,以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剂的性质需要考虑,确保溶解度足够高,否则溶质不易溶解或溶液浓度无法满足需求。
3. 在溶质溶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加热或搅拌促进其溶解,但需注意加热时避免溶液溢出或溶质分解。
4. 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之,配制溶液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质和溶剂的量,充分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以确保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同时还需注重实验室安全,遵守操作规范,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溶液问题公式

溶液问题公式
溶液问题公式包括:
1.摩尔浓度公式:C = 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
物质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2.质量分数公式:w = m1/(m1+m2),其中w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m1表示溶质的质量,m2表示溶剂的质量。
3.体积百分比公式:V% = V1/(V1+V2) × 100%,其中V%表示溶质的体积百分比,V1表示溶质所占的体积,V2表示溶剂的体积。
4.摩尔分数公式:X = n1/(n1+n2),其中X表示摩尔分数,n1表
示溶质的物质量,n2表示溶剂的物质量。
以上公式都是用来描述溶液性质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溶质、溶剂的密度、溶液温度、溶解度等因素对溶
液性质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溶液问题,例如无限稀释
问题、pH计算等,需要相应的公式和知识支持。
溶液与溶剂的关系

溶液与溶剂的关系溶液与溶剂的关系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溶液的形成涉及到溶解过程、溶解度、溶解热等方面的知识。
一、溶液的形成与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是因为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散到溶剂中。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脱离原有的排列位置,并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
溶解过程可以是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气体溶解于液体溶剂或固体溶解于液体溶剂等形式。
其中,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的情况最为常见。
例如,将固体的食盐放入水中,食盐的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食盐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
二、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可以根据溶质的质量、体积或物质的摩尔数等方式进行表示。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等。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浓度。
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实验或查阅数据表获得。
三、溶解热与热力学溶解热是指单位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当溶解过程伴随放热时,溶解热为负值;当溶解过程伴随吸热时,溶解热为正值。
溶解热的正负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则在溶解过程中会释放能量,溶解热为负。
反之,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使溶质溶解于溶剂中,溶解热为正。
四、溶液的应用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饮用水就是一种溶液,其中溶解了各种生活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药物的服用形式往往也是液体溶剂中的溶液,这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效果的发挥。
在工业生产中,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质溶液在电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电镀、电解制氢等。
化工生产中,很多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这样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此外,溶液还被应用于溶剂提取、晶体生长、各种化学分析等领域。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酸性溶液
一、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呈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呈蓝色
呈红色
三、常见的酸性物质:自来水、苹果汁、醋、汽水、可乐、稀盐 酸。
常见的碱性物质:牙膏、肥皂水、洗衣液、石灰水、稀氢氧化钠 溶液。
常见的中性物质:蒸馏水、食盐水。
A溶液
B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呈蓝色 呈紫色
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
无色
请问:溶液A是__碱_____性(酸/中/碱)
溶液B是___中____性(酸/中/碱) 溶液C是___酸____性(酸/中/碱)
C溶液
呈红色 无色
三、常见溶液: 常见的酸性物质: 自来水、苹果汁、醋、汽水、可乐、稀盐酸。 常见的碱性物质: 牙膏、肥皂水、洗衣液、石灰水、稀氢氧化钠溶液。 常见的中性物质: 蒸馏水、食盐水。
第二课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类别 生活中分类方法
食用类 按用途分 医用类
清洗类
溶液
ADGH BE CF
一、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 呈无色
中无色溶液,用指示剂测试后,呈以下颜色: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史上最全的溶液知识点已经总结出来,那么具体有哪些呢?想要看的请戳下文,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常见的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基本特征①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②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3. 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①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③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和液体混合时,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④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例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
⑤ 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⑥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4. 关系①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 溶液、溶质、溶剂的体积关系: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原因: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相应发生变化。
2. 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
3. 有的物质溶解吸热:硝酸钾等。
4. 有的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氯化钠等。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 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g。(54g)
例题: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 B. C. D.
例题: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0克,将3克氯化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题: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现有20℃时15 %的NaCl溶液100 g,问在此溶液中至少还需加入多少g NaCl才能达到饱和?(15.6g)
例题: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A.NaClB.FeCl3C.K2SO4D.Na3PO4
知识点二:溶液
一、描述溶液浓度的三个物理量(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1、溶解度
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在一定条件下,固态溶质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表达式为:
计算式: 或
②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在压强为101K 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某气体的体积数(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来表示。
(2)若等体积溶液混合c= ,w≠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接近密度大的一边
氨水,乙醇水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盐酸,硝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例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NO3,Mg(NO3)2,Al(NO3)3三种溶液,取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 )之比为()
A.1:1:1B.1:2:3 C.3:2:1 D.3:4:3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计算:c(B)=
2、与溶液质量分数的换算:c(B)=
3、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溶剂浓缩)计算:c1V1= c2V2
4、气体溶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c = =
5、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设其溶液浓度分别为w1,c1和w2,c2,混合后溶液浓度为w,c
(1)若等质量溶液混合w= ,c≠ ,其物质的量浓度接近密度小的一边
A.大于100mL B.等于100mL C.小于100mL D.等于100/ρ
例题: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1000Vρ/(17V+22400)
B.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
C.在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沉淀
D.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例题: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c 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A.从1 L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500 mL,其浓度是0.5 mol/L
B.制成0.5 L10 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
C.0.5 L2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
D.10 g98%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A.15% B.>15%C.<15% D.无法估算
3、结晶的有关计算
例题:某温度下CuSO4的溶解度是25g,若温度不变,将32g无水CuSO4粉末撒入n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8≤n≤128 B.36<n<180 C.18<n<128 D.36≤n≤180
例题:体积为V mL、密度为d g/cm3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克,其摩尔浓度为C 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A.C= B.m= C.W%= % D.C =
例题: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bmol/L,试判断a%的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 )
例.“二氧化碳在20℃时的溶解度为0.8 ”的含义是在101KPa,20℃时1体积水中能溶解0.8体积的CO2。。
2、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为:ω(B)=
例题:T℃时,将3克氯化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1克剩余,①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求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例题: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mol/L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100%
C. 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注意:①振荡时也应该是用一只手的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
②不能用来进行溶解或稀释,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时间贮存溶液。
③一种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体积溶液。
例题: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容量瓶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瓶颈上有一个刻度线,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常见的容量瓶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查漏:检查方法是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瓶口和瓶塞要干,且不涂任何油脂等),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用滤纸条在塞紧瓶塞的瓶口处检查),如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验是否漏水。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例题:15g 2mol/LH2SO4溶液与15g 1mol/LH2SO4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5 mol/L B.>1.5 mol/LC.<1.5 mol/L D.不确定
例题: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
(1)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胶体,例如将少量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就制得了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3H2O Fe(OH)3(胶体) + 3HCl或Fe3++ 3H2O Fe(OH)3(胶体) + 3H+
将明矾等铝盐溶于水就制得了浓度较小的氢氧化铝胶体。
Al3++ 3H2O≒Al(OH)3(胶体) + 3H+
(1)需标准状况下氨气L(2)配制1.0mol/L的稀氨水50ml,需上述浓氨水ml
例题: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a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的密度为b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该气体溶于水中的体积是()
A. L B. LC. L D. L
例题: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例题:已知在某温度时,某不饱和溶液ag溶有溶质mg,若原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溶质m2g,若用S表示溶解度,则()。
A.s=100m/(a-m)B.s=[100(m1-m2)]/(b-c)
C.s=(100m2)/c D.s=[100(m-m1)]/(a-b-m)
(4)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渗析是提纯、精制胶体的常用的重要的方法
2、胶体的作用
胶体对杂质有吸附作用,能使悬浮物沉淀。
明矾(KAl(SO4)2)可作净水剂。原理:Al3++ 3H2O≒Al(OH)3(胶体) + 3H Al3+形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使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沉淀。
3、胶体的制备
天利教育1对1个性化教案
学生
学校
年级
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段
课题
溶液理论
重点
难点
1、胶体的性质
2、物质的量浓度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度的溶液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
内
容
知识点一:分散系、胶体
一、分散系
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分:
二、胶体
1、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的运动特征: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粒子的特性)
胶体的物理性质:
(1)丁达尔现象是区别胶体和溶液的重要方法
例题: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知识点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度的溶液
一、配制溶液
(1)主要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
(2)方法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
例题:50mlNaOH溶液中含氢氧化钠4g,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其中含NaOHg。
例题:若20g密度为a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Ca2+,则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a/400 mol/L B.20/a mol/L C.2.5ªmol/L D.1.25a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