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茅盾创作_子夜_的几个视角

论茅盾创作《子夜》的几个视角
路善全
(池州师专247100)
【内容提要】在《子夜》中,茅质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络性融为一体。《子
夜》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它不仅描绘了城市、农村各种政治势力的较童,而且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
质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子夜》的题材选择、人
物塑造、场景描写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网络性特色。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的重要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其理论的指导下,他创
作了长篇小说《子夜》。《子夜》是茅盾优秀的代表
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
巨著。笔者以为胡确的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
络性,展示出茅盾创作《子夜》的几个值得探讨的视
角。
一、政治性
《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很浓郁的小说。作者后
来多次说明。“建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
闹的中国社会硅质论证战有关。……即是回答了托
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①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1930年夏天国内的
政治风云。1929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大恐慌、大萧条
及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沿陇海线的中原
大战是小说的政治背景。城市里复兴起来的工人运
动、农村里爆发的武装斗争,直接反映在小说之中,
构成情节的一部分。昊公馆,八方诸候汇集;交易
所,魔影憧憧,民族资本与买办资本进行命运决战;
丝厂内,劳资交火,阴谋吞噬正义。到处是刀光剑
影,到处有火光,到处有陷井。这是当时的社会政治
斗争在小说门身的再现。
《子夜》以民族资本家昊荪甫为中心人物,通过
他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与工人群众的矛盾冲突,
以及围绕这两缤矛盾冲突和吴荪甫家庭、社会关系
的各式各徉的人物描写,反映出不同社会集团和阶
级的人们的尖锐复.杂的矛盾、博战。在集中揭示城
市斗争生活的同时,通过吴荪甫与农村的联系,作
品的画而也转向了农村,尽管这部分未能充分展
开,却也显示了农民与地L阶级的矛盾斗争。而吴
荪甫就在这惊心动魄的阶级博斗,1,挣扎并陷入失
败的悲剧境地,从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当时的社会
性质,亦即国民党反动统治更加依附帝国主义,帝
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以及它们支持的封建军阀混战,
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了。从而揭示中国的社会性质
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子夜》的政治性还在于它表现出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围绕吴荪甫与裕华丝厂工人群众的冲
突,作品展现了工人不断扩大的罢工斗争。此外,农
民武装占领双桥镇,以及侧面反映红军革命胜利发
展的形势,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日益发展的革命力
量。这些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与三大敌人的根本矛
盾,并透出曙光,与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成强烈的
对比,使人确信中国的前途正孕育在这方兴未艾的
工农斗争中。作品题名《子夜》,意指它所描绘的是
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昭示着
中国人民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
二、忠实性
《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茅盾认
为,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作
者必经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对生活作忠实的描写,
不要在现实上加套子,也不要以作家自己主观的好
恶而改变现实生活的面貌。“新文学的写实主义,于
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忠实:’,②又说:
“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祥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
映出来。’礴当然,反映生活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通过
大量的个别发现一般,通过大量的个性发现共性,
然后又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
写作《子夜》前,茅盾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生
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他1930年从日本回国,因
神经衰弱,被迫停止写作,于是他便利用这个机会,
访亲问友,广泛地深入生活。这期问,他通过亲威关
系去交易听了解有关公侦内幕,接触到开银行的、
一27一开1:.厂的、商人、公务员等,并和他们常常来往。他
的“日常课程就变做了看人家在交易所发狂地做空
头,看人家奔走拉股子,想办什么厂……。’,④于是,
小说中便有了真实的交易大战,便有了吴荪甫形
象,便有了赵伯韬的阴谋诡计等等。
《子夜》忠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时代面貌。茅盾认
为“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为所以真的文学也只是反
映时代的文学”。道因为“时代精神支配着政治哲学、
义学、美术求等等,犹影之于形。’,。而一代作家的共
同思想艺术倾向,就是由这种时代特点、时代精神
所决定的,绝不能简单地看成个人的好恶。因此,他
认为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得愈明显愈好。
《子夜》以1930年上海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相当
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面貌:,帝国主义入
侵,军阀战争,买办金融资本泛滥,民族工业破产,
工农昨众运动高涨,社会黑暗腐败,危机四伏。揭示
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
运,也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农民和地主之间不可
调和的阶级矛盾。
三、现代性
1、题材选择的现代性:现代工业

、现代商业、现
代金融业、现代交易市场—丝厂、火柴厂、商场、银行、交易所的生产、运作及不同阶级、不同人的生
活、矛盾和斗争。
2、人物塑造的现代性: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有
血有肉丰富复杂的立体化的民族企业家的典型。他
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代企业家。他的思
想意识、胸襟气识、性格气质、智谋策略、经营手段、
管理经验、运筹思路乃至思维方式、情感等,都足以
表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工业的大企业家,即
使是他的内心的甜酸苦辣、感情上的喜怒衰乐、事
业l二的成败得失,也是一个现代企业家的真实生存
感受和实在生命体验。他的悲剧是现代企业家生不
逢时的悲剧。《子夜》中的现代人,不是一个,而是群
像,如米吟秋、孙吉人、张阿新、朱洼英等等。
3、场景描写的现代化:《子夜》中处处皆见的是
现代化的工J一、现代化的商场、现代化的交易大楼、
现代化的运输一l二具及现代化的生存环境。
四:网络性
l、t,李·l了的网络性
吴荪甫是《子夜分的中心人物,也是各种矛盾、
牛价的焦点。他和各民族资本家有联系有矛盾:这
,}以f丝厂的米吟秋、火柴厂的周仲伟,还有太平洋
轮晤公:J总经理孙;,犷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
南、jl1云绸)一老板陈什‘}笙,以及被他兼并的八家小
!

的老板,还有组建中的六补}叮言托投资公司的控制
吝;池和金触买办资本家有联系(l矛后:这堆(J-神
出鬼没、法力龙也的赵忙!韬,还有关键时刻背吞自
己、投靠赵伯韬的姨夫杜竹斋,更有靠投机起家,被
农民运动挤到上海当寓公,企图在公经市场捞一把
以维持苟延残喘的生活,竟把自己的女儿的肉体献
给赵伯韬的地主分子冯云卿;他和裕华丝厂的工
头、帐房和工人之间有联系有矛盾:这里有精明强
悍、心狠手辣、熟谙镇压手段的工头屠维岳,有黄色
工会的桂长林、钱葆生、有女工、共产党员、_E运领
袖张阿新、何秀妹、陈月娥、玛金、克佐甫;他和他家
乡双桥镇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势力和农民群众有
联系有矛盾:这里有被农民革命的枪声从鸦片烟塌
上惊醒的曾沦海父子;他和家里的亲人以及四方亲
朋、各色食客有联系有矛盾:这里有他的父亲、一
见上海滩这个畸型社会的乳峰和大腿就捧着《太上
感应篇》死去的封建僵尸吴老太爷几有他的妻子吴
少奶奶林佩瑶,有四妹惠芳,七弟阿置,还有佩珊、
蕾鸣、李玉亭、范博文、徐曼丽等等,等等。这样一些
联系和矛盾在小说中纵横交织,构成小说的情节网
络。它们既以各自的体系单独发展,又互相交叉,彼
此牵扯。
2、结构的网

络性。茅盾的《子夜》,已经打破了
旧章回小说哪种线性的单一结构模式。在这部小说
中,作者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和明线,
以吴荪甫与民族资本家的矛盾、吴荪甫与金融资本
家的矛盾、昊荪甫与工人的矛盾、吴荪甫与农民的
矛盾、吴荪甫与家庭的矛盾等等为付线和暗线来组
织结构小说。在写作用中,茅盾又将主线与付线互
相交织起来,明线与暗线互相交织起来从而使小说
结构上呈出现一种恢宏的宠大的立体网络。这种结
构方式一改过去那种以单一事件或单一人物为主
线的喋喋不休的说故事的传统小说结构方式,使得
《子夜》在结构艺术上与世界先进文学的结构方式
平起平坐。
就这祥,茅盾以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
性、现代性、网络性融于一体,使《子夜》成为中国现
代文学的名篇和奠基石之一,成为中国第一部写实
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注释:
①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新疆日报》
1939年6月1日。
②③《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年版第151页,第111页。
①茅盾《我的研究》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11月
版第85页。
⑤⑧⑦《茅盾文艺杂论集》(上)上海文艺出版
社1981年出版第49页,第112页。
(责任编辑:韩虎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