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发展史共36页
分析化学发展史概述(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分析化学发展史天平对于化学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最早出现的分析用仪器,公元前3000 年,埃及人已掌握了称量技术。
公元前1300年的《莎草纸卷》上已经有了等臂天平的记载,而且巴比伦的祭司所保管的石制标准砝码(约公元前2600 年)尚存于世。
不过将等臂天平用于分析还是在中世纪的烤钵试金法(火试金法的一种)中。
公元前4 世纪广泛使用试金石来鉴定金的成色。
公元前3 世纪阿基米德利用金、银密度之差解决金冕的纯度问题,当属无损伤分析的先驱。
公元60 年左右,老谱林尼将五倍子浸液涂在莎草纸上来检出硫酸铜的掺杂物铁(III),成为使用“试纸”和“有机试剂”的第一人,而J. T. 埃勒尔则晚在1751 年才用同一方法检出灰化血渣中的铁含量。
火试金法是久经考验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世纪时,在欧洲已用法律规定烤钵试金法为检验黄金的手段。
匈牙利王查理一世曾令每一矿城须建立一个火试金实验室。
法国国王菲利普六世曾规定黄金检验的步骤,其中并提出对所使用天平的构造要求和使用方法,如天平不应置于受风吹或寒冷之处,使用者的呼吸不得影响天平的称量等。
1540 年出版的《火技艺》一书已详述用骨灰制作烤钵和灰吹法。
随后不久,火试金法即推广至铜和铅矿石的分析。
德国的G.阿格里科拉在其名著《坤舆格致》第七章中,系统叙述了火试金法。
瑞典化学家T. O. 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
他首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离析和称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
德意志化学家M. H. 克拉普罗特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准确地测定了近200 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1663 年玻意耳报道了用植物色素作酸碱指示剂。
但真正的容量分析应归功于法国J.-L.盖-吕萨克。
1824 年他发表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用磺化靛青作指示剂。
随后他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
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

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实验和技术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分析方法也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将回顾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传统分析方法的起源在更早的时期,人们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依靠直接观察和感官判断。
例如,古代冶金工人利用颜色、重量和熔化点等性质来判断金属的纯度。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但是由于主观性强,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随着现代化学的兴起,反应性试剂的应用成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突破。
1849年,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布劳恩利乌斯首先提出了滴定法的概念,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结果相对准确,成为传统分析方法的重要进展。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仪器分析方法逐渐兴起。
仪器分析方法通过使用各种精密的仪器设备,实现对物质的精确测量和分析。
其中,光谱分析技术是仪器分析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谱分析技术最早应用于近红外波长范围,后来扩展到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X射线等不同波段。
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特性,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信息和成分组成。
光谱分析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化学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此外,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以对物质的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详细研究。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使得化学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取样品的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三、现代分析方法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分析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计算机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大量数据的高速处理和精确计算。
例如,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色谱仪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分析结果。
化学发展史课件

化学发展史课件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的发展史可追溯至古代,经历了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演变。
本课件旨在梳理化学发展史的主要脉络,探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期为化学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古代化学1.炼金术古代化学起源于炼金术,炼金术士们试图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以实现永恒的财富。
虽然炼金术并未成功,但炼金术士们在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化学知识,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古代药物化学古代药物化学起源于埃及、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
古人们通过实践发现,某些天然物质具有药用价值,于是开始研究药物的制备和应用。
这一时期,人们还发明了蒸馏、煮沸等分离技术,为药物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阿拉伯化学阿拉伯化学家在公元8世纪至14世纪期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们总结了古代化学知识,编写了化学专著,如贾比尔·伊本·哈扬的《七十书》等。
阿拉伯化学家们还发明了大量的实验仪器,如烧瓶、蒸馏器等,为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近代化学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小颗粒——原子组成。
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则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有机化学19世纪初,化学家们开始研究有机化合物。
德国化学家维勒于1828年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打破了生命力学术的束缚。
此后,有机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分析化学随着化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分析化学得到了迅猛发展。
化学家们发明了各种分析方法,如滴定、光谱分析等,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四、现代化学1.结构化学20世纪初,结构化学取得了重要突破。
化学家们通过X射线衍射等技术,成功解析了多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的物理规律的学科。
分析化学发展史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 (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原子如何联结成 分子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等等。
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 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 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奠基人是普雷格尔,他曾从胆汁中离析出一种降 解产物,其量尚不足作一次常量碳氢分析。在听了埃米希于1909年所作 有关微量定量分析的讲演并参观其实验室后,他决意将常量燃烧法改为 微量法(样品数毫克),并获得成功;1917年出版《有机微量定量分析》 一书,并在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化学家龙格在1850年将染料混合液滴在吸墨纸上使之分离,更 早些时候他曾用染有淀粉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或花布块作过漂白液的点 滴试验。他又用浸过硫酸铁和铜溶液的纸,在其中部滴加黄血盐,等每 滴吸入后再加第二滴,因此获得自行产生的美丽图案。1861年出现舍恩 拜因的毛细管分析,他将滤纸条浸入含数种无机盐的水中,水携带盐类 沿纸条上升,以水升得最高,其他离子依其迁移率而分离成为连接的带。 这与纸层析极为相近。他的学生研究于滤纸上分离有机化合物获得成功, 能明显而完全分离有机染料。
19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是弗雷泽纽斯。1841年发表《定性化 学分析导论》一书,提出“阳离子系统定性分析法”,其阳离子分析方案 一直沿用。他创立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至今此校仍存在;并于1862年 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 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分别定名为《化学考质》 和《化学求数》。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五组, 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在容量分析中,他提出用二氯 化锡滴定三价铁至黄色消失。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概述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
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史大致分为: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
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
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
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
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藉,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
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
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
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英语的起源于,即炼金术。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
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
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
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
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
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化学发展史 ppt课件

一、古代化学时期 二、近代化学时期 三、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发展史
一、古代化学时期从化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中期1650年
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 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 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 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 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 学实验。
化学发展简史
2018年3月6日
化学教化学发学展史 课件
化学发展史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燧取 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 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 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 作用。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发展主要经 历怎样的历史演变呢?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D.绿色化学的提出
化 是 在分子、原子
的 层 次 上 研 究组物成质 的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道尔、顿
阿以伏及伽德罗
的基础的自然科学
。
分子 原子
2.原子的重新组和合 化学变化 等科学家的研究,得
出一个重要的结元论素: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化学发展史
4.人类认识和运用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
①石器 ②铁器 ③青铜器 ④陶瓷 ⑤高分子材
化学发展史

化学发展史研究成员: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
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
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
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
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
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原始人类即能辨别自然界存在的无机物质的性质而加以利用。
后来偶然发现自然物质能变化成性质不同的新物质,于是加以仿效,这就是古代化学工艺的开始。
mt 如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中国原始人即知烧粘土制陶器,并逐渐发展为彩陶、白陶,釉陶和瓷器。
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发现天然铜性质坚韧,用作器具不易破损。
后又观察到铜矿石如孔雀石(碱式碳酸铜)与燃炽的木炭接触而被分解为氧化铜,进而被还原为金属铜,经过反复观察和试验,终于掌握以木炭还原铜矿石的炼铜技术。
以后又陆续掌握炼锡、炼锌、炼镍等技术。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即掌握了从铁矿冶铁和由铁炼钢的技术,公元前2世纪中国发现铁能与铜化合物溶液反应产生铜,这个反应成为后来生产铜的方法之一。
N$u~ 化合物方面,在公元前17世纪的殷商时代即知食盐(氧化钠)是调味品,苦盐(氢化镁)的味苦。
公元前五世纪已有琉璃(聚硅酸盐)器皿。
公元七世纪,中国即有焰硝(硝酸钾)、硫黄和木炭做成火药的记载。
明朝宋应星在1637年刊行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其中有陶瓷器、铜、钢铁、食盐、焰硝、石灰、红黄矾、等几十种无机物的生产过程。
由此可见,在化学科学建立前,人类已掌握了大量无机化学的知识和技术。
{ : 古代的炼丹术是化学科学的先驱,炼丹术就是企图将丹砂(硫化汞)之类药剂变成黄金,并炼制出长生不老之丹的方术。
中国金丹术始于公元前2、3世纪的秦汉时代。
公元142年中国金丹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最古的论述金丹术的书,约在360年有葛洪著的《抱朴子》,这两本书记载了60多种无机物和它们的许多变化。
约在公元8世纪,欧洲金丹术兴起,后来欧洲的金丹术逐渐演进为近代的化学科学,而中国的金丹术则未能进一步演进。
)金丹家关于无机物变化的知识主要从实验中得来。
他们设计制造了加热炉、反应室、蒸馏器、研磨器等实验用具。
金丹家所追求的目的虽属荒诞,但所使用的操作方法和积累的感性知识,却成为化学科学的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