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
话说文明中国的化学成就

话说文明中国的化学成就一、古文明中国对化学所做的杰出贡献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虽然没有“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所有发明创造都是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但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发明创造。
火的利用:火的利用是人类最早的一项化学实践活动,也是人们最早知道的一种化学现象。
北京猿人的用火遗迹可以证明人类利用火至少有五十万年以上的历史。
人类利用火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利用天然火,然后掌握人工取火的技术,如苦聪人的锯竹法、黎族的钻木法、佤族的摩擦法和傣族的压击法等。
恩格斯说,火的利用及摩擦升火的发现是人类在跟自然界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甚至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
陶瓷器的制作: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积累了长期用火的经验后,利用普通粘土在高温的条件下烧制陶器。
三千多年前,开始选择优质粘土烧制瓷器。
到了唐朝,瓷器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中国瓷器被欧洲人成为“china”,后来用它来代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
据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我国的瓷器制作技术比欧洲早大约1300年。
造纸:中国造纸术发明于公元前二到一世纪,于七世纪传入日本,八世纪传入欧洲。
造纸原料从大麻发展到利用破布、旧渔网及树皮,制造工艺除淘洗、碎切、泡沤原料外,还利用石灰水蒸煮。
造纸术的发明、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火药:黑火药是我们祖先在公元七世纪时的又一重大发明。
当时已经知道密闭加热雄磺和1:1的硫磺、硝石就会爆炸。
到了北宋时期,火药技术发展了,《武经总要》一书对黑火药的配方做了明确的介绍,即:硝石、硫磺、和木炭,硫和硝比为1:2。
这时已用火药制造火箭,到南宋又用火药制造霹雳火炮等用于战争。
那时,我国的火药及武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化学的起源开始,分别介绍了化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包括古代化学、中世纪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和当代化学。
一、古代化学:1.1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开始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2 古希腊化学的发展:古希腊化学家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世界的一切物质都由火、水、土、气四种元素组成,并且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1.3 中国古代化学的贡献:中国古代化学家发明了火药、造纸术等重要的化学技术,并且在药物、冶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世纪化学:2.1 炼金术的兴起:中世纪时期,炼金术在欧洲兴起,炼金术士试图通过炼金术来寻觅黄金和长生不老的秘密,但是炼金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 化学知识的传播: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化学著作,将化学知识传播到欧洲,为后来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燃烧和酸碱理论的发展:中世纪化学家对于燃烧和酸碱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后来的化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化学:3.1 化学元素的发现:近代化学家通过实验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学元素,如氧、氢、氮等,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2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其性质的周期性罗列,为化学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3 有机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四、现代化学:4.1 原子结构的研究: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随后意大利物理学家里德贝格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2 化学键的理论: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化学键的共价理论,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史对于化学的影响

化学史对于化学的影响化学是一个了解物质性质的科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000多年的古埃及人,早期的化学家主要开展关于金属的制作和精炼方面的研究,这就给后来催生了历史上两个最重要的发现: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
到中世纪,十字军台的科学家们利用某种火药来发射火器,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化学的实验与发现,随后,火药的成分被精细研究了,打下了重要基础。
当我们谈论化学史时,有必要提及15世纪的意大利费里尼·卡洛斯·弗洛洙·居里(Filippo Cagliostrovon vonFlorence),他是传统化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贡献者。
这位被誉为化学之父的居里从矿石中发现氧、氮、氢等概念,从而推翻了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拉毛斯(Anaximander)关于金属的论断,他提出将助熔剂与金属加以区分,增添了另一番化学的内涵。
16世纪的变革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化学,1546年,意大利化学家卡蒂诺·尼古拉·比萨罗(Gattinara NicolaBisacaro)成功制作了第一桶硫酸,它的发明开启了现代的工业化学。
此外,17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尤金·布鲁夫·卡萨曼(JurgenBruno Casman)及瑞典化学家罗伯特·布朗勒(Robert Brown)分别发现了溶液中分子结构存在的动态性质,为泛溶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大大提升了化学研究的发展水平。
到了19世纪初,许多重要化学现象已经开始被发现,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格里戈夫及英国化学家斯蒂卡·罗伊斯·阿米拉(Stikar Loys Amilra)分别发现了电离和电离聚变,使化学的原理更加深入,20世纪初,熔点、沸点和临界温度的概念也得以被探讨,这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物质分子结构再次成为化学家们研究的焦点,化学流程也更加繁杂,以及化学与有机合成工业的关系及工业量化。
化学发展史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化学发展史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化学是一门悠久而丰富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
而现代化学的发展则经历了数百年的演进和创新,涉及了从化学元素的发现到现代化学技术的应用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总结化学的发展历程,并探究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一、化学的早期发展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
在古代埃及、中国、希腊等地,人们通过试验发现了各种金属和矿物,探索了“蛇毒”的特性,尝试将凡物转化为贵金属等。
这些尝试虽然缺乏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但为后来的化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开始脱离神秘和超自然的桎梏,逐渐朝着现代化学领域发展。
十七世纪,化学开始注重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从炼金术的神秘转向天然物质和化学元素。
二、化学元素的发现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探索和发现化学元素的历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早在古代,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种元素,如黄金、银、铁等。
随着化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发现和确认,例如氢、氧、氮等。
十八世纪,拉瓦锡、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利用实验方法系统地进行了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整理,创造了现代元素周期表,为后来的化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的研究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化学结构则是反应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认为一切物质均由原子组成,并通过原子间的化学结合进行反应。
这项理论开启了元素化学研究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极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十九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有机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如酸和碱、碳氢化合物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化学技术和药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化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的化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生产出大量的化学品、药品和塑料等产品,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大幅改善。
在这个过程中,煤气、合成橡胶、合成材料等重要技术被开发出来,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五、化学对其他科学领域的影响化学的发展不仅为化学自身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和突破,同时也广泛涉及到其他学科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

化学史期末考核论文题目: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课程名称:化学史姓名:学号: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与职称:考核学期: 至学年第学期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系别:,专业:,班级:,学号:)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
在化学方面,如造纸、火药、瓷器等伟大发明创造,虽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举世所颂[1]。
著名科学史家约瑟说,中国是“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化学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2]。
关键词中国化学史;世界化学史;化学史正文我国祖先在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和成就,比起别的民族来,确实有过之而无不与[3]。
在近代化学——科学的化学诞生以前,古代的中国化学工艺曾长期领先于西方,其容丰富,成就辉煌,包括造纸术、烧制瓷工艺、炼丹术、生物化学酿造工艺、火药的制造等古代中国的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
而近现代化学史上出现低迷,回顾前人的辉煌更能激励后来者。
1中国古代化学史上的世界名人在中华民族5000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在世界化学史上我们的炎黄子也是成果辉煌,业绩闪烁,给5000年的文明史添光争彩。
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现将在化学史上有重大发现的我国学者作一摘要介绍。
1.1 墨翟墨翟(公元前479—381),先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
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
……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
……端,是无间也。
”[5]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
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
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
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1.2 安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
他著的《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化学改变人类历史的重要时刻

化学改变人类历史的重要时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物质构成和变化的基础,还以其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化学的进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化学领域的重要时刻,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社会和文化。
古代化学的雏形在古代,虽然化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古代人类已开始利用一些化学原理制定炼金术等实践。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使用石碱、酥油等天然产品来制作肥料和清洁剂。
尽管这样的活动未被严格定义为化学,但它们无疑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古代的“道教”也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尝试利用不同元素的结合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这种初步探索尽管缺乏科学性,却体现了人类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求索。
16世纪至18世纪:近代化学的开端16世纪到18世纪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开端。
在此期间,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物质及其反应,为现代化学奠定基础。
其中,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在17世纪提出了“气体法则”,使人们对气体状态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波义耳的工作推动了后来还包括安托万·拉瓦节(Antoine Lavoisier)等人的贡献,他被称之为“现代化学之父”。
拉瓦节建立了质能守恒定律,首次明确了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创造了现代化学命名法。
他发表的《化学原理》一书,标志着近代化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后来的实验方法和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19世纪:元素周期表与工业革命19世纪是化学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由德米特里·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于1869年创建的元素周期表。
这个表格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性质进行排列,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使科学家能够预测未发现元素的性质,从而推动了更广泛的研究与发现。
这一时期也恰逢工业革命的大潮,各种化学应用被引入工业生产中,催生出新的材料、新的合成及大规模生产技术。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4.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C) A.打造石器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5.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列问题与化学无关的是( C) A.使天空变得更蓝 B.使水变得更清澈 C.使通讯网络更便捷 D.使人们生活用品更丰富
化学的重要性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手帕怎么不怕烧呢?
一、化学的重要作用
化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工业
农业
化肥
农药
地膜
国防
二、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 分子 、 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 、 组成 、_结__构___与 变化规律 的科学。
三、化学的发展史 1.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2.近代化学的发展 3.未来化学的发展
化 学
研究对象
物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学的发展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 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马克思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 有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
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破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现代化学的发展
化学家们还能利用各种先进的 仪器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 使人类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粒子呈现 在我们面前,并对其进行操作。
新材料的研制
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 3000万种……
未来,绿色化学必将向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 分子 、 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 、 组成 、 结构 与 变化规律 的科学。 2.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和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_阿__伏__加__德__罗__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 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__俄__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 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谈中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贡献

谈中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贡献
中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贡献非常丰富。
早在商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铜、锡、铅等金属进行冶炼和制造。
春秋时期,伏羲和神农两位传说中的人物,根据实践经验,创立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后来的阴阳五行思想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著名的墨家学派提出了“燃料理论”,并发明了“浸透法”和“催化剂”等技术。
汉代的张骞西行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将中国的冶金和制陶技术传向了中亚和欧洲。
唐代,中国的科技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当时的冶金技术已经相当先进,采用高炉炼铁,铁铸件数量大幅度增加。
同时,唐代的火药制造技术也非常先进,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唐代的气相分析技术也十分出色,刘徽曾经发明了“水银仪”,可以检测金属中的杂质。
宋代是中国化学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针灸医学、调制药品和制造酒类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化学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成为了中医药学和药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元代,较早地掌握了精制海盐的方法,创造了“苏州盐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盐业生产中心。
总之,中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贡献非常突出。
中国的古代科学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
摘要:
[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的长河中,唯一一个不曾间断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文明就是华夏文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化学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很长一的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化学发展领跑着世界化学的发展,古代先贤的工作不但改善了我国的生活条件,更提高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以至于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中国是“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化学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1]。
一:远古时期到秦一统时期
在远古时期,中国古代化学就已经开始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公元前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居民就已经开始使用火了,到公元前七十万到二十万年前,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还可以保存火种,用火来烧烤食物。
进入原始社会后,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居民就制得了陶器,而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经可以制作彩陶,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前的大汶口居民已经掌握了造酒的技术。
而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随后进入的奴隶社会,在商朝时,我国的青铜器到达顶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彰显了我国青铜器的水平,在四川,三星堆文化蓬勃发展,其青铜雕塑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争霸,我国的思想界第一次大解放,各个诸侯为了成为霸主,积极发展经济,这时期,科技也得到极大的提升,铁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相比于青铜器,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更为方便,而此时我国的大思想家墨子也提出了对世界的理解中也阐述了最朴素的原子思想。
这个时期中国化学与世界化学基本保持着同步发展,都处于萌芽时期,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得到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
而由于地理相隔,各个古代文明之间难以获得交流,世界化学发展处于孤立状态,但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领先之处。
二张骞通西域到唐宋时期
西汉时期,由于政治需要,张骞通西域,我国与世界开始有了交往,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发展一直领先于世界,而有了交流,中国在化学上取得的成就也开始影响着世界化学史的进程,虽然在那时的交通很不发达,没有便捷的通讯工具,
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
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
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
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到晋代时,我国炼丹家葛洪根据经验著有《抱朴子》一书,其中写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以曾青涂铁,则赤色如铜”可见我国古代科学家观察细致记录认真。
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
在西汉淮南王招致的淮南学派曾写出我国古代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淮南万毕术》,其中有许多在西汉时所发现的化学现象,如“曾青为药,令人不老”“白青得铁即化为铜”
南北朝时期,道学集大成者山中宰相陶弘景曾著有《本草经集注》“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
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
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
”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
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八世纪时的马和在《平龙认》中这样的1.空气中有阴气和阳气;2.阴气可与硫磺等物起作用;3由火硝等加热可制的阴气;4水中也有阴气。
抄本中的‘阴气”似乎即可视为指的氧气。
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本书中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我国古代称石油为“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时叫“猛火油”。
沈括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后来世界各国也基本上采用了“石油”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
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首当其冲的便是开启欧洲文明的四大发明,纸让人们可以传遍知识,黑火药指用于地理大发现(恩格斯的那句话),四大发明,一半都是化学上的发现,促进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近代化。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明确指出:“一系列的发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义,其中具有光辉的历史意义的就是火药。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
而此时的欧洲却进入了基督教统治的黑暗中世纪,基督教的高压统治以及希腊文明的衰败让西方一千年都在停滞不前。
无论是在化学还是在其他学科上,都必须忠于宗教,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
这段时期内,我国的科技显著发展,众多世界第一也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产生。
三元明清时代的没落
唐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盛极必衰,在宋朝时出现的小市民阶层,如果发展下去可能就会诞生资本主义了,但是游牧民族的兴起打断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金元的相继崛起及长达四百年无休止的战争极大的破坏了生产力,尽管宋朝时大力发展工商业,而元朝时的种族高压政策,也及其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不过游牧民族的天生优势跑得快也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
尤其是元朝及他的四大汗国,成吉思汗带着他的蒙古骑兵一直打到莱茵河流域,神圣罗马帝国(现德国)也因此被摧垮,而这一路的征战,不仅破坏了西方的宗教统治,更带来了的中国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而明朝时,封建专制得以进一步加强,西方国家却因为战争摧毁了原有的宗教统治,思想上得到了大的解放,而这时传过来的中国文明也促进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落后的封建专制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八股取士制度让许多人走上了写样本文章的道路,科技在那时的中国并不受重视,大一统的国家不需要火药,炼丹已经持续千年,很难有新的突破而小农经济发展多年,已经到了瓶颈时期,这一段的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
到了清朝时,为了避免倭寇侵扰以及沿海人士和海外势力勾结以反清复明,清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完全是中国孤立于世界的发展,此时西方的基础科学正在飞速发展,清朝末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开启近代史,中国的科技的发展完全落后与世界,在西方已经有了化学这门学科时,中国仍在继续着“八股取士”
而同时期的西方却已经从燃素化学过度到定量化学,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
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和世界融为了一体,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化学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侯德榜研制出侯氏制碱法,王淦昌在40年代提出了找到中子和中微子的方法并被实验证实,60年代,我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