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矿藏潜在含矿性准则2
铁矿开采规章制度最新版

铁矿开采规章制度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铁矿开采行为,保护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铁矿开采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铁矿开采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实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国家依法保护矿产资源所有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开采。
第二章铁矿勘探第五条进行铁矿勘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勘探许可证,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核。
第六条铁矿勘探项目应编制详细的勘探方案,包括勘探区域、勘探内容、资源储量估算等内容。
第七条勘探人员应严格按照勘探方案进行勘探,不得擅自变更勘探区域和内容。
第八条勘探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勘探进展情况,确保勘探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勘探结束后,应编制勘探报告,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应的权益转让手续。
第十条铁矿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矿产资源,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私自开采。
第三章铁矿开发第十一条开发铁矿应经过矿产资源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并申请开采许可。
第十二条铁矿开发项目应编制详细的开发方案,包括开采方式、安全措施、环保设施等内容。
第十三条开发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和环保培训。
第十四条开发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和紧急预案,确保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事故。
第十五条开发铁矿应加强环保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周边水质、大气质量等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四章铁矿治理第十六条开采完铁矿后,应进行合理的治理工作,恢复生态环境,保持矿区生态平衡。
第十七条铁矿治理应按照矿区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进行,确保生态环境治理达到预期效果。
第十八条治理工作涉及的技术、设备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治理效果和治理安全。
第十九条治理结束后,应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相关部门进行确认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铁矿开采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矿产调查规范

矿产调查规范
矿产调查是对矿产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估,以获取
相关信息并确定其潜力和价值。
以下是一般的矿产调查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目的和范围: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包括调查的
区域范围、调查的矿产类型和调查的目标。
2. 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安排、调查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调查的人员组成。
3. 调查数据收集: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收集相关的矿
产数据,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地形等
数据。
4. 数据分析和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
括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矿产储量和品位等方面的评估。
5. 资源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估,包括
确定矿产储量、品位和经济价值等。
6. 报告撰写: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
调查目的、范围、方法、数据分析和解释、资源评估以及
结论和建议等。
7. 质量控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
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证,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的
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保证。
8. 法律和环境要求:在进行矿产调查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和环境要求,包括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矿产调查规范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矿产类型而有所不同,具体的规范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重点整理—精华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勘查是整个矿业过程的先导和基础矿床普查: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为寻找和评价国民经济需要的矿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矿床勘探:在矿床详查的基础上或在矿山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为查明一个矿床的工业价值或保证矿山的顺利建设和生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和其他工作的总和。
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一一广义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如下阶段:一、区域地质调查阶段:⑴小比例尺(1: 100万〜1 : 50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
⑵中比例尺(1: 25万〜1 : 10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
⑶大比例尺(1: 5万〜1 :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本阶段同时进行预查工作。
二、矿产勘查阶段:①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工作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②普查阶段: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有限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③详查阶段: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岀勘查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④勘探阶段: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二、开发勘探(矿山地质工作)阶段:①基建勘探②生产勘探③补充地质勘探矿产勘查有如下特征:①矿产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同时,它又是一项经济活动。
②矿产勘查不仅是对地质客体的一个认识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地质客体(矿床)的一个改造过程。
矿产资源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矿产资源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矿产资源是指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为了确保矿产资源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合适的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矿产资源的质量标准矿产资源的质量标准主要涉及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工艺性能等方面。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矿产资源的质量。
1. 化学成分:矿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对于评价其质量至关重要。
对于各类矿产资源,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有相应的化学成分要求。
例如,对于铁矿石,常用的指标有Fe含量、磷含量、硫含量、SiO2含量等。
2. 物理性质:矿产资源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熔点、燃点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矿产资源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而影响其工艺性能和利用价值。
3. 工艺性能: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加工利用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工艺性能。
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会有不同的工艺性能指标。
例如,对于煤炭资源,可以通过测定其发热值、灰分、挥发分、含水率等指标来评估其工艺性能和燃烧特性。
二、矿产资源的检验方法1. 采样方法:矿产资源的检验必须以样品为基础,因此采样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采样应遵循统一的规范和程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分割采样、整体采样、时间序列采样等。
2.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评价矿产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矿产资源的化学成分,从而评估其质量。
3. 物理测试方法:物理测试是评价矿产资源物理性质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铁矿石的检测中,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磁性测量、热重分析等方法来测定其晶体结构、磁性特点和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
4. 工艺性能测试方法:对于评估矿产资源的工艺性能,可以采用试验研究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现场测试。
例如,在煤炭资源的检验中,可以通过实验室燃烧试验来评估煤炭的燃烧性能、灰渣产生量等指标。
地采——精选推荐

地采1、地下开采是指开凿⼀系列巷道由地表进⼊矿体,对矿产资源进⾏回采的⼀种开采⽅式。
地下开采也称为井⼯开采或矿井开采。
从事地下开采的⼀个⽣产单位称为⼀个矿井。
地下开采有两⼤任务:⼀是掘进巷道,⼆是开采矿⽯。
两个任务合起来简称采掘,它是矿井声场的中⼼⼯作。
2、矿床地下开采技术是以矿⽯开采⽅法为核⼼,以矿井巷道布置、开凿和维护技术为主题,以其他技术为保障的⼀门综合技术。
3、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猪腰包括矿体形态、倾⾓和厚度,它们对矿井的开拓⽅式和采矿⽅法有直接影响,且矿床种类不同,影响不同。
3、矿体形态:指矿体的⼏何形状和在空间上的展布。
可分为:板状、等轴状、柱状矿体倾⾓:矿体倾⾓对于层状矿体是指倾斜⾓,对柱状矿体是指倾斜⾓(最⼤延展⽅向与⽔平投影夹⾓)矿体厚度:矿体厚度指层状(板状)矿体垂直于层⾯⽅向的尺度。
4、对开采公寓有较⼤影响的矿岩物理⼒学性质有:(1)坚固性指掩饰抵抗外⼒的综合能⼒(2)稳固性指矿体和围岩在形成开采空间并暴露的情况下的稳固能⼒,是影响巷道⽀护⽅式和采场顶板管理⽅法的重要指标(3)结块性指采下的⼩块矿⽯在受潮受压后,经过⼀段时间会结合成⼤块的性质。
(4)氧化性和⾃燃性矿⽯的氧化性是指硫化矿⽯在⽔和空⽓作⽤下,变为氧化矿⽯的性质。
(5)含⽔性指矿⽯吸收和保持⽔分的性质(6)碎胀性指矿岩的采(冒)落后的体积⽐原体积增⼤的性质,可⽤碎胀系数描述。
5、矿床的其他特征(1)矿体赋予的稳定性(2)矿体品质的变化(3)地质构造(4)⽔、⽡斯、⽕等⾃然因素6、煤⽥是煤炭分布的最⼤单位。
矿⽥是指划归的⼀个矿⼭企业开采的全部矿床,矿⽥的概念⽤于⾦属矿与⾮⾦属矿开采中。
⼀个矿⽥可能包含⼏个矿体,也可能只是⼀个矿体的⼀部分。
矿⽥就是⾦属矿和⾮⾦属矿分布的最⼤单位。
7、井⽥及其划分在⾦属矿和⾮⾦属矿,井⽥是指在矿⽥中,划归⼀个矿井开采的全部矿床或矿床的⼀部分。
在煤矿,井⽥是指划归⼀个矿井开采的煤⽥的⼀部分,或整个煤⽥。
选矿安全规程(GB18152-2000)

选矿安全规程GB18152-2000前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冶金工业部1988年3月12日颁布实施的《选矿安全规程》为基础,增补了“范围”、“引用标准”、“定义”、“防火”和“工业卫生”等部分,涵盖了化工、建材等行业选矿厂所特有的内容,而且在总体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充实,是全国统一的选矿安全标准。
本标准实施之后,各行业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对所颁布的原《选矿安全规程》作出修订或废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龙口市黄金矿冶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奇志、李文勇、王红汉、初元民、沈传平、李晓飞、张其中、曲欣、孙家寿、张傲时、方和平。
1范围本标准对选矿厂的厂址选择及厂区布置、选矿工艺和尾矿设施、运输、起重、电气、防火等的安全技术及工业卫生要求,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含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选矿厂。
部分采用选矿工艺的企业,亦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选煤厂和核工业铀矿冶厂。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 146.2—1983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 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4—199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1GB 43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 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222—198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722—1986爆破安全规程GB 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 8197—1987防护屏安全要求GB 8703—1988辐射防护规定GB 11806—1989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T 14784—1993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 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70—1994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J 12—198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矿物资源开发规章制度范本

矿物资源开发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我国矿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矿产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一致,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矿物资源开发应当遵循资源合理开发、利益平衡分配、环境友好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
第三条矿物资源开发单位应当具备矿产权证书,依法履行矿产权,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第四条矿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当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资源浪费,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国家政策。
第五条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依法调控,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章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管理第六条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活动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并颁发相应的许可证。
第七条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活动应当按照合同、协议和规章制度进行,不得超越许可范围。
第八条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第九条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矿产资源开采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开采情况进行报告,接受相关监督检查。
第三章矿物资源收益分配管理第十一条矿物资源收益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分配,保障国家和地方的利益。
第十二条矿物资源收益分配应当合理公正,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第十三条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支付矿产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环境保护费等。
第十四条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税收义务,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矿物资源环境保护管理第十五条矿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六条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规划和管理生产过程,减少排放污染物。
第十七条矿产资源开采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环境违规处罚制度,确保环境安全。
第十八条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矿物资源管理制度第十九条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执行。
矿体的圈定方法和原则

矿体的圈定方法和原则目录:一、矿体的圈定内容二、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要求三、矿体的内部边界圈定要求四、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一、矿体的圈定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 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反映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三度空间的变化范围;2. 矿体的内部圈定,反映矿体中矿石类型和氧化矿、混合矿、硫化矿的分布、夹石分布等地质特征的变化。
二、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要求1 .矿体应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百分值圈定。
2 .矿体的连接应先连地质现象,再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用直线,在掌握矿体地质特征的情况下,也可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
但无论哪种方法,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3 .矿体的边界圈定:如一孔见矿,另一孔无矿时,可据两工程间矿体厚薄不同,分别以工程间距的1/2 等距离作有限内推;当矿体厚度和品位具有渐变趋势时,也可用内插法圈定其尖灭点边界,但只算可采厚度边界线以内的储量;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工程控制时,应视周围控制情况及矿体稳定程度,用无限外推法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 1/2 ;沿走向一般可外推正常剖面线距 1/2 ;当矿体埋藏很深无限外推范围有相当伸缩性时,主要应考虑地质情况外,还要考虑采矿深度、实际技术水平等因素。
另外, B 、 C 级块段外推部分的储量,一般作降一级处理。
三、矿体的内部边界圈定要求应根据矿床具体地质特点和采选需要分别对待。
当矿体中矿物组份无明显分带规律性,而设计、生产部门在采、选工艺上无分别处理要求或经分析今后生产中难于分别采选处理者,按“混合法”圈定为好。
即当矿体中有两种以上有益组份时,只要一种达到边界品位就可能将其圈入矿体,其它伴生组份据其实际品位参加计算,但工程或块段内平均品位必有一种组份大于工业品位。
如个别矿块平均品位临近工业品位时,可按金属价值折算处理);只有在可能分别采、选情况时,方考虑按矿石“分类法”(矿体各组份品位,以符合矿石工业指标要求为原则,分别圈为不同的矿石类型)圈定矿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人工标志
主要指旧采炼遗迹,特殊的地名等。例如老矿坑、旧 矿硐、炼碴、废石堆等,它们是指示矿产分布的可靠 标志。 我国古代采冶事业发达,旧采炼遗迹遍及各地。古代 开采放弃矿山、或者是由于当时技术落后不能继续开 采,或是由于对矿产共生组合缺乏识别能力,用现代 的技术及经济条件重新评价,有时会发现非常有工业 价值的矿床。我国不少矿区是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开发 的。此外,更多的是以这些旧采炼遗迹为线索、通过 成矿规律、找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而找到更为重要的新 矿体。
1矿产露头
矿产露头可以直接指示矿产的种类、可能的规 模大小、存在的空间位置及产出特征等,是最 重要的含矿性标志。 由于矿产露头在地表常经受风化作用的改造, 因此据其经受风化作用改造的程度,可分为: 原生露头 氧化露头
(二)地质标志-矿产露头
1)原生矿产露头: 是指出露在地表,但未经或经微弱 的风化作用改造、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 保持原来状态的矿产露头。 一般来说,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矿石和脉石较坚硬的 矿体在地表易保存其原生露头。 例如含铁石英岩、铝土矿、含金石英脉,各种钨、锡 石英脉型矿体和矿脉.在地表稳定,其中主要矿物皆为 氧化物。这类露头一般能形成突起的正地形,易于发 现,并且还可以根据野外肉眼观察鉴定确定其矿床类 型,目估矿石的有用矿物百分含量,初步评定矿石质 量。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铜矿区内一般都有海州香薷(铜草) 生长,目前是公认的本地区内找铜的一种指示植物。
(五)生物标志
另外,有些植物因含某种元素而产生生态变异现象而 具有间接的指示找矿意义,含锰高,可使石松属和紫 苑属植物的颜色加深,使扁桃花冠颜色由白色变粉红 色。 植物群的发育特征也常具有指示找矿的意义,例如硫 化物矿区内因地下水酸度过大而使植物枯萎,盐类和 石膏矿床上植物一般也比较矮小,但磷矿区内植物往 往生长的特别茂盛。 目前,生物标志的研究趋势是由宏观生物向微体生物、 如藻类、细菌、真菌类发展,由现代生物向已绝迹并 已成为化石的古生物发展。
(二)地质标志-矿物学标志
3)矿物学标志
矿物学标志是指能够为预测找矿工作提供信息的矿物 特征。它包括了特殊种类的矿物和矿物标型两方面的 内容。 前者已形成了传统的重砂找矿方法。 后者是近20年来随着现代测试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大 量存,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形成矿 物学的分枝学科—找矿矿物学。
物探异常的实质是反映地质体的物性差异。因此,地 球物理标志是一种间接的含矿性标志,其本身往往具 有多解性。
另外,物探异常的强度受地质体的埋深大小及地形地 貌特征影响较大。在应用地球物理标志时,必须结合 地质、地貌等多方面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求对物 探异常所反映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解释。 有关地球物理标志的获取途径及在找矿工作中的具体 应用详见有关的专门课程及找矿方法一节。
(六)人工标志
特殊地名标志 是指某些地名是古代采矿者根据当地 矿产性质、颜色、用途等而命名的,对选择找矿地区 (段)有参考意义。 有的地名直接说明当地存在什么矿产,如安徽的铜官 山、湖北大冶的铁山、河北迁西的金厂峪、浙江平阳 的矾山、甘肃玉门的石油河等。 有些地名因古代人对矿产认识的局限性,其地名与主 要矿产类型有差别,但仍然指示有矿存在的可能性, 例如江西德兴银山实际上是铅锌矿、湖南锡矿山实际 上是锑矿、甘肃白银厂实际上是铜矿等。
铁帽.然后对铁帽要进一步判断其原生矿的具
体种类和矿床类型。
(二)地质标志-围岩蚀变
2近矿围岩蚀变
在内生成矿作用过程中,矿体围岩在热液作用下所导 致发生在矿物成分、化学组分及物理性质等诸方面的 变化,即围岩蚀变。由于蚀变岩石的分布范围比矿体 大,容易被发现,更为重要的是蚀变围岩常常比矿体 先暴露于地表,因而可以指示盲矿体的可能存在和分 布范围。 围岩的性质和热液的性质是影响蚀变种类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蚀变种类常对应一定的矿产种类,根据蚀变岩 石特征可以对可能存在的盲矿的矿化类型作出推断。 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其有关矿产综见表。
通过化探方法所圈出的各种分散晕常称之为化探异常,, 其在找矿中的应用及评价详见找矿方法一节。
(三)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在金属、能源矿产勘查工作中应用非常 广泛,与其它含矿性标志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首先是找矿深度大,是找寻各类矿产、特别是盲矿床 的重要标志,找矿深度可以达到百米甚至数百米; 地球化学标志是发现新类型矿床及难识别矿床的唯一 途径或重要途径。对于以成矿元素作指示元素而圈定 的地化异常是一种直接的含矿性标志;其不同级别的 地化异常反映了成矿元素逐步地富集趋势,在找矿工 作中从正常场→低异常区→高异常区→浓集中心→工 业矿床,可以直接进行矿产的勘查与评价工作。如卡 林型金矿床和红土型金矿床就是根据地球化学标志发 现.
(五)生物标志
在研究、揭示生物标志的指示找矿机理方面,一改过 去的把生物视为环境的被动产物的片面看法,而是更 多地注意对环境的主动改造作用,即把生物本身视为 一种重要的致矿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发掘新的生 物含矿性标志。这主要是近20年来生物成矿研究所取 得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生物通过自身或因其活 动而改变了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使成矿元素发生迁 移、沉淀和富集,从而形成上规模的工业矿床。生物 致矿作用的揭示给生物含矿性标志的研究开拓了新的 广阔空间,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程度则非常有限。
(一)概念
含矿性标志按其成因分类,可分为: 地质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 生物标志
人工标志五类。
(二)地质标志
地质标志是指能够指示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 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地质标志包括: 矿产露头 近矿围岩蚀变
特殊矿物及矿物标型特征
特殊的地形等
(二)地质标志-矿产露头
(三)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主要是指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
地球化学分散晕是围绕矿体周围的某些元素的局部高 含量带。
这些分散晕据调查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原生晕、次生晕 (分散流、水晕、气晕、生物晕)等。从研究、分析地 球化学元素的途径入手而达到提取含矿性标志的目的, 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各种专门性的地球化学找矿 方法。
(二)地质标志-矿产露头
2)氧化矿产露头: 特指由于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改 造,使矿体的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均发生了不同 程度的破坏和变化的矿产露头。
在对金属氧化露头的野外评价中,要注意寻找残留的 原生矿物以判断原生矿的种类及质量,另外也可以据 次生矿物特征判断原生矿的特征(表)。对能源矿产, 如石油,在地表随氧化程度增高,常发生由石油→软 沥青→地沥青→石沥青→沥青→碳沥青的变化。因此, 由油矿物可判断石油的存在。
(一)概念
含矿性标志按其与矿化的联系一般可分为直接含矿性标志 和间接含矿性标志两类:
直接含矿性标志有:矿体露头、铁帽、矿砾、有用矿物重砂、 采矿遗迹、煤层露头、煤屑、煤泥、煤华、油苗、气苗、 地蜡、地沥青、石沥青、碳沥青; 间接含矿性标志有:围岩蚀变、特殊颜色的岩石、特殊地形、 特殊植物、特殊地名、地球物理异常等;
(二)地质标志-矿物学标志
2)指示可能发现的矿化类型及具体矿种。预测工作区发育的 可能矿化类型,在评价矿点和圈定预测远景区时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伟晶岩中玫瑰色和紫色矿物(云母、电气 石、绿柱石等)的出现是锂、铯矿化的标志; 3)反映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目前在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及 生产矿区的“探边摸底”找矿作中应用较多。利用矿物 标型特征的空间变化,推测矿物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及 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矿床分带,指导盲矿找寻。如在反 映成矿温度方面,锡石从高温→低温,晶形由简单的四 方双锥→四方双锥及短柱状→长柱状、针状;闪锌矿从 高温→低温,含铁量由高→低、颜色由黑→淡黄。
(三)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化学的内涵丰富,获取途径之多也是其一大特点。 地球化学异常除了上述的以众多的成矿元素作为指示 元素外,还可以根据与成矿元素具相关联系的非成矿 元素作为指示元素进行异常的提取及评价工作,例如 在金矿的勘查工作中常选用Cu、Pb、Zn、As、Sb、Hg 等元素作为指示元素。 在异常的获取途径方面可以是从基岩中提取的原生晕, 也可以是从水、土壤、空气、生物中提取的次生晕。 目前,地球化学标志正在向非成矿元素、新的获取途 径等方面不断深入、扩大。
(四)地球物理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主要是指各类物探异常,如磁异常、电
性异常、重力异常、放射性异常等。
地球物理标志对各种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的勘查工作 具有广泛的指示作用,其主要反映地表以下至深部的
矿化信息,对地表以下的地质体具有“透视”的功能,
因而是预测、找寻盲矿床(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地球物理标志
(二)地质标志-铁帽
金属硫化物矿体的氧化露头最终常在地表形成
所谓的“铁帽”。
铁帽
是指各种金属硫化物矿床经受较为彻
底的氧化、风化作用改造后,在地表形成的以 Fe、Mn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主及硅质、粘土质 混杂的帽状堆积物。
(二)地质标志-铁帽
铁帽是寻找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标志。国内
外许多有色金属矿床就是据铁帽发现的,如果 铁帽规模巨大,还可作铁矿开采。 找矿工作中首先须区分是硫化物矿床形成的真 铁帽或是由富铁质岩石和菱铁矿氧化而成的假
(五)生物标志
生物的生存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一些特 殊的生物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地下 的地质特征及可能的矿化特征,因而可以作为 指示找矿的标志.
生物标志中以植物的应用较多,动物则因其活 动性及微量的金属元素就会导致其中毒和死亡 而难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