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_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摘要: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旅游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方式和非生态的管理模式,使得旅游业早已不再是天然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旅游发展方式的变化轨迹,经历了从可持续旅游的理论到生态旅游的实践,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实现的基本原则和路径[1]。
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旅游将成为继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后新的时尚环保型旅游,将主导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
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方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低碳旅游的概念被首次并且正式提出,提倡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2]。
我国也开始重视低碳旅游的发展。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说,旅游业带有低碳的天性,比如本身占用资源少,很多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首先把生态保护好,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与良性补偿,这种发展不但可以节能减排,同时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3]。
2010年3月18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重要的低碳经济内涵,即旅游发展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提倡旅游业发展要节能节水减排。
支持旅游企业如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饭店业、旅游景区、其他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企业把新能源新材料运用起来,使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把旅游企业创建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企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探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探析【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现状和生态旅游产业地位进行分析,探讨了现有管理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建议。
文章重点讨论了管理模式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提升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其他生态旅游产业区域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管理模式、集群、发展、优势、挑战、启示、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与发展备受关注。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探索建立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生态旅游产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位,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生态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 0 0 9 年1 2 月1 2日, 《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规划 》被 国务 院正 式批 复 , 从此鄱 阳湖 生态经 济区 的建 设上 升为 国家战 略。 鄱 阳 湖生 态经 济 区 以鄱 阳湖 为核 心 , 以 环鄱 阳湖 的县 ( 市、 区) 的组 成, 规 划 范 围包 括南 昌 、 景德 镇 、 鹰 潭3 市, 以及 九江 、 新余 、 抚
约型方 向转变 . 旅 游产业 要深度 融人 经济社 会发 展 大局 , 要 与
文化 、 体育、 农业、 工业 、 林业、 水 利等 相关 产业 和 行业 的融 合 发展 。 鄱 阳湖 生态 经济 区拥有 丰富 的水 域资 源和动 植物 资源 ,
为旅游 业 与农业 、 林业 、 水 利等 融合 打下 坚 实基 础 , 是 该 区 域 最具竞 争优势 的资源 .已经 形成 了 “ 中 国最 美 的 乡村— — 婺
粗 放式 发展方式 , 主要表 现为散 点状 的数量 型粗放 开发 , 对 旅
游 资源 的依赖性 高 , 加上 不断加 快的工 业化 步伐 , 对 自然和 生
、
低 碳概 念 最初产 生 于经 济发 展 领域 。 2 0 0 3 年英 国政 府 出 台了名 为《 我们 能源 的未 来: 创建低 碳经 济》 的 白皮 书 , 首次 提
出 了低碳 经济 的概念 。面对 资源环 境与 经济发 展 日益 突 出的
矛盾 , 以低 能 耗 、 低 污 染 为 特 征 的 经 济 成 为 了解 决 矛 盾 的 根 本
途径。 低 碳旅 游是顺 应低碳 经济 的发展 而产生 的 , 是指在 旅游 活动 中 , 旅游者 尽量 降低二 氧化碳 的排放 量 . 其 概念 最早 是在
2 0 0 9 年5 月世 界 经济 论坛 “ 走 向低碳 的旅 行及 旅 游业 ” 的 报 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持研究的开题报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约指定的重要湿地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约为3700平方公里。
鄱阳湖区拥有广泛的水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业和渔业生产基地。
但是,长期以来的无序开发和保护不力,已导致该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低碳农业成为鄱阳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低碳农业是指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土地、水资源,减少农业生产中碳排放,降低浪费和污染,推动农业产业成为“绿色产业”的一种新模式,对于实现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和技术支持展开探讨,旨在为该区域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低碳农业发展的意义及现状:首先阐述低碳农业的概念、特点、意义,分析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分析鄱阳湖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等特点,探讨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讨论“减排先行”、“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等模式的优劣,提出符合鄱阳湖区域实际情况的低碳农业模式。
(3)低碳农业的技术支持:根据鄱阳湖区域低碳农业模式的选择,研究该模式所应用的技术路线、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探讨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2. 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收集和阅读有关低碳农业方面的国内外政策、标准、标杆案例和文献资料,掌握低碳农业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情况。
(2)数据分析法:收集和挖掘鄱阳湖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分析和评估该区域现阶段低碳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现存问题,为合理选择低碳农业模式和技术路线提供参考依据。
(3)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鄱阳湖区域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技术规范、政策措施等情况,并进一步验证所选择的低碳农业模式的可行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一
、
鄱 阳湖 生态 经济 区发 展低 碳旅 游 业 的重
要 意 义
( 一) 发展 低碳旅 游业是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转
变经 济增 长方 式、 优 化 产 济 区是 江 西人 口集 聚 、 经济 集
要 意义 低 碳旅 游是 以低 能耗 、 低污 染 、 低 排放 为 基 础 的绿 色 旅 游 , 在旅游过程 中的“ 吃、 住、 行、 游、 购、 娱” 环 节 体现 出低 碳理 念 、 低碳 行 为 和 低
( 二) 发展低碳 旅 游业是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发
挥 自然资 源优 势、 建设 旅 游经 济强 区的 重要途 径
平均水 平 9个 百分 点 。 因此 , 鄱 阳湖生 态经 济 区 要实 现又 好又 快发 展 ,必须 大 力发 展第 三 产业 。
鄱 阳湖生 态 经济 区大 力发 展 生态 旅游 业 . 既 可 以促 进 国 内外 、 城 乡之 间 的人 口流 动 . 也 可 以
通过转 变增 长方 式 , 优 化经 济 结构 来实 现经 济 区
是经 济总 量在 江西 都具有 明显 优势 。 但 其 经济结
构 、质 量 和效 益指 标 与全 国相 比却 不太 理想 . 主 要 是 生态 经济 区 内第 三产 业发 展 明显滞 后 , 2 0 1 3 年 三次产 业 结构 比例 为 6 . 7 : 5 7 . 8 : 3 5 . 5 ,低 于全 国
加强 国内外 和城 乡之 间信 息 、 资金 、 技 术 的流 动 .
① 江西省统计局 : ( ( 2 o 1 3年鄱 阳湖 生态经济 区统计年鉴》 , 北京: 中国统计 出版社 , 2 0 1 3年版。
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政策建议_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政策建议_以鄱阳湖⽣态经济区为例第16卷第2期2011年4⽉新余学院学报J OURNA L O F X I NYU UN I VER SITYV o.l 16,NO.2A pr .2011发展低碳经济的S WOT 分析与政策建议以鄱阳湖⽣态经济区为例⾼建设(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 330003)摘要:以鄱阳湖⽣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运⽤S WOT 分析⽅法,详细分析了鄱阳湖⽣态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鄱阳湖⽣态经济区;低碳经济;S 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062.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8-6765(2011)02-0004-04收稿⽇期:2010-1-10基⾦项⽬及作者简介:本⽂为江西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青年课题以低碳经济推动鄱阳湖⽣态经济区建设问题研究(项⽬编号:10QN 14)的阶段成果。
⾼建设(1974-),男,江西宜春⼈,讲师。
⼀、低碳经济的背景与内涵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
美国于2007年7⽉提出低碳经济法案。
2007年9⽉,胡锦涛在第⼗五次APEC 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2010年3⽉,我国两会上多次提到转变经济发展⽅式、推进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效利⽤、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GDP 的问题,⽬标是使温室⽓体排放量降低到最低程度,核⼼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类⽣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它同时体现了低碳和经济两⽅⾯的性质。
⼆、鄱阳湖⽣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S WOT 分析(⼀)优势(S trengths)1.政治环境优势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常重视对江西秀美⼭川河流的保护,严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环保关,从⼭江湖⼯程的艰难开辟到既要⾦⼭银⼭,更要绿⽔青⼭发展理念的坚持;从⽣态⽴省⽬标的确⽴到鄱阳湖⽣态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直在⾃觉地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来发展本区域经济。
政研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研论文题目一、最新政研论文选题参考1、高等教育公共支出政策研究2、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3、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4、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5、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6、日常政治分析:县政研究的新进路7、庆祝《财政研究》创刊20周年笔谈会(上)8、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税收政策研究9、内蒙古肉牛农户养殖利润分析及政策研究10、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研究11、应对农民非农就业问题的税收政策研究——基于山东省部分农村地区问卷调查12、“9·11”事件后美国非法移民政策研究13、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研究14、“民技军用”科研试点项目的实践和政策研究启示15、高校毕业生待业原因的解释及相关政策研究16、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主要政策研究17、近三十年来民国时期县政研究18、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19、南京国民政府新闻统制政策研究(1927-1937)20、中国海洋石油污染问题及政策研究二、政研论文题目大全1、辽代民族政策研究2、“贰臣”建言与清初治政研究3、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与货币政策研究4、中国电力行业税收负担及税收政策研究5、歐洲聯盟打擊恐怖主義洗錢措施之演進與展望--後911的政策研析6、中国风电并网难题及相关政策研究7、复杂断块油藏渗流规律及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研究8、政府在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策研究9、积极老龄化理论及政策研究10、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11、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12、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税收政策研究13、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14、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15、流域生态补偿公共经济政策研究16、新疆扶贫开发政策研究17、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政策研究1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政策研究19、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研究20、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三、热门政研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2、再论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3、沈阳市铁西区工业遗产保护政策研究4、我国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政策研究5、后唐伶宦、后妃干政研究6、台湾开放陆资的政策研析7、基于SCP范式的葫芦岛市旅游产业组织及政策研究8、当代中国网络问政研究9、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府问政研究(下)10、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政策研究11、促进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的政策研究12、加拿大华人参政研究13、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研究14、碳捕获与封存(CCS)的规范与政策研究15、西藏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研究16、促进低碳消费的公共政策研究17、发展绿色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18、历时态与共时态辩证关系视野下的中国低碳政策研究19、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难点与政策研究20、股权结构与国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四、关于政研毕业论文题目1、忆和国务院政研室2、“政研产学用”五位一体的旅游管理本科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3、把握行业特色,构建“产学政研”四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4、企业党建政研会召开理事会5、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全区国企宣传思想工作暨政研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邕召开一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6、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及政研会建设研究7、企业党建政工的智囊团——企业党建政研会九年回望8、充分发挥思想工作和政研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9、贵州省委政研室调查显示多数乡镇仍陷财政困局10、把握研究规律提升研究水平:论政研工作中的八个关系11、政研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和管理1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企业政研水平13、认清使命明确职责推进课题研究——企业党建政研会召开2007~2008年度课题组牵头单位负责人座谈会14、站在新起点上开拓前进--石油物探政研分会2002年政工研讨会简述15、用好党史这部“活生生的教科书”──访全国政研会副会长、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传华同志16、新时期政研工作要处理好六种关系17、美国内政研究的方向18、我国商业银行呆账损失税收政策研究19、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20、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五、比较好写的政研论文题目1、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2、中国环保税收政策研究3、陕西省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4、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公共政策研究5、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6、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7、德国的互联互通管制政策研究8、美国对华单边汇率政策研究9、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10、开发大学生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政策研究11、社会转型时期杨增新的民族宗教政策研究12、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13、日本对德政策研究(1936-1941)14、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持政策研究1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社会阶层政策研究16、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17、中国学者的美国移民政策观——读梁茂信博士《美国移民政策研究》18、國際推動綠色科技發展重要法制政策研析19、基于产业微观盈利模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20、欧盟的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鄱阳湖低碳旅游景区的构建

1782018年11月下半月刊鄱阳湖低碳旅游景区的构建汪建华1 曹 薇1 王春凤2在当今时代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而低碳旅游理念的提出以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使得低碳旅游越来越受到当今旅游业的关注,很多景区都开始进行低碳的旅游景区建设。
本文就是对鄱阳湖低碳旅游景区的构建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其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随着低碳旅游的观念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行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中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近几年已经对低碳旅游在一些景区进行了建设,并且实现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低碳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重要发展趋势。
因此鄱阳湖开始进行对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
本文对鄱阳湖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可以对低碳景区的建设有所帮助。
一、进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意义所谓的低碳旅游,就是人们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碳的排放量实现进一步的降低,进而使能量的消耗得到降低,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使绿色旅行的目标得以良好实现。
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在全国进行低碳旅游发展的景区中属于先行区,因此对低碳旅游进行倡导对于鄱阳湖来说,义不容辞。
鄱阳湖区域之内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高达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有3个5A级景区,2个世界地质公园以及1个国际重要的湿地。
同时这里有着8个风景名胜。
三清山、庐山、景德镇以及龙虎山已经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景区。
进行低碳的旅游景区建设,是对青山绿水等这些客观资源进行维护。
鄱阳湖有着进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良好的先决条件。
一个景区是由单个的景点以及餐馆、酒店、服务中心和购物中心等结合组成的集合体,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来展示在游客面前的。
因此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可以使内部行动以及规划的统一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进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之内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一)政府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倡导以及评价体系的制定虽然政府已经对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进行低碳旅游的建设进行了倡导,但是各级政府却并没有提出以及制定关于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相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1期SHI JINGJI 经济JIAO视角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沈中印(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江西九江332005)(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江西九江332005)摘要: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者简介:沈中印(1975-),男,河南商丘人,九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区域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 ).2011.11.05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12-02一、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旅游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方式和非生态的管理模式,使得旅游业早已不再是天然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旅游发展方式的变化轨迹,经历了从可持续旅游的理论到生态旅游的实践,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实现的基本原则和路径[1]。
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旅游将成为继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后新的时尚环保型旅游,将主导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
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方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低碳旅游的概念被首次并且正式提出,提倡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2]。
我国也开始重视低碳旅游的发展。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说,旅游业带有低碳的天性,比如本身占用资源少,很多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首先把生态保护好,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与良性补偿,这种发展不但可以节能减排,同时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3]。
2010年3月18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重要的低碳经济内涵,即旅游发展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提倡旅游业发展要节能节水减排。
支持旅游企业如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饭店业、旅游景区、其他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企业把新能源新材料运用起来,使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把旅游企业创建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企业。
可以说在中国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中部旅游重点发展区域,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为了顺应全球旅游业生态化、低碳化的进程,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各旅游地争相向低碳旅游转型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在区域江西已拔得头筹。
2009年11月17日至23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发表了《南昌宣言》,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还提出今后每两年在南昌举办一届世界低碳大会[4]。
江西省政府发布国内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宣示了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
在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确立了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更体现了这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是其建设的特色,发展是核心,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是最终目标。
这一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高度一致[5]。
低碳旅游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分别作为旅游的主体、载体、介体,构成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应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做好链条上每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推进低碳化的旅游方式。
按照由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共同主导的“低碳旅游”模式,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的现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具体可从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模式设计如下:(一)政府部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且能把低碳理论与当地实践相结合: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低碳旅游的运行环境;第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低碳旅游的高起点发展;第三,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第四,集中财力物力,抓好低碳基础建设;第五,开发与保护并举,实施低碳发展战略。
(二)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通过提升低碳旅游服务理念、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改善低碳旅游接待设施、引导低碳旅行方式等手段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
把低碳旅游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旅游和生活方式中。
旅游企业要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引导旅游者[6]:①转变现有的旅游交通模式,提倡使用公共交通以及鼓励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等低碳方式,这样既※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政策研究(09bjy02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0623)。
区域经济122011年第11期SHI JINGJI 经济JIAO视角丰富旅游过程,使旅游过程多样化,又丰富旅游项目,使项目新鲜和刺激。
②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和认知误区,认为奢华浪费就是面子就是品位,这是大错特错的低级价值观。
要强化旅游中的清洁、方便、舒适、省时等,塑造高级高品位文化,以此提升文化品牌。
③旅游企业应积极推行旅游向智能化发展的思想和行为,提升旅游运行效率,全面推行节能减排工程,降低能源消耗特别是碳的损耗,最终把循环经济模式深入到旅游产业链的全过程。
因此,旅游企业要全面转型,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理念,建成低碳旅行社、低碳旅游交通系统、低碳旅游饭店、低碳旅游住宿、低碳旅游景区景点、低碳餐饮和低碳娱乐等低碳旅游企业。
(三)旅游者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
按照“低碳旅游”模式,旅游者应积极践行低碳化的旅行方式和消费方式。
要做到低碳饮食,不浪费,不多点乱点菜,吃不完的打包带走;低碳住宿,牙刷、牙膏香皂、洗发液、拖鞋、毛巾、水杯等日常用品要自己带,尽量不更换床褥;低碳游览,少坐车多走路,多用人力车和电车;低碳购物,少购物,减少购物欲望,尽可能的购买环保物品,可以循环使用的物品;低碳娱乐,少消费娱乐产品,以此实现旅游者自身真正的低碳旅游。
综合以上分析,三轮驱动模式各方面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如政府部门应制定低碳企业的标准,并以此来制定奖励标准,以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旅游企业给低碳旅游者以适当的补偿,如低碳旅游者如果不使用酒店宾馆的日常用品以及做些对环保有益的事情,可以用赠品和优惠打折的方式给予物质补偿,同时,旅游企业可以设立奖章奖牌,按照环保星级制作环保奖牌,刻上低碳旅游者的名字以及日期等信息作为纪念,定会受到旅游者的欢迎。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建议(一)加快推进低碳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制定旅游景区保护开发管理法规,如河南省曾出台过《旅游景区保护开发管理办法》,借鉴已有的经验,应尽快出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景区保护开发管理法规》,制定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的生态、能耗、排放等标准;制定旅游行业内部能源管理办法,如鼓励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节能技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对旅游企业进行能耗等级评定;制定旅游行业内部污染防治法,如制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对于不合格的企业要求其进行改造,控制噪音污染。
[7](二)加大低碳旅游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应该积极争取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支持。
对低碳旅游企业予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利用经济刺激、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向低碳化发展;对低碳旅游项目、旅游业科技创新项目、低碳产品和低碳旅游示范项目等,予以资助和奖励等支持;对于国内外低碳旅游的大项目和低碳新技术推广给以现金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政策支持,并引导金融机构予以信贷支持。
(三)制定低碳旅游激励政策为推动低碳旅游的积极发展,政府部门应制定低碳旅游激励政策,配套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如芬兰从1990年开始征收碳税,范围涉及交通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以及其他轻燃料油、重燃料油、煤炭、泥煤、天然气和电力,对此政府征收基本税、附加税和管理费。
激励政策可以是收费,也可以是财政补贴。
收费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不积极实行低碳发展的旅游企业,以促使这些旅游企业改变粗放或者非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
财政补贴主要针对积极采取低碳发展的旅游企业,给予他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倾斜、奖励、项目支持等,以激发和鼓励这些低碳旅游企业开展低碳旅游的积极性和示范性,从而推动低碳旅游企业的主动和积极发展。
(四)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示范区管理规范以低碳旅游示范区来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广到其他旅游区,对景区内建筑物、交通设施、宾馆、餐饮、购物等各方面做出具体要求,保障低碳概念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引进并利用最新低碳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加快景区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提倡旅游景区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并对使用新能源的旅游景区给以补贴和奖励;对低碳建筑和节能建筑给以适当的财政补贴。
(五)努力建设并塑造环鄱阳湖低碳旅游城市群尽快建设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为中心的环鄱阳湖低碳旅游城市群,并制定低碳旅游城市标准,把这些城市确定为省级低碳旅游试点城市,以此示范,延伸扩大到其他城市,实现环鄱阳湖所有的城市都能低碳化,最终建设成环鄱阳湖低碳旅游城市群。
(六)协调多方利益,形成合力发展低碳旅游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考虑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旅游项目开发商、旅游企业、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当地居民、游客的利益。
处理好旅游企业与旅游行业的关系,低碳旅游企业的发展要与本地域的行业、产业链的低碳发展战略与规划保持一致。
低碳旅游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旅游项目开发商、旅游项目开发者与规划者、旅游经营与管理者、旅游企业、当地居民、游客的全面参与,形成低碳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
(七)制定旅游企业的低碳旅游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对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制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