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列哪个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A.自行车行业 B.玉米行业 C.糖果行业 D.服装行业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A.每个完全竞争厂商都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商品价格B.每个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C.每个完全竞争厂商对市场价格有很大影响力D.完全竞争厂商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价格3.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C.必然得到最小的亏损 D.若获利润,则利润最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4.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5.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关闭点)上,应该有()A AR=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VC D.以上说法都对6.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经济利润都为零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7.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MC=AC=MR=1元,则这家厂商()。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C.他是否得到最大利润无法确定;D.一定亏损。
8.对一个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平均收益曲线()。
A.和企业的需求曲线一样,边际收益曲线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下;B.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上,边际收益曲线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下;C.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上,边际收益曲线与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同;D.和边际收益曲线一样,都与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二、判断1. 对于任何厂商来说,在长期均衡中都必然实现TR>TC。
()2. 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
()3. 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4.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第六章练习题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属于()。
A、估算成本B、重置成本C、机会成本D、沉没成本2、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是按()进行的分类。
A、决策本身的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D、决策解决问题的内容A、31B、32C、33 D、364、企业去年生产某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3000元,固定成本是1000元,假定今年其他条件不变,但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可对外出租,一年的增加收入为()元时,应停产该种产品。
A、2001B、3100C、1999D、29005、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A、正常价格B、单位产品成本C、单位变动生产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6、在管理会计的定价决策中,利润无差别点法属于()A、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B、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C、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D、定价策略7、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A、相关损益分析法B、差别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法8、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即()A、增量成本B、加工成本C、机会成本D、专属成本9.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A、标准成本相等的业务量B、变动成本相等的业务量C、固定成本相等的业务量D、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10. 企业应增产哪种产品的选择中,主要考虑()A、产品的销售收入B、产品的利润C、每小时的边际贡献D、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11.某零件外购的单价是10元,自制单位变动成本是6元,自制增加专属成本2000元,则该部件的成本平衡点的业务量是()件。
A、200B、500C、400D、80012.某企业同时生产A、B、C三种产品,他们的单位边际贡献分别为300元,220元和230元,年利润分别为6000元、6300元和-1000元,这一企业的最佳选择是()A、继续生产亏损产品CB、将亏损产品C停产C、将C产品停产转而生产利润最高的B产品D、将C产品停产转转而生产边际贡献超过C的A产品13.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A,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另一种产品B.A、B两种产品在市场上的售价分别为50元和120元。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学习指导:1.卤代烷分类和命名:IUPAC命名法;2. 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与硝酸银作用,S N1,S N2历程和影响因素);除反应(脱卤化氢,E1,E2历程);与金属镁反应;3. S N1和S N2两种反应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烷基和卤素的影响;4. E1和E2两种历程,Saytzeff规则;烃基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5. 双键位置对卤素原子活性的影响。
习题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溴仿的构造式。
2、写出的系统名称。
3、写出(Z)-3-甲基-2-乙基-1-氯-1-溴-1-丁烯的构型式。
4、写出的系统名称。
5、写出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2、( )( ) + ( )3、4、5、6、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排列下列溴代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快慢次序:(A) Br—CH2CH2CH(CH3)22、将下列化合物按与AgNO3(SN1)醇溶液反应快慢排序:(B) (CH3)3CCl(C) CH3CH2CH2CH2Cl (D) (CH3)2C==CHCl3、将下列化合物按E消除HBr的反应速率快慢排序:(A) (CH3)2CHCH2CH2Br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按S N1反应哪一个进行得较快。
(A) (CH3)2CBrCH2CH35、将下列化合物按S N1反应活性大小排列:(A) CH3CH=CHCl (B) CH2=CHCH2Cl (C) CH3CH2CH2Cl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卤代烷与NaOH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指出下列情况哪些属于S N2机理,哪些属于S N1机理。
1.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2. 有重排产物。
3. 碱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4. 叔卤代烷反应速率大于仲卤代烷。
5. 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五、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近代史-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B.长春C.大连D.旅顺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B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D.第二十五军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B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B、美英的支持C、民族矛盾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A、要不要抗战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
”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
第六章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1 采用二分法查找,要求线性表必须(C ) A. 用链表实现B. 用顺序方式、任意序存储C. 顺序存储,且按关键大小排列D. 顺序存储且按关键字由小到大排列 2.给定序列{3,5,7,9,11,13,15,17}:(1)按表中元素的顺序依次插入一棵初始为空的二叉排序树。
画出插入完成后的二叉排序树,并求其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2)按表中元素顺序构造一棵二叉平衡树,并求其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与(1)比较,可得出什么结论?(1)按输入顺序进行插入后的二叉排序树如图(一)所示。
具有等概率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29)87654321(81=+++++++=succ ASL 。
(2)构造的一棵平均二叉树如图(二)所示。
其在等概率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411)543221(81=+⨯+⨯+=succ ASL 。
与(1)相比,可见在同样序列的查找中,二叉平衡树比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要小,查找效率较高。
3.折半查找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D )。
A .O (n 2)B .O (nlog 2n )C .O (n )D .O (log 2n )4.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 ,并已知A 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则应作(B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A. LL B. LR C. RL D. RR5.某顺序存储的表格中有90000个元素,已按关键字值额定升序排列,假定对每个元素进行查找的概率是相同的,且每个元素的关键字的值皆不相同。
用顺序查找法查找时,平均比较次数约为( C )。
A .25000B .30000C .45000D .900006. 最好的情况下,在顺序表中按值查找一个元素算法时间的复杂度是(D )。
A. O(n)B. O(n )C. O(log 2n)D. O(1) 7.散列文件是一种( D )。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 中央金属固定,下列离子或化合物作为配体时,场强最强的是:()a. NH3b. CN-c. H2Od. SCN-答案:b2. 具有理想正八面体的电子组态(高自旋时)是()a. (t2g)3b. (t2g)1c. (t2g)4(e g)2d. 以上都不对答案:a3. 平面正方形场中,d轨道的最高简并度是()a. 1b. 2c. 3d. 4答案:b4. 导致Ni2+水合能在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元素中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子序数最大b.电子成对能最大c. CFSE最大d. H2O是弱场答案:c5.下列原子作为电子给予体时,哪个原子引起的分裂能最大()a. Nb.Fc. Od. C答案:d6. 决定成对能P的主要因素是( )a. 分裂能b. 库仑能c. 交换能d. 配位场强度答案:c7.下列配位化合物高自旋的是()a. [Co(NH3)6]3+b. [Co(NH3)6]2+c. [Co(NO2)6]3-d. [Co(CN)6]4-答案:b8.下列配位化合物磁矩最大的是()a. [FeF6]3-b. [Mn(CN)6]3-c. [Ni(H2O)6]2+d. [Co(NH3)6]3+答案:a9. 判断下列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化能大小的次序是()(1) [CoF6]4-(2)[NiF6]4- (3)[FeF6]3-a. (1)> (2)>(3)b. (1)=(2)<(3)c. (1)<(2)<(3)d. (2)>(1)>(3)答案:d10. Ni和CO可形成羰基配合物N i(CO)n,其中n是( )a. 6b. 3c. 4d. 5答案:c11.[Cu(H2O)4·2H2O]2+溶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a. 自旋相关效应b. d-d跃迁c. σ-π跃迁d. 姜-泰勒效应答案:b12.配位化合物d-d跃迁光谱一般出现在什么区域()a. 红外b.微波c. 远紫外d. 可见—紫外答案:d13. 关于[FeF6]3-络离子,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a. 是高自旋络离子b. CFSE为0c. 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与Fe3+相同d. CFSE不为014. 下列哪个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出现的几率密度为零()a. 3Pzb. 3dx2-y2c. 3sd. 3dz2答案:a15.下列配合物中磁矩最小的是( )a. [Cr(H2O)6]2+b. [Fe(CN)6]3-c. [Co(H2O)6]2+d. [Co(NH3)6]3+答案:d16.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 NO+b. [Fe(CN)6]4-c. B2d. CO答案:c17. 下列配合物中分裂能Δ0最大的是( )a. [FeF6]4-b. [Os(CN)6]4-c. [Ru(CN)6]4-d. [Fe(CN)6]4-答案:b18.下列配合物中磁矩约为2.8μB的是( )a. K3[CoF6]b. K3[Fe(CN)6]c. Ba[TiF6]d. [V(H2O)6]3+答案:d19. CO与过渡金属形成羰基配位化合物时,C-O键会产生什么变化()a. 削弱b. 加强c. 不变d. 变短答案:a20. 下列四种络合物中,d-d跃迁能量最低的是( )a. [Fe(H2O)6] 2+b. [Fe(H2O)6] 3+c. [FeF6] 4-d. [FeF6] 3-答案:c21. 某一晶体场的△>P,则( )a. 该场为强场b. 电子按高自旋排布c. 络合物的磁矩为零d. 晶体场稳定化能大于零答案:a22. 在平面正方形络合物中,四个配体分别位于±x和±y上,下列d轨道中能量最高的是( )a. d xyb. d x2-y2c. d yzd. d z2答案:b23. CuSO4水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 )a. d—d跃迁b. σ—π跃迁c. 姜—泰勒效应d. σ—π配键答案:a24. 四种配位化合物(1) CoF63- (2) Co(CN) 63- (3) Co(NH3) 63+ (4) CoCl63-的d-d跃迁光谱,波数从大到小顺序为()a. (2)>(3)>(1)>(4)b.(4)>(1)>(3)>(2)c. (3)>(2)>(1)>(4)d. (2)>(3)>(4)>(1)答案:a25.下列分子中,不存在σ—π配键的是( )a. [Co (NH3)6]Cl3b. Ni(CO)4c. HCo(CO)4d. K[PtCl3(C2H4)]·H2O答案:a26. 下列哪个络合物的磁矩最大( )a. 六氰合钴(Ⅲ)离子b. 六氰合铁(Ⅲ)离子c. 六氨合钴(Ⅲ)离子d. 六水合锰(Ⅱ)离子答案:d27.推测下列三种络合物的d-d跃迁频率大小顺序( )(1)六水合铁(Ⅲ) (2)六水合铁(Ⅱ) (3)六氟合铁(Ⅱ)a. ν1>ν2>ν3b. ν1>ν3>ν2c. ν3>ν2>ν1d. ν3>ν1>ν2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 正八面体场中,d轨道能级分裂为两组,其中能量较低的一组称为t2g,包括下列哪些轨道()a. d xyb. d x2-y2c. d yzd. d z2e. d xz答案:a,c,e2. 具有理想正八面体的电子组态(高自旋时)是()a. (t2g)3b.(t2g)1c. (t2g)4(e g)2d. d0e. d10答案:a,d,e3. 下列配位化合物低自旋的是( )a. [Co(NH3)6]3+b. [Co(NH3)6]2+c. [Co(NO2)6]3-d. [Co(CN)6]4-e. [Co(H2O)6]2+答案:a,c,d4. 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a. [Co(NO2)6]3-b. [Fe(CN)6]4-c. B2d. COe. [Cu(H2O)6]2+答案:c,e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些是反磁性的( )a. [Fe(CN)6]3-(△> P)b. O2-c. COd. N2e. [Fe(CN)6]4-(△> P)答案:c,d,e6. 与H2O相比,下列哪些配位体对Δ值影响较大()a. CN-b. NH3c. F-d. SCN-e. OH-答案:a,b7. 关于 [Fe(CN)6]4-络离子,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 是高自旋络离子b.CFSE为0c. 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与Fe3+相同d. CFSE不为0e. 是顺磁性的答案:a,b,c,e8. 络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主要有哪些()a. 价键理论b. 晶体场理论c. 分子轨道理论d. 配位场理论e. 点阵理论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 成对能(P)是由库仑能和_ 贡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5.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6.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7.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D4.A5.D6.C7.B8.D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B二、多项选择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6.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 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指()A. 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 AC2.ABCD3.ABCD4.ABCD5.ABCD6.BCD7.ABCD8.ABCD9.ABCD 10 .ABCD三、辨析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中的Z表示意义为()(2001.23真题)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D。
2. 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2001.24真题)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B 。
3.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2001.26真题)A.K >0B.K >1C.0<K <10D. K >-1【答案】A【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劳斯稳定判据。
闭环传递函数为:()K sK s K s G ++=+211,特征方程为:02=++K sK s列劳斯表:S 2 1 KS 1 KS 0 K由劳斯稳定判据可得:想要系统稳定,必须满足K >0。
答案为A 。
4.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2001.28真题)A.上升时间t rB.调整时间t 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
上升时间tr ,调整时间ts和幅值穿越频率c均能反映系统响应的速度,所以,答案为D。
5.在设计控制系统时,稳定性判断( )(2002.15真题)A.不必判断B.绝对必要C.有时是必要的D.根据系统而定【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稳定性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第六章6-1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s1 = 0For k = 1 To 100s1 = s1 + kNext ks2 = 0For k = 1 To 50s2 = s2 + k ^ 2Next ks3 = 0For k = 1 To 10s3 = s3 + 1 / kNext kLabel1.Caption = Format(s1 + s2 + s3, "0.0000") End Sub6-2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n = Val(Text1.Text)s = 0k = 2For i = 1 To 2 * n - 1 Step 2s = s + (-1) ^ k * 1 / ik = k + 1Next is = 4 * s'或'For i = 1 To n' s = s + 4 * (-1) ^ (i + 1) * 1 / (2 * i - 1)'Next iText2.Text = Format(s, "0.0000")End Sub6-3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a = Val(InputBox("请输入A"))n = Val(InputBox("请输入N"))Sum = 0Item = 0For j = 1 To nItem = Item * 10 + aSum = Sum + ItemNext jText1.Text = SumEnd Sub6-4Private Sub Form_Click()a = 2b = 1s = 0For i = 1 To 20s = s + a / bc = aa = a + bb = cNext i'或'c = a / b'For i = 1 To 20' s = s + c' c = 1 / c + 1'Next iMsgBox "和为:" & sEnd Sub6-5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n = Val(Text1.Text)f = 1For i = 1 To nf = f * (2 * i - 1)Next iLabel2.Caption = fEnd Sub6-6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 i = 3 To 100 Step 2Text1.Text = Text1.Text & Str(i) & Chr(13) & Chr(10) Next iEnd Sub6-7Private Sub Form_Click()For k = 100 To 200If k Mod 4 = 2 And k Mod 5 = 3 And k Mod 6 = 0 ThenPrint "球的个数为:"; kEnd IfNext kEnd Sub6-8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 i = 1 To 9999s1 = Format(i)l = Len(s1)s2 = Format(i ^ 2)If Right(s2, l) = s1 ThenText1.Text = Text1.Text & Str(i)End IfNext iEnd Sub6-9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a = 1 '累乘积b = 1Do While a <= 400000a = a * bb = b + 2Loop'或'While a <= 400000' a = a * b' b = b + 2'Wend'或'Do Until a > 400000' a = a * b' b = b + 2'Loop'不建议使用for...next'For i = 1 To 10 ' 预估上界要大些' a = a * (2 * i - 1)' If a > 400000 Then Exit For'Next i'a = a / (b - 2) '求小于400000的最大值Text1.Text = aEnd Sub6-10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m = 0n = 0Do While m < 100000n = n + 1m = m + n ^ nLoopm = m - n ^ nText1.Text = mEnd Sub6-11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S = 0For i = 1 To 100S1 = 0For j = 1 To iS1 = S1 + jNext jS = S + 1 / S1Next iText1.Text = SEnd Sub6-12'双重循环实现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S = 0For i = 1 To 20'寻找所有累加项的共同规律----阶乘'每个阶乘从1开始累乘得到----内重循环S1 = 1For j = 1 To iS1 = S1 * jNext jS = S + S1Next iText1.Text = SEnd Sub'单重循环实现'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S = 0' S1 = 1' For i = 1 To 20'寻找前后2个累加项之间关系的规律'后一项= 前一项* 最后一个数(i值)' S1 = S1 * i' S = S + S1' Next i' Text1.Text = S'End Sub6-13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Dim s1 As Integer, s2 As Integer' For a = 1 To 9' For b = 0 To 9' For c = 0 To 9' s1 = 100 * a + 10 * b + c' s2 = a ^ 3 + b ^ 3 + c ^ 3' If s1 = s2 Then' Print s1;' End If' Next c, b, a'或'For i = 100 To 999' a = i \ 100' b = (i - a * 100) \ 10' c = i Mod 10' If i = a ^ 3 + b ^ 3 + c ^ 3 Then Print i'Next i'或For i = 100 To 999ii = Trim(Str(i))a = Val(Left(ii, 1))b = Val(Mid(ii, 2, 1))c = Val(Right(ii, 1))If i = a ^ 3 + b ^ 3 + c ^ 3 Then Print iNext i6-14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 i = 1 To 1000Sum = 0For j = 1 To i - 1If i Mod j = 0 ThenSum = Sum + jEnd IfNext jIf i = Sum Then Print iNext iEnd Sub6-15Dim n As Integer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n = Val(InputBox("请输入行数"))ClsFor i = 1 To nPrint Tab(i); String(n, "*");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n = Val(InputBox("请输入行数"))ClsFor a = 1 To nPrint Tab(n + 1 - a); '找出输出起始位置与行号a的关系For b = 1 To 2 * a - 1 '找出输出星号个数与行号a的关系Print "*";Next bNext a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n = Val(InputBox("请输入行数"))' Cls' For a = n To 1 Step -1' Print Tab(n + 1 - a);' For b = (2 * a - 1) To 1 Step -1' Print "*";' Next b' Next a'或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n = Val(InputBox("请输入行数"))ClsFor a = 1 To nPrint Tab(a);For b = 1 To 2 * n - (2 * a - 1)Print "*";Next bNext a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n = Val(InputBox("请输入行数"))ClsFor i = 1 To nPrint Tab(i);'左边三角形一行For j = 1 To 2 * (n + 1 - i) - 1Print "*";Next j'左右三角形间空格Print Spc(2);'右边三角形一行For k = 1 To 2 * i - 1Print "*";Next k'Print '换行(可以不写,因为下一个循环时,tab(i)指定位置小于当前位置,自动换下一行)Next iEnd Sub6-16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s = 1t = 1x = Val(InputBox("请输入X值"))For i = 1 To 20t = t * x / is = s + tNext iText2.Text = Format(s, "0.0000000000")End Sub'或双重循环实现'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s = 1' x = Val(InputBox("请输入X值"))' For i = 1 To 20' t = 1 或ss=1' For j = 1 To i For j = 1 To i' t = t * x / j ss=ss*j' Next j Next j' t=x^i/ss' s = s + t' Next i' Text2.Text = Format(s, "0.0000000000")'End Sub'或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