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OH H =WK 1=1.0×1014(25℃)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 ·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 ·L -1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K a2=1.8×10-5,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4.4所以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HA A 4.0=4.74+lg%1.0%x x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六章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末思考题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20世纪末,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时,“早产论”再次泛起,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这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这种错误观点认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最终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样的悲剧,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其生存和发展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

这就是所谓的“早产”论。

这种论调并不新鲜。

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普列汉诺夫就曾这样指责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认为在俄国无产阶级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夺取政权,只能将它“推向最大的历史灾难的道路”。

考茨基则用更刻毒的语言攻击十月革命,说什么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它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

他甚至诅咒:“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世纪上半期,“早产”论提出不久便淹没在凯歌行进的社会主义大潮中,了无声息。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早产”论都是站不住的,因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实际。

(2)为什么落后国家能够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取得胜利?归根到底,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

从国际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使整个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就是压迫、就是掠夺的反动本性暴露无遗。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复习思考题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有A.具有展长性B.对化学刺激不敏感C.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D.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E.对温度变化不敏感2.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谷氨酸E.血管活性肠肽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A. Na+跨膜扩散B.Ca2+跨膜扩散C.K+跨膜扩散D.Cl-跨膜扩散E.Mg2+跨膜扩散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A.量多、粘蛋白多的唾液B.量少、粘蛋白多的唾液C.量多、粘蛋白少的唾液D.量少、粘蛋白少的唾液E.量和粘蛋白不变的唾液5.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B.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黏液E.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6.胃泌素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A.促进胃酸分泌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C.促进胃黏液分泌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E.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7.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A.盐酸B.脂肪C.乙酰胆碱D.高张溶液E.去甲肾上腺素8.对胃黏膜屏障的描述、错误的是A.胃黏膜屏障可防止侵入黏膜Na+B.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很快,小的损伤可及时弥补C.酒精、胆盐、阿司匹林等可破坏屏障作用D.进入黏膜的H+,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加重黏膜损伤E.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9.对胃液中盐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激活胃蛋白酶原B.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宜的pH环境C.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D.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E.进入小肠后抑制胰液的分泌10.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实现的?A.迷走神经B.交感神经C.抑胃肽D.胰泌素E.壁内神经丛11.肠胃反射可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D.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E.对胃排空和胃酸分泌无影响12.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A.盐酸B.组织液C.肠激活酶D.胰蛋白酶本身E.糜蛋白酶13.引起胰泌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为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B.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C.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D.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E.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14.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A.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B.少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多C.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多D.少量的水,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多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和酶的含量少15.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A.胰蛋白酶B.糜蛋白酶C.胰脂肪酶D.胰淀粉酶E.羧基肽酶16.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A.迷走神经兴奋B.交感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D.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E.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17.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胆盐B.胆固醇C.胆色素D.脂肪酸E.无机盐和水18.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胰泌素B.胃泌素C.胆盐D.盐酸E.胆囊收缩素19.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胰液C.胃液D.小肠液E.胆汁20.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C.空肠下段D.回肠E.大肠二、X型题1.下列哪几项正确地描述了壁内神经丛?A.由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组成B.与植物神经支配无关C.含有单胺能和肽能神经纤维D.调节肠运动2.影响胃运动的激素有A.胃泌素B.胃动素C.胰泌素D.抑胃肽3.胃液分泌的胃期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引起胃液分泌的?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迷走神经和胃泌素D.局部神经丛反射4.下列能诱发肠胃反射的因素有A.小肠受刺激B.十二指肠内压增加C.十二指肠内酸性食糜增加D.十二指肠内蛋白质分解产物增加5.胆汁的生理作用是A.乳化脂肪B.中和胃酸C.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6.胆囊收缩素的生理作用是A.促进胆囊收缩B.促进胰酶分泌C.引起胰泌素释放D.抑制碳酸氢盐的分泌7.调节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A.胃泌素B.胰泌素C.迷走神经兴奋D.胆盐8.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与?A.葡萄糖B.氨基酸C.水D.脂溶性维生素9.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直接依靠A.肠腔中钾的浓度B.肠腔中钠的浓度C.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D.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10.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A.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B.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C.促进结肠内容物向肛端方向推进D.促进结肠内容物逆向推进三、问答题:1. 支配消化管的神经有哪些?有何特点?2. 消化管平滑肌有何生理特性?3. 胃肠道激素有哪些?它们由何种细胞分泌?有何生理作用?4. 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5. 何谓胃排空?影响胃排空的因素有哪些?6. 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分别由何处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什么?7. 试述胃酸的分泌机制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第六章 自相关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相关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相关 思考题6.1 如何使用 DW 统计量来进行自相关检验 ? 该检验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局限性有哪些 ?6.2 当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为 AR(1) 自相关时 , 为什么仍用OLS 法会低估的ˆjβ标准误差 ? 6.3 判断以下陈述的真伪,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1) 当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有自相关时 ,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误的和非有效的。

2)DW 检验假定随机误差项i u 的方差是同方差。

3) 用一阶差分法消除自相关是假定自相关系数ρ为-1。

4)当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有自相关时 ,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差不再是有效的。

6.4 对于四个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011223344t t t t t t Y X X X X u βββββ=+++++如果样本量 n=50, 当 DW 统计量为以下数值时 , 请判断模型中的自相关状况。

1)DW=1.05 2)DW=1.40 3)DW=2.50 4)DW=3.97 6.5 如何判别回归模型中的虚假自相关 ? 6.6 在回归模型12t t t Y X u ββ=++中 ,t u 无自相关。

如果我们错误地判定模型中有一阶自相关 , 即1t t t u u v ρ-=+,并使用了广义差分模型1121(1)()t t t t t Y Y X X v βρβρ---=-+-+将会产生什么问题 ? 练习题6.1 表 6.6 给出了美国 1960~1995 年 36 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 X 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Y 的数据。

1)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收入-消费模型 ;12t t t Y X u ββ=++表 6.6 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 单位 :1010注 : 数据为 1992 年价格2) 检验收入 -消费模型的自相关状况 (5% 显著水平 ): 3) 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6.2 在研究生产中劳动所占份额的问题时 , 古扎拉蒂采用以下模型。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一、简答题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

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

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

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

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

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

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

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3)具有多功能性;(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

第六章 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

第六章 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

第六章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第六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消化、吸收、胃的容受性舒张、胃肠激素、肠-胃反射、胆盐的“肠肝循环”、嗳气、脑肠肽、APUD细胞、反刍、尿素再循环二、单项选择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有 A.具有展长性 B.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C.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 D.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E.对温度变化不敏感2.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谷氨酸E.血管活性肠肽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 A. Na+跨膜扩散 B.Ca2+跨膜扩散 C.K+跨膜扩散 D.Cl-跨膜扩散 E.Mg2+跨膜扩散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多、粘蛋白多的唾液B.量少、粘蛋白多的唾液C.量多、粘蛋白少的唾液D.量少、粘蛋白少的唾液E.量和粘蛋白不变的唾液5.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黏液E.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 6.胃泌素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C.促进胃黏液分泌 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 E.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7.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 A.盐酸 B.脂肪 C.乙酰胆碱 D.高张溶液 E.去甲肾上腺素8.对胃黏膜屏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黏膜屏障可防止侵入黏膜Na+B.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很快,小的损伤可及时弥补C.酒精、胆盐、阿司匹林等可破坏屏障作用D.进入黏膜的H+,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加重黏膜损伤E.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9.对胃液中盐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B.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宜的pH环境C.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D.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E.进入小肠后抑制胰液的分泌10.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实现的? A.迷走神经 B.交感神经 C.抑胃肽D.胰泌素E.壁内神经丛 11.肠胃反射可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D.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E.对胃排空和胃酸分泌无影响 12.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盐酸 B.组织液 C.肠激活酶 D.胰蛋白酶本身 E.糜蛋白酶13.引起胰泌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B.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 C.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D.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 E.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 14.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 B.少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多 C.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多 D.少量的水,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多 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和酶的含量少 15.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胰淀粉酶 E.羧基肽酶16.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D.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E.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 17.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B.胆固醇C.胆色素D.脂肪酸E.无机盐和水18.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A.胰泌素 B.胃泌素 C.胆盐 D.盐酸 E.胆囊收缩素19.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小肠液E.胆汁20.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C.空肠下段D.回肠E.大肠二、X型题1.下列哪几项正确地描述了壁内神经丛? A.由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组成 B.与植物神经支配无关 C.含有单胺能和肽能神经纤维 D.调节肠运动2.影响胃运动的激素有A.胃泌素 B.胃动素 C.胰泌素 D.抑胃肽3.胃液分泌的胃期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引起胃液分泌的? 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迷走神经和胃泌素D.局部神经丛反射4.下列能诱发肠胃反射的因素有 A.小肠受刺激 B.十二指肠内压增加 C.十二指肠内酸性食糜增加 D.十二指肠内蛋白质分解产物增加5.胆汁的生理作用是 A.乳化脂肪 B.中和胃酸C.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6.胆囊收缩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胆囊收缩 B.促进胰酶分泌 C.引起胰泌素释放 D.抑制碳酸氢盐的分泌7.调节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A.胃泌素 B.胰泌素 C.迷走神经兴奋 D.胆盐8.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与?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水D.脂溶性维生素9.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直接依靠 A.肠腔中钾的浓度 B.肠腔中钠的浓度 C.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 D.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10.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A.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B.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C.促进结肠内容物向肛端方向推进D.促进结肠内容物逆向推进三、问答题:1. 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2. 胃肠道激素的作用有哪些方面?请列举三种激素(Gastrin, CCK, Secretin)的名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

微观收入分配过程: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过程同时也是要素所有者以要素价格参与收入分配的过程,由于这一分配过程是企业市场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称之为微观收入分配过程。

宏观收入分配过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二、简述题1、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按劳分配是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

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进行了各项社会扣除之后,必须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是对各种剥削制度的否定,对平均主义的否定,承认能力和贡献上的差别和由此带来的收入差别。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因而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转化为社会劳动,而是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存在着,因而可以直接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特点,而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

生产条件包括生产的物质生产条件即客观生产条件和生产的劳动力条件即主观生产条件。

客观生产条件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相应要求多种分配方式与此相适应。

第6章热力学讲解

第6章热力学讲解

第六章 思考题6-3 (1)是错误的。

温度是状态量,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表示物体处在一个分子热运动的平均效果比较剧烈的宏观状态,无热量可言。

热量一定与过程相联系.(2)对理想气体是正确的。

对一般热力学系统,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内能并非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6-7 如本题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一次经由过程A ,另一次经由过程B 。

试问在过程A 和过程B 中吸收的热量Q A 与Q B 何者较大?答: 因为1→A →2的内能改变等于1→B →2的内能改变,设它等于ΔE 12,另外1→A →2做的功W 大于1→B →2做的功W ',而ΔE 12=Q A -W =Q B -W ',所以Q A >Q B 。

6-8 如本题图所示,一定量的气体,体积从V 1膨涨到V 2,经历等压过程a →b 、等温过程a→c 、绝热过程a →d ,问:(1) 从p -V 图上看,哪个过程做功最多?哪个过程做功最少?(2) 哪个过程内能增加?哪个过程内能减少?(3) 哪个过程从外界吸热最多?哪个过程从外界吸热最少? 答:(1) 做功最多的是a →b 等压过程,最少的是绝热过程a →d 。

(2) a →b 过程内能增加,a →d 过程内能减少;(3) 吸热最多的是a →b 过程,吸热最少的a →d 过程。

6-9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是否可能?(1)恒温下绝热膨胀;(2)恒压下绝热膨胀;(3)绝热过程中体积不变温度上升;(4)吸热而温度不变;(5)对外做功同时放热;(6)吸热同时体积缩小i答:(1)不能;(2)不能;(3)不能;(4)能;(5)能;(6)能。

6-11 两条绝热线和一条等温线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循环?为什么?答:不能。

如本题图所示,若等温线Ⅲ与Ⅰ和Ⅱ两个绝热线相交,就构成了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只有一个单一热源,它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功,即%100=η,并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思考题6.1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点位有何影响?答案:(1) 在能斯特方程中,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表示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

但实际上,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都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 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 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

酸度:有H +或OH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

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忽略。

6.2 为什么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 -1HCl 溶液中)只能还原Fe 3+而不能还原Ti(Ⅳ)?试由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加以说明。

答案:+sp +-(Ag /Ag)0.059lg[Ag ](AgCl) (Ag /Ag)0.059lg[Cl ]K ϕϕϕθθ+θ=+=++sp 9.50(Ag /Ag)0.059lg (AgCl)0.800.059lg100.24(V)K ϕϕ'θθ-=+=+=在1mol ·L -1 HCl 中,3+2+(Fe /Fe )=0.70ϕ'θ, ()()()04.0/Ti Ti '-=ⅢⅣθϕ6.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案:(1) 根据条件平衡常数判断,即lg K ’≥ 6;(2) 不一定。

虽然K ’很大,但如果反应不能以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或反应的速率很慢,都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6.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速反应的进行?答案:(1) 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作用(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溶液的温度,或加入正催化剂,或有诱导反应的存在等都可加速反应的完成。

6.5 解释下列现象:(1)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如继续加氯水,CCl 4层的紫色消失而呈红褐色。

答案:ϕθ'(Cl 2/Cl -)=1.358 V ,ϕθ'(Br 2/Br -)=1.08 V ,ϕθ'(I 2/I -)=0.535 V ,滴加氯水,I 2先析出,故CCl 4层为紫色;若继续滴加氯水,I -浓度逐渐减小, I 2/I - 电对的电极电位增加,当增加到与Br 2/Br - 电对电极电位相等时,Cl 2同时氧化Br -和I -,Br 2和I 2一起析出,CCl 4层呈红褐色。

(2) 虽然ϕθ(I 2/2I -) > ϕθ( Cu 2+/Cu +),从电位的大小看,应该I 2氧化Cu +,但是Cu +却能将I -氧化为I 2。

答案:2 Cu + 4 I -= 2 CuI ↓ + I 2反应生成沉淀,使[Cu +]降低,则ϕθ( Cu 2+/Cu +)增加,使ϕθ(I 2/2I -) < ϕθ( Cu 2+/Cu +),反应向右进行。

(3) 用KMnO 4溶液滴定C 2O 42-时,滴入KMnO 4溶液的红色褪去的速度由慢到快。

答案:在反应MnO 42- + 5 C 2O 42- + 16 H + = 2 Mn 2+ +10 CO 2 ↑ + 8 H 2O 中,Mn 2+起催化作用,反应刚开始,[Mn 2+]少,随着Mn 2+浓度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故KMnO 4溶液的红色褪去的速度由慢到快。

(4) Fe 2+的存在加速KMnO 4氧化Cl -的反应。

答案:在反应5 Fe 2+ + MnO 4- + 8 H + = 5 Fe 3+ + Mn 2+ + 4 H 2O 中,有Mn(Ⅵ) 、Mn(Ⅴ)、Mn(Ⅳ)、Mn(Ⅲ)等不稳定的中间价态离子,它们能与Cl -起反应,从而加速KMnO 4氧化Cl -的反应。

(5) 以K 2Cr 2O 7标定Na 2S 2O 3溶液浓度时,是使用间接碘量法。

能否用K 2Cr 2O 7溶液直接滴定Na 2S 2O 3溶液?为什么?答案:Cr 2O 72- + 6 S 2O 3- + 14 H + → S 4O 62- + SO 42-,此反应不能定量地进行,故不能用K 2Cr 2O 7溶液直接滴定Na 2S 2O 3溶液。

6.6 哪些因素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范围的大小?如何确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极电位?答案:(1) 对于反应 n 2Ox 1 + n 1Red 2 = n 2 Red 1 + n 1 Ox 2化学计量点前:32/Red Ox Red Ox 22/Red Ox 10lg n 059.0' c c lg n 059.0'22222+=+=θθϕϕϕ 化学计量点后:31/Red Ox Red Ox 11/Red Ox 10lg n 059.0' c c lg n 059.0'11111-+=+=θθϕϕϕ 所以凡能影响两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如滴定时的介质)都将影响滴定突跃,此外与n 1,n 2有关,但与滴定剂及被测溶液的浓度无关。

(2) 对于可逆对称氧化还原反应:212211sp n n 'n 'n ++=θθϕϕϕ 与浓度无关;对可逆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n 2Ox 1 + n 1Red 2 = a n 2 Red 1 + b n 1 Ox 21a 11b 221212211sp ]a[Red ]b[Ox lg n n 059.0n n 'n 'n --++++=θθϕϕϕ 与浓度有关 对有H +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与[H +]有关。

6.7 氧化还原滴定中,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终点?氧化还原指示剂为什么能指示滴定终点? 答案:(1) 电位滴定法及用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确定终点。

(2)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质,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颜色,可利用其氧化或还原反应发生颜色变化以指示终点。

6.8 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所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答案:(1) 将被测物处理成能与滴定剂迅速、完全,并按照一定化学计量关系起反应的价态,或处理成高价态后用还原剂滴定,或处理成低价态后用氧化剂滴定。

(2) 反应能定量完成且反应速率要快;反应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要易于除去。

6.9 某溶液含有FeCl 3及H 2O 2。

写出用KMnO 4法测定其中H 2O 2及Fe 3+的步骤,并说明测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2) 测H 2O 2及Fe 3+时,加滴定剂的速度先慢(滴第一滴溶液待溶液褪色后再滴第二滴)后稍快接近终点时慢;测Fe 3+时,需加MnSO 4-H 2SO 4-H 3PO 4混合液,使滴定突跃增加,终点易于观察,也避免Cl -存在下发生诱导反应。

6.10 测定软锰矿中MnO 2含量时,在HCl 溶液中MnO 2能氧化I —析出I 2,可以用碘量法测定MnO 2的含量,但Fe 3+有干扰。

实验说明,用磷酸代替HCl 时, Fe 3+无干扰,何故? 答案:磷酸代替HCl 时: Fe 3+ + 2 PO 43- = [Fe (PO 4)2]3-生成[Fe (PO 4)2]3- 无色配合物,[Fe 3+]降低,使ϕ ( Fe 3+/Fe 2+)降低,则Fe 3+不能氧化I —,所以Fe 3+对测定无干扰。

6.11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 3+和AsO 43-都能氧化I —而干扰铜的测定。

实验说明,加入NH 4HF 2,以使溶液的pH ≈3.3,此时铁和砷的干扰都消除,为什么? 答案:ϕθ (I 2/I -)=0.535 V , ϕθ (Fe 3+/ Fe 2+)=0.77 V ,ϕθ ( H 3AsO 4/ HAsO 2)=0.56 V(1) 加入NH 4HF 2,使Fe 3+生成稳定的FeF 6-配离子,使Fe 3+/ Fe 2+电对的电极电位降低,从而可防止Fe 3+氧化I -。

(2) 酸度影响H 3AsO 4/ HAsO 2电对的电极电位,243HAsO 2AsO H ][H lg 2059.0'δδϕϕθθ++=溶液pH ≈3.3时(计算略),ϕθ’ ( H 3AsO 4/ HAsO 2)=0.44 V < ϕθ (I 2/I -)=0.535 V ,故可防止AsO 43-氧化I -。

KMnO 4标准溶液 V 1 H +H 2O 2 Fe 3+ Fe 3+ 过量SnCl 2 HgCl 2 MnSO 4-H 2SO 4-H 3PO 4 KMnO 4标准溶液 V 2H +6.12 拟定分别测定一混合试液中Cr 3+及Fe 3+的分析方案。

答案:《青铜葵花》阅读测试题 一、 填空题1. 河那边的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的名字( )。

2. 大麦地的人把城市里的人称作( )。

3. 大麦地有一个祖祖辈辈养鸭的男孩名叫( )。

4.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成了( ),成千上万的( ),挥舞着绿色的( ),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 )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 )。

5.为了家里盖房子,奶奶当掉了身上的( )。

为了给青铜和葵花做顿吃的,奶奶用( )换来一小袋小米。

奶奶临走前,示意妈妈将她胳膊上的( )抹下,要送给葵花做嫁妆。

6. 葵花的父亲死后,她被( )领养。

7. 青铜的家像一辆( )。

自从这辆马车上多了葵花,它就显得( )。

8. 或许是( ),或许是( ),所以一双双芦花鞋卖了出去。

9.那串青铜给葵花的项链是用一颗颗( ),细心的做出来的。

10.青铜会说话了,他说的话是:“( )”!11.《青铜葵花》是一部( )小说,作者是现代作家( )。

他的其他作品有( )( )( )等。

12.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夜,大麦地遇到一场( ),他持续高烧( )天,后来变成了( )。

13.葵花全家使用计谋,用了( )方法决定谁先上学,约定好谁摸到( ),谁就上学。

14.葵花教会青铜( )青铜在墙上写出( )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15.因为蝗虫闹灾,大麦地与五七干校的粮食无收,青铜与葵花出门找吃的,他们看到天空中朵朵白云,葵花说是( )和( )。

16.葵花决定去江南捡( )卖钱,为奶奶治病,临行前请( )转交给青铜,结果未能及时交到青铜之手。

17.奶奶在葵花去江南拾银杏回来的第( )天去世的。

18.青铜见到河边停靠着一艘白轮船,以为是来接葵花去城里,忙去学校接葵花躲藏起来,原来是县长来( ) 。

19.村长受市长之托,寻找葵花,结果葵花和青铜藏在了( )的船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