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80教学进程表10-11(1)张丽华2010-9-1
课程清单_工程力学系

5-6 3-4 3-4 3-4 3-4 5-6 1-2 5-6
运载0801,运载0802,运载0803,运载 100 0804,运载0805,运载0809 运载0801,运载0802,运载0803,运载 副教授 100 0804,运载0805,运载0809 机0801,机0802,机0803,机0804,机 副教授 0805,机0806,机0807,机0808,机 60 0809 教授 讲师 机0710,机0711 化0701,化0702,化0703,化0704,化 0705,化0706,化0707,化英0601,化 英0602 47 90
120
64
4
64
0
0
4
1-2
5-6
2540050 2540050 2540050 2540050 2540050 2540050 2540080 2540090
02 03 04 05 06 07 01 01
材料力学B 材料力学B 材料力学B 材料力学B 材料力学B 材料力学B 工程力学C 工程力学D
2540090
02
工程力学D
刘学武
化0701,化0702,化0703,化0704,化 副教授 0705,化0706,化0707,化英0601,化 英0602 化0701,化0702,化0703,化0704,化 0705,化0706,化0707,化英0601,化 英0602
90
32
4
32
0
0
2
1-2
5-6
大连理工大学2009-2010学年春(三学期)课程清单
院系: 课程号 2540020 2540040 2540040 2540040 2540041 工程力学系 课 序 01 01 02 03 01 课程名 理论力学B 材料力学A 材料力学A 材料力学A 材料力学A 上课教师 职称 赵岩 王守新 银建中 黄丽华 黄丽华 班级 课容 总学 周学 授课 上机 实验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学分 上课地点 量 时 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校部基础部基108校 95 64 4 64 0 0 4 3-4 3-4 部基础部基108 校部综合楼综110校 89 72 4 64 0 8 4.5 3-4 3-4 部综合楼综114 校部一馆1-310校部 83 72 4 64 0 8 4.5 1-2 5-6 一馆1-310 校部二馆2-108校部 59 72 4 64 0 8 4.5 3-4 1-2 一馆1-106 校部建筑馆建312校 130 80 6 72 0 8 4.5 1-2 1-2 3-4 部建筑馆建312校部 二馆2-209 130 80 6 72 0 8 4.5 1-2 1-2 3-4 上课周次 1-16周上 1-16周上 1-16周上 1-16周上 1-12周上 副教授 运载0906,运载0907,运载0908 教授 创机0801,机0712,机0713
《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二)(学分4,学时6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工程力学》(二)课程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的主要内容作了回顾,并增加了结构动力计算的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们掌握静力平衡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两部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基本内容:静力平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杆系结构的构造规律、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方法,影响线及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说明:对本门课程学习要点的掌握程度由高到低设置为:“掌握”、“理解”、“了解”。
需要“掌握”的内容多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课程的重点也多出于此。
第0章结构力学绪论 4学时第一节、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第三节、杆件结构的分类第四节、荷载的分类教学要求:一、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内容;二、理解掌握结构构件计算简图的概念及几种简化方法;三、理解结构体系、结点、支座的形式和内涵;四、理解荷载和结构的分类形式。
第1章理论力学知识回顾 8学时第一节、基本知识与物体受力分析第二节、平面力系的平衡教学要求:一、掌握典型约束及约束反力,会作受力图;二、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三、会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四、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简化结果;五、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正确应用各种形式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力系平衡问题;六、掌握梁和刚架的支反力计算。
第2章材料力学知识回顾——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12学时第一节、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第二节、轴向拉伸和压缩第三节、扭转第四节、弯曲内力第五节、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及强度计算第六节、压杆稳定教学要求:一、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内力;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三、掌握轴向拉伸杆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条件;四、掌握梁弯曲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刚度条件;五、了解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六、了解压杆稳定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授课计划表

3
2
课堂教学
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系
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简化结果讨论
理解力线平移定理、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
4
2
课堂教学
平面力系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方程
2
习题课
平面力系问题求解物系平衡
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求解方法
5
2
课堂教学
摩擦
理解滑动摩擦力、自锁
2
习题课
具有摩擦问题求解
掌握具有摩擦平衡问题求解
6
2
课堂教学
空间力系的投影、力对轴之矩、平衡方程
了解力系的投影、力矩、平衡条件
2
课堂教学
物体的重心
掌握物体的重心求法
7
2
课堂教学
绪论基本概念
了解材料力学任务变形固体假设变形形式
2
课堂教学
轴向拉压
掌握截面法轴力应力应变
工程力学学期授课计划说明
说明内容:课程名称,教学大纲规定授课时数,实施性计划规定时数,本学期授课时数、周学时、使用教材,内容变动情况等。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规定授课时数:64学时
本学期授课时数:64学时
周学时:4学时
使用教材:《工程力学教程》交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变动情况:无
授课教师:
系
年月日
工程力学学期授课计划表
11
2
课堂教学
扭转超静定
了解提高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2
课堂教学
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形心、组合图形、惯性矩、惯性积、极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
12
2
课堂教学
工程力学 教学日历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了3大模块,12个教学单元,共计52个学习任务,本教学日历包括课程总体课时安排表以及每个课时的具体实施计划,具体内容请见附表1和附表2:
附表1课程结构、目标及课时安排表
内容
模块
学习单元
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课时
力学
基础
理论
模块
力学基本
概念
力学与工程(课程引入)
1.能叙述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2.会解释力学基本概念;3.能叙述静力学基本公理;4.会计算力矩与力偶矩
素质:学习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载体
子项目、案例、文献资料、教学软件、教材、
教学媒介
文献资料、多媒体设备、习题集、教学课件、专业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习重难点
力偶矩
力偶的特性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讲授法;研讨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名称
时间
过程描述
一
查阅资料
课时
1
教学组织方式
集中教学、分组讨论
教学目标
能力点:能绘制简单工程结构的力学计算简图
知识点:结构的简化、约束的简化、荷载的简化和结点的简化
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安全环保与质量意识
教学载体
子项目、案例、教材
教学媒介
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专业教学设备
学习重难点
对结构、约束、荷载和结点的合理简化原则
所属模块
模块一:力学基础理论模块
所属单元
绘制受力图
本讲主题
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课时
1
教学组织方式
工程力学专业大三课程表

班级名称:工程力学2011-1班(29人)
周次
星 期 节次 1~2 3~4 5~6 7~8 9~10 11~12 1~2 3~4 5~6 7~8 9~10 11~12 1~2 3~4 5~6 7~8 9~10 11~12 1~2 3~4 5~6 7~8 9~10 11~12 1~2 3~4 5~6 7~8 9~10 11~12 1~2 3~4 5~6 7~8 9~10 11~12 1~2 3~4 5~6 7~8 9~10 11~12
二
流体4 振动3
√ √
√ √
√ √
√ √
√ √
√ √
√ √
√ √
√ √
√ √ 元 旦
教1-B503* 教2-B201*
三
弹性2
√ 中 秋
√
√
√
√
√ 考 试 周
√
√ 电学1
√ √
√ √
√ √
√ √
√ √
√
教3-B502* 教3-A303*
四
流体4 振动3
√ √
√ √
√ √
国 庆
√ √
√ √
√ √ 体 育
班级代码:111025001
06
10月7日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11 12 13 14
12月2日
01
9月2日
02
9月9日
03
9月16日
04
9月23日
05
9月30日
07
08
09
10
11月4日
15
12月9日
16
17
18
19
1月6日
20
1月13日
工程力学教案张定华-11

解:由于图形有对称轴,形心必在对称轴上,建立坐标系Oxy如图所示,只须求出xc,将图形看成由三部分组成,各自的面积及形心坐标分别为
(1)、半径为R的半圆面:
A1=πR2/2=π×(100mm)2/2=15700mm2
y1=4R/(3π)=4×100mm/(3π)=42.4mm
用负面积法求形心。计算简图如图。
A1=80mm×120mm=9600mm2
x1=40mm y1=60mm
A2=-108mm×68mm=-7344mm2
x1=12mm+(80-12)mm/2=46mm
y1=12mm+(120-12)mm/2=66mm
由于将去掉部分的面积作为负值,方法二又称为负面积法。
(2)、半径为r2的半圆面
A2=π(r2)2/2=π×(30mm)2/2=1400mm2
y2=-4r2/(3π)=-4×30mm/(3π)=-12.7mm
(3)、被挖掉的半径为r3的圆面:
A3=-π(r3)2=-π(17mm)2=910mm2
y3=0
(4)、求图形的形心坐标。由式形心公式可求得
即所求截面形心C点的坐标为(0mm,40mm)
xc=FB.L/G
(3)、分割法:
工程中的零部件往往是由几个简单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在计算它们的形心时,可先将其分割为几块基本图形,利用查表法查出每块图形的形心位置与面积,然后利用形心计算公式求出整体的形心位置。此法称为分割法。
下面是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公式:
(4)、负面积法:
仍然用分割法的公式,只不过去掉部分的面积用负值。
1、对称法
凡是具有对称面、对称轴或对称中心的简单形状的均质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它的对称面、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上。对称法求重心的应用见下图。
2014年土木工程力学(80)学时 日历

教学日历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工程力学(A)Ⅰ任课教师:蒋永莉、梁小燕、黄海明、祝瑛、邹翠荣教师所在单位:力学系授课对象:土木13级人数:上课日期:自 9.15 至 1.9总学时: 80 课堂教学学时 80 周学时: 5 共 16 周授课地点: sx405 等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汪越胜. 静力学,材料力学Ⅰ、Ⅱ.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 主要参考资料:[1]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Ⅰ(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刘鸿文. 材料力学(第5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1.[3]孙训方.材料力学(第5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4]Hibbeler R. C. 《Mechanics of Materials》.Prentice Hall .2003.上课时间计划教学内容备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作业(实验)第1 周周 1第1 节静力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受力分析2.1 静力学公理讲授1-1~6电子教案第1 周周 3第2 节2.2 约束和约束力2.3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讲授2-1~8电子教案第2 周周 1第1 节受力图习题课讲授2-9、10、15电子教案第2 周周 3第2 节第三章平面简单力系3.1 平面汇交力系3.2 平面力对点的矩讲授3-1、4、5、8(b、c)、9电子教案第2周周 5第4 节3.3 平面力偶系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4.1 平面力系的简化4.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分析讲授3-10、164-1、2、6、8、9电子教案第3 周周 1第1节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习题课)讲授4-11、15、16、17、19、30电子教案第3 周周 3第2 节4.3 刚体系的平衡分析4.4 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讲授4-26、36电子教案第4 周周 1第1 节静力学小结讲授电子教案第4周周 3第2 节材料力学第一章绪论讲授电子教案第4周周 5第4 节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2.1轴向拉、压的概念与实例2.2轴力与轴力图2.3轴向拉压杆的应力讲授2.1、2.2、2.4电子教案第5周周 1第1节2.4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5拉伸与压缩的强度计算讲授2.6、2.7、2.8电子教案第5周周 3第2 节2.6轴向拉、压时的变形2.8轴向拉压时的变形能讲授第6周周 1第1 节习题课讲授 2.10、2.11、2.12电子教案第6周周 3第2 节2.9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讲授 2.19、2.21 2.23电子教案第6周周 5第4 节拉压实验实验电子教案7 周周 1第1节第三章扭转3.1扭转的概念及实例3.2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3.3纯剪切3.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讲授 3. 33. 4电子教案第7周周 3第2 节3.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3.7应变能和能量方法3.8非圆截面杆扭矩的概念讲授3.83.93.12电子教案第8 周周 1第1 节第四章弯曲内力4.1弯曲的概念和实例4.2梁的内力和内力图讲授4.1(c/d/e)4.2(c/e/f/h)4.3(b/d/f/i)第8周周 3第2 节4.3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讲授4.5(a)4.7(a/b)4.8(d/h)4.9(b)电子教案第8周周 5第4 节4.4平面曲杆弯曲内力习题课讲授电子教案第9周周 1第1节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讲授 A.1(b)A.3(b)A.4A.8电子教案第9周周 3第2 节第五章弯曲应力5.1纯弯曲5.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及强度条件5.3横力弯曲时的切应力及强度条件讲授5.15.45.55.75.8电子教案第10周周 1第1 节5.4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5.6开口薄壁杆件的切应力、弯曲中心习题课讲授5.115.165.175. 19第10 周周 3第2 节第六章弯曲变形6.1弯曲变形的表征6.2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6.3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6.4计算梁变形的叠加法讲授 6.1(b)、6.3(a)、电子教案第10 周周 5第4 节6.6梁的刚度条件6.7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6.8梁的弯曲应变能6.5、6.11、6.12电子教案第11 周周 1第1节扭转、弯曲实验实验电子教案第11 周周 3第2 节习题课基本变形小结讲授电子教案第12 周周 1第1 节第七章应力状态强度理论7.1概述7.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7.3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讲授7.1(c/d)7.2(b/e)7.3(a/d)电子教案第12 周周 3第2 节7.4空间应力状态7.5平面应变状态分析讲授7.5、7.14、7.15电子教案第12 周周 5第4 节7.6广义胡克定律7.7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讲授7.16电子讲义第13 周周 1第1节7.8常用强度理论讲授电子教案第13 周周 3第2 节第八章组合变形8.1组合变形概述8.2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8.3偏心压缩讲授8.5、8.8、电子教案第14 周周 1第1 节8.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8.5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讲授8.14、8.18电子教案第14 周周 3第2 节组合变形习题课讲授电子教案第14 周周 5第4 节组合变形实验实验第15 周周 1第1节第九章压杆稳定9.1压杆稳定的概念9.2确定临界荷载的欧拉公式9.3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力总图讲授9.3、5电子讲义第15 周周 3第2 节9.4压杆的稳定计算9.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讲授9.6、8、9电子教案第16 周周 1第1 节压杆实验实验第16 周周 3第2 节第十三章能量法13.1概述13.2杆件变形能的计算13.3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13.4互等定理13.5卡氏定理讲授电子教案第16 周周 5第4 节习题课总复习讲授电子教案教研室主任签字:教学科长签字:说明:1、采用方式可分为:课堂讲授、讨论以及使用多媒体、投影仪、CAI、电子教案、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2、作业可注明作业内容、实验报告篇数等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3、每次课的内容占一格;4、本表一式三份:学院教学科一份、公布在学生所在学院教学公告栏中一份、自留一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业大学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工程力学》总学时80学时院(系)别城建学院专业工程环设班级工程0901-2 环设0901-5
20 10 —20 11 学年第1 学期教师张丽华日期2010.08.31 教研室负责人郭光林日期
课表安排:环设0901-2与工程0901-2 周二1-11、15-17 周三1-11 周五1-11、15-17
浦环设0903-05 周二1-11、15-19 周三1-8 周五1-11、15-19
教学安排:由于此专业有8个学时即4个实验,为统一教学进程,因此将环设、工程周三第9-11周的三次课作为实验学时安排,另一次实验可作为教务处少排一次课的补充,不作课堂教学。
浦环设第18-19周的四次课作为实验学时安排,即两个教学班的课统一在17周结束,19周安排答疑等事项。
另中秋国庆等假日可能放两
注:本表一式三份。
一份交教师所在院(系),一份交学生班级,一份交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