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通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遇到事情时要仔细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进而体悟故事道理。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2.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

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回顾古文的学法,熟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激趣:《王戎不摘李》教师:观看视频,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2.揭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1)明确“王戎”是谁?“取”的含义。

(2)解释: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教师:王戎为什么不摘路边的李子?3.检查预习:(1)读了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我猜想:_____(2)本文选自___,搜集有关“竹林七贤”的资料。

(3)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一起讨论吧!4.资料链接:王戎、竹林七贤。

5.了解著作:《世说新语》。

6.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掌握生字1.重点字指导:戎: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尝:第一笔竖没有勾,“云”的第二横略长。

诸:左窄右宽,“者”第四笔撇伸展,“日”左竖在竖中线上。

竞:“立”末横长,下部竖弯钩圆润自然,中间的“口”略扁。

唯: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小而略高,“隹”横画平行。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大家共同学习。

4.教师再次强调书写要点,纠正普遍存在的错误写法。

(三)感知文意1.朗读要求:(1)试着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并轻声读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Lesson 2》 教学设计

《Lesson 2》 教学设计

《Lesson 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如_____、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准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重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英语视频或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关于视频或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词汇学习(10 分钟)展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词汇,纠正发音。

组织学生进行词汇游戏,如单词接龙、猜单词等,巩固所学词汇。

3、句型学习(10 分钟)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讲解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造句练习。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造句,进行点评和纠正。

4、听力训练(10 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课文内容。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情况。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5、阅读训练(10 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邀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积的变化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_2

积的变化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_2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初步了解变化规律(两个因数都变)。

2、过程与方法: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水果超市里的杨梅进行活动大促销,促销价是每千克6元,爸爸买了2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妈妈也买了20千克杨梅做杨梅酒,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后来活动结束了,回到了原价:每千克12元,小张的单位搞活动,买了20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师生探究,发现规律1、下面我们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①从上往下看,第一道与第二道之间是第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②从上往下看,第二道与第三道之间是第二个因数20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相应的符号。

)2、小结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我们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多举例子,看看是否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那么这里是否每个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每个同学都自己写一组乘法算式,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看看积是怎样变化的。

①学生动手写。

②投影反馈,两生介绍,重点引导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乘一个数后的积是多少,是否相等?③小结:研究了那么多的算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根据回答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4、师:因数可以乘一个数,还可以怎样变?(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猜测,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这个结论对不对,我们一起用验算第一个结论的方法也写一组乘法算式,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看看积是怎样变化的。

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2课时:意蕴隽永的汉字和影响深远的汉字【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丰富多言的文字和古老而优美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当今世界上留存下来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古老的汉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汉字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会认会写很多汉字,对汉字的演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汉字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汉字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对来说知道的还不够。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让他们初步了解汉字文字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上一粒传承文化的种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汉字熔铸着祖先的智慧和灵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了解汉字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懂得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知道汉字凝聚着祖先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汉字为例,体会汉字形体与其表达意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众体现出来的传统思想观念,激发民族自豪和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古汉文字图片【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富有创造力的汉字1.每年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组织猜灯谜的活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字谜,你们来猜一猜。

2.同学自由上台出字谜,大家猜字谜。

3.随机提问:为什么很快就能猜出来?你们从猜字谜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熔铸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中国的汉字。

板书课题: 8.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谈话激趣,了解汉字造字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意蕴隽永的汉字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熔铸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浪花_教案教学设计_2

浪花_教案教学设计_2

浪花本文是关于浪花,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案示例14、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l、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l、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

电脑出示词语: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迈的步子很轻。

)板书:轻2、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当轻轻的溅到脚上。

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笑着跑回家。

)板书:笑跑10、“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_教案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_教案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一、导入新课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

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与”:给,“书”:信。

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2.学生朗读、诵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中重点词语。

韵、柯、飘荡、缥碧、负势、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结合注释,请学生口译全文。

译文略。

四、阅读分析1.欣赏学习第1段。

全班同学齐读第1段,然后让同学归纳这段段意: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应掌握哪些重点词。

俱净:都清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独绝:独一无二。

2.学习体会第2段。

(1)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答:水清、水急。

(2)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通过而读,把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画表现出来。

(同学们都动手画,把画得最好的选出来,当场表扬,并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赏。

)第2没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大家齐声诵读,然后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看谁读得最好?这一段通过什么笔法把山写得充满活力呢?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赋予静静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变得座座生龙活虎。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大草原的景色真美!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

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版)(2)(优秀6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

(难点)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

《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

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

(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篇二:教学设计方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执教者齐江萍


1 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学期Unit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本单元主要学习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合下,怎样做才能礼貌得体。

通过学习,尝试运用be supposed to句式就各国初次见面的礼仪进行问答。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借助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和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同学,在听说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能够通过对话练习,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达到交际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1) 掌握单词:shake hands、kiss、bow、custom
(2) 正确运用短语:be supposed to
(3)掌握句型:
A: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B: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过程与
方法目标
(1) Tell 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采用情景法,小组
讨论合作法,为学生创设轻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交流。

为学
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重难点重点
1.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be supposed to do
sth. 句型。

2. 通过对话表演,充分运用动作、手势来
体现真实的语言环境。

难点人们对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不了解,特别是在
初次见面时。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课下上网搜集有关资料,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并整合每个组的信息,展示给全班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Ⅰ.导入新课:(5 分钟)
Greeting 教师亲切的问候可以
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Ⅱ.教师用多媒体把搜集的图片呈
现给学生。

(10分钟)
How many continent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And what are
they? Who can list some
countries in English? 重点列出:
Brazil、Japan、Mexico、Korea、the
United State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stoms.
We are from China. When you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should you do?
Ⅲ.教学生词(8分钟):利
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教学新
词。

如:custom ,shake hands ,bow,
kiss, greet等。

Ⅳ. 1b (7分钟)1、Do you know
the customs of some other
countries? Finish1aaccording your
understanding. 2、Listen to the
tape to check your answers to1a.
Ⅴ. Groupwork(句型操练)(10
分钟)
学生以组为
单位,畅所欲言,
各组代表把讨论
结果呈现给全班
同学。

教师总结,
正确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表
演,活跃课堂气
氛。

各国文
化不同,因
此风俗习惯
也不同。


单元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
的方式,使
每个学生平
等地参与学
习,并有充
分发言和表
现自己的机
会。

通过反
复操练,巩
固句型,体
会be
supposed to
的语法结
构,为后面
的讨论作铺
垫。

通过听
对话,既训
练了听力,
又让学生了
解了不同国
家的风俗情
况。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1a. And add some other countries.
Give students the example:
A: What are people in Korea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y are supposed to bow.
A: What are people in Japan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y are supposed to bow.
C: .....
课堂小结
2分钟
1. Be (not) supposed to do
2. Customs of some countries(kiss、bow、shake hands……
布置作业
1分钟
1. Write at least 5 sentences using “be supposed to do”
2. Find other differences of custom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板书设计(2分钟)
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第一课时)
A: What are people in Korea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y are supposed to bow.
A: What are people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y are supposed to bow、shake hands、kiss.
教学反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借助多媒体,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各个环节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面向全体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
思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练习的机会,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大部分学生在这节课后能准确流利的使用所学句型以及单词进行自由会
话。

但这堂课基本用全英语授课,导致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在理解
上有些困难,从而不能很好的听懂老师的要求,课堂气氛有时不够
活跃,总体上来说,学生对每个环节都比较感兴趣,能够在轻松快
乐的氛围中学习和使用英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学生的合作意
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