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2018 《政治生活》第7课 民族宗教

各民族共同繁荣
1.(2015· 高考广东卷,T29C)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保障 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矫正]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各民族地位一律平等。
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矫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
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整体利益的表现 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C.②③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B.①④ D.③④
•3、民族关系(重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 民族关系
辨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彻底消除了民族差别。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制订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和 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实施了与之配套的法规、 规章、条例等。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2)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团结原则
①含义: ----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互相合作、 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 团结局面。 ②原因: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 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①含义: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 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原因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 必然要求。 【特别提示】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 民族同时、同步繁荣。
教学设计2: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密切相连,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则进一步展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版图的基础。
设计理念(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线索,这一课应进一步强化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所以,在讲这一课时,应引导学生回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突出主题,强化学生认识。
(二)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着眼于素质教育,采用读书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情景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的疆域。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习题课件-2021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4.(2018内蒙古包头,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 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 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 “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A.社会变革 C.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 D.国家统一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识别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其反映的是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家分裂、政权分立,故B项正确,D项错误。示意 图无法体现社会变革、繁荣开放的特征,故A、C两项错误。
规律总结 根据相关的史实来归纳主题是较新颖的命题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各类 主题的归纳,有效地进行综合复习。
知识归纳 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地区,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他实施了一系列汉化措施,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用汉制等。
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019山东青岛,5,1分)“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 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 大帝国”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九年级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讲课复习题二

• 依法治国方面: •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的基本方 略。 • 2.我国法律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 • 3.法律是靠固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 范。 • 4.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保护功能.这 种功能是通过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通
过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维护人们的合法 权益
入联公投 一中一台
台湾问题能解决吗
怎样解决
作为一名中学生 你能为实现祖国 的统一做什么?
香港澳门的回归
• 1、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2、“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 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台湾问题-----台独
• “入联公投”、“一中一台”: •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 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 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 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所在。 • 3台独分裂活动,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和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威胁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我们 绝不允许他们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 国分裂出去。
•
• 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决民族问题的基本 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 • 6.堆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 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 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 言文字. • 7.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 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8.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 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氏族文 化事业.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知识点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秦朝统一的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后,秦遵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3.结果: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
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西北)4.巩固统一的措施(1)军事: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
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2)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
皇帝制,确立了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原则;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和太尉(管理全国军事)。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均由皇帝任命。
(3)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小篆)、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和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4)思想:焚书坑儒。
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毁之列。
(危害:钳制思想、摧残文化)5.秦统一的意义:(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3)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知识点二:秦的速亡】1.原因:①秦的暴政(文化专制、橫征暴敛、严刑酷法)使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②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反秦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2.结果: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教学反思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教学反思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教学反思1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教版教材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题内容。
第三课的主题是“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一课是本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第一框讲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第二框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角,本框题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角度帮助我们去进一步了解“认清基本国情”。
认识我们的民族团结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
本课所涉及的民族团结原则、方针和做法、“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台湾的问题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
亮点:1、我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中,创造性的运用了教材,巧妙的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的进行了如下设计。
2、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问题情境引导教学法,借助了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从而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的思考。
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感受到民族团结。
这样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的进入了知识情境。
同时本课结束时,我采用问题情境教学研究法,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在高唱歌曲时,心灵受到冲击,心理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美好的情感自然产生。
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在讲解“民族团结问题”时,我运用了问题情境引导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展示图片和展现大量的课外知识。
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有兴趣去接受和学习。
4、在学习“国家统一问题”时,我运用情境引导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大量使用多媒体和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2、在使用比较教学法讲解问题时候,对比虽然鲜明,但对学生的引导有一定的欠缺,亟待改进。
3、在使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方法时,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较短,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够好,还有就是探讨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改进措施:1、在运用情境引导教学法时,我会更加注意引导的方向,注意占用的时间,注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争取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秋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3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第三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
难点:某某回归的紧迫性和面临的问题。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某某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阅读教材第41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邮票中展示的服饰分别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2)除了上述民族以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答:汉族、壮族、苗族、回族、满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
(3)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
答: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2.在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少数民族呢?答: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教案标题: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 统一教育的重要性。
3. 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和包容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教育中平衡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统一发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2. 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特色,引导他们认识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3. 知识传递:介绍多民族国家统一教育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如何平衡文化差异和统一发展。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成果,强调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
2.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3. 学生个人总结反思。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2. 鼓励学生参与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资源:1. 多民族国家文化图片或视频。
2. 多民族国家教育政策和实践案例资料。
3.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方案。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统一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包容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所在……
在台湾问题上,我国的立场是 什么?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 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 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 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 方式.
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维护国家统一、维 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2.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光辉成 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和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努力,也离不开()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
D、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3.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 的共同心愿。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 坚持的基本方针是 ( ) A.国家独立、民族统一 C.实现两岸“三通” B.和平统一、交流合作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了流求,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联系。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 台独势力: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多次 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严重恶化 了两岸关系。特别是坚持“台独”的民 进党上台,更成为影响祖国统一的一个 极大的变数。 • 外国的干涉势力: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 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之所以长期悬 而不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 全是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 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
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56个兄 弟民族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段话说明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为了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2000-2004年,国
家实施了在西部地区投资总规模达8500亿 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交通干线建设等一批关系西部地 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自己管理本 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我国有哪几个民族 自治区?
在我国,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 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
“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在连 战、宋楚瑜的大陆行之后,应该说“和平之 旅,搭桥之旅”,“跨越海峡握手”成为了 国人最热门的话题。
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天下无难事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1、“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这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怎样的共同心愿? 2、为什么说“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中考链接
11.(2010河南)材料一:2010年5月17日至l9日,中共中 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 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 经验,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 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 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号召。我们要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举全国之力,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 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2010年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 震。在最危急的关头,各民族心连心共克时艰;在最困难 的时候,各民族手拉手共建家园;在最需要的日子,各民 族肩并肩团结向前。爱心在这里汇聚,信心在这里倍增, “藏汉一家亲”的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绽放!
(2)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对此,你准备怎样做?(两个方 面即可。4分)
(2) (4分)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 的语言文字。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 的民族政策。③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④各民族同学之间要 平等相处,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⑤积极 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⑥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 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
C.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D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 的原则
5.今天的香港仍然保持着世界自由港的特色和 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澳门成为全球经 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充分说明 ( ) ① “一国两制 ”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 大生命力 ③.“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和 发展 ④.祖国是香港、澳门发展的坚强后盾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④
小结
56个民族 是一家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统一的 多民族 国家
义 务
维护民族团结
少 数 民 族
我国的 一项基 本政治 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 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 和共同繁荣
表
现
尊重各民族的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建设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民主 政治的 重要内 容
A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 B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C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坚决 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A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B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C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关系。
二.材料分析
6.“一国两制”强港澳
材料一:回归之前的澳门,经济连续四年负增长。回归 后的头一年,经济就出现的正增长。
材料二:回归祖国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其中媒介地位进一步加强,内地成为香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 主要依托。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①
②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繁荣与发展说明了什么?
援助少数民族社会发展,派出 支藏干部、支教教师;帮助兴 建希望小学;……
这些图片反映哪两件历史事实?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知
道
吗
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 部分,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区徽 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 “一国两制”。
知
道
吗
底色是象征和平与安宁 的绿色;五颗呈弧形排 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国政 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莲花,大桥和水象征着 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 自然景观
4.我国政府为支持、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 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 支持力度;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 育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照 顾少数民族特殊生产生活需要等。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B.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较为均衡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 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
一国:
一个中国 前提和基础
大陆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主体
一 国 两 制
两制
港澳台
保留
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密切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明末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巡抚。 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1、除汉族以外的这些民族为 何称作“少数民族”? (人口相对较少)
2、在少数民族中,哪个民族的人数最多? 哪个民族的人数最少?(壮族、珞巴族) 3、根据刚才的民族分布图,请你概括 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形 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说一说: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蒙古族
鄂温克族Biblioteka 藏族维吾尔族○你能说出上面邮票中展示的服饰分别属于 我国哪个民族吗?
“ 三月街”节 —— 云南大理白族人民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 彝族火把节 泼水节——傣族传统节日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
冬不拉
傣族
孔雀舞
蒙古族 马头琴
藏族人民的 一部史诗---
《格萨尔王》
巴勒斯坦内部刀枪相向
伊拉克土库曼人和库 尔德人民族矛盾加剧
这些国家因为民族不团结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这一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是我们应尽的 责任和义务
白
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做到 “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西藏喇嘛
傣族泼水节
阅读书本P43材料,想一想我们 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 什么?
三 训练点评
一选择题
巩固提高
1.坐落在玉林市区南流江畔的云天文化城,以其雄伟的建筑 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在云天文 化城里的56个民族的展厅,将搜集各民族的民情、服饰, 风俗以及民俗产品展示给游客,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五千 年艺术文化特色。“云天”这一文化创意着眼于 ( ) A反映我国各民族的特点,促进民族的大团结 B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体现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D表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扶助政策
它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⑴ 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 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或者说,实行“一国两制” 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⑵启示:① 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后,对 解决台湾问题有着示范作用。它表明“一国两制” 在香港澳门行得通,在台湾也能行得通。 ②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